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講寺齋飯之行

作者: ensonlee

導讀原本五一我是很害怕出游的,但這兩天天氣好得很,終於還是按耐不住想出去玩了。^_^+ 好不容易趕完論文,已經是下午兩點半。eris mm建議爬北高峰再繞去法喜 講寺,聽說那兒齋飯味道很不錯。 雖然很久沒運動了,但是爬山遠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累,沿路有說有笑, 還算輕松。同行有個跑步爆牛的GG,一直對老何山出現野豬的傳聞頗感興趣。 我打趣道:“看你這架勢,好像 ...

原本五一我是很害怕出游的,但這兩天天氣好得很,終於還是按耐不住想出去玩了。^_^+

好不容易趕完論文,已經是下午兩點半。eris mm建議爬北高峰再繞去法喜

講寺,聽說那兒齋飯味道很不錯。

雖然很久沒運動了,但是爬山遠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累,沿路有說有笑,

還算輕松。同行有個跑步爆牛的GG,一直對老何山出現野豬的傳聞頗感興趣。

我打趣道:“看你這架勢,好像野豬來了我不怕,要和野豬打一架嘛!”

結果他很自信的說道:“我當然不怕啦,有兩個墊背的!”讓我暈了好半天……

四點准時爬到北高峰頂,據說四點半到五點半之間才有齋飯。要在一個

半小時內找到法喜講寺還是很有挑戰性的。原本打算繞過靈隱,結果發現只有

一條山路,通向靈隱後門買票處,要麼從另一條路出去,但方向和法喜寺相反,

要繞遠路了。實在是不甘心的我們找到了一條通向樹林的泥土小路,好奇的走

下去,發現到了靈隱寺周圍繞的鋼筋欄杆邊。圍著欄杆走了很久也走不到盡頭,

方向越來越不對,不會要翻牆入寺吧……兩米高的窄鐵欄幾乎無處下腳,而且

山路又陡又滑,一路扶欄而下還幾次差點滑倒。天無絕人之路,終於碰到一顆

斜躺在欄杆上小樹。從小就喜歡爬樹爬屋頂的我,馬上來了玩興。慫恿eris一

起爬過去。幾次嘗試以後,mm還是被樹折斷的恐懼嚇回來了。無奈我們只能繼

續前行。

正走著,突然聽見喝斥聲:“回去回去!”

原來是幾個工作人員。

我們極力解釋不是想進靈隱,而是想繞道去法喜,但是工作人員冷冷的說

沿欄杆根本就走不到,前面還有警衛,讓我們快走。說來也奇怪,沒有了後路

反而堅定了大家翻欄杆的決心。躲過工作人員,我們很快又發現一顆容易借力

落腳的樹。這次我打頭陣,eris也不甘示後,那個牛gg更是不費吹灰之力,單

憑手臂的力量就撐過去了!雖然大家都出了點小狀況(我的衣服被自己的手壓

住下不來;eris mm的腿卡在了樹和欄杆之間拔不出來;牛gg跳下來的時候衣服

從後面掛在了欄杆上)而且,中間還有人經過,隱約聽見聲音向這邊張望,嚇

得我們馬上蹲到樹叢裡躲起來,但還是蠻刺激蠻好玩的!^_^

出了靈隱右走不多久遍到了僻靜的天竺路。這裡一派靜謐祥和的鄉村景色。

兩邊是蔥蘢的綠林竹叢,層次豐富的顏色。黃色黑色的家犬伏在路邊,破舊的

老屋很多都因人去樓空而顯得凋零落寞。走過一片種滿青菜的山腳小田,我們

踏上了一段修葺在匆匆綠蔭下的石頭小路,左手是可觸的山土,右手是清澈的

小溪。不遠處的山坡上滿滿的茶樹。不禁讓感嘆這才是佛門聖地本應有的意境

景致!

走過這段修葺精秀的林蔭小道以後,矗立於眼前的是一顆巨大粗壯的銀杏。

路邊開始有賣煙火的小攤,雖然不買他的煙燭,但攤主依然熱心的為我們指路。

走過幾幢搖搖欲塌村舍,轉手便是今行目的地法喜講寺的大門。和看門的老人

說我們是來吃齋飯的,沒有買票他便直接讓進去了,還樂呵呵的說道:快快快,

不快就吃不上啦!

走進古剎,頓生莊嚴肅穆之感。時下已是六點,暮靄沉沉。圓通寶殿高牆

紅瓦,黃色的牆面,緊閉的殿門,巨大的鏤雕群獅戲球石窗以及殿前精致的墨

鐵香爐中的繚繚香煙,都為這裡渲染出一種高貴不可褻瀆的威嚴氣度。深山老

林裡,竟有如此的地方!實在讓我吃了一驚!

急著吃齋飯,不等細看,便直接去了飯堂。飯堂已經空了,但是廚房裡依

然有飯菜:看來我們運氣不錯!所謂齋飯不過是一碗寡油的青菜湯,一小碟裝

有白菜、南瓜和素雞的菜和任意吃的白米飯。呵呵,飯菜的味道實在談不上好,

或許換作浙大食堂,這份晚餐要3塊,我會喊殺人了。但是經過3個小時的爬山

走路,累壞了的我們依然吃的很香。那碗淡而無味的青菜湯對渴極了的我而言

實在是求之不得!先吃完的我看著同伴,靜靜的回味這所謂粗茶淡飯的味道,

對衣食的本意忽然有了頓悟。出家人最忌奢靡浪費,告別時,每個人都小心翼

翼的吃完自己盤中的晚餐,不留殘滯。

走出飯堂才六點一刻,天還沒黑,我們都有心四處逛逛。圓通寶殿之後

是大雄寶殿,琉璃瓦檐龍頭魚尾,雕刻精良。可惜都已關閉,隱約見到高大的

殿門窗後華麗的幔褳。殿後的高牆之上種滿了薔薇科的鮮花,之前則擺滿了綠

色植株,讓人賞心悅目。法喜寺止於此。正要往回走,看到牆的盡頭是通向牆

頂的石階。拾階而上竟來到了方丈室。門前整齊的擺著大株的紫色盆花和各式

植物,很是好看。站在台階上向裡望去,屋內陳設精致整潔,檀木桌椅、落地

根雕、雕花八角燈籠和大屏風,無不顯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遠遠超出了我對

古寺方丈生活的想像。若有所思的沿階而下,不時飄來馥郁的花香,卻又不知

從何而來,讓人困惑而著迷。正巧碰上歸來的方丈,面容慈祥圓滑,很是福泰。

我不知應該行禮還是問候,尷尬中不覺一笑,方丈微微點頭一笑,自若無人的

走過了。

回到圓通寶殿之前,這才發現寺中的香樟都是參天老樹,樹干嶙峋蒼勁,

葉茂枝繁,一棵庇蔭百余平米。這才意識到法喜講寺的年齡必定久遠。四棵

老樹捧出一片天,留給了殿前一方不大的鯉魚池。池中睡蓮盛放。荷葉托兒童

的雕像栩栩如生。

寺院不大,四周的黑板上用漂亮的粉筆字寫著佛教中的警世名言,讀來頗

值回味。此時的我已經不想離開了。倘若能有機會在這樣的寺院中靜修幾日,

豈不是人生幸事?時間在這裡仿佛停滯了,看不到城市中浮華跳動的節奏。

走出法喜寺,才留意到左手邊的高牆上赫然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晉代

古剎。不得不再次感慨不虛此行。回來的路上和朋友聊著佛經佛樂,這才想起

被遺忘在角落中的那本《般若菠蘿蜜心經》。或許是時候拿起來讀讀了。

回來上網一查,發現原來法喜寺是五代吳越國王錢弘俶所建,原名天竺

看經院,在海內外佛教界享有盛名,是講經說法的聖地,故清乾隆時改稱為

法喜講寺,歷史上曾勝過靈隱寺踞西湖之首。無怪乎抹不去那一份皇族氣息,

可想當年香客如雲的繁華景像!幸在靈隱若市的門庭,還得今日這裡的一片

清靜。不知這是古剎之災,抑或古剎之福呢?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