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班牙廣場”上的塞萬提斯紀念雕像)
我們來到了西班牙廣場,雖然名字很大,但廣場其實非常小,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的雕像聳立在廣場中央,而雕像的前面就是他筆下的唐吉科德和忠實僕人桑丘的雕像,塞萬提斯筆下的《唐吉訶德》是具有世界意義的文學名著。

(馬德裡“歐洲門”)
馬德裡歐洲門,美國建築師設計,1990年開工,1996年建成。兩座塔型寫字樓。樓宇傾角15度(超過了意大利比薩斜塔的12度傾角)。兩座樓的樓頂可同時停4架直升機。關於“歐洲門”名字的來歷,比較權威的說法是:在西班牙人心目中,傳統意義上歐洲的中心在馬德裡以北的法國巴黎,此建築位於馬德裡市區北部,通往巴黎的公路貫穿此“門”,所以被稱為“歐洲門”。

(馬德裡鬥牛場外雕像)
想到鬥牛,一定會想到西班牙。在世人眼裡,西班牙人與鬥牛息息相關!

(熊城雕像)
馬德裡的得名,據說來自一個民間傳說。古代馬德裡一帶,人煙稀少,熊跡出沒。有一天,一位兒童在戶外玩耍,突然有一只大熊向他追來,在這危急關頭,機智的兒童迅速爬上一棵櫻桃樹,野熊無可奈何地圍著櫻桃樹轉來繞去。正在這時,兒童的母親來尋找他,她見自己的孩子蹲在一棵樹上,擔心他摔下來,便招呼他下來,根本沒有發現樹底下還蹲著一只大熊。兒童擔心野熊傷害自己的母親,便在樹上大聲喊叫道:“媽媽快跑!樹下有野熊。”母親見狀,急忙跑回屋裡,關上大門。最後,母子倆都未受到野熊傷害。“媽媽快跑”正是馬德裡地名的拼音,馬德裡即由此而得名。

(馬約爾廣場)
馬約爾廣場是菲裡普三世在1619年主持修建的,有著獨特風格的四方形廣場。橫向128米,縱向94米,由4層高的建築圍成。在廣場中央是菲裡普三世的騎馬雕像。在建成之後的漫長歲月裡經歷了3次火災,又重新修建,直至1953年完成後形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樣子。以前在周圍住戶的陽台上經常可以看到奢華的皇家儀式、鬥牛以及種種紀念活動,甚至是宗教裁判所施行的火刑現場的這座廣場上,現在回蕩的是抱著廉價吉他的年輕人們的嘹亮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