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的冬--記我在承德行宮的日子

作者: sophy2006

導讀上周到京城出差, 順便帶著老媽到承德轉了一圈,彌補她上一次二十年前到北京因時間有限未能順道游覽避暑山莊的遺憾。 雖然第一天早上從北京到承德因為坐車的事弄得我很不開心, 不過車開動以後, 注意力轉移到欣賞沿途的風光上,很快心情就變的愉快而興奮起來。 車過密雲,公路兩旁開始出現連綿的山脈。對比南方山水的玲瓏秀氣,這裡的山顯現出來的是一種霸氣,我這時候 ...

上周到京城出差, 順便帶著老媽到承德轉了一圈,彌補她上一次二十年前到北京因時間有限未能順道游覽避暑山莊的遺憾。 雖然第一天早上從北京到承德因為坐車的事弄得我很不開心, 不過車開動以後, 注意力轉移到欣賞沿途的風光上,很快心情就變的愉快而興奮起來。 車過密雲,公路兩旁開始出現連綿的山脈。對比南方山水的玲瓏秀氣,這裡的山顯現出來的是一種霸氣,我這時候才真正理解什麼叫“巍峨”。冬日植被的凋零讓群山多了一層蒼茫的色彩,順著山勢盤橫已半倒塌狀的古長城和鋒火台令人覺得滄桑和悲涼,樹立公路兩旁的白樺光禿的身影讓我聞到了濃濃的北國冬天的氣息。 天公作美,天朗氣清,藍天白雲。絮暖的陽光從車窗透入,竟然忘記了身處零下幾度的寒冬之中。如果不是車子不等人,真想拿起相機跑下車去好好的拍一輪照片。好愛這北國的冬天! 到承德第一站是到小布達拉宮。小布達拉宮一系列宮殿從山腳順山勢往上建設,主殿聳立在半山腰上,人在圍牆外遠遠已能望見它雄偉的身影。裡面宮殿基本上是仿西藏布達拉宮的藏式建築。蔚藍的天空襯托著紅的牆金的頂,綠的松樹彩色的瑪尼旗,整個畫面色彩鮮艷明麗。從它的金頂上還可以望到周邊起伏群山,避暑山莊的外圍和遠處的棒棰山。這樣的景色我覺得完全值回票價啦!(淡季這裡的票價是30元,我媽有老人證半價)

從1點半開始游覽小布達拉宮,到3點鐘結束。然後打5元的的士到下一站普寧寺。 同是藏傳佛教的寺廟, 小布達拉宮基本是藏式的建築,裡面各殿都是由一般工作人員看守管理,幾乎看不見喇嘛,也不讓燒香;普寧寺的建築則是漢藏風格結合,主殿為漢式建築,裡面有許多從蒙古、西藏過來的喇嘛在念經拜佛,游人也可以燒香供奉菩薩。裡面三層樓高的世界第一大木雕千手觀音像,其雕工精致和氣勢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另外,普寧寺的喇嘛感覺比小布達拉宮的要親切。在小布達拉宮我見到的唯一一個喇嘛只在勸游客捐錢的時候有笑臉,別人不捐或捐少了面口馬上就不一樣了。 在普寧寺參觀大佛的時候我們沒有請導游, 我很想了解一下有關大佛的情況,於是問起站在一旁看經書的一個小喇嘛,他很詳細的向我介紹了大佛的歷史和它的建築情況.然後又悄悄的站回一旁看書,竟然一點都沒有順勢勸人捐錢的意思.。在參觀大殿後的財神廟我們碰到另一個看守的小喇嘛,也是樸實可愛,安靜地站在一旁看著我們進香。我們跟他聊天,他老老實實地問一句答一句。我媽是佛教徒,覺得與這個小喇嘛有緣,臨走塞了一個結緣紅包給他, 他還覺得不好意思臉都紅了。

冬天游覽有一個好處—人少,可以自由自在的拍照,游玩。回來看到網上一些承德景點旺季的照片,真嚇一跳,人多的都只看到人頭看不到景物了,哪裡能像我們玩的那兩天,倘大一個景點,喜歡站哪就站哪,喜歡怕哪就拍哪啊! 我們游完普寧寺4點半,剛好太陽下山.第一天的行程完滿結束。 第二天下午要趕回北京,所以早上八點不到我們到了避暑山莊。冬日的避暑山莊寧靜而蕭瑟, 游人不多, 宮殿和亭台樓閣隱約在掉光葉子的樹木的枝枝丫丫中, 陽光透過薄薄的晨霧溫柔地灑落在白色結冰的湖面上,褐黃色的硫璃瓦頂上…整個畫面就像一幅古代的山水畫,色彩柔和而意境深遠。 比起夏天的景色,這時候的避暑山莊別有一番味道。 我仰望著湖邊有幾百年歷史的老柳樹,不禁在想,當年某位皇帝,阿哥或者妃子,宮女是否也曾站在這裡眺望對岸,是否也曾站在這裡仰望著這棵樹呢?如果樹是有精靈的話,它是否會告訴我們他看到的歷史滄桑變故呢?

避暑山莊冬天的早晨實在是冷啊,我想就零下十度左右吧。因為穿的是普通皮鞋, 又沒有特別的保暖措施,走著走著我感覺腳不是自己的了, 都凍僵了。只有當十一點過後太陽光開始強烈了,我身上才開始有點暖意。

圍著湖區走了一圈,快回到大門口的時候,我們發現湖面上的溜冰區已經聚集了一大群人在滑冰,劃雪橇. 如果不是趕時間的話,我和老媽肯定會去坐坐雪橇過過溜冰癮。 最後,匆匆地參觀過避暑山莊博物館(即當年鹹豐和慈禧避難所住的宮殿)後, 我們就告別承德返回北京。



(小布達拉宮)



(普寧寺)



(普寧寺的喇嘛們)



(冬日裡的避暑山莊)


精選遊記: 承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