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杜倫
我喜歡這樣的步行,可以欣賞一路如畫的風景——道街、石橋、教堂、古城堡,而且沉醉於杜倫特有的那份寧靜、安逸。
位於英格蘭東北部的杜倫(Durham)是一個小城市,盡管面積不大,但有著近千年的歷史。杜倫市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好地方。諾曼大教堂(The Norman cathedral)是世界上最美的哥特式教堂。教堂及其對面的古城堡與中國的長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同稱為世界歷史遺產。走進小城,無論是寧靜干淨的石板鋪就的街道,還是隱於青山綠水間的教堂與古城堡,都會給人留下十分美好的印像。
據資料載,杜倫的始建者為薩克遜主教,1072年威廉姆征服此地並確立了宗教統治達八百年之久,直到1836年回歸王權。大教堂始建於1093年,後來以此為中心建築了不少城堡。這些城堡最終成為杜倫大學的學院院址。在經歷多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後,杜倫市的中世紀建築風格幾乎沒有變化,甚至它的橋梁仍然是千年前的結構,如果不是眼前遍布全城的現代交通工具,你幾乎感覺不到時光已經流淌到了二十一世紀。
杜倫市的觀光勝地很多。在DLI中心(DLI Centre)有大型藝術展;有各類運動,如板球,槌球;在Colpitts 定期舉行詩歌朗誦比賽;每年舉行一次的杜倫賽舟會。這裡有世界一流的博物館,戲院,電影院,游泳池,有著150年歷史的辯論賽,眾多的音樂會,和一所新建的節日劇院,用來上演音樂和戲劇。杜倫的郊外更是旅游的好去處。長達一百六十公裡的公路將精致而廣闊的野外風景連在了一起,如有1300年歷史的奧克蘭教堂、900年歷史的古鎮巴拉德堡、有“北英室外展覽館”之譽的比密西莊園,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游客。
杜倫大學成立於1832年,是在英格蘭排名第三的最古老的大學。該大學原來一直在杜倫市和紐卡斯爾市(Newcastle)發展,直到1963年泰恩河(Tyne)畔的紐卡斯爾大學單獨成立。杜倫大學由12個學院和2個社團組成,是一所學院制大學,位於杜倫市區以及斯托克頓附近的一個小城鎮裡。其各學院不是單純的教育實體,也不是單純提供住宿的場所——他們為學生提供的是一個運動,交際和適合於居住的活動中心。該大學在杜倫擁有14個校園(考林伍德學院、格瑞學院、海菲爾德學院、聖・愛丹學院、聖・查德學院、聖・卡斯勃特社團、聖・聖爾德和聖・貝德大學、聖・約翰學院、聖・瑪麗學院、采維利安學院、大學學院、萬米爾德特學院、斯托克頓學院),各校園之間相距僅有數百米之遙。杜倫大學的各院系負責開展學術與研究活動,這些系與住宿學院各成一體。該校在自然科學、技術、藝術、語言和社會科學等方面都有傑出的世界級的科研成果。藝術學院、科學與社會科學院開設有本科課程、碩士及博士課程;大學圖書館被列為英國六大"世界主要圖書館"之一,藏書量多達100多萬冊,另有2,500多種期刊雜志。圖書館還備有網上科研實驗設備;該校除了24小時的計算機全天服務外,還提供校聯網,以及供學生鍛煉基本電腦技能的電腦培訓項目。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愈萬人。該學校畢業生有 94%的能完成學位,這個比例在英國高校中居第二位。
每天我會都穿過市中心,從杜倫公交車站步行十多分鐘到達位於新愛爾維特大街的語言中心。我喜歡這樣的步行,特別是可以欣賞一路如畫的風景——街道、石橋、教堂、古城堡,而且沉醉於杜倫特有的那份寧靜、安逸。相對於杜倫市的規模來說,其固定人口及流動人口的比例並不小,而不太寬敞的道路與不息的車流似乎沒有給人帶來任何喧鬧。一輛輛汽車從身邊悄然駛過,不帶出一絲煙塵。與歐洲的許多城市相似,這兒的汽車品牌從寶馬、奔馳到大眾、菲亞特一應俱全,但排量都在1.3左右,而且幾乎是清一色的兩門車,與這座城市一樣透著精致。每當行人穿越道路,前後的車流便會靜靜地停下來,絕對不會有開車人不耐煩地按喇叭。即使在工作節奏加快的今天,生活在杜倫的英國人仍顯得那樣從容、悠閑。
關於歐洲人良好的排隊等候的習慣早已經聽人提過,但我還是驚訝於當地人對排隊的“熱衷”。無論是購物、還是候車,只要有兩個人同時等待,後面的人便會自覺列隊並保持適當的距離。一般來說很少會有太長的隊伍,但我曾看到一次簽名售書的活動,等待簽名的隊伍從書店裡悄然排到街道外100米遠,當地人對書的熱愛可見一斑。一起來培訓的大都是江蘇省各市的英語骨干教師,素質自然較高,短時間裡大家已經適應了行路時靠左、等候時排隊和在公共場所低聲交談。
不能不提的是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大學時曾讀過關於英國人比較保守的說法,現在想來那應當是相對於美國人而言的。當地的商店通常在下午五點便早早關門,星期天甚至只營業五個小時,但許多家庭都有去酒吧(pub)的社交習慣。在杜倫市,我們幾乎看不到大型的飯店,但酒吧卻是一家連著一家。人們喜歡在酒吧裡要上一杯啤酒或是whisky,聽著音樂與家人或是朋友聊天。有的酒吧是年輕人跳舞聚會的好地方,還有的酒吧以關注體育為特色,每當有足球賽事時,會張貼出海報,球迷們聚到一起看大屏幕的足球賽轉播,真是十分過癮。周末是親朋好友相約小聚的時候,每個酒吧都會特別熱鬧,大街上滿是進進出出的人,彌漫出國內過節時才有的氣氛。
英國人對人熱情,見到陌生人常主動打招呼,隨便談些天氣、足球之類的,而有著“尚禮好客”之譽的中國人偏偏不常這麼做。我曾與我居住的家庭的男主人Jim對此作過深入的討論,當我講到在中國兩個陌生人即使同乘一部電梯也未必會彼此招呼時,他連連搖頭,感到不可思議。我告訴他,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別和陌生人講話”,這時Jim以英國式的幽默說,“But you are no longer young kids (但你們現在不是小孩子了呀)!”今年53歲的Jim為人厚道,性格沉穩,但不失激情。他喜歡音樂,還是紐卡斯爾隊足球隊的球迷。每周六他會早早出門,與同伴們去做義務勞動。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英國人對生活的熱愛及對未來的信心。(2005年8月6日於Chester-le-Str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