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痕跡----誰在佛前

作者: 魚魚1230

導讀初到拉薩的人,會疑心自己的眼睛出了錯。寬闊整齊的街道,川菜館,超市,商場,銀行。如果不是頭上的天格外地藍,街邊偶而出現藏式風格的房子,你會以為在別的任何一個城市。 無論是在街頭小店吃一份六塊錢的砂鍋米線,看門外的車流人群;還是呆坐在布達拉宮廣場仰望馬路對面高高的聖殿,心中都會不由自主地迷惑,我,這是在拉薩麼? 不甘,失落,期待,探究 ...

初到拉薩的人,會疑心自己的眼睛出了錯。寬闊整齊的街道,川菜館,超市,商場,銀行。如果不是頭上的天格外地藍,街邊偶而出現藏式風格的房子,你會以為在別的任何一個城市。

無論是在街頭小店吃一份六塊錢的砂鍋米線,看門外的車流人群;還是呆坐在布達拉宮廣場仰望馬路對面高高的聖殿,心中都會不由自主地迷惑,我,這是在拉薩麼?

不甘,失落,期待,探究。一次次打開門,走出去,試圖尋找心目中的拉薩。

一.大昭寺



(窗下)

短短的藏醫院路盡頭,就是大昭寺廣場。

大昭寺,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12歲鎦金等身像,無疑使它成為聖跡中的聖跡;而大昭寺廣場,大概是中國最具盛名的廣場之一。

正午,坐在廣場的台階上,高原的陽光把兩個肩膀曬得著火一般,低下頭只見無數只腳從身邊走過;夜晚,廣場依舊人聲鼎沸,鄭源不知疲倦地唱著:“如果你真的需要一個理由。。。。。”。

再抬頭一看,寺周圍那些售賣旅游紀念品的攤販後面,又在建造一座新樓。

這個時候,會有些淡淡的失望。

但是,始終有一些東西,召喚我去大昭寺。

在清晨的薄霧裡和夜晚昏暗的燭火下,在大昭寺門口附近,你都會看到一個又一個此起彼伏的身影,虔誠地叩拜。

寺門口的那一塊石板地,因為接受了這世上千萬次最真心的摩擦,已經微微下凹,光可鑒人,腳踩上去,即使透過厚厚的鞋底,也能感受到那一塊地面的不同尋常。

在正殿,側殿,正門,側門,窗下,路邊,只要是不脫離大昭寺面積範圍,都是磕長頭的人。

他們臉上那種渴望和篤信一切的神情,仿佛把所有的信仰,凝聚在口裡,手上,腿上,身體上。雙手合什,過頭,移至面前,胸前,然後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在此過程中,口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念之聲連續不斷。

這個時候,你會知道,這裡是他們的世界,他們的天地,外界一切紛擾,都與他們無關。

在由滇入藏的路上,經常能看到一路磕長頭的信徒,他們的目的地就是拉薩。而在藏人心目中,大昭寺內的那尊佛像千百年來都是聖地的中心,他們通常到了拉薩以後,會在大昭寺朝拜過釋迦牟尼12歲鎦金等身像後,再去布達拉宮朝拜。

這也許才可以解釋大昭寺門口那塊地面凹陷的原因。

那樣的場景,沒有信仰的人會覺得不可思議,而對那些風塵僕僕的朝拜者來說,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無數像我一樣的游人,散站在他們中間,無數鏡頭對著他們反復的動作,可是縱然他們臉上有最動人的神情,我也做不到肆無忌憚地拍他們。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人。可是我每次看著他們,總是有一種說不出的難過,那樣的感覺會讓我喉頭發堵,長久地沉默。同伴總是笑著對我說:“你應該替他們高興才對啊。”

我能做的,只能是帶著莫名的情緒,看著他們出神。

希望他們,都有好的來世。。。。。。



(丈量信仰)

二.色拉寺

色拉寺,由宗喀巴大師弟子大慈法王建於1419年。前藏三大格魯派寺院之一。

去色拉寺的那個下午,陰天。

和所有的藏傳佛教寺廟一樣,色拉寺也有窄巷和艷麗的門窗,僧人們穿行其中。而因為位於拉薩市郊,山下的色拉寺顯得比較清靜。

如果不是因為他們五點半要關寺門,我覺得可以在裡面呆上很久。

色拉寺最負盛名的是,是周一到周五僧人們的辯經。

暮色中,你會被不明所以的聲浪吸引,然後你循著聲音,穿過小巷,走上台階,邁入一扇門。但見鋪著白色碎石的院子裡,身穿紅衣的僧人們掩映在綠樹叢中,三五成群,口中激昂有加,各自擊掌辯經。

那情景,還是有點壯觀的。

很多相機對著他們,而那些僧人們已經習以為常。有些活潑的,還會對著鏡頭擺出誇張的姿勢來。



(色拉寺的僧人們)



(如圖)

三.布達拉宮

第一眼看到布宮,並沒有如許多人那樣覺得失望,它就該是那個樣子,和我在圖片媒體上看到的一致,和我想像中的一致。

因為有同伴住在布達拉宮對面的羅布林卡路,需要穿過北京東路去會合,常常在一天的不同時段,經過布達拉宮廣場。

第一次坐在廣場的那個下午,突出其來的風使天空布滿陰雲,坐在台階上注視這龐大的聖殿,直到傍晚的陽光突然穿透雲層,打在紅宮的金頂上。

因為買不到票,從珠峰下來,我們才揣著托人四天前買的票進入布宮。

布達拉宮是需要仰望的,要進入它必得先低著頭,攀爬那高高的台階,還沒有到達大門,已經氣喘如牛,汗如漿出。

與其說布達拉宮是一個寺廟,不如說更是一個博物館,藏寶庫;一個被賦予神秘傳說,承載了精神力量的聖地。布達拉宮白宮門前的木質扶手,已經在無數朝佛者之手的撫摸下光滑如玉。

對我而言,布達拉宮就是一個迷宮,無數房間走廊梯子遍布其中,那些裝飾著價值連城寶物的佛像安放在各個殿堂裡,牆壁上繪制的各蘊其意的壁畫,不時垂下的暗紅色巨大的布幔,輕易地讓人心生敬仰之心。

而如果沒有解說,根本看不明白那些宮殿和佛像。

中午時分,喇嘛們正好吃飯,他們坐在窗口,就著射入的陽光和土豆牛肉,自然安祥。那種姿態,好像我每天中午坐在17樓的食堂吃飯一樣。這使得這座不怒而威的宮殿有了一絲生氣。

紅宮不開放,我們的游覽時間也只限於一小時。

步出布達拉宮的時候,看到布達拉宮四周儼然已經被商業圈所包圍,獨獨在宮牆邊留出了一條小路,路邊的牆上有上千個轉經筒,為信徒們在滾滾紅塵中辟了一條轉經之路。

最後一個清晨,我們又一次經過布達拉宮,路邊已經有三個信徒,正對宮殿在磕長頭。

我從車窗向後望,那三個人影越來越小,但是那叩拜的姿勢卻依然清晰,那一瞬間,我恍然明白,再怎麼現代的表面也遮蓋不了這個城市的與眾不同。

這才是拉薩。

聖城拉薩。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