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木錯的馬會累嗎?

作者: xiagw

導讀6月9日清晨起床發現外面的路上濕濕的,果然拉薩喜歡在晚上下雨、白天晴空萬裡。抬頭四望忽然發現周邊的山頂竟然白雪茫茫,正當盛夏的拉薩竟然下雪?初時因為天色尚暗,還有些懷疑,當天光已明,晨光映照山頂白雪的時候,知道六月飛雪在這裡真的是很平常的事。 車出市區不久就踏上青藏公路,正如驢友蔣P所說,你不想看青藏鐵路都不行。它與青藏公路時而並列,時 ...

6月9日清晨起床發現外面的路上濕濕的,果然拉薩喜歡在晚上下雨、白天晴空萬裡。抬頭四望忽然發現周邊的山頂竟然白雪茫茫,正當盛夏的拉薩竟然下雪?初時因為天色尚暗,還有些懷疑,當天光已明,晨光映照山頂白雪的時候,知道六月飛雪在這裡真的是很平常的事。

車出市區不久就踏上青藏公路,正如驢友蔣P所說,你不想看青藏鐵路都不行。它與青藏公路時而並列,時而交叉,相伴相依,遠近的雪山輝映,真是別有一番風韻。一路陰晴不定,有些擔心的是到那木錯後,若是下雨,則看不到那木錯美麗讓人驚艷的藍色身姿了。進入景區看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上,有一些人在活動,經司機解釋才知道那是采蟲草的人,由於海拔高而且雲霧相伴,那些人也如在仙境中,難怪冬蟲夏草那麼神奇,生長在如此接近蒼天的地方,怎能不靈異?

那根拉山口,海拔5190米,但這裡的溫度卻比羊卓雍錯附近海拔4990米的岡巴拉山口冷很多,也許是風急、陽光不強的緣故,經幡在風中飛舞,人在風中瑟縮,但大多數人還是拍照留念,畢竟沒有太多的人有機會上到這樣的高度。也許是沒有劇烈運動,也許幾天來已經適應,也或是時間太短,在那根拉山口沒有什麼高山反應。乘車下山去扎西半島,轉過幾道彎兒,那木錯及湖邊大片的高原草甸出現眼前,遠處是美麗的念青唐古拉雪山。車上的幾個年輕人已經等不及車停下來,紛紛拿起相機不停的拍起來。

來到扎西半島,躍入眼中的迎賓石很高大,湖邊一小堆、一小堆的經石很多很多,湖水清碧見底、微波蕩漾,掬一捧水嘗一下,略略帶點鹹味,看來加熱後的確可以飲用。真是奇怪,湖邊竟然是艷陽高照、白雲朵朵,遠遠的另一側湖邊烏雲密布,似與湖水相接,那裡應該正下著雨。因為記著資料中介紹的百米嘛呢牆和山頂的經幡,於是向湖邊的一位騎馬藏民詢問,從湖邊到山頂再到嘛呢牆邊再回來需要多少錢?一聽他說10元錢,我覺得太便宜,就又確認一遍,得到肯定的答復後,乘馬向山腳走去,當馬向上走的時候,我覺得馬也很費力,於是向那個藏族同胞說:馬太累了,這一段我自己上去,你牽馬在山腳下等我一會。

4800米以上的海拔果然不同尋常,雖然幾天來已經適應,但向高處每走一步,還是覺得很吃力,當我坐下休息回頭望時,我不由得驚呆了,扎西半島這一側的湖水之藍超出我的想像,湖平如鏡,比天空還藍、還幽深,嘛呢牆、經幡就在眼前,我忘記了疲憊,拿起相機,不同角度狂拍一氣。身邊沒有別的游人,我能夠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也比別人多付出了一分辛苦,旅途中如此,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可以說是平衡也可以說是公平。

在山頂四望之後,下山自己乘馬來到百米嘛呢牆邊,這裡沒有游人、藏民,甚至沒有牛羊。我沒有再下馬到湖邊打擾聖湖的平靜,馬不用指揮就靜靜的沿著嘛呢牆邊掛滿經幡的嘛呢堆繞了一圈,稍作停留之後,沒等我對它做出提示就向回走去,來到那位藏民身邊的時候,它自然停下,我下馬付錢之後,又與藏民和馬分別相擁一下,並表示深深的謝意。因為我知道,雖然我付了10元錢,又是我自己爬到山頂,但若是我自己完全走完全程,用這麼短的時間是不可能的,消耗的體力也完全不一樣,所以我的謝意是真誠和發自內心的!

回到車上,司機問我上到山頂了嗎?我說上去了,嘛呢牆邊也去了,那裡的湖水美極了。我怕馬太累,所以自己爬到山頂的。什麼?你怕馬太累?馬會很累?他說完大笑起來,同車有幾個人也一同笑起來。

馬會累麼?當然會!只不過我怕馬會累,這裡的許多人不會怕馬累吧。我感謝這裡的美景,感謝這裡的一切,只要看一看那木錯,我相信每一個來西藏的人都不會後悔。我卻有點後悔,就是沒安排在那木錯住上一晚,雖然回程途中,幾個住了一晚的上海MM說因為陰天也沒看到那木錯的日出,但不同時間、不同角度感受那木錯,風光的確不同。的確,同一時間,不同角度我就感受到了那木錯不同的風姿,何況時間的不同?這短短的一刻已經讓我短暫的脫離了凡塵。聖湖、聖湖,夜晚的星空也一定美麗的讓人震驚,心底暗暗說:下次來西藏,一定在那木錯住上一晚。

雨又下起來,而且很大。回頭一望那木錯,湖水還是那麼藍,天空還是那麼亮。也許這就是西藏、就是那木錯,如果馬能感受這一切,那麼司機笑我的也未必沒有道理!那木錯的馬會累嗎?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