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要去杭州了,一個我曾經非常想去,不,應該是我一直很想去的地方。我曾經無數次想像那裡的湖光山色,那裡的人文景觀,在我想來,那裡應該是美侖美奐的。今天,終於要去了,雖說是跟著仇總出差,屬於典型的打秋風的情況,但是,有這樣的機會,我是不會錯過的,有的機會,也許一生只有一次,錯過了,就算你再跪下來求,也不會再有了,所以,有機會,我是無論如何不會再錯過的。 為此,我昨晚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去剪掉我那一頭人見人憎的頭發(除了我媽媽,在她看來,所有的都是好的,母親對兒子都是這樣的心態,不能怪她,呵呵),剪了一個板寸,雖說以前還殘留的一點文人色彩徹底的終結了,活像一個屠夫,但我覺得,拋掉過去不好的東西,也是一種新的開始,改變,需要從頭開始,也許是對的。雖然今天公司裡的人大都以詫異和可笑的眼神在看我,但我一點也不悔恨,他們怎麼知道我放棄的不僅僅是頭發,還有過去我自以為豪的古典文人的劣恨性呢。
坐了兩個小時的飛機。感受不錯,雖然今天很多雲,害得我想從天上看黃河的夢想不曾實現,但看到潔白的雲層,那絢麗的陽光,心中已經沒有一絲塵埃了。覺得紅塵在遠去,留下的軀殼雖說還屬於自己,不過,已經有點飄飄欲仙的境界了,這有點誇張,但卻是心中真實的想法。
飛機降落在蕭山機場,快降落的時候,感覺有點不對,才5點,地面上怎麼那麼暗,唯一的可能就是下雨,一想到這裡,心中不禁有點痛惜了,覺得來得不是時候,怎麼趕上下雨呢,一下飛機,果然是在下雨,雨很小,但從地面的濕潤程度來看,應該下過大雨,而從天空的景像來看,可能這兩天都不會放晴。趕緊給QQ發了個短信,說我已經到了,並且將心中的擔憂說出來,短信很快就回了,說讓我好好滋潤一下,我一聽,確實啊,虧我平時自命清高,下點雨不是更有詩情畫意麼?平日愛以飽讀詩書自詡的我怎麼就想不到這一點呢,這些書真都是送給狗讀了,丟人。於是擺正心態,開始欣賞雨中江南的冬景。
坐在出租車上,望著外面的蕭山市,可能是高速公路旁邊吧,不是特別繁華,但是民居大都具有江南特色,不似北方。我已經好久沒有看見這樣的房子了,頗有一些故地重游的感覺,雖然我從未到過這裡。
經過錢塘江的時候,天色比較昏暗,錢塘江已經看不太清了,大約能看見水面以及兩旁的堤岸,從寬闊的江面,能想像錢塘江漲潮時的樣子,那應該真是萬馬奔騰,呼嘯如雷。不過,這種景像只有每年的特定時節才有,這次來是絕對不可能看見的,不過,看到錢塘江,已經心滿意足,世界上的事情不會總是完美的,有一絲遺憾也許是美的,就像一鉤彎月,也許就賽過團團圓月,雖說殘缺會有一絲痛惜,不過,既然改變不了殘缺的可能,那就讓它殘缺得美麗吧。
過了錢塘江,就是杭州市了,雖說蕭山現在屬於杭州的一個區,不過,從歷史上來說,蕭山是蕭山,杭州是杭州,我對蕭山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只知道她是杭州邊上的一個城市,只是不知道跟杭州這麼近而已。
到了杭州,車在彎彎曲曲的路上蜿蜒而行。杭州的路不像北京的路面那樣筆直的,受地形制約,都是曲折的,路的兩旁到處是山,還有高大的樹木,有光禿禿的樹,但更多的是四季常綠的綠林,加上兩邊高出路面的路基上垂下的灌木,根本感覺不到車子是行進在城市中,而是感覺在一個什麼自然區穿行。路上,除了車,還有稀稀落落的行人,人不多,這一點跟北京很不一樣,北京不管到哪兒,總是一堆堆的人,根本察覺不到中國搞計劃生育已經有了這麼多年了。說實話,我也不想拿北京跟杭州做比較,因為北方平原與江南水鄉根本就沒有可比性,不過總是不自覺,也許我呆過的大城市只有北京,所以只能拿北京打比方,抱歉我的首都。
透過車窗,仇總不時的給我講述外面的風景,這是哪兒,這兒再過去一點又是哪兒,他所談到的地方我百分之九十都聽過,不過都是看地圖(我曾仔細研究過杭州的地圖,呵呵),或是看書看來的,仇總對這兒很熟悉,畢竟在這裡讀了四年書,加之他本身也很喜歡這個地方,後來又經常來過,所以如數家珍一般,那神態也頗有幾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味道,呵呵,不過確實值得高興呀。忽然,我透過車窗,看到前面有一個金光閃閃的塔,我以為是電視塔,後來仔細一看,不像,是古塔呢,我趕緊問他這個是什麼塔呀,因為隔得遠,仇總也看不清楚,說不是雷鋒塔就是六和塔,我一聽可能是雷鋒塔,立即仔細的端詳起來,不過仇總還沒過30秒就確認這是雷鋒塔,並說,這就是雷鋒夕照,哦,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雷鋒夕照啊……
下雨天,是沒有夕照的,雷鋒塔只所以金光熠熠,那是塔頂的燈光,映襯著金頂,所以顯得絢麗多姿,婀娜多彩,仇總告訴我這個金頂花了多少噸黃金,費了多少人民幣才弄好的,不過在我看來,這樣的修飾也許不是當初建塔人的本心,當然,我們難以用現代人的心理去衡量古人的心態,也不可能以古人的心態來約束現代人的心理,畢竟,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這樣看起來,也確實很漂亮,不像魯迅所寫的是破破爛爛的塔。
車穿過楊公堤,兩邊都是各種景點,十步一景,所言非虛,很快,車便到了我們要去的目的地,仇總的同學開的一家旅館,不大,但是相當有特色,一進入為我們准備的房間,我便十分鐘意,木制的頂屋,類似於閣樓的形狀,用桐油刷過的木板,在燈光下散發著黃色和諧的色彩。前面的小廳裡鋪著一大坪塑料墊子,中間有一個小方桌,有點意思。出門有一個露天的大陽台,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要是夏天來,在這裡擺上幾罐啤酒,幾塊西瓜,絕對是一個好享受的地方。不過仇總說這裡晚上可能有點冷,說實話,這也沒有什麼,南方的冬天都差不多,濕氣重,到哪兒都一樣。
上網跟蘇明說了幾句話,就該出門吃飯了,在樓下的服務台問了一下大致方位,出門走了十幾分鐘,便到了一個叫做“觀味居”的連鎖小吃店,聽仇總說這個地方以前的生意是很好的,吃一頓飯還要排隊等上很久,不過,今天裡面沒有幾個人,我猜測可能是下雨天的緣故吧,不過,坐下來後,我便把開始的想法推翻了,這個店可能已經衰敗了,屋子裡放著過時的刀郎先生的歌曲,服務生的態度也是一付賣牛肉的相,愛理不理,一點也沒有飯店應有的禮節,剛才我們點了幾樣小吃,東西還沒送上來,不過這裡沒有包子賣,隔壁一個什麼地方有,仇總馬上跑過去買了四個,一人兩個,瞬間下肚,味道還不賴,像包子,這就已經夠了,不像北方的包子,跟饅頭的區別不大,呵呵,這是我的看法。
小吃店的東西送上來了,有皮蛋瘦肉粥,有肉絲炒年糕,有燒麥,有油炸粽子,還有田螺。我嘗了一下皮蛋瘦肉粥,味道跟我在眉州小吃吃的完全不一樣,眉州小吃裡的皮蛋瘦肉粥皮蛋多,肉少,沒有鹽味,而這裡的鹹肉多,皮蛋卻很少,味道很不錯,可惜最喜歡吃皮蛋瘦肉粥的人卻不在這裡,而這個東西又沒有辦法帶回家,可惜了。炒年糕也挺有滋味,燒麥與油炸粽子的味道也不錯,田螺就不敢恭維,我做的應該比他們的好吃一點。不過,吃完這些東西,已經相當撐了,腆著肚子出門,決定走走,一是看看晚上的風景,另外就是消化消化剛才的肚子的進貨。
在雨後的路上漫步,偶爾會有幾點雨絲灑落在臉上,我真慶幸我剃了一個頭,要不然,這幾點雨絲會被我的頭發搶跑,而不會落在臉上,我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有碰到過雨絲了,感覺是愜意的。
路邊的房子不高,沒有超過10層的,而且也不緊密,感覺不到壓抑,我的感覺就是,我又找到了生活。在北京,繁忙的都市,每個人都是那麼匆忙,似乎都在進行國家決策,都是國家總理,那似乎是一個工作的城市,一個沒有生活的城市,而這裡,夜晚就是夜晚,是有生活的。
走了一陣子路,穿過幾條街道,我忽然看到旁邊有一塊指示路牌:曲院風荷,這可是杭州一大景,過門而不入,似乎是說不過去的。於是便拐進去,有人守門,但沒有人要票,仇總告訴我,杭州絕大多數的景點根本就不用買票的,都是開放的,都可以隨便進去看。我想,那人應該很多,進去之後,卻非常驚訝,一個人也沒有,非常的靜謐,一種深層次的寧靜,雖然置身於城市之中,卻一點也感覺不到,彎曲的小路邊上都是古色古香的燈籠,很有感覺,不過天黑,看不清楚風景,只能欣賞這種寧靜。我不知道什麼原因,景點不收費,卻沒有什麼人來,而像一些門票買得很高的景點,卻總是爆滿,是這裡的景色不好嗎?答案肯定是不對的。這就是我想像中的公園,一點也不擁擠,不像北京,一個小小的街心公園都人滿為患,讓人覺得還不如呆在家裡。
從曲院風荷出來,往前再走幾步,便是有名的蘇堤了。一條大道,直通到西湖對岸,路面卻不是平坦的,一上路,便是一個很大的下坡,路上還有好幾座橋。據我讀書而來的知識,蘇堤是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取西湖的淤泥堆積而成的。當時的西湖,被淤泥塞得不像樣,杭州的城市也因為缺水,市民的生活質量也很差勁,蘇東坡一個文人,無辜的陷入政治漩渦以後,被謫官到此,上任以後,蘇東坡便召集民夫對西湖進行疏浚,並且在城市中開鑿了若干口水井,改善生活用水,使杭州形成了人間天堂的格局。可以說,沒有蘇東坡,便沒有今日的杭州。我對蘇東坡是很欣賞的,不僅僅是他的詩文,更是他做人處事的態度,不管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不管是得意,還是失意,總是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處處有政績,處處得民心,為官做人,不應該是這樣麼?我想,這種態度,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尤其是今日之我。
從蘇堤上看過去,便是西湖了,晚上只能看見茫茫一片,遠處有燈火,雖然不是很多,但是有幾點,就足夠了,太繁華,也許不是西湖應有的景色。仇總指著前面不遠一片黑乎乎的東西跟我說:“看,那就是樓外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到了杭州,到了西湖,如此的風景,如此的氛圍,真有可能會讓人將雄心壯志消失,換上一種平靜致遠的心態,也無怪南宋的統治階級了。自有漢以後,南方的國家就很少有能統一中國的,我覺得除了各種政治原因以外,這些國家的統治者占據著中國最富庶美麗的地方,心願已足,不思進取,可能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