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天氣,和朋友相約去佘山國家森林公園。所謂公園,不過是一座山,一座海拔不足一百米的山。我是衝著大名鼎鼎的佘山天文台和佘山天主大教堂去的。多年前曾經到過那裡,但僅僅作為一般的旅游景點,這次看書看到對天文台和天主教堂介紹,所以在挑選郊游地點的時候,一下子就想到佘山。佘山天文台其實不如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那麼大,設備那麼齊全,不過一些先進的觸摸式顯示屏比較有特色,有比較時間計量儀器不同頻率的,有世界時差換算的,有GPS顯示地圖的...當然也有很多關於星座的知識。恆古以來人們開始研究天文,因為世界上最不可琢磨和掌握的無非是兩樣東西:時間和距離,天文的神秘就在於此了。
一邊是科學,一邊是宗教,而且兩者互不干擾――如今,宗教也是一門科學。天主教堂號稱遠東第一教堂,是羅馬式建築,並且有些建材和裝飾采用中國傳統建築手法,可謂中西文化融合的結晶。在外部的塔尖上,看到了著名的聖母雙手高舉雙手誠十字狀的小耶穌,其實這尊像在文革時候已經被毀,後來才重新澆鑄。即便在周末,朝靚的教友也並不多,都是一些老婆婆,口中喃喃自語,虔誠地在耶穌受難十七處的坡道上一跪一叩首。
盡管我是無神論者,但對於各類宗教的殿堂都報以敬畏之心,我總覺得能夠吸引那麼多教徒的宗教冥冥中有股神奇的力量。天主教堂不同於佛教寺廟,後者的建築在於小而精,讓人駐目的往往是勾檐翹角、佛像羅漢;而教堂在於其氣勢宏偉,體積龐大,有一股凜然之勢。中午的教堂空空的,進門處是教堂的最末處,隔著無數排椅子,已經無法看清聖壇上的畫像了。倒是在教堂內周圍的一圈文章,逐個讀來頗發人深思。
誠然,每個宗教都是希望將自己的教義灌輸給自己的教徒,但是,究竟什麼是宗教,它和科學究竟是否矛盾,它到底為人們帶來什麼?在這裡我並未看到太多天主教宣揚耶穌的種種,倒是看到它極具理性的分析,告訴人們,人是需要有一點信仰的,因為人在世界上的時間太短,生者是過客,死者為歸人,現世是短暫的,只有信仰才能撫平人們因生命短暫而不安的躁動。但是信仰不是一時的衝動,不是說教。有些人風光的時候想到信仰,落魄的時候就不信信仰;有些人正相反,落魄的時候虔誠祈福,風光時便忘了信仰--種種這些只是和神做交易。真正的信仰,是無論處於順境逆流中,都永遠信奉因果,相信現時的種種都是有來由的,要樂觀向前並安心等待最終的果的降臨--無論是怎樣的果。
有趣的是,神的存在往往是用來解釋科學無法解決的緣由。比如雞和蛋的先後,或者人類無法造出一個細胞之類。可是耶穌也只是二千多年前出生的,那麼他出生之前,又是誰來主宰生命的呢?雖然耶穌出自童貞女,但在貞女自己都未出生之前,神是如何附架於人的靈魂之上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