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斯文啜

作者: 泥鰍師傅

導讀《武夷岩茶斯文啜》 作客武夷山麓天心村,農人以佳茗招待,誰叫這裡專業產茶呢。茶盅比拇指略大,實難盡興。主人不動聲色,去廚房的缽頭裡舀了一大碗茶水遞過來:“我們從茶山勞動回來時喝這個最解渴。”那是用下腳料--茶片泡的。客廳裡的芽茶蘊涵茶道修養。靜心細品,感覺到淡淡的桂花香,農人聽了很高興,甩手站起來:“我給你放一炮。”啊?是換另外一泡茶 ...

《武夷岩茶斯文啜》

作客武夷山麓天心村,農人以佳茗招待,誰叫這裡專業產茶呢。茶盅比拇指略大,實難盡興。主人不動聲色,去廚房的缽頭裡舀了一大碗茶水遞過來:“我們從茶山勞動回來時喝這個最解渴。”那是用下腳料--茶片泡的。客廳裡的芽茶蘊涵茶道修養。靜心細品,感覺到淡淡的桂花香,農人聽了很高興,甩手站起來:“我給你放一炮。”啊?是換另外一泡茶,它透出棕葉香,含在嘴裡轉動,味道真奇妙。喝到茶味淡薄,農人又“放了一炮”,這茶散發出奶油香,珠圓玉潤。最後換喝品質更上乘的,焦苦味裡隱含著思索,這到底屬於哪種美味呢?百味交融,回甘滿口。農人說,茶青發酵時,微弱的溫度濕度差造就了茶味的多樣風格,茶的精髓在泡茶時緩慢析出,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出精華,真正的武夷岩茶衝泡六道風味猶在。

啜品武夷岩茶的謙謙君子風不意卻在千裡之外的詔安縣得以發揚光大。群客圍茶幾危坐,總共就擺兩對小茶盅,四人慢條斯理吸吮茶水,臉面顯現陶醉表情。待他們啜完,主泡手收回茶盅,澆上滾開水燙滌,斟滿茶,下一撥人接著品。前人咂嘴回味,掀起碗蓋聞清香,展審葉片尋找鑲金邊綠。最後大家發表對這泡茶的見解,齊湣王聽竽,一個個過。因為我“來自武夷岩茶原產地”,被寄於厚望,其他人豈肯先開口。哎呀呀,豬八戒吃人參果,忘記品嘗了。

君子不贏頭盤棋,再來!這回小心捉摸,好像是肉桂,但是氣息微弱……。確實是武夷岩茶的肉桂茶,不過嘛,是七年陳茶。茶農作出好茶葉,指望賣個好價錢,反而積壓在家,每年嘆息一聲,倒出來焙焙火。好茶的葉脈暢通,依然保持活性,在密閉環境裡自強不息,修煉成中藥,喝了降血壓、減血脂,從閩南到粵東,富裕的人們最喜歡它,遇到稀客才舍得拿出來分享。

好茶雖然出自農門,為了媚悅初級茶客,只好莊重出售。品茶室裝飾優雅,牆上掛名家字畫、簫琴、刀劍(並非拿它們來宰人)、缞衣鬥笠,穿旗袍的茶妹子翹起蘭花指泡茶,笑咪咪講解。沐浴:用滾開水淋燙茶盅夾、蓋碗、濾渣網、濾架、闊口壺、茶盅;出閣:用茶耙從茶葉罐裡耙出茶葉,裝入蓋碗;高山流水:用水力衝攪茶葉,分離表面附著物……

新茶香氣四逸,新客眼觀六路,仰起脖子“咕”地一聲吞進茶水,茶盅停在半空,喲!這懸掛的詩文不一般啊:

《與章岷從事鬥茶歌》

範仲淹

年年春自東南來

建溪水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自古栽

……

漂亮姑娘是花瓶,且開玩笑:“範仲淹是干什麼的?”“討~~厭,沒話找話,你非要打聽~~也得打聽章岷是誰。”誰更外行?其實茶藝小姐經過專門學習,懂很多知識。章岷是武夷山右鄰浦城縣人,殿試進士出身,職務“從事”,為州官僚屬,弄點好茶來喝應該沒問題。

“範仲淹沒到過武夷山”,茶農憤憤說。當地管“溪邊奇茗”叫洲茶,缺乏岩骨,茶商愛用這個借口來壓低采購價。受尊崇的是岩茶,生長在武夷山自然風景區魅力石峰的岩隙窄地裡,飽吸岩韻,本身就構成景觀,最優秀茶種大紅袍甚至演繹成神話傳說,普通老百姓就是遠遠地看一眼也得花錢。後來,采用相同工藝加工的洲茶也稱岩茶了,傳統意義上的岩茶升稱正岩岩茶,而生長在環繞正岩地域的為半岩岩茶,三者外觀難辨,縱使茶聖陸羽顯靈也枉然。

武夷山的茶農數以萬計,茶人以茶會友,來的都是客,想喝頂級好茶要靠緣分。岩茶的本家兄弟--正山小種紅茶,據說是英國貴族的飲品,產自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它的小表妹綠茶,宜用透明玻璃杯衝泡,茶條直立,半浮在水面,蔚為壯觀,制茶車間高牆圍繞,由司法警官武裝看護。


精選遊記: 武夷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