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旅途叫歲月,有一種感覺叫滄桑 ,有一種失落叫寂寞,有一種感受叫孤獨。家居的日子久了, 總想家以外的事情,情以外的空白;平淡日子久了,總想山以外的世界,海以外的天空;喧囂的日子久了,總想飄雪外的寧靜,星空以外的深邃。於是想飄流,於是遠離城市,遠離親人和站台,獨自遠行,品味孤獨。
北方的候鳥南方的巢,外面的世界故鄉的雲。 老屋門前的槐樹, 老井外面的枯枝 ,老槍斑駁的鐵鏽,於是想念一壺濁酒喜相逢的日子,夕陽落下的黯然,感受是非成敗轉頭空的荒原。再回首,已耗去你的一生! 說走就走吧,不在乎身邊的歲月和曾經擁有的片斷。
孤獨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滄桑,孤獨是有靈魂的生物遙望遠方的沉默,孤獨是你雙眼發神而你靈魂出竅飄蕩的那片時空。
沒有朋友聯系,害怕一個人獨處,害怕冷清,便覺孤獨,這是底層的最簡單最原始的也是最常見的孤獨;在芸芸眾生、花花世界中,能看清自己、認識自己、哀嘆自己的孤獨是第二層次的孤獨,;失去了至親,失去了知音,失去了戰友的孤獨是徹心徹肺的痛楚和滄桑的感覺,這只能在第三層次才能深深體會;而戀人間愛恨情仇、生離死別後的孤獨是人類最凄美的第四層孤獨,人類最美的最深情的語言都被她從掌心取走珠璉成如詩如畫如歌如泣的篇章,百囀千回,風情無限。
而偉大的先驅,人間的掌燈人,寂寞中奔走的勇士,他們為生靈、為民族而陷入的孤獨,博大而深沉,執著而忘我,像魯迅,像李大釗,像孫中山,他們來到了塔的第五層,那是“念天地之幽幽,獨愴然而涕下”的曠世孤獨;
而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世人如讀天書時,當世人對凡高的《向日葵》嗤之以鼻時,當哥白尼因發現了地球是圍繞太陽轉卻被推上火刑架的時候,當貝多芬在雙目失聰揮灑出《英雄交響樂》時,他們是億萬人中能登上“塔”的最高層的那幾個人,同時代的人沒有誰能與他們對話,他們是人類精英中的精英,千年一人,絕世孤獨!
算了,你我凡人,何別呢?我就想老了的時候在那把老椅裡坐定,一坐就是一天,想起童年和麥秸垛,想起淡淡的炊煙和祖母憂郁的眼神,所謂的光年就是一年的光陰而已吧!
洪荒地平線上的一座孤塔,越往上走越寒冷,越往上走路越窄,越往上走越清醒,越往上走越痛苦……塔的層次就好比孤獨的層次。
人在旅途,有一半時間是在夜裡 ,你躺在床前明月光的床上,心事也如夜色一樣凝重,真的想移過一盞燈來,看看每個旅途中人睡的模樣,夜路漫長,失眠與天亮還有一段距離。
平庸的人是平庸的孤獨,偉大的人有偉大的孤獨,超越時代的人有超越時代的孤獨,跟不上時代的人是沒落的孤獨,勝利者有站在巔峰的孤獨,失敗者有墜入深淵的孤獨,征途上的人是上下求索而不得的孤獨。上帝呢,我敢打賭,他最孤獨,因為只有他一個人走在最前面,還要不斷地停下來掌燈人間,他的嘆息肯定布滿了天堂。
甘於把自己陷入孤獨的人是渾身散發著芳香的人,出自於孤獨的理性思考是最清醒的思考,出自於孤獨的靈感是最具魅力的靈感,出自於孤獨的激情是最具爆發力的激情……
也許,你在這個世界留下的烙印與你孤獨的層次與成正比,它決不與你的官職的有無或高低成正比,也不與你財富的多少成正比。哪怕是螢火的微光,哪怕是流星般飛逝,擦亮了歷史的天空,你的笑容歷史會記住的!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代,這是懷疑的時代;人們前面有著各種事物,人們前面一無所有;有的正在直登天堂,有的正在直下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