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游記

作者: 雅尼-sh

導讀黃山游記 本命年的日子對於我來說感覺頗復雜,放棄了自己認可的行業和工作,忽然間有點迷茫,生活對於我來說一下子展現出很多的岔路口,到底走那條路呢?困惑......百思無解,寢食難安。索性放下不想了,給自己放假,給身心放假,吸納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背上行囊遠游...... 黃山的美名早有耳聞,可能是太負盛名,所有的景致似乎多多少少都可以想見,看過了 ...

黃山游記

本命年的日子對於我來說感覺頗復雜,放棄了自己認可的行業和工作,忽然間有點迷茫,生活對於我來說一下子展現出很多的岔路口,到底走那條路呢?困惑......百思無解,寢食難安。索性放下不想了,給自己放假,給身心放假,吸納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背上行囊遠游......

黃山的美名早有耳聞,可能是太負盛名,所有的景致似乎多多少少都可以想見,看過了太多人對他的贊美,以至於再聽到他的傳說已無動於衷。4月初去雲南旅行的時候,我買了一本中國自助游的完全手冊,這是一本當你厭煩了旅行社匆匆忙忙、敷衍了事的服務,想要挖掘自己的生存潛能時真真有用的幫手。當讀到“感覺黃山”的那一段時有這樣一段話:

“沒有到過黃山,黃山永遠只是一個概念,登一次黃山,你就什麼都清楚了”

我至今很感謝這句至真至切的評價,正因為這句話激起我對黃山的幻想。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這耳熟能詳的黃山四絕還能有什麼連話語都不能夠描述的呢?

成行

出行的實在是太匆忙,很多准備都沒有做,比如聯系黃山的住處、上山的備品,最最應該買的東西就是登山鞋。我的朋友這次來京公干沒有帶休閑衣物,決定出行的時候已經是打烊時間。而我,剛剛買了數碼相機,基本上還是個菜鳥,匆忙“上陣”照片會拍成什麼樣,我必須做好兩手准備。

2005年11月20日上午,兩個行色匆匆,大包小裹,手裡還拎著永和便當的背包客,一路小跑終於在開車前3分鐘上了開往黃山的列車。

初識黃山

火車上乘客很少,一人睡覺,一人看書,悠悠然的居然有了舒服的感覺,想起車廂裡曾經的嘈雜,異味,對於非點這個問題也應該辯證的看嘍。

凌晨5點多的時候,剛剛收拾好行囊,火車悄然停靠在一個小站,探頭一看,黃山!哦,這個火車怎麼也不通知一聲,晨起的迷糊一下煙消雲散,抓起行李疾步跳下車,車下的乘務員溫言軟語地說:此站停車8分鐘~~~~怎麼不早說!為防萬一我轉身上車又仔細檢查一番,確定沒有落東西才安心下車。

黃山,我終於踏上了你的土地。空氣中彌漫著絲絲甜味,撫摸著每一寸肌膚,潤潤的,爽爽的,心也隨之舒展開來。

“徽商”的名聲早有耳聞,所以當火車站外一群男男女女圍著我們熱情的推銷東西的時候,我泰然自若,毫不動心,無奈這趟火車下來的人一共也沒幾個,我們走到哪,他們就嗡嗡的跟到哪,實在心煩,這時有個老哥拿著工作證上來說他是正規單位開出租的,有任務要到湯口接客人,他可以捎我們過去,30塊錢,其實根據我的資料,這個價錢很不錯了,可是在徽商的地面當然要遵守徽商的游戲規則——討價還價。10元/人成交!要知道那可是中巴車的價錢,可我們坐上了桑塔納,心中暗暗竊喜。

一路上,炊煙裊裊的農舍,綠意盎然的水田,遠山如黛,晨韻悠然。不用上黃山,只這一派田園風光已讓我陶醉。

東海一日之鳳凰源

當地人說黃山遠古的時候是一片汪洋,所以黃山的四個方向被稱為東海、西海、北海、南海。也有人說,所謂“海”指的就是雲海,黃山終年雲霞萬千,以天上之雲海名地上之萬物也不為過。

初到黃山,由於時間還早,我們放下行囊,按旅店安排的行程又上路了,清新的空氣,山邊翠綠的毛竹,逶迤的山路上我們會心的笑了。

由遠至近,我們先去了鳳凰源。相傳軒轅黃帝的妻子在這裡放養過鳳凰,這裡是鳳凰的故鄉,所以謂之“鳳凰源”。可能是剛剛開發,門口還有“在建工程”,拾級而上,沒走幾步,就看到一池碧水,漾漾的泛著著波光,久居城市的人即便看到這樣小小的,清澈見底的水潭都會喜不自禁,導游小妹倒是司空見慣了,退到石邊,任我們左拍右拍,我還架上了三腳架,作了一個全角度搖拍。好在清清靜靜的就我們幾個人,怎麼照畫面都很干淨。

東海一日之翡翠谷

翠谷的美得名於《臥虎藏龍》,起碼我是看了這部片子才知道黃山腳下居然有這~麼美的水。彙山泉之清澈,吸日月之光彩,層層疊疊,環環碧透,以翡翠命名真的很貼切。最喜歡綠珠池的溢彩流光,瀑布的飛濺激起了漣漪,在時隱時現的陽光下泛著若有若無的五彩光韻。花鏡池邊的巨石上鐫刻著四個大字“五彩繽紛”,在真正的炫目美景前,語言真是多余的。一片片翠竹的掩映下,碧池如玉,散落在蜿蜒的山谷巨石中。這裡不需要有人來講解,你只需要張開眼睛,盡情地把這如詩畫卷深深地印在心裡......

翡翠谷裡大大小小的水潭有十幾個,有名字的水潭通常池邊都會注有名字的由來,或因形狀,或因色彩,或因傳說,總之琅琅上口,十分雅致,以至於我猜測可能是開發翡翠谷的時候請了文人騷客捉刀之作。

走過“愛”字石繼續拾階而上,仍能看到錯落有致的無名潭水,我們的體能儲備很充足,幾乎走到了人跡罕至的地方,掬一捧山泉,飽飽的喝個夠,嗯~~真的有點甜哦。想起令狐大俠曾在此泡過腳,我也想舒服舒服,正想松鞋脫襪,轉念一想山下的游客,不能因我一時的痛快影響了別人的腸胃,於是我們又回到了“愛”字石附近的水潭,微脹的雙腳似乎很感謝我的體貼,盡情的感受著泉水的輕柔。

東海一日之九龍瀑

午間小憩了兩個小時養精蓄銳,下午3點左右我們驅車直往東海最後一個景點——九龍瀑。原以為根據上午的經驗這裡也會是一個不會太辛苦的景點,沒想到九龍瀑可不太客氣,為我們這些慕名而來的游客准備了千級台階(據我估計),好在我和朋友剛剛“征服”泰山,調整好心態,不急不燥,費時不多就看到兩片綠竹掩映下的九龍飛瀑,瀑布見得多了也就不足為奇,難得的倒是它一瀑一潭,瀑瀑相連,遙遙望去也頗壯觀。沿著山路我們攀上了第三段瀑布,當時已經有20多天沒有下過雨,水量少得可憐。第四段的瀑布下有個巨大的拳形深潭,潭心幽深,有護欄相隔,因喜歡她層次鮮明,色彩艷麗,見四周無人,剛想躍欄而入,遠遠傳來一個聲音,順聲望去,對面山上的亭子中有人擺手示意禁入,只得作罷,卻不甘心,看著那幽深的潭心,心頭噌噌竄出種種假設——難道那裡有水怪?或者有石洞連入地下河?或者清澈的潭水迷惑了我們的眼睛?......

上山的時候路過一涼棚,有一小伙子招呼進去休息,見我們疑心他拉生意,急急的解釋說“不買東西沒關系,進來坐坐”,我通常都不會在旅游景點買東西(這是經驗之談),這次當然也不會例外。小伙子自我介紹說這個小店是他媽媽的,由於他媽媽薄利經營堪為楷模還上過報紙,看著那泛黃的報紙我們不禁肅然起敬。當了解我們黃山的行程後,小伙子熱情地給我們出謀劃策,當他用相聲裡說滿漢全席的語速給我們介紹黃山上的奇景時,那種感覺就像有一場盛宴在等著我。為了更形像地說明每個景點,他給我們拿出一本《黃山攝影導游手冊》,看著書上的一片片美圖我浮想聯翩......“小伙子,這本書多少錢”,“9塊5”“我要了”“上山的路還有很遠,你要不要帶瓶水?”“好!”,重新整裝上路的時候我手裡多了兩樣東西,我的經驗之談也被輕輕松松的打破了,不過,這樣不著痕跡的推銷,我喜歡。

跟團

雖然事後知道旅店多收了我們的錢(黃山周邊景點從6月20日起門票、索道等等旅游相關費用全面七折,或者執行淡季票價)但畢竟第一天我們玩得很愉快,所以我們決定仍然由旅店安排我們的次日山上游。22日清晨,早早的洗漱完畢,6點半的時候我們就坐在樓下大廳等旅行社的專車,因為今天參加的是10多人的散團,當然不會像昨天只有我們兩人的小團那樣方便,所以耐心等待,半個小時過去了,還有人沒有吃完飯,車上的游客怨聲四起,催促,就來,等待......又過了十多分鐘,有人下車去理論,爭吵之聲不絕於耳,得知居然通知集合的時間都不一樣!終於人齊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氣,遙望著山那邊,啊,黃山我們就要來了。司機好像很理解我們的心情,車子開得飛快,左拐右拐,眨眼的工夫就到了黃山大門,卻突然一個左轉,扎進了湯口汽車發運站,告訴我們下車體檢!上黃山居然要驗體溫,真是不可思議!沒辦法,大家急行軍一般匆匆完成任務。司機師傅快點走吧,快8點了,眼看著黃山就在眼前,山上雲霧繚繞,山下的我們急不可待。出了汽車站,司機師傅竟然往回走,原來車站不遠處有家旅店,那裡還有八個游客要接!好在那幾人已經在外面等了,大家只好繼續等,等他們體檢完畢,司機師傅還是沒有要發動汽車的意思,一問,導游還沒來!!!怒火中燒,大家七嘴八舌把心中的不滿砸向了司機,可能他見多不怪了,不屑與我們理論,這時一園臉兒導游疾步上車說:大家都來齊了啊。沒等我們向她發泄不滿,她已經充耳不聞的介紹起今天的行程,並且還嚴肅警告我們不能這樣不能那樣。車子在山道上飛馳......雖然心中憤怒,但出來游玩,畢竟開心最為重要,為了夢寐黃山,我又默默的拾撿起支離破碎的游興。興衝衝地到了雲谷寺索道一看,黑壓壓有幾百人在排隊,哦~還得等1個多小時!

山上,導游的作用主要發揮在找人和催促大家快走,相比之下我的攝影導游手冊更有用。回來後,我曾經想,如果有機會再來黃山,我可以在鎮上租個面包車(10元即可),只要他把我送到索道,下山的時候坐到鎮上的中巴,山上的風景都在我的手冊寶典中,自由自在的多愜意。如果有機會再來黃山,我真的沒有必要再跟團。

登山

9點半的時候我們乘上登山纜車,抬頭看著遠遠的雲霧籠罩的山峰,心裡默默禱告:雲海呀,你等等我,一定要等等我啊。這些天瀏覽了無數的黃山圖文,現在我就要用自己的“心靈之窗”去領略和感受,不由得興奮不已。看著車窗邊閃過的山石松林,周遭是一片青青世界,偶爾一縷縷雲煙飄過眼前,幻想著扯它來做我的披肩,在山間泉畔輕靈曼妙的舞蹈......

不知不覺中霧蒙蒙的漫了下來,黃山似乎退到了大幕的後頭,稍遠一點的景致已看不清晰,我知道我就在朝思暮想的綿綿雲海裡,想到纜車衝出重重雲海,俯瞰雲蒸霞蔚的壯麗景像時,真是心潮澎湃。

恍然間,索道終點——白鵝嶺已到眼前。到了?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霧大風疾,細雨零星,茫茫然套上了薄如蠶翼的雨衣,猜測起今天的運氣。會雲開霧散的,說不定等我們爬上了光明頂,蓮花峰就能看到,毫無經驗的我樂觀的預測著。

既來之則安之。認清方向,我們朝始信峰進發!“到了始信峰,方信黃山天下奇”。“不到始信峰,不見黃山松”......對於始信峰的了解可以讓我當個稱職的導游了。沿路的黑虎松、連理松、豎琴松、探海松,形態各異,生動形像,更有許多無名松讓我連連稱奇。10分鐘的路程,我們來到一座小山峰前,見有圍欄緊鎖上有告示牌——為保護環境,始信峰從即日起封山(大致是這個意思),可惜可惜,已到始信峰卻不能登頂以環顧四海,不過以今天的天氣,即使登頂又能看到什麼呢。對面的石筍峰在霧氣的籠罩下似一幅剛剛洇過的水墨山水,留張照片以作紀念吧,幾張照片的功夫,那山水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霧越來越大了,我們試圖繼續前行,想起九龍瀑山路上的小伙子對雨霧登黃山的評價:低頭看路,抬頭看霧,兩邊看樹,我不禁莞爾一笑,太貼切了。

在107電視塔附近,導游指著一個方向說,天晴的時候,在這兒能看到飛來石,電視劇紅樓夢的片頭就是在這裡取的景,今天很不巧,霧太大,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面對著“白茫茫一片真干淨”,我只好翻開我的手冊,看著那晚霞中的飛來石圖片,欲語還休。

光明頂是在不知不覺中就輕松登頂的黃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周遭的眾多景點也只能在導游的指點下充分發揮想像力了。風夾裹著細雨吹打著雨衣嘩嘩作響,走在沒有欄杆的懸崖峭壁邊緣,因為看不到下面到底有多深而覺察不到危險的存在,想像著這段鑿石成階的山脊如果在天公作美的時候我可能會步履艱難哦。

因為天雨路滑,走一線天的時候,人人都格外小心。是天成?還是人為?狹窄陡峭的石階兩側如刀劈斧削一般,山風也趁此縫隙呼嘯而過,恣意囂張的在山窩處回旋闖蕩。不寒而栗?不!我剛剛覺得黃山有點意思。如果單純的登山磨練意志考驗體能,我想我已經合格了,剛剛登過泰山6566級台階著實過癮。來黃山就是想看看她何以做到令五岳失色,可是這次卻無緣得見真顏。這一段風雨交加的陡峭石階多多少少激發了我的冒險精神。

迎面遇到的中年夫婦對於一線天的小險不屑一顧,言語中蓮花峰的一段山路更加刺激。導游卻催促大家趕快下山,我們當然不會放棄挺進蓮花峰。跨過赤裸的山脊,潛入蜿蜒山洞,走走停停,躲避風雨,半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已接近山頂,這時風起雲湧,山風大作,樹枝呀呀作響,雨借風勢掃向略顯單薄的我們。安全起見,我們決定下次完成登頂。可是上山容易下山難,剛剛攀過的石階現在已經濕滑不堪,在山風呼嘯之下的赤裸山脊上行走更是要打好“時間差”,好在我們有驚無險的回到玉屏樓,到聞名遐邇的黃山標志——迎客松時已是氣定神閑。

山上的護工告訴我們,根據他們的經驗這樣的天氣還要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打消了我打算小住黃山等天晴的企圖。黃山之處於迷霧,正如我之處於迷茫,在迷茫中我想看清方向終究是徒勞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前行,在行進的途中尋找方向,修正方向,終有雲開霧散之時,我會看到屬於我的風景。看來黃山真的很有靈性,與吾心有戚戚焉。

西遞

西遞之行要感謝我的好朋友萍,因為她建議我們可以晚上住到西遞,第二天上午游覽宏村,這樣我們的時間剛好夠用,也是因為她堅持要到西遞村裡走一走,才沒讓我錯過這處世界級文化遺產。

雨霧黃山給我們留下很多遺憾,也留下了很多時間,下午5點的時候,我們已經閑極無聊的坐在旅店外石橋邊,萍的建議我很贊同,可是怎麼去西遞呢,中巴已經沒有了,只有包出租車。有司機主動搭訕,要價80大元,我們佯裝只是隨便問問不想立刻動身,忽聽得遠遠的有司機吆喝:去西遞吧,我拉你過去。我們仍然做出不想立刻動身狀,當然如果價錢動心的話也可動身。最後,15元/人成交。兩次長途都遇到順風車我們真夠幸運的。

司機很奇怪我們為什麼要去看那些舊房子,其實我也說不清。我只知道它是一座被稱作“中國明清博物館”的徽派古民居建築村落。到了村口賣票處的時候,工作人員已經下班,我徑直走入村口,可是看到的都是仿建的建築。正猶豫要不要進去看看,恰遇到一村民,姓胡,看出我的來意,主動介紹起西遞的歷史。西遞村民明清的時候多經商,家資殷實,修建的房屋都很講究,白牆青瓦馬頭牆,布局工整,結構相當精巧。

在胡先生的帶領下我們拜訪了村裡幾家有特色的民居。有一戶人家的門口向後縮進半米,門額上刻有“作退一步想”的字樣,據說是因為當年河南貪官污吏很多,朝廷大加整飭,主人為給後人以警示才作此獨特設計。西遞民居的最大特點在於其精美的磚雕,很多三間四合格局的小院落,有滴水檐相隔,牆壁上雕刻著各式花窗,好多都有典故。

民居雖然對外開放,可是並不影響這裡的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我們參觀的時候已值晚餐時間,人們看到我們都友好的微笑致意,而後又端起碗來自顧吃飯,偶爾也有人家推銷當地的石質茶壺,做工甚是精美。村子裡的大人孩子大多數都認識胡先生,用當地的方言和他打著招呼。人們悠閑的洗衣,做飯,勞作,讀書,遠遠的看著就像徽州版本的“清明上河圖”。

胡先生的細致和周到讓我們覺得應該對他的熱情導游有所表示(黃山周邊景點的導游費10-20元),就在我們選好飯店想付費作別的時候,他連連搖頭表示這家店不好,願意帶我們去他表弟的飯店,我們當然沒理由不照顧他家的生意。可是他表弟可沒有照顧我們,菜貴得離譜還難吃,胡先生也不失時機地索要20元導游費,真是人心不古。店外已經漆黑一片,店內只有我們兩個游客,各種假設都可能對我們不利,唯一的念頭就是快快離開這裡。

黟縣縣城

黟縣縣城雖然不大卻是燈火通明,近年來伴隨著旅游開發,小小的縣城也頗具規模。闌珊的燈火,熙攘的人群,街邊麻將聲聲作響,空氣中回蕩的是阿杜的歌聲《堅持到底》。我們決定在縣城住下,明天一早再去宏村。

路邊胡同裡的旅店雖然便宜(20元/兩人間),但是房間設施也不馬虎,干干淨淨的,建築也是當地民居特色——屋內天井,既能通風,又可采光。店主的老媽媽很喜歡和我聊天,她那帶有濃重當地口音的普通話,在我連猜帶比劃中明白的八九不離十。店主知道我們明天要去宏村,推薦我們去坐“小飛虎”——一種改裝面包車,2元/人,是當地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夜裡下起了小雨,站在二樓廊台,望著天井中密密岑岑的雨簾,隱隱傳來黃梅小調,清清涼涼的晚風,透著生活的恬淡與悠閑。一夜無夢。

宏村

宏村給我最初的印像是嫻靜秀美。同樣的徽派古村落在這一彎風荷水塘的映襯下顯得古樸又不失溫婉,凝重又不失靈秀,遠山霧靄沉沉,岸邊垂柳婆娑,三兩只鴨游弋,四五片蝶翻飛,炊煙裊裊,燕舞鶯啼,真真不枉“畫裡鄉村”的美名。

跨過塘中的小拱橋,我們也跨進了畫裡。同為徽派建築,這裡的民居稍稍有別於西遞,她的木雕十分精美。村裡曾經的首富之家承志堂,占地2000多平米,當時耗費60多萬兩白銀,100多兩黃金,正堂、起居、會客、娛樂,大小房間幾十間,最為突出的就是其間精美絕倫的雕梁,雕窗,一根雕梁上為了展現當時的高雅娛樂活動——琴棋書畫,竟然栩栩如生的雕刻出36個形態各異的人物,令人嘆為觀止。

村中心的水塘名為南沼,有古祠堂和民居環繞,水源引自後山之山泉,在這裡彙集再流向各條村巷,所以在這個偏僻的皖南村子裡也有了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特點。南沼的名字雖然陌生,但是風景卻為 人熟知,《臥虎藏龍》的影響讓這個小水塘聲名鵲起,而且帶來的是世界知名度,就連我們的江總書記也駕臨過南沼。

最早的宏村可能和周邊的其他村落沒什麼區別,幾次毀於火災後,村裡的族長請來了高人幫助重新布局,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歷史遺跡。整個村落形似牛狀,流經每戶門前的小溪就是牛腸,村中的南沼水塘是牛胃,村南的南湖水塘便是牛的肚子了。村西頭還有兩顆幾百年的枝繁葉茂的老樹,遠遠望去就像兩只牛角。過去獨具匠心的設計是為了避災祈福,在今天看來她已經成為仿生學建築村落的經典之作。

南屏

去宏村的路上,開“小飛虎”的司機師傅興致勃勃地給我們介紹起黟縣的另一個獨具特色的小村子——南屏。高牆深巷,迂回曲折,是一個典型的迷宮式村落,沒有當地人的指引很容易迷路的。這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宏村歸來後,因為重新確定了回程車票,我們又富余了10個小時的時間,下午,我們坐上開往西武(當地稱南屏為西武)的客貨兩用車。

比起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南屏的門票價和他的知名度一樣低得多了(前兩處為55元,南屏20元)。可是他在影視圈還是頗有知名度,自己也以“中國影視村”自居。

迎面飛檐青瓦的葉氏支祠看起來好眼熟,哦,這不是《臥虎藏龍》裡楊紫瓊開的鏢局嘛,祠堂裡寬闊天井下的青石台上,張子怡和楊紫瓊曾經大戰幾百回合。正宗的葉氏祠堂被張藝謀改造後一直都沒有恢復原貌,現在進去看到的還是當年拍《菊豆》留下的布景和道具。

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當然沒有找到迷宮的感覺,於是問她外人進村是否真的容易迷路,她笑著頷首稱是。想到去麗江的時候,形似八卦的古城也是不容易走出來,當地的口訣是“順水進城,逆水出城”,南屏的村民肯定也有口訣。導游小姐見我們如此感興趣,遂帶我們走到一個丁字路口,見牆下端嵌著青石,上刻“泰山石敢當”,導游說這就是標志,見著這樣的石頭走右手邊就能走出村子了。哦,原來如此,我們按石索路,輕輕松松走出村落。嗯~~真的很有趣呦...

屯溪呆想

黃山市的地區名字常讓外地游客如墜雲霧,比如你說到黃山,司機就會問你是到湯口還是屯溪,實際上,人們通常所說的黃山風景區大門在湯口鎮,黃山市汽車站、火車站都在屯溪,兩地相距60多公裡,1個多小時的車程。這些問題我們也是在快要離開黃山的時候才弄明白。

回到屯溪就像跨到了時間的門檻上,這裡既有古老的街市——老街,又有現代的商廈——新街。古村落一日讓我覺得生活的節奏如激流闖入緩灘,一下子慢了下來,轉身再看霓虹閃爍的喧嘩街市,真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坐在茶樓,望著窗外,思緒如風一般游來蕩去。翡翠谷的碧水,九龍瀑的毛竹,黃山的雲霧,西遞的牌坊,宏村的風荷,南屏的祠堂......一幕幕雖然漸遠,卻印像清晰,只是偶爾會飄過薄薄的霧,在都市的霓虹裡顯得那麼不真實。

黃山三日雖然沒有如願看到黃山之奇妙,但卻意外的領略了徽州古村落的靜美,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算不旺此行。想到手冊上的評價——登一次黃山,什麼都清楚了。真的什麼都能清楚?言之過矣。幸運的作者也許看到了他想看到的東西,但是太多的奇妙之處卻不是一次登山就能夠盡閱的。而對於我來說,黃山是羞怯的少女,一如那宏村大家的閨秀躲在閣樓上脈脈含情的窺望;黃山是聰慧的婉娘,洞察了我的心境,陪我霧鎖雙眉。黃山真的很有靈氣。黃山之奇我也許僅僅讀過了一頁,但無論怎樣,她已然不再是一個概念了......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