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離上海很近,火車只需三刻鐘。而西山似乎離蘇州很遙遠,公交車開了兩個多小時,一路停了不下四五十個站,如果不是往西南,而是往西北開,無錫也到了。
2006清明後一個明媚的春日,當我們乘坐的汽車駛過蔣墩後不久,眼前忽然豁然開朗,但見一片浩瀚如海的水面,好一派煙波浩淼的景像啊!湖面上還星星點點地分布著一些小島。剛才還沐浴在春天慵懶陽光下昏昏欲睡的人們都興奮起來。古人雲太湖三萬六千頃,看來還是保守了,如此之氣像和浩瀚的大海又有何異?車子接著駛上了長達數公裡的太湖大橋,這時猶如置身於汪洋中的一條小船。太令人震撼了!又經過兩個小島,便來到了中國內陸湖泊最大島嶼——西山島。
正是大好的春光,寬窄恰如其分的環島公路邊一從從油菜花在陽光下黃得令人眩目!下午游完石公山,距晚飯還有些時間,便決定去一睹西山主峰縹緲峰的真面目。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穿過幾個村莊,三轉兩轉,村後有一座大山赫然出現在眼前!沿著上山的羊腸小道,兩邊盡是茶樹,梅子樹,桔樹,枇杷樹,有農民在山間勞作。我們爬了半個多小時,大概只到達半山腰的仙人台,見天色已晚,無奈只能原路返回。
原來縹緲峰是太湖七十二峰之首,高達337米。高度大約相當於一幢一百層左右的摩天大樓,而世上最高的高樓亦不過四百多米,而且是屈指可數。試想放諸城市的街道邊會是一幅怎樣彈眼落睛的景像!估計也放不下。可是現在的人們總認為二三百米的山是低矮的,是小兒科。他們當然是不可能拿自己去和幾百米高的山比,他們是把青藏高原上的山拿出來相比得出的結論。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經四千多米了,地球上最高的地方了,那也是拜大自然的造化所賜。我國大陸東部最高的山是秦嶺的主峰太白山,三千七百多米,已是相當的驚人了,能夠感受到西部雪山的高原反應。但是陝西在我國大陸東部這個範圍內已經是很靠近西部了。歷史上形成的五岳包括現在興起的各大名山的高度都在一二千米也就不難理解了。珠峰的相對海拔是三千多米,已經是極限了,不會有人認為它是從零海拔一直高聳八千米入雲的吧?所以在我國東部一二千米也屬出類拔萃了,不足千米的名山也比比皆是,也不去說什麼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了。偏偏有那麼多的人還覺得一二千米的山不過癮!試想這些人一年也就黃金周或者別的什麼假期來攀登一次,許多名山一輩子也就來這麼一次兩次,當然口氣大了!如果像上班一樣天天來回一次,黃山或者泰山,一千多米的,選一座吧!四五百層的高樓簡直是難以想像啊!特別是在東部沿海二三百米的山也夠了,七八十層的高樓,那也是相當的高啊!每天上班或者回家,超過六層的估計就都坐電梯去了吧!我們有什麼理由認為數百米的山是低矮的?地球上處處是青藏高原嗎?人類進入了二十一世紀,我國的改革開放也將近三十年了。但飛機發明剛過百年,清朝滅亡不過百年。我們旅行的目的是什麼?感受不同類型的地質地貌和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觀。風土人情是歷史上約定俗成的,人文典故是古人的經驗和教訓總結出來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閱讀歷史。讀史可以明智,是古人的智慧大成有些甚至是用生命換來的。古人通過旅行為我們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句和其他寶貴的財富,是我們民族文明的精華。而反觀我們呢?近二十年興起的張家界,近十年興起的九寨溝,近年的雲貴川甘南西藏,我們留給後人的是什麼?難道只有景區內修築的寬闊的大馬路還是隨處可見的漂流的竹筏,漫山遍野的索道纜車?處於社會變革和轉型期,難免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物欲橫流,凡事追求極端,好大喜功。一百多個城市要建成國際大都市,爭先恐後大興土木,建設世界第N高樓,也難怪有人會飄飄然感覺幾百米的山低矮了。而歐洲北美早就明白高樓大廈不是現代化和文明的標志。我們改造自然是為了人類更好更長遠的生活,我們要順應自然,而不是鼠目寸光無知地藐視自然。人類只存在了短短的幾千年,而地球上的山川已存在了數十億年。我們通過旅行感受和想像地球和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思考著人類從何處來往何處去。感嘆茫茫宇宙中地球和人類的幸運,因此要倍感不易和珍惜,而不是暴殄天物!對江河湖海平原高山哪怕是一座小丘常存感激,這都是人力所無法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