2006.10.23 陰轉多雲(歌飛侗寨:增衝)來侗寨聽侗族大歌,差不多是每個去侗寨的游客向往的。但若你是單槍匹驢的行者,沒有十分的運氣和足夠的媽尼(money)是難以辦到的。因為在侗寨聽歌是要付費的。十余名歌手唱一場要付三百元左右。關於侗寨,我最感興趣的是鼓樓。而最值得看,最有歷史的鼓樓在增衝。我便從榕江前往增衝。去增衝要在榕江坐長途車到往洞,再從往洞打摩托車或出租車去增衝。我到增衝時已是下午三點多,天氣不太好,要下雨。在長途車上遇到增衝的村支書,是個年青的復員軍人。我便搭他的摩托車來到增衝。一路上,他給我介紹了增衝的鼓樓是建於清康熙年間。高二十五米,占地一百六十平方米。一直到現在,還完好保持著原貌。他自豪的說:現在,整個貴州都沒有這麼有歷史的鼓樓了。增衝在一個山拗中,一條清澈的小溪繞寨流過,寨子四周青山環抱,幢幢民居依山傍水。一進寨就能看見高高的鼓樓,呈寶塔形雙葫蘆頂,共十三層八角攢尖頂。鼓樓內的大廳是空的,中有火塘,火塘四周設有寬大的長凳和靠背長椅。最特別的是鼓樓前面有一個長方形的水塘,可能是防火用的吧。鼓樓倒影在水塘中,上下呼應別有味道。我轉到古老的風雨橋上時遇到一群小孩子,其中大一點的小姑娘問我:阿姨,想聽侗族大歌嗎?我說:想聽呀。她說:我們給你唱。每人給五元錢。“太多了。我聽不起呀。”我走出風雨橋,那群孩子還跟在我的身後。“阿姨,要不每人給一元也行。”“這還差不多。”我說。在橋邊,她們站成一排,開始唱歌。“我愛北京天安門....”“停,停停。”我說,“這也不是侗族大歌呀,唱你媽媽常唱的你們當地的歌。”那小姑娘不好意思的看著我:“好吧。”帶著稚氣的童聲在侗寨響起,盡管我聽不懂她們唱的是什麼內容,但在這風雨橋旁,那細聲嫩嗓的歌聲讓我聽的認真,聽的感動。她們唱了一首又一首,小姑娘們還模仿大人們邊唱邊跳。真的像旅游指南裡說的,這裡的少數民族,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我笑著看著她們舉著一元錢跑遠的身影。 在這個美麗的寨子裡,侗族的歌聲伴隨她們的生活,侗族的舞蹈讓她們的成長中充滿了快樂。古老的增衝鼓樓,還有童聲唱起的侗族大歌,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像。

(歌飛侗寨:增衝)

(歌飛侗寨:增衝)

(歌飛侗寨:增衝)

(歌飛侗寨:增衝)

(歌飛侗寨:增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