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小洲村(十)

作者: JANE CHEN

導讀信步小洲村(十) 關氏宗祠的氣勢和橫梁做工精細的程度,也超過了先前小洲村裡的那個祠堂,小洲村的那個慕南蕳公祠保持得也算完整,但裡面基本算是已作他用。但這個關氏宗祠卻不是這樣,這是我所見過的,真正起到的祠堂的真正作用的祠堂,我所理解的祠堂,就是拿來拜祭祖宗,各路佛主神仙,以及舉行公眾活動的地方, (祭台) 而關氏宗祠正是這樣:在祠堂最裡 ...

信步小洲村(十)

關氏宗祠的氣勢和橫梁做工精細的程度,也超過了先前小洲村裡的那個祠堂,小洲村的那個慕南蕳公祠保持得也算完整,但裡面基本算是已作他用。但這個關氏宗祠卻不是這樣,這是我所見過的,真正起到的祠堂的真正作用的祠堂,我所理解的祠堂,就是拿來拜祭祖宗,各路佛主神仙,以及舉行公眾活動的地方,


(祭台)

而關氏宗祠正是這樣:在祠堂最裡面神龕前,擺著祖先的靈位,祭台前的香爐裡,香煙繚繚,神龕上供奉的各路神仙,也都在長年的煙熏火燎下顯得黝黑而充滿威嚴。

剛進祠堂的一個廳堂前,擺了張乒乓球台,兩位村民在那兒戰得正酣,



(祠堂裡的全民運動)

有兩、三村民及游客在旁觀戰,正在揮拍的兩位村民技術還都不錯,看來中國的這項全民運動推廣得非常好,任何一個小地方,都可能出現高手。我自覺自己的乒乓球技也還不錯,在旁看得心癢癢,很想下場向他們挑戰,但我想這可能只是本村村民的福利,人家肯定不肯帶我這外來客玩兒,遂自己滅了這個念頭。

出得祠來,有字牌指引說,旁邊有個難民營,也歡迎大家參觀,我們繼續前行,在一排排破爛的棚戶區面前,我卻看到了一幅幅非常美的場景:



(繡女1)

有幾個女孩正在刺鏽,是我們平時較少見的珠繡,她們用嫻熟的手法和一種很特殊的繡勾,將一片片亮閃閃的珠片或一串串晶瑩的珠子,飛快地繡在畫好花樣的透明絲布上。



(繡女2)

我問其中一個女孩,繡一朵花多少錢,她說1.5元,我問她一天可以繡多少朵,她說大約十來朵,然後珠子、亮片和絲布都是由廠家提供的,廠家把繡



(珠繡3)

好的花朵拿回來一個個剪下來,再貼或者固定在一些衣服上。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