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兜說,那裡陽光明媚,藍天白雲,椰沙樹影,水清沙白……去塞班之前,腦子裡一直想著麥兜的話。麥兜說的是馬爾代夫,不過,去過之後,覺得這些詞形容塞班也不為過。位置不知道塞班可以,不知道馬裡亞納海溝就不對了。當地人喜歡把這條一萬多米深的海溝和島上最高的小山頭加在一起,號稱世界最高峰,得意洋洋地說比珠峰還高呢!塞班是北馬裡亞納群島(北馬)的首府,東瀕太平洋,西鄰菲律賓海。就是天氣預報裡經常提到的那個菲律賓以東洋面――台風的發源地。不過,塞班卻幾乎不受台風的襲擊,因為島周圍的珊瑚礁形成天然屏障,讓塞班成了搖籃裡的嬰兒,靜靜享受珊瑚礁的庇護。站在“最高峰”上,那條珊瑚線清晰可辨。塞班被稱為常夏島嶼,年平均氣溫28.9度。想像一下,上飛機前還是天寒地凍,下了飛機就是熱帶風情了,這種感覺很奇妙吧?!歷史近500年來,塞班基本上沒消停過,不斷被人搶來搶去,因為盛產蔗糖,是一塊蔗糖“肥肉”。先是1521年麥哲倫發現她後受西班牙統治;然後是1899年德國買下了她;一戰的時候落入日本之手;二戰以後則由聯合國交美國托管。二戰期間,美國和日本在這裡打的不可開交,美軍扔到廣島上的那兩顆原子彈就是從這裡起飛投出的。居民北馬群島一共14個小島,住人的只有三個――塞班、天寧和羅塔,一共也就7萬人。不過,土著卡羅林和查莫洛人只有兩萬,剩下的有菲律賓人(近水樓台)、中國人(華僑和勞工)、日本人和韓國人等。日本人把這裡當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年駐守塞班的日軍被美軍逼到了島的最北端,最後紛紛跳海或跳崖,於是有了諸如萬歲崖、自殺崖這樣的景點。日本人來這裡祭奠、受教育,順便旅游,游著游著就舍不得走了,紛紛定居下來,反正都是島國,這裡比日本松快多了。韓國人也是,二戰時韓國的慰安婦被抓到這裡受盡折磨,韓國游客來了往日本人的紀念碑上粘口香糖;瀉了憤之後也舍不得走了,畢竟這裡比韓國暖和多了。當地人很好辨認,黑黑胖胖的就是,導游說他們生活悠閑,喜歡吃肉,不愛運動。機場入關時,老公指著給我們這隊蓋章的官員小聲說,“看!小奧尼爾!”可不是,只不過,胖的脖子都縮到肩膀裡了。黑黑瘦瘦的多是菲律賓人。玩樂塞班島上的運動可稱得上海陸空全面開花:天上的有直升機駕駛、高空跳傘、海上拖傘;地上的有沙灘排球、實彈射擊、黃昏垂釣、叢林探險;水上水下的活動就多了,道行深的可以玩拖釣、岸潛和船潛,道行淺的玩香蕉船、海底漫步、浮潛,想浪漫的可以去吃帆船晚餐,看晚餐秀。我是旱鴨子,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套著救生圈在酒店的泳池裡打籃球、排球,跳到海裡游泳和浮潛。浮潛浮潛地點是離塞班島一箭之遙的軍艦島。軍艦島算塞班島的附屬迷你小島,不在14個島嶼之列。還在船上的時候,船上的各色“劉姥姥”“劉姥爺”們像進了大觀園似的對著水面大呼小叫:海真藍啊!海水好清啊!看,珊瑚,珊瑚!魚,魚,魚!我也沒見過什麼世面,忙乎著順著大家手指的方向左顧右盼、探頭探腦、東張西望。上了島便迫不及待地換上泳衣、戴上浮潛眼罩和呼吸管,穿上救生衣(我用救生圈代替,不過事後證明還是救生衣好)和海陸兩用鞋(這鞋很重要,當然,那種帶蹼的潛水鞋更好)。出國前在浴缸裡練習過眼罩和呼吸器的用法,所以在淺水區稍微適應了一下就拖著救生圈向魚群漂去。浴缸畢竟不是大海,海水裡,你能清楚地聽到自己濃重的呼吸聲,呼~~~呼~~~魚兒很多,有珊瑚礁的地方更是如此。各種顏色、各種花紋、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魚兒,在珊瑚礁裡游來游去。掰一點面包屑在水裡,笨笨的魚兒馬上游過來搶著吃。按說我這麼大的塊頭,在它們看來應該是條大鯨魚了,竟然一點也不怕,可見,魚也以食為天。哇~~~~~~~~~我看得忘了形,忍不住張開嘴巴,立刻,又苦又鹹的海水灌進嘴裡,咳咳!趕忙浮出海面,再不敢造次。(**)

(塞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