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婺源最全相關功略

作者: 葡萄串

導讀3月23日(六)晨。醒來時,上海至昆明的K181次車(昨晚23:57發車)已到了浙江江山,中國白鵝之鄉,離江西境界不遠了,地勢開始起伏不定,有一段非常茂密的天然林,還彌漫著晨霧氤氳,田裡長著並不茂盛的油菜花,吳永康開玩笑說這是因為土地太貧瘠(江西多紅土)下鎮是入贛第一站。 8:40到達江西上饒,車來接,先去了市區水南街的“章老六粉店”,也就是米粉做成 ...

3月23日(六)晨。醒來時,上海至昆明的K181次車(昨晚23:57發車)已到了浙江江山,中國白鵝之鄉,離江西境界不遠了,地勢開始起伏不定,有一段非常茂密的天然林,還彌漫著晨霧氤氳,田裡長著並不茂盛的油菜花,吳永康開玩笑說這是因為土地太貧瘠(江西多紅土)下鎮是入贛第一站。 8:40到達江西上饒,車來接,先去了市區水南街的“章老六粉店”,也就是米粉做成的雪白的面條,是上饒的特產,冬天吃的是羊肉澆頭,現在沒有了,只有排骨,4元/碗,湯味很濃。

從上饒出發,車行約3小時,到達婺源縣城,經介紹,去了建行後院的“金融飯店”,很不起眼,卻爆滿。加座後,被叫到廚房點菜,有1塊黑板,是用來記菜名的,很特別。吃了蕨菜炒腊肉、筍炒辣椒、糊豆腐及炒魚皮。蕨菜是時令菜,據說有山蕨和水蕨,純天然食品。筍也是當地的特色,被辣椒襯托,是非常熱鬧的春天的感覺。糊豆腐自不待言,深得江總書記的贊賞。魚皮過腥,不好吃。結帳60元,都以為算錯了。

去年5月江總書記到婺源尋祖後,給婺源的旅游帶來了勃勃生機,加之雙休日,市內各大賓館一律爆滿(最好的賓館是金牛賓館)。不得已,去了附近的紫陽鎮,住進了紫陽賓館。私人開的,80元/標准間,很干淨,缺點是離馬路近了點。

放下行李後,直奔江主席的老家“江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樹晶瑩耀眼奪目的梨花,被旺盛的油菜花襯托地無比嬌艷,那烏瓦白牆的徽派民居顯得很沉著,大家氣派。當下便覺得有點痴痴然。隨著深巷的蜿蜒,我看到了那座奇異的建築(滕家宅院),有2米多高的青石護板,釘著碩大的鐵釘,據說為了防盜防火和防潮,一般大戶人家才會這樣,被歲月剝落的牆磚上有許多“滕”字。江主席的妹妹江澤慧記憶中的童年印像就只有這青石板和“藤”,讓主席終於找到了原籍。主席的家已經不存在了,只有一片空地讓人回味。去了幾戶江主席尋祖時進過的人家,竟然可以免費拍照,可見民風古樸,門票20元。

下午4:00,天開始下起小雨來,聞到了梨花淡淡的香氣。去了小橋流水人家:李坑。一條小河從人家中穿過,我看到河邊一位老婆婆在洗衣服,而身後站著一位為她打傘的老爺爺,不禁被那種場景感動!這是一種被歲月磨滅不了的愛和柔情。還是典型的徽派建築,但是多了很多雅致和豁達。上了吱吱牙牙作響的木樓梯,去看舊時未出閨的小姐倚窗眺望街景的閣樓,體味一種淹沒在記憶中的寂寞和美麗。我記得那個有漂亮閨樓的房子叫“春藹廳”。2條溪流在鎮中交彙了,那是一條公龍和母龍的見面,有一座高大黑色的歇亭,據說也是古代和鄰村村民談判的地方。

最令人驚奇的是南宋武狀元李知誠的家“魚塘屋”後院的半株紫薇,伸手靠近她會花枝顫動,被稱為江南一絕。還有長在一段古木上的巴掌大的靈芝。徽派建築一個特色是他精美的木雕和石雕,可惜在那場著名的浩劫中,被當四舊將很多精美的人物的面目破壞了。

附近的“雙龍客棧”是我們晚餐的地方,老板娘很秀美,帶著1歲大的兒子。有客房可以提供住宿,10元/床,也挺干淨的。吃了紅包鯉魚、土雞和據說可以補腎的強盜草、水芹。紅包鯉魚是我吃到的最鮮嫩的河魚,美味而少魚刺。微風徐徐,看著雙龍橋美麗的身影,竟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感情。喝了婺源的名酒“清華婺酒”,45度,色澤和口味都類似竹葉青酒,很醇厚,釅釅然帶著酒意回紫陽。早上起來的時候,周惠中對我說,昨天喝了太多的“清華婺”,我聽成了“氰化物”,嚇一大跳。

3月24日(日)早上起來還是密密細細的雨,決定去看彩虹橋,那是一座建於南宋有800多年的廊橋。也許是廊橋讓我想到了那個浪漫的故事,使我覺得自己是在赴一個情人的約會。早餐是紫陽對面的一個小鋪,吃的是當地的特產“糯米紫糕”,用糯米、鮮肉和蛋黃做成的,5毛一塊,那種美味只有嘗過才知道。終於看到了那座美麗的橋,雖然天色暗淡,但仍顯出她令人消魂的美。整座橋無一根鐵釘,用木契結構了800年,我以為我更喜歡她叫“風雨橋”。《閃閃紅星》中的潘冬子運鹽就是過的這座橋。聽說原先還有一座比她更長的廊橋,在文革中被拆毀了,所以,她就永遠失去了她的情人!有座水邊磨房,水車不停地轉動,用來舂稻谷。橋下是一條清澈的溪流,我們興高采烈地玩起了竹排,自助當艄公。5元可以玩個盡興。

中午在婺源的良友大酒店吃的飯,接待的是個熟人,姓黃,經營一個小酒廠,叫江西婺源縣爭杯酒廠,酒的牌子叫“地下婺酒”,40度,屬清華婺酒系列,但加入了15種珍貴的藥材(野生黃枝、貢菊、當歸等)。酒店隔壁是他的銷售門市部。吃了婺源的家庭料理:南瓜蒸豆角,婺源出名的是蒸菜,關鍵是最後要放一勺鹹*油;粉蒸黃芽頭,黃芽頭就是上海人叫的昂刺魚。

婺源的景點比較分散,所以,決定不去著名的鴛鴦湖,打道回府。途經德興銅礦,那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銅礦,周惠中的弟弟是礦上司機,所以決定去參觀。印像最深的是美國進口的豪牌(EUCLID)裝載車,輪胎有2米多高,GPS定位,一次可裝載100多噸的礦石,1輛要1000萬人民幣,而礦上有70多台這樣的卡車!卡車將礦石送到粉碎站,有地下9層,用類似小時候家裡舂芝麻那樣的原理,將石頭慢慢地捻碎。我伸頭去張望,想像了一下掉下去的感覺,那真是18層地獄!

下午5:00,受到了德興婦聯主任的款待,第一次和美麗的婦聯主任在德興賓館喝酒,覺得臉上很有面子,秈秈然想對她“訴苦”(婦女解放地太快了),但又被桌上的菜肴所吸引:用艾蒿和糯米做的類似青團的“清明果”;不輸於杭幫的“東坡肉”;最驚奇的是那盆竹筍,竟然是綠色的,那時的我真的想哭。張愛玲說“住慣大城市的人,出了城以後才知道什麼是自己需要的”。那盆竹子讓我從來沒有這樣貼近了大自然,感到了自己的虛偽!

晚上住上饒車站前的三清山大酒店,新開業,估計有三星級的水准。(旅游小貼士:樓上的KTV小姐很漂亮哦),一宿無話。

3月25日(一)因江西人民的熱情而感動,索性逃一次班,在上饒多待了一天。下午去釣魚,我原本對釣魚無興趣,想坐在河邊看書,結果發現是鯽魚對我有興趣,爭相上鉤,忙得我不亦樂乎。和周蕙中一個下午抓了20多條魚,滿載而歸。

晚上坐K288(南昌至上海),23:35發車,翌日晨7:50到達上海。歸入平凡的人群中,只當自己做了一個美麗的夢,坐在TAXI裡對著窗外發呆。歸去來兮,生命的感覺真的很特殊,有人解釋那是幸福,而有人只在失落中追憶那曾經有過的感動,比如我。

吃遍全天下,應該是美食主義者的最大理想。不管是准還是偽美食主義者,反正我每次出行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品嘗各地的風味。:)三月底的婺源行,令人難忘,婺源的美景,已被眾位大俠描繪得雋永生動,在下就不贅述了,只和各位分享一下在婺源吃的心得吧。

很難說婺源的食物有多豐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的確美麗,但至少也反映出,那裡的農作物品種並不豐富。一開始我們還以為,婺源特產菜油呢,而當地人告訴我們他們只是自給自足而已。此外,看到的比較多的動物就是極具婺源氣質的雞和狗——悠然自得,與世無爭,生人的走近並不會令他們驚慌失措,我想或許它們也像它們的主人一樣,以其純良的本性來看待所有的來客的吧。

言歸正傳,介紹一下我嘗到的東西吧。

——葷

1、荷包紅鯉魚*****:婺源的一大特產,特貢中南海。的確鮮美,我們吃了好幾頓,一律清蒸,烹飪鮮魚的最佳方法嘛。據說當地人買5元/斤,而我們吃的都是15元/條,大約一斤左右,大一點的18元/條。

2、土雞****:也就是上海人講的草雞,和香菇、姜片一起燉雞湯喝,自然不賴。不過貴了點,15元/斤。據說,當地人每家都習慣養幾只,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殺了吃。

3、*肉****:在去婺源的路上就聽說,當地人一般不用飼料喂*,所以肉香味很正點。腌肉:當地人很珍惜,因為每年過年時才用上好的*肉腌制一點,2斤鮮肉只能制1斤腌肉,所以不便宜哦,放點辣子炒筍干、炒豆干或炒霉干菜,記得永祥飯店的老板還很慷慨地放了好幾片和紅鯉魚一起蒸。不過說實話,真沒吃出什麼特別來。鮮肉則是作粉蒸肉,我們在清華的古城飯店吃了一頓,用的是肋條肉,底下鋪了紅薯,很香,推薦一嘗!

4、狗肉*:紅燒狗肉,肉和烹飪法都不特別,不吃也罷。

5、鼯子(?)肉*:不能確定是什麼動物,總之我們吃到的是一種小野獸的一條腿,紅燒,雖然放了點辣,但還是掩不住野味的騷臭,肉質很緊,沒什麼肥肉,無疑生前是運動健將。野味原是婺源一帶的特產,最近為了保護生態平衡,政府已沒收了獵槍,禁止捕殺了,我們吃的應該是庫存。

6、青蛙:他們用粉蒸的燒法,蒸得太酥軟,破壞了蛙肉的彈性質感,和錦亭的煙熏田雞可差遠了。

——素

1、新鮮蕨菜***:清炒蕨菜,圖個新鮮。

2、鮮毛筍*****:山上剛挖出來的,筍片炒鹹肉,絕對鮮嫩,據同行的女生介紹,是唯一一種吃了不會讓臉上發東西的筍。

3、豆腐、豆腐干*****:強烈推薦,婺源的特色哦。不精細,但有鄉土味,無論是做糊豆腐,青菜豆腐湯,還是肉絲炒豆干什麼的,均有不俗表現。

4、古豆腐****:蠻特色的,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豆腐,是用古櫧樹的籽做的,半透明狀,外觀類似磨腐。一開始不覺得特別好吃,越吃越喜歡它的口感,糯糯軟軟的,清華的古城飯店有賣。

——點心

1、清明果****:就是青團,我的最愛。不過不是圓球狀,而是圓餅狀,陷也不是甜豆沙,而是鹹的豆干和大蒜。外面的糯米還混有碎艾草,至少可以證明,他們的綠色是貨真價實的艾草汁哦,每個清明果下還用一小片棕葉墊著,怪別致的。

2、霉干菜餅****:在清華賓館的對面,有個小門面,一個和氣的老奶奶和她的兒子,坐在門前,用小爐子不緊不慢地烘烤著,餡有兩種,霉干菜肉丁或是鹹菜肉丁,又香又脆。

3、饅頭***:刀切饅頭,體積都不大。在上海時,我根本無法下咽,可是到了婺源,細細地品嘗起來,倒覺得有一點點甜,蠻好吃的。我相信不是婺源饅頭的特別,而是饅頭這種東西,平平淡淡,不起眼,但實實在在,是經得起細細品味的好東西。

4、小餛飩****:在關坑有個小女孩捧著一個碗,瞪著眼好奇地看著我們,而我則瞪著眼看著她手裡的那碗很饞人的餛飩,於是小餛飩就成了我們的午飯。那肉餡真是小,幾乎和一粒綠豆差不多,等於是在吃餛飩皮。但好吃的就是這餛飩皮,柔軟滑嫩,入口即化。

5、小籠:我們在清華吃的早點,個子不小,但以面團居多,實在沒法恭維。而且他們只提供白醋,理由是當地的陳醋都是假的。

6、山芋片*:在曉起村的小攤上,1元一小包,看上去不是很干淨的樣子。(嘻嘻,反正爸媽不在身邊。)大約是山芋和面粉和在一起用油炸出來的,沒什麼味道,脆脆的倒也不難吃,不過沒吃幾片我們就喂狗了。

——其他

1、米飯**:那裡好像沒有大米,我們吃的都是秈米,其實也不難吃,熬粥喝也不錯。

2、姜湯*****:我們翻越上下坳山淋了雨,永祥飯店的老板熬給我們喝的,放的是鹽而不是紅糖。幾個人又髒又濕地坐在亮堂的大廳裡,腳下穿著老板娘給我們的布拖鞋,烤著火,捧著熱乎乎的姜湯,感覺很溫暖。可能是當時飢寒交迫吧,覺得味道有點像雞湯,好喝極了,真的,決不誇張。記得當時還想,家的感覺對一個疲憊的旅人來說是多麼的可貴,而任何一個旅人都會對此心存感激的,或許這就是婺源的私人旅店得以繁榮的原因吧。

3、酒*****:一個不懂喝酒的人,感覺好喝的酒:老屋飯店的米酒,淡淡甜甜的,好像也沒什麼所謂的後勁;永祥飯店的黑啤,酒味不重,入口清清淡淡的,我喜歡。老板娘說這種酒還有養顏的功效呢。至於清華婺酒嘛,5元一小瓶,在彩虹橋邊買的,我們一行人都不覺得好喝,不過也算嘗了個鮮。

4、山泉*****:婺源溪水、泉水很多,都清澈見底,在翻越上下坳山時,帶路的大嬸很不屑於我們帶的“農夫山泉”,於是帶我們去喝真正的山泉。真正的山泉什麼味道,自己去嘗一下吧,記得帶空瓶!

5、水果:3月不是雪梨上市的季節,我們無緣一嘗。婺源水果不多,我只能用“可憐”來形容品種、外觀和口味了。

小遺憾:

彩虹橋邊有個大水車,水車邊的屋子裡放了好多新鮮的蔬菜,腌肉,還有螺絲,有興趣的話可以和劃竹筏的老伯一起燒菜做飯吃。可惜我們沒時間。btw,老伯有條狗叫小黃。

作者:note

十月一日,到南站買票。順利。

十月二日。

晚八點左右到達。一摩的將我們帶到剛開張的家庭旅館。跟老城裡十五塊一個房間的住宿處相比。我們住的地方相當於寧波的新晶都,位置跟條件都不錯,價格卻便宜。找地方住花了些時間,好在摩的師傅很熱情。同伴去打聽房價地時候,我等在路邊,一大群摩的圍上來拉生意,聽說我們是浙江來的,都說我們富。嚇得後來對人只說是江蘇的。結果被同伴罵,江蘇也不窮的。是嗎?

十月三日。

睡到五點,窗外的雞不屈不撓地直叫到八點。出門看到昨晚的摩的師傅等在門外。正中下懷。一起吃早飯吧。三人早飯合計一塊八毛。

上車,沿路風景不多說了,我也只會用一個字,美。

車到李坑(村),摩的師傅照路上說好的,協助我們逃門票。從村邊上一條小路進了村,摩的師傅指點了我們進村的路,帶著我們的大包說去村口等我們。也沒什麼不放心的,反正就一些衣服,樂得輕裝上陣。村裡人不少,七拐八拐就拐到人家家裡了。幾個人正對著大門指指點點,原來門上的裝飾跟門看起來就是一個”商”字。倒,不愧有徽商的傳統啊。

進到屋裡,黑漆抹烏的,幾個帶著三角架的人正從窗口描准對面一個不知什麼地界。順光看去,原來是一個二樓臨街的美人靠,上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正憑欄眺望。旁邊那位拍照的大叔嘆道,可惜,她穿的衣服不夠艷。忙拉了同伴躥到對面,好大一幢房子啊!當然要去美人靠上坐坐。正得意間,街上來了一隊人馬,導游說,這地方原來是小姐拋繡球的地方。樓下人抬頭齊呼:小姐在上面啊~~哈,過癮過癮。

漫無目的地在村子裡逛,看到有大大的門就進去看看,反正總能碰到有導游的人馬,站在邊上聽一會,也看了不少門道。李村的橋上,水邊,甚至谷子堆都讓我一驚一炸的,所有看著好玩的地方都上去走了一圈,出到村口,正遇上表演拋繡球的小姐和媒婆往裡走,不看了不看了,反正我都當過小姐了。

摩的師傅已經等得快要睡著,別人半個小時就能出來,而我們竟走了一個多鐘頭。

上路上路,車過一處美麗的蘆葦灘,大叫停車停車。二人情不自禁下到水邊,真想在這裡蓋所茅房養老呀。同伴糾正道,非茅房,茅草房是也。看來同好。

繼續走,路好長啊。幸好有沿路美景養我的眼睛,有苦總有甜的。

下一站是汪口,據說有個很氣派的宗祠在裡面。依舊是從出口進的村,逆著標明線路的箭頭往上走,一路上驚喜不斷。坐在村子裡的石頭凳上吃東西喝水,看著人們來來往往,真不想走了。村子大同小異,吸引我的是那些有著清澈眼睛的小孩子,終於忍不住拉住了一個在滾木頭輪子玩的小男孩。拍照拍照。

原來宗祠在村口,想想還是不看了。摩的師傅十分不解,現在想想連我自己也不解。坐在宗祠門口的橋柱子上拍了一張照,算來過啦。

下一站是江灣,遠遠下了車,從村子邊上的一條小路走進去。這裡沒什麼講頭,就是看到掛在樹上的冬瓜和躺在屋頂的南瓜,嘆為觀止。

然後就去到蕭江大宗祠,路上黃土飛揚,路不好。村口的大樹和一個破舊的涼亭又讓我等孤陋寡聞之人驚為奇景,拍照。宗祠據說已經被承包,只得買票。二十元。貴。

裡面只有一處地方保持了原汁原味,我也不知道那叫什麼,反正氣勢大得是蠻驚人。木雕的精美看得人合不攏嘴。基本上在那個熱情的講解員眼裡,我們二人一直在邊點頭邊流口水。買門票的好處就是給配了一個講解員,只可惜帶著江西口音的普通話聽來有些困難。好像知道了蕭和是他們的祖宗;大殿在五十年代被後面的古樹壓塌,那古樹則是被雷劈掉的,現在的大殿是剛建的;後來還有什麼復唐不成改姓江,誰改姓江?茫然。

出來已經不早了,摩的師傅說怕是要來不及。不管,上路去曉起。

這一路走的,真是一言難盡。搖頭搖頭。好像從寧波走到江西那麼久,吃了無數多的黃土。下車時二個如同剛從面粉堆中爬出。村口很有氣派,好在有公廁。梳洗一下,進村。門票15元。看看表,已經四點。不禁有些著急。看著還有人往裡走也就放下心來。曉起隨便逛了一圈,看了一些什麼什麼第,就踏上古驛道去往上曉起。暮色漸漸濃起來,村子裡有了炊煙,好多小女孩在宗祠門口跳皮筋,看我們走過,突然齊聲叫道”什麼什麼鎮什麼什麼什麼上曉起小學”。嚇得本小姐受驚不小。還是那種江西口音的普通話,夠嗆。

山裡的天說黑就要黑的,趕在天黑之前上了大路。冷得要命,路還是那麼長。好累啊。

一天下來玩了五個地方,總計逃票三處,合計人民幣八十。付摩的費七十,還有得賺。

回到鎮裡已是燈火通明。洗去一身塵土,去鎮裡吃飯,上了會網。破貓不爭氣,跟朋友聊了幾句就回去。照片已經衝了出來,一邊看一邊笑。真好啊。

下雨了,賓館的大姐說這是一個月來第一場雨。

好像記得看過一棵800歲的癢癢樹,在哪裡,忘了。

十月四日。

早八點,大姐來敲窗子:你們不是出去玩嗎?還不起床?

好像才剛剛睡下去嘛。累歸累,還是起來了。昨天的摩的師傅今天要上班,不能做副業了,再說今天的路會更長更難走。商量好去搭公車。大姐的丈夫把我們帶到等車的地方,關照了幾句就回去了。好熱心啊,跟大姐一樣。

車到清華竟然已經是中午,去理坑的車剛剛走。只好找了輛貨的,說是給我們包車,算半天。八十。想想時間不多,就上了。貨的拉了我們二個,又去鎮上轉了一圈,上來一對情侶。他們說是晚上要住到坨川的一個什麼地兒。我們想想還是回清華住。

坨川是司機夫人的娘家,理坑是司機的家。二地相隔一裡地。想托司機幫我們說說情買門票打個折,結果門口那幾個老伯沒得商量,只得乖乖掏錢。轉了圈出來,看看時間還早,在坨川又逛了會兒。穿過一個小菜場,前面似乎沒路可走,隨口問了一個老伯,他指指前面的小雜貨店。有路。進去,只有一個窗子嘛。再看,窗下有一個凳子,探頭一看,窗處還有一個凳子,敢情是從這裡出入的:)入鄉隨俗吧。

司機的夫人在村口等我們,原來司機等不及已經到理坑去找我們了。車上又多了三個學生模樣的人,同去虹關。

到虹關又快四點,五個人買了三張票,六折呢。

村子大同小異,要自己去看。總之什麼什麼堂到處可見。快要出村時,看到雜貨店,說過要對各個地方的雜貨店來個考察的,進去,坐下,一張大大的竹床。有好久好久以前的四喇叭收錄機,正討論是店主自用的還是進了一個賣不掉的。無意間抬頭,天哪!雕梁畫棟。簡直就不是你能想像到的。又流口水了。

因為要等那三個學生一起下山,我們在村口的河灘上等他們。太陽快要下山了,那層光照在所有的東西上的感覺,似乎到了仙境。

悠悠地在河灘上玩,撿到一塊小小的水晶石,真是意外之喜。

上車前在大樹前照了張相,這可是著名景點喔。

回到清華已經天黑了。找了家招待所住下,出去吃了晚飯。才記起這一天竟然都沒有吃中午。省錢有道。

接到朋友的電話,開心不已。這幾天手機的屏幕異常干淨,因為沒有信號。互通消息之後,還是去找網吧。

回來睡覺,電視裡正在播大明宮詞,看到陳紅掀起蓋頭,我睡著了。

十月五日。

六點,招待所裡人聲鼎沸。磨到八點我們才起床,真是腐敗。

去看彩虹橋。遠遠地從另一座橋上到了對岸,因為看到有一個什麼什麼庵。河水很清,有人在河邊洗魚,跑過去看。小小的魚,顏色像熱帶魚一般,又大呼小叫起來。

從田埂上走得辛苦非常,到了橋邊,二老伯迎上前來,你們買票吧。啊?果然是逃不掉的。說了幾句好話,二個人買了一張票。可能因為長得還像學生吧。票到手裡,老伯說,你們那些路都是不必要的嘛。敢情觀察我們有些時候了。只好嘴上硬硬:我們想看那座庵嘛。誰知道那座庵叫什麼?告訴我吧。

著名景點,拍照。

從橋上出來。在街上轉。看到一家打金店。進去。居然有古舊的銀器,看得愛不釋手,無奈開價太貴,只能忍痛放棄。

出門,太陽晃得人眼睛疼,看到郁悶的一幕。買了幾個桔子狂吃,直吃到要吐。

坐車去思口。那裡是我們最後一站。

到延村的路都是石子,三輪摩的萬萬坐不得,本小姐的腰幾乎震斷。

村子門口照例有售票處,遠遠看到有廁所二字及箭頭,似乎好像可以入村。那邊的人大叫:買票。我們點點那二個字。理直氣壯地拐上小路。

更衣出來,發現已經在村子中心。出去再買票吧,反正也逃不了的。逛了幾個什麼什麼堂。逛到第三個堂的時候,一個小哥招呼我們。我們乘機提出上樓看看。他說上面什麼都沒有,倒是有樣東西會讓人大吃一驚。什麼東西能讓本小姐大吃一驚?上去上去。樓梯小又陡,還黑。樓上沒有人住,地上黑黑的一層東西,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小哥解釋說那是蝙蝠的屎。倒,狂倒。據說那是家裡有福的征兆,小哥就留著那些排泄物一直不掃。

小哥的祖上是個在外做木材生意的商人,一年瘟疫流行,他靠賣壽材發了財,回家鄉蓋了這三進大房子,現在只留下長房的房子沒有倒,也就是小哥住的這一處。氣勢自然不同一般,據說”坐冷板凳”一詞就是從他祖上說起來的。門外一長溜的石凳子是給客人坐的,要見主人,必得先通知道三兒子,三兒子通知二兒子,二兒子報告大兒子,大兒子報告老頭子。好累,打得我手也酸了。你說這客人能在又窄又冷的石頭凳上坐那麼久嗎?

小哥帶我們又去了幾個什麼什麼堂,然後用摩托車送我們去一裡外的思溪,那是他外婆家。

買票,給配了一個導游,一個南昌來的小帥哥跟我們一起。講解員跟那個家裡有蝙蝠屎的小哥也許是青梅竹馬吧,他們一路上說個不停,我們三個目瞪口呆。還是什麼什麼堂,看了N個,最後在一個好大好大的堂裡吃飯,是導游小姐的奶奶家。邊上有人跟我們攀談,有人問我們是不是學生,誠實地回答說不是。等到收飯錢時才知道,學生是可以打折的。這。。真讓人說不出話來,他們到底是淳樸呢還是狡詐呢?此事待議。

村口有議事亭之類的建築。坐在木頭的長凳上,看著村口的小溪,想著明天就要回去了,不禁有些發呆。陽光那麼好,耳邊是聽不懂的鄉音,小孩子在水上撐著竹筏,村裡的狗和貓對我極友善,幾時我來過這裡的?

十月六日。

回寧波。看著城市的燈光,有種說不出的感受。

婺源,中國農村最美麗的地方,位於贛東北,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境內山明水秀,松竹連綿,四季景色,各呈特點。

婺源旅游以古為特色,其中的明清古建築以理坑官邸建築和延村民居為最,古樹名木以虹關古樟稱著,又名“江南第一樟”,古洞以靈岩洞群為奇,古文化有婺源博物館,館藏之豐被稱為全國縣級第一館。

婺源自助游五日行程推薦:

前一天晚上乘坐685次(上海-衢洲),19:30上海出發,34元。

第一天:

早晨4:35到衢洲,由火車站到汽車南站(可乘坐機動三輪車),早餐後6:00坐長途車至婺源,車費20元;11:00左右到達婺源縣城(紫陽鎮),午餐後開始婺源旅游。(可先安排好住宿)

午後觀光紫陽鎮,她是千年古鎮,星江彙諸水流入古鎮,星江上有目前婺源最長的木橋,南門橋和北門橋,星江水清澈見底,是天然的游泳場。

鎮內古跡遺址眾多,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稱的婺源博物館,館藏商代到清初的文物萬余件,國內罕見,國家領導胡耀邦、萬裡等曾來館視察。

第二天:

早晨6:00乘坐中巴,游覽東北角段莘鄉,這裡有高山平湖,煙波浩淼,乘艇環游,如入江流峽谷,山環水抱,峰回路轉。

10:30時,去慶源古村,此村始建於唐廣德年間,全村有16座石板橋相連。村中有一棵1200年高齡的古銀杏樹,依畔挺立。村內街道、小巷、堤岸均為石塊鋪成,延河兩旁的枕河人家門前廊棚伸至河岸。中午可在電站招待所用餐。

下午游覽上、下曉起,“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此詩正是該村的絕妙寫照。村屋多系明清建築,青石鋪成的巷道曲曲折折,宛如棋盤,屋前瓜棚豆架,好一派田園景像。上、下曉起兩村有古驛道串通,驛道旁有古驛亭能蔽風擋雨。

14:30時,去汪口村俞氏宗祠,建於清代,氣勢雄偉,布局嚴謹,工藝精巧,被古建築家稱為"藝術寶庫"。村口的平渡堰是清代江永設計,歷經二百多年風雨滄桑,迄今完好無損。16:00時去秋口李坑,它被譽為"山裡水鄉",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情趣,小橋流水人家。夜宿紫陽鎮。

第三天:

早晨6:00出發,去虹關,村溪畔的古樟聞名遐邇,栽自宋前,距今800多年,古樟氣勢非凡,"下根磅礡達九洲,上枝搖蕩凌雲煙",十多位村童才能圍抱。

10:00時,去浙源參觀龍天寶塔,它是婺源唯一保留完好的古塔,經數百年風雨剝蝕,仍屹然兀立。浙源鄉古鎮也值得一游,在浙源用餐後,去沱川理坑的官宅府第,理坑村古民居是婺源保護較好的村莊,這裡有:天官上卿府第、司馬第、官廳、九世同居樓等。

下午14:00時到清華鎮,參觀初建於宋代的古橋,彩虹橋(廊橋),建橋時因襲用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得名,橋上有廊亭,亭旁設長凳,供人坐臥,另有石桌石鼓凳,可品茶弈棋取樂。橋兩岸群山如黛,見景抒懷。清華鎮東頭有1棵婺源最古老的古櫧樹(1300余年),清華鎮唐代為縣衙。

15:30時去思溪、延村古民居群,這裡粉牆黛瓦,回廊護攔一派古色古香。村人如遇雨雪天,由

都說婺源是中國最美麗的縣城。我到了婺源,看到的是全江南最美麗的水。單憑那連綿百裡平靜、清澈如湖面的水,婺源就值一行了。有首詩這樣描述婺源“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沒有誇張和暗示,詩中描述,正是婺源的真實寫照。

其實婺源有的,還不止這些。婺源地處贛東北,與皖南交界,歷史上,長期隸屬徽州。因此婺源的人文景觀,既古且多。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明清建築基本未經任何修飾地保存著。

同樣是桃花源裡,婺源比之皖南,少了些文化氛圍,多的是青山、秀水、古樹與村莊。

婺源行走總歌訣

看山走東不走西 看水走北不走南

投宿城外不住內 乘車趕早不宜遲

景點

婺源縣城:除了轉車以外,婺源縣城實在沒有什麼好停留的,乘車大法將在下面詳細講述。到達婺源縣城,唯一必要做的事情就是到車站對面的“良友賓館”或者車站旁邊的小書攤上購買一本名為<<婺源風物錄>>的綠色封面書,切記切記! 買完了書,上車,走人。

地理上,婺源的東面和北面靠近徽州,而且有群山阻隔,不論是古跡還是民風均保持較好。而婺源的西面面臨繁榮的鄱陽湖平原,人口較多,古跡與民風大有不如。所以,我推薦婺源的東線與北線。

婺源東線:實際上,婺源正應了那句老話,“在徽州,隨便找個村莊扎進去就可以了。”實在要挑一些景點出來,東線由近及遠可選的有萬貫洲、李坑、汪口、上下曉起、段辛、慶源。

萬貫洲: 水繞村莊風景,距縣城最近,乘婺源至秋口鎮的汽車可到達河對岸(尚不知怎麼過河),河水清澈如鏡,相傳為岳飛屯兵處。

李坑: 古村落風景,乘婺源至東線的曉容、大阪、港口的汽車,中途下車後步行一公裡即達,門票五元,有村民講解。河水穿流過整個村莊。

汪口鎮: 水繞村莊風景的代表,乘婺源至東線的曉容、大阪、港口的汽車,汪口下車,車票4元。似乎無門票。河面寬闊寧靜,鎮內有宗祠、平渡堰,但虛有其名。狗多,好戰。

下曉起: 水繞村莊風景,從汪口鎮乘前往段辛方向的汽車,汽車拐入一條土路。經過美麗的茅坦村後既到達老樹環抱的下曉起村,兩條溪流在此彙合。從車上看,很寧靜。

上曉起:山坡田園風景,上曉起往上行到達江領,可見中山田園風光。這一帶是我所見的婺源最美處。

段辛: 其實是一個高山水庫,遠處山中點綴著幾戶白色的房屋,別有一番味道。

慶源: 古村落風景,<<婺源風物錄>附帶的地圖中最大的錯誤是標錯了慶源的位置,這也難怪,1986年版的地圖到現在很多已經不適用了。慶源實際的位置應該是在段辛再往上行。有中巴車到達慶源,但往往進得早出得也早,很難趕上這趟車。背包族返回的路程只能從慶源翻3.5公裡山路到達公路口,再上行3公裡公路至段辛鄉找車。慶源算是婺源最難到達的一個景點。溪流穿村而過,村中有古銀杏樹、工藝精湛的老房子,村尾也有風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進慶源的山路口處有一石碑,上書“孤魂總祭所”字樣,青煙繚繞,讓吾等單獨背包客不寒而立,疑是進了蘭若寺地界。

婺源北線:北線的風景稍遜於東線,但交通方便,且婺源的標志風景“虹橋”“龍天塔”均在北線。由近及遠依次有思溪、思口、清華鎮、浙源鎮、虹關及理坑。

思口與思溪:古建築風景,有思溪及思口延村。中巴直接通達思口。

清華鎮:古建築風景,有老街、虹橋、“從”字木橋等景點。老街位於清華鎮大橋與虹橋之間,長達1.5公裡,可惜已比當年遜色不少。 虹橋門票6元,有個老頭專管售票,很難躲得了他,不過沒有其它游客的時候,倒是“好說話”。 木橋位於清華鎮大橋旁邊,很獨特的“從”字型木橋,現在已經很少見了,不知道這座木橋什麼時候被大水衝毀。不妨在橋上多走幾個來回,體驗體驗我們的祖輩是怎麼過橋的。

浙源鎮: 古建築風景,除了龍天塔以外,就是一些破舊的不美觀的房子。浙源是前往虹關村的必停之地。

虹關村: 古村落風景,有一些古樹,老橋,構成非常幽靜的村子,詹天佑的祖居。是北線的精華景點。從浙源乘撲撲車3元即至,惜車較少,出入可能要搭車。

理坑村: 相當聞名的景點,未至,憾甚。亦不知其攻略。

障山到古旦的風景不錯,是一位店主告訴我的的,可惜未至。

婺源概況:

婺源是中國最美的農村,它的徽派民居保存完好,更為可貴的是民居與青山綠水、古樹驛道非常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宛如天成。婺源自古享有"書鄉"之美譽;自唐至清,有仕宦兩千多人;還有難以勝數的徽州商人,構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

線路及景點介紹:

去婺源有很多的走法,可先乘火車,抵達衢州、上饒、景德鎮、黃山市,這些地方皆有車轉換到婺源。

從上海至婺源需要大約12個小時的時間,所以晚上出發比較合算(5085次,19點30分發車,票價34元),凌晨4點多可達衢州。下火車後,門口有眾多面的可送至汽車站,出發至婺源的長途汽車6:00發車,票價20元(建議在火車站稍作休整,因為汽車站不到5:30是不會開門的,且汽車票不難買)。中午11點可抵婺源。

下午的時間可以逛一下婺源的中心紫陽鎮,有博物館可參觀。聽當地司機說,離紫陽不遠處,有一"老虎灘",是拍"閃閃紅星"的地方,遺憾未至。

如果你有足夠的錢,最好包一輛車,這樣會比較方便(260元可包一輛面包車,能坐十幾人)。包車很簡單,路邊拉客的個體車主有許多,提前一天與他們說好就成。

在婺源有兩條線是必走無疑的,一是東線:李坑--汪口--上下曉起--江嶺--段莘--慶源,另一條是北線:延村--思溪--清華鎮--沱川理坑。

東線可在一天走完,但時間較緊,須早出發(最好是5:30,這樣一天玩下來會比較輕松,光線也好)。

先直奔慶源,開往慶源的路況極差,且起碼要開3個半鐘頭,要做好思想准備。慶源是個很美的村子,無需門票。因為很難到達,所以明清古建築被保存得相當完好,民風也非常淳樸。全村有16座石板橋相通,村外有3座明代拱橋,其中一橋高低有兩層,但已頹敗,現改為柴房。村中有一1200多樹齡的古銀杏樹。

從慶源往回走,便是段莘的高山水庫,路上看看就行,不必下車了。(注意:地圖上把慶源與段莘的位置搞反了,段莘其實在慶源的下面。)

再往下就是江嶺,可能是我孤陋寡聞,但江嶺的梯田的確是我見到過的最壯觀,最美麗的梯田了。在江嶺玩,一定要帶長焦距鏡頭,因為遠處的景色沒有長焦距是拍不到的。(江嶺作為一個景點,卻沒有路牌明確指出,而且只能在山頭望到,沒有進去的路。)

到上下曉起,該是中午了,在上曉起吃中飯。上曉起沒什麼特別值得注意的景色,從上曉起徒步至下曉起約10分鐘,兩個村落中有青石板路連接。下曉起有尚書第、祠堂等建築,村中有小溪流過,是個寧靜的村子。(門票15元,不值)

汪口以俞氏宗祠,平渡堰聞名。但我以為這些都是到此一游即可的景點,不必花太多的時間。

李坑是一天游覽中最值得多花些時間的地方。李坑是有靈性的,一條小河穿村而過,頗有周莊的味道。我們到李坑的時候下起了小雨,幾點雨滴濕潤了小路,青石板閃爍著幽微的光澤,撐著傘散步其中,感受著四周靜謐的氣氛,恍如隔世。可參觀的景點有魚塘屋、春靄堂。(門票10元,需停車費)

北線也可在一天走完,這一天可以玩得比較松散些,不必趕得太緊。(早起仍是必要的)

一大早仍是趕往最遠處,再往回走。第一站是沱川理坑,往理坑的路況較之慶源的算是不錯的了,開了約3個鐘頭,理坑便在眼前了。我認為理坑與李坑是婺源最美的兩個村子。只要逛過這兩個村子,其他的村莊都可有可無了。理坑村元代以後科第蟬聯,明代文仕官宦更是屢出其村,當他們宦途得意或告老還鄉之時,總要在故裡營造府第以光宗耀祖。所以這裡的建築多顯示出堂皇氣派,但隨著徽州的沒落,這些民居也無一例外地顯示出繁華過後的無奈。

清華鎮的彩虹橋不可不去,此橋造得頗有特色,全橋由高低錯落的11座閣亭連成一條古樸壯觀的長廊。因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得名。清華還有唐代老街可以看一看。

思溪的民風不是很好(如果你要拍攝某些民居的內部,當地居民會向你收取2元攝影費,沒有發票)但思溪是聊齋影視基地(《陸判》在此地拍攝),民居的細部還是相當精美的。

延村與思溪就建築來說是差不多的。當地導游最喜歡介紹的是一個叫作"四水歸堂"的建築形式,在這兩個地方,我已聽過n遍了。

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在清華住一晚,第二天去古坦與障山,聽說那裡的風景很好,古坦的的靈岩洞群很有名。或是去浙源和虹關,那裡值得一看的有龍天塔與虹關古樟。

其他比較方便到達的景點有:賦春鴛鴦湖、文公山、許村、陽春古戲台……但因為沒有親自去,不敢妄下斷言。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婺源的美,大部分是在路上,所以當你看見另你心動的景色,一定要毫不遲疑,趕快下車。這是我的慘痛教訓,想想就心痛不已。

飲食:

婺源最好吃的東西是荷包紅鯉魚、粉蒸肉(我以為)。那裡的物價極低,在紫陽"888實惠小吃",9個人吃8個菜,4瓶啤酒,3聽椰奶,僅85元(味道好、量多,飯隨便吃)。唯一不足之處是那裡的東西普遍偏辣。

去婺源之前,看見網上說紫陽一個叫作"666實惠小吃"的飯店的老板娘頗有風韻,這次前往一看,果真屬實,就是那裡的菜實在是太辣了。

當地的大排擋,不必去吃,量少且品種也不夠豐富。

注意點:

1.是學生的務必帶上學生證,因為可以對折。

2.慶源等其它小山村會沒有飯店,要麼自備干糧,要麼在那裡游玩時避開用餐時間。

3.與當地人說好的事千萬不要悔改,因為當地的某些中年婦女極凶悍,且好戰。

4.去婺源的最佳時間一是春天,因為油菜花開了;二是秋天,因為可以看見滿山的紅葉與黃葉,極美。

5.節假日去的話,請先預定房間。一到婺源就訂好回程的汽車票,火車票不緊張,回去時買也來得及(這次我們因為忘記訂回程汽車票,不得不包了一輛警車回到衢州,350元,還是很合算的)

6.如果玩得節約的話,550元是足夠了。

寫這篇攻略之前,celli先要感謝一位旅途上認識的上海朋友,是他給了我許多切實有用的指點,可以說沒有他的幫助,我的婺源之行必將不得要領。

為什麼要去婺源

都說婺源是中國最美麗的縣城。我到了婺源,看到的是全江南最美麗的水。單憑那連綿百裡平靜、清澈如湖面的水,婺源就值一行了。有首詩這樣描述婺源“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沒有誇張和暗示,詩中描述,正是婺源的真實寫照。

其實婺源有的,還不止這些。婺源地處贛東北,與皖南交界,歷史上,長期隸屬徽州。因此婺源的人文景觀,既古且多。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明清建築基本未經任何修飾地保存著。

同樣是桃花源裡,婺源比之皖南,少了些文化氛圍,多的是青山、秀水、古樹與村莊。

婺源行走總歌訣

看山走東不走西

看水走北不走南

投宿城外不住內

乘車趕早不宜遲

歌訣解釋

入門功法 景點

婺源縣城:除了轉車以外,婺源縣城實在沒有什麼好停留的,乘車大法將在下面詳細講述。到達婺源縣城,唯一必要做的事情就是到車站對面的“良友賓館”或者車站旁邊的小書攤上購買一本名為<<婺源風物錄>>的綠色封面書,切記切記! 買完了書,上車,走人。

地理上,婺源的東面和北面靠近徽州,而且有群山阻隔,不論是古跡還是民風均保持較好。而婺源的西面面臨繁榮的鄱陽湖平原,人口較多,古跡與民風大有不如。所以,我推薦婺源的東線與北線。

婺源東線:實際上,婺源正應了那句老話,“在徽州,隨便找個村莊扎進去就可以了。”實在要挑一些景點出來,東線由近及遠可選的有萬貫洲、李坑、汪口、上下曉起、段辛、慶源。

萬貫洲: 水繞村莊風景,距縣城最近,乘婺源至秋口鎮的汽車可到達河對岸(尚不知怎麼過河),河水清澈如鏡,相傳為岳飛屯兵處。

李坑: 古村落風景,乘婺源至東線的曉容、大阪、港口的汽車,中途下車後步行一公裡即達,門票五元,有村民講解。河水穿流過整個村莊。

汪口鎮: 水繞村莊風景的代表,乘婺源至東線的曉容、大阪、港口的汽車,汪口下車,車票4元。似乎無門票。河面寬闊寧靜,鎮內有宗祠、平渡堰,但虛有其名。狗多,好戰。

下曉起: 水繞村莊風景,從汪口鎮乘前往段辛方向的汽車,汽車拐入一條土路。經過美麗的茅坦村後既到達老樹環抱的下曉起村,兩條溪流在此彙合。從車上看,很寧靜。

上曉起:山坡田園風景,上曉起往上行到達江領,可見中山田園風光。這一帶是我所見的婺源最美處。

段辛: 其實是一個高山水庫,遠處山中點綴著幾戶白色的房屋,別有一番味道。

慶源: 古村落風景,<<婺源風物錄>>附帶的地圖中最大的錯誤是標錯了慶源的位置,這也難怪,1986年版的地圖到現在很多已經不適用了。慶源實際的位置應該是在段辛再往上行。有中巴車到達慶源,但往往進得早出得也早,很難趕上這趟車。背包族返回的路程只能從慶源翻3.5公裡山路到達公路口,再上行3公裡公路至段辛鄉找車。慶源算是婺源最難到達的一個景點。溪流穿村而過,村中有古銀杏樹、工藝精湛的老房子,村尾也有風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進慶源的山路口處有一石碑,上書“孤魂總祭所”字樣,青煙繚繞,讓吾等單獨背包客不寒而立,疑是進了蘭若寺地界。

婺源北線:北線的風景稍遜於東線,但交通方便,且婺源的標志風景“虹橋”“龍天塔”均在北線。由近及遠依次有思溪、思口、清華鎮、浙源鎮、虹關及理坑。

思口與思溪:古建築風景,有思溪及思口延村。中巴直接通達思口。

清華鎮:古建築風景,有老街、虹橋、“從”字木橋等景點。老街位於清華鎮大橋與虹橋之間,長達1.5公裡,可惜已比當年遜色不少。 虹橋門票6元,有個老頭專管售票,很難躲得了他,不過沒有其它游客的時候,倒是“好說話”。 木橋位於清華鎮大橋旁邊,很獨特的“從”字型木橋,現在已經很少見了,不知道這座木橋什麼時候被大水衝毀。不妨在橋上多走幾個來回,體驗體驗我們的祖輩是怎麼過橋的。

浙源鎮: 古建築風景,除了龍天塔以外,就是一些破舊的不美觀的房子。浙源是前往虹關村的必停之地。

虹關村: 古村落風景,有一些古樹,老橋,構成非常幽靜的村子,詹天佑的祖居。是北線的精華景點。從浙源乘撲撲車3元即至,惜車較少,出入可能要搭車。

理坑村: 相當聞名的景點,未至,憾甚。亦不知其攻略。

障山到古旦的風景不錯,是一位店主告訴我的的,可惜未至。

一步功法:行車

婺源縣境:

婺源山中的人,都有早睡早起的習慣,在交通上,也是出車早,回程早。往往是清早5點半滿路跑的是中巴車,可是過了中午一兩點,中巴車就集體撤回城鎮。所以如果你大大咧咧地認為下午3、4點再從慶源、虹關這樣的遠端景點乘中巴返回的話,你可能要在老鄉的屋檐下過一宿。所以在婺源行走汽車“趕早不趕遲”是真理。

車票價錢沒有必要去計算得那麼清楚,山裡人一般不騙人,而且到哪個村子都比較近,最貴的車票應該是從婺源到慶源的了,11元。其余的車票錢與路程大概可以這樣估算:行車一小時收費5~6元。所以,如果你上了一趟從秋口鎮至婺源的汽車,收3元,你可以估計秋口到婺源大概要開半小時的汽車。其余類推。

搭車,在婺源背包旅行很難避免要搭車,一般是在遠端村莊,如慶源、虹關、理坑等等。搭短途卡車一般是不收費的,而且搭卡車有個無與倫比的優勢,你可以站在貨堆上飽覽婺源大好河山。一句過激的話,能搭卡車一定要搭卡車。Celli是在婺源的最後一天才悟出這個道理的。

出入婺源:

入;

火車45次北京至黃山早上6點鐘(?)到達,從黃山市每天有兩班開往婺源的汽車, 早上6點與中午12點半。中午?

摘自樂知網:http://www.hiknow.com《中國最美鄉村-婺源 》課程!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