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特殊的美食也是一種文化,有時美食比人文、景物更值得回味。旅游時順便一嘗美食,就好像寶劍贈英雄,相得益彰。
來到蘇州,你不能不聽一聽蘇州評彈,還記得九月去西安時,特地去聽了秦腔,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旅游,才能了解當地的風情;另外,我認為還要嘗嘗當地的美食,否則豈不是白來了。
2006年11月17日
今晚本來預備去錢塘茶人吃晚飯,那兒還可順便聽聽評彈,但是老婆不想吃茶點,她想吃飯;於是我盤算了一下,先去十全街走走,一邊逛一邊看,那兒有許多的餐館,到時再決定好了。
離開如家,先是在觀前街口、人民路上找了半天的公交,但沒找到去十全街網師園附近的,只好招手准備搭出租車,剛好有一位教戲曲的女老師也同時招手,而且雙方目標相同,於是一同搭車,10元,我們兩人,她只一人,她堅持各付一半就好,這個小插曲值得一書。

觀前街口的公交站,很有味道
我們在十全街帶城橋路口下車,因為我想好好逛一下十全街,我們向東慢慢走,首先有個滾秀坊,就在十全街的北面,我左轉進入小巷,沒想到別有天地,有一條小河緩緩流過房子的後方,我站在一個不知名的小橋上,眺望著這人家盡枕河,水巷小橋多的蘇州美景,雖然這兒未加任何裝飾,沒有什麼紅燈籠,但在暗暗的黑夜中,那種寧靜的感覺也是別有另一種意境。
十全街可是車水馬龍,路旁的餐廳林立,經驗告訴我,有名的店不見得好吃,人多的那一定差不了;一路沿十全街往東走,經過了像是亞克西、錢塘茶人、土大力、江南人家等網絡上看到的一些店,都快走到莫邪路了,一眼看到「徐州地鍋居」,店門口有閃亮的燈光,店裡好多人,連二樓也都坐滿了人,剛好有人吃飽離開,於是我們趕快入座。後來回想起來,當時決定吃這家店的原因之一,是我母親也是徐州那邊附近的人,有一種莫名的親切,人不親土親,實是良有以也。

徐州地鍋居:滄浪區十全街58號,電話:0512-65297858地鍋菜溯源:據傳秦末劉邦兵敗,逃至彭城(今徐州),飢餓難耐,見一老者於地上埋鍋造飯,遂上前乞食。食後覺得美味異常,齒頰留香,且力氣倍增。數年後,劉邦登基,思及賜飯之恩,差人招老者入朝,賜以重金,並為當年所食之物賜名曰“地鍋菜”。

地鍋黑魚,馓子燒臭干,鍋巴響茄,涼拌黃瓜
地鍋其實就是一個比湯碗大一些的砂鍋,鍋中的主要食料有紅燒肉,也有紅燒魚的,加上些姜片、辣椒,最好放點豆腐、魚丸什麼的,然後煮的時候沿著鍋邊貼上面餅皮,這也是我們家中常吃的一道菜,不論是燉肉或魚,都要一些時間,這些貼餅會有一部份浸入湯中,等到湯汁收了差不多時,這道菜就大功告成了,而貼餅會吃進一些湯汁的美味,且有一面會有一點微微焦脆,我保證一定好吃的不得了。
坐下後,我們點了「地鍋黑魚」,28元,看了一下隔壁桌,也點了一道「馓子燒臭干」,12元,一個「鍋巴響茄」,6元,又點了「涼拌黃瓜」,6元,總共吃了50元,很好吃,最主要是我的家鄉菜,很合我的口味。

品芳茶室:觀前街西腳門24-25號,玄妙觀廣場西側游廊下走出地鍋居,我們在十全路搭上公交204,坐回到觀前街東下車,此時雨下大了,我們走進百貨公司躲雨,一路在屋檐的遮掩下,到了玄妙觀,走進西腳門走廊,找到了今晚的第二目標「品芳茶室」,這是一間聽評彈、喝茶的好地方,每人白天10元,晚上20元,我們點了宜興毛尖和菊花枸杞茶各一盅,剛好隔壁有一桌游客,點了好幾次評彈,我們只聽沒點,表演者為一男一女,男的俊,女的美,而且唱的水准很高,一邊欣賞,一邊拿出筆,記下今天的行程。

蘇州評彈,男的俊,女的美我喜歡這種不被拘束的旅游,不急不徐的游玩,如果是跟團旅游就不會有這樣的行程了;大約一小時後,茶室要休息了,曲罷人散,我們只好回如家小窩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