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 鐵 獅 子
在一個小雨濛濛的夏日,我們開始了山東之旅。這是我們一生中的第一次自駕車遠游,興奮,好奇,還有些擔心,因為我們的坐騎僅僅是個小吉利轎車,不知道它能否載著我們順利完成數千公裡的奔波。因為下雨,天色陰沉,怕晚上迷路,決定早些休息。於是在下午3點,在離家只有230公裡的滄州,找個賓館住下。聽起來是否有些可笑?
有句俗話“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說的就是我國北方的幾個著名文物,既然到了滄州,自然應該去看看鐵獅子。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動身去看滄州鐵獅子。因為去得早,到那裡時還沒有開門,雖然在門外只能看到它的頭部, 滄桑感已經令人油然而生。
河北滄州鐵獅子,又名鎮海吼,現在是滄州的市徽,鑄於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通寬5.35米,身長6.30米,身高6.6米,體寬3.0米,重約40噸,素有“獅子王”的美譽。一千多年來,在古滄州,在烽火連天、哀鴻遍野的戰亂年代,它經受了風雨的摧殘,刀戈的砍殺, 真的是飽經滄桑,獅體內外的處處鏽跡,累累斑痕就是見證,無言地向人們訴說著。
鐵獅子采用泥範明澆法鑄造而成的,鑄造時在身上留有很多銘文。它的鑄造比美國和法國的煉鐵術早七八百年,所以鐵獅子在世界冶金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打開世界冶金史就有滄州鐵獅子,具有很高的科研、歷史和珍貴藝術價值,是研究我國古代鑄造技術、雕塑藝術、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佛都史十分重要的具像資料。
由於體魄宏大,造型雄傳,文物價值非常高,但因年代久遠,歷經滄桑,鐵獅子腐蝕嚴重,多處破損,獅身下沉,新中國成立前,曾經修建過一個亭子為它擋風遮雨。1984年11月又將鐵獅子向北移位8米,放在一個磚砌的台子上,抬高近4米,並且修建了房子圍在四周。(原來就在野地裡。)
鐵獅子,讓人看了心裡感到震撼,為它的滄桑,為它的雄渾,為它的質樸,為它的威武,如同長城,顯現了中華民族的獨有特點,魅力, 民族精神和幾千年的文明傳承。但願這種精神的,物質的東西永遠能夠傳承下去,再過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人們仍然能夠認同,這是我們民族的,祖傳的,能夠立足於世界的,屬於炎黃子孫的,任何人永遠不能詆毀掉的東西。
我為鐵獅子感到自豪,驕傲!
真誠祝願鐵獅子永遠昂首挺立在中國的大地上,在世界上永遠有它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