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鏈接
懸空寺
http://cn.pg.photos.yahoo.com/ph/joyce_yinjun/album?.dir=5ea8&.src=ph&store=&prodid=&.done=http%3a//cn.pg.photos.yahoo.com/ph/joyce_yinjun/my_photos
雲崗石窟
http://cn.pg.photos.yahoo.com/ph/joyce_yinjun/album?.dir=8b54&.src=ph&store=&prodid=&.done=http%3a//cn.photos.yahoo.com/ph//my_photos
喬家大院
http://cn.pg.photos.yahoo.com/ph/joyce_yinjun/album?.dir=ce45&.src=ph&store=&prodid=&.done=http%3a//cn.pg.photos.yahoo.com/ph/joyce_yinjun/my_photos
平遙
http://cn.pg.photos.yahoo.com/ph/joyce_yinjun/album?.dir=2251&.src=ph&store=&prodid=&.done=http%3a//cn.photos.yahoo.com/ph//my_photos
五台山
http://cn.pg.photos.yahoo.com/ph/joyce_yinjun/album?.dir=f51f&.src=ph&store=&prodid=&.done=http%3a//cn.photos.yahoo.com/ph//my_photos
其他,http://cn.pg.photos.yahoo.com/ph/joyce_yinjun/album?.dir=/5ef2
今年九月,我很榮幸得和周,我先生,同游山西。
周,中年男性,我從來沒有在其他人身上感受到如周般對中華民族所有一切事物得由衷熱愛乃至於能潛下心來苦心專研; 在這充斥了誘惑與紛爭的浮華世界,實屬不易;在同周年齡相仿非學者人群中,如周般學識淵博者,應該也是鳳毛麟角吧。但即便是學者人群中,如周般對所有綜合知識了解程度者,也屈指可數吧。
為了幫助我抵御外國香花野草之日益腐蝕,周終於自發提出攜嬌妻同游神州大地,共同領略其神韻。我們這次從華夏文明起源地之一的山西開始。
第一天:下午航班飛太原,1小時40分左右
第二天:太原 – 途經雁門關 - 五台山 – 住宿渾源縣
第三天:恆山至中間停車場車程 - 懸空寺 – 雲崗石庫 –途經應縣木塔 - 太原
第四天:太原 – 平遙 – 喬家大院 – 太原 – 晚間航班回上海
四天中,最讓我感觸的是懸空寺和雲崗石庫。
懸空寺
懸空寺位於山西渾源縣,距大同市65公裡,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後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
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值得稱“奇”的是,建寺設計與選址,懸空寺處於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全身懸掛於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衝刷。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陽光的照射時間。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懸”是懸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來形容縣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岩石裡,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
懸空寺的“巧”體現在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覽懸空寺後,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
到現在還記得第一眼驚鴻一瞥,疑為天物的那種興奮,又惑為何有似曾相識之感。 回家後才發現, 在“世界不朽建築大圖典速查手冊中,在400余座橫貫歷史的偉大建築中,中國建築雖只占據了區區15席位(我一一數過的嗷),但懸空寺也赫然其中。書上的劃痕還清晰可在,我卻忘了什麼時候在書中與她相識。。。
看手冊中的照片與明信片無二,羞愧自己的粗陋技術未能捕獲這令人驚嘆的一幕。
雲崗石窟
雲崗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建於北魏年間公元450年,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顯貴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石窟依山開鑿,在武州河北岸東西綿延1公裡,主要洞窟達51個,整個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個,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達17米,最小佛像僅有幾釐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時開鑿),由地面到窟頂高達20米。雲崗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前的作品。佛像的形狀一般是厚唇、高鼻、長目、寬肩,有雄健的氣概,體貌表現了少數民族的特征。
2001年,雲岡石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說來慚愧,前陣子剛看了本關於印度的書,不知怎麼就神游於另一個東方世界中,憧憬有一天能細細體味那裡的一切,如Ajanta Caves, (對不起,因為把書借給妹妹看了,所以忘了石窟的中文名字)。
但沒想到今天在中國就能與那神秘莫測的石窟,那靜穆異常的佛像不期而遇,一種讓人難以想像的震撼,讓我痴痴得呆在那邊,恍若隔世…
應縣木塔
九月初,正好是建塔950周年慶,一路上熱鬧非凡。
剛在為親眼目睹世界上現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全靠構件互相卯合而成,未曾使用一枚鐵釘的純木機構建築而激動不已時,塔周圍一正待竣工的建築上赫然懸掛一橫副瞬間把我拉回了活生生的現實。 具體內容恐不能復述與此,主題是和諧動遷。
說了那麼多的驚嘆後,當然,這世上充滿了平衡,沒有永遠的良辰美景…
平遙,
大家看我的照片, 也許不一定會覺得那麼差,但我對平遙的失望無以言表。
也許平遙享有了太多的盛名,所以她整體的髒、亂、差,她的無序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平遙是世界文化遺產這樣一個事實;詫異山西相關部門為何未能把她好好管理,愛護之余,不禁想到山西的煤礦管理,應有異曲同工之妙吧!
五台山,
父親大人去年五台山關於燒高香之描述,總讓我將信將疑。這次自己的親身經歷 更讓人百感交集。 希望我豁達的周所揣測為真,這樣或多或少會讓我有些釋懷。
除了以上這些,一路上途經各縣城時的光景也讓人不知身在何處,甚至於想到千年前也不過如此吧,或許比現在還干淨,整齊些,怎麼也不會像現在那樣灰蒙蒙,亂哄哄吧。
出行前,經周推薦,把家中關於山西的8本書中,抽出了“回望家園,五千年文明看山西”進行惡補。有時侯想想,在書中神游也許也比現在那種種觸目驚心要更勝一籌吧。
本來周今年還想要帶我去欣賞壺口瀑布,華夏文明的另一源頭,現在只能留待明年再說。
但不管怎麼說,此次時間雖短,但卻讓我充分領略了北方各種不同的風采,我以前一點也不知道我會遇見並會喜歡黃土高坡那樣的地形,我喜歡那種浩瀚無邊,滄桑的感覺…路上時不時出現的古長城,也讓我不禁聯想起舊時中原大地上逐鹿問鼎時的馳騁風雲…
而且,所幸,懸空寺離恆山只有幾公裡之遙,所以我們麻煩司機把車從入山處開至停車場。他們肯定覺得我們很無聊,但看到五台山與恆山完全不同的山土機構,還是讓我很開心。尤其是從停車場開出去時,看到那層層疊疊的梯田,更是讓我覺得這次不需此行。
其實,周一直很想去看看大寨,一開始排計劃的時候,周在地圖上比劃了半天,只可嘆時間太短,故未列其中。現在竟然安排我們在這裡看到梯田,正可謂,“失之桑榆,得之東耦”吧。
我們最終決定下站去龍脊梯田,好好在水墨畫的世界逍遙逍遙,然後再去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吧!
殷峻上
附:
1、 景點介紹剪輯自各網站
2、 關於喬家大院之介紹
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主演、紅極一時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喬家大院拍攝的。
喬家大院的六個大院,十九個小院共三百一十三個房屋折射出富甲一方的晉商盛極一時的歷史。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這裡的當年一定妻妾成群,子孫滿堂。然而,喬家的家訓首要一條就是禁止納妾。喬家後代對我說,喬家掌門人其實都以禮賢下士為榮。下人們對滴水之恩願以湧泉相報。都說為富不仁富不及三代,然而喬家的富庶卻綿延了六代才在內憂外患中盛極而衰。
喬家大院,距省會太原50公裡,是祁縣喬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聞名海內外的商業資本家喬家第三代喬致庸的堂名。喬家大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後又在清同治、光緒年間及民國初年多次增修,時間雖跨越了兩個世紀,卻保持了建築風格的渾然天成。喬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個小院共313間房屋組成。
從高處俯瞰,整體為雙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築。四周高達10余米的全封閉水靡磚牆內,院與院相銜,屋與屋相接,鱗次櫛比的懸山頂、歇山頂、硬山頂、卷棚頂及平面頂上,都有通道與堞牆相連。全院以一條平直甬道將6幢大院分隔兩旁,院中有院,院內有園。
1986年,祁縣將有大院辟為祁縣民俗博物館,以歲時節令、衣食住行、婚喪禮儀、農商活動為主題的42個展室,2000余件展品,較系統地反映了明清時期山西晉中一帶的民間風俗。
殷峻上
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