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的名氣對我來說早已是如雷貫耳,然而別人談到白步雲梯、鯽魚背那種談虎色變的樣子使我對黃山充滿好奇又心存恐懼,終於在十月下旬和朋友一起去了欺盼已久的黃山。對路不熟,又懶得提前做功課,所以我們都參加了朋友推薦的旅行團,決定跟著導游走。早上七點從杭州大廈出發,便開始了這段不平凡的旅程。一路行來,倒也順當,多數時間在睡眠中度過。車行至黃山市,就已經感染到黃山的氣息。也許是下過雨的緣故,遠處的山,周身環繞著縹緲的雲霧,像一層薄紗,遮住了它的本來面目;給我的感覺就是到了仙境,我不知道如何來表達心中的震撼,曾經在音樂附贈畫中所看到的風光竟然真實地呈現在我面前;有種虛幻的美麗,卻讓我的心靈得到了滿足。
下午到達黃山腳下的湯口鎮,吃過飯,我們沒有去旅行社另外安排的景點,而是在鎮上隨處逛逛,養精蓄銳,准備下面一天半的艱苦旅程。
第二天一早,六點就坐車去了黃山。半個小時之後到達起點雲谷寺。在這裡買了門票,進去後,我們選擇走路上山,畢竟這一路有不少風景,更何況體力這麼好,不爬山也太可惜了。從雲谷寺到索道終點白鵝嶺,需要三個小時的行程。反正時間比較多,就慢慢走上去。天氣不錯,一路也經過了不少景點,比如天狗望月,雙貓捕鼠等,當然多虧了一路相伴的挑夫,他們是當地人,指點了不少。黃山上不論是吃的還是用的,都是由挑夫挑上去的,想想他們都是相當辛苦的,且不說海拔的高度,單是挑一百多斤的東西走上幾個小時也是不容易的。
九點和導游及旅伴會合,便再度出發,目的是北海景區。 北海景區是黃山景區的腹地,精華集中,奇景薈萃。獅子峰、清涼台、猴子觀海、仙人背寶、夢筆生花、飛來石、十八羅漢朝南海等令游人目不暇接。獅子峰上的清涼台是觀賞雲海和日出的最佳之處。始信峰風光綺麗,游人至此,每有"始信黃山天下奇"之贊。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為四絕,而北海景區奇松怪石甚多,如黑虎松、連理松、"夢筆生花"、"二仙下棋"、"十八羅漢朝南海"等。在北海曙光亭,可觀十八羅漢朝南海、丞相觀棋、仙人下棋、仙人背包、豬八戒背媳婦、石鐘、童子拜觀音等景;可以欣賞到始信峰和石筍峰等優美風景,令人不禁浮想聯篇。在北海散花塢可觀賞“夢筆生花”。不過我們到達始信峰腳下的時候,霧已經很濃了,幾乎看不到什麼東西,加上氣溫變低,拍了幾張照片,解決了午餐,我們就去了住宿的地方。
等安排好住宿,就去了西海大峽谷:眾覽黃山,觀天都,蓮花,光明頂,始信數峰,大抵為黃山美景之大略,西海卻是黃山的精細妙處所在。造物主從來都不是公平的,無論是對待萬物之靈的人類,還是對待大自然。見慣了禿山臭水,窮山惡水,再看西海大峽谷就是集天地靈秀於一身,就是所謂得天獨厚者。人稱黃山“千秀競峰,萬壑崢嶸,峽谷幽長,溪澗縱橫,林木蔥蘢”,而大峽谷則“諸好備矣”,“盛矣麗矣,難測其究”!黃山以峰為骨,大峽谷中山峰尤多,且峰峰有姿,山山有態:或孤峰筆立,傲然自處;或拔地而起,端莊大方;或連綿相守,顧盼神飛,不一而足。一峰一嶺,遠望有神姿,近看有妙韻,正看為嶺,側看成峰。有山松“破石而生,抱崖而立,或側身於峭壁,或冠蓋於岩首”,為秀山增姿;又有巧石或矗立道旁,或伏臥峰頂,渾然天成,妙趣橫生,為諸峰點睛。 峽谷中山道隨山就勢,多纏於山腰,有的直下谷底。纏於山腰者為新近開鑿的人工棧道,能容三人並走;行於道中,可俯可仰,俯仰之間山峰谷底已然在胸,得古人之所未曾。谷中有許多峰山體奇特,好像一塊塊板狀巨石粘和而成,直插天空,有壁立千仞的意思,為別處所未見。最妙的是谷中雲霧。初時,遠處的谷間白雲漫漫,諸峰半現,恍惚中若有仙娥舞於瑤池。許是隔著天路,不聞鼓樂。忍不住長嘯助興,空谷回音裊裊,游走在山谷間。忽然間,陣陣薄霧飄來,須臾,攬周遭於懷抱。近處山巒隱約其間,如溫泉出浴般。緊接著,遠處的白雲奔湧而來,迅速淹沒一切。山消失了,人消失了,只余魂魄在飄蕩。伸手觸摸白雲,滑爽而飄逸;仿佛聞到清香,又仿佛聽到隱隱的鼓樂。一切在夢中。 許久後,近處的山峰顯出淡淡的輪廓,小山露出鋒頂的怪石,山松又悄悄地點綴著山巒。
游完大峽谷,還有不少時間,就登上了鄰近的丹霞峰。游人們都蜂擁在排雲亭,幾乎沒有人登丹霞峰,我們倒也落得清靜。行在山中,真是人生的樂趣。大自然慷慨饋贈的新鮮氧氣吸入肺內,充盈每一個肺泡,隨著血液散至全身,讓每個毛孔有花開的聲音。你還會邂逅許多久違的鳥鳴:有的叫聲很有節奏,先兩個音節兩個音節最後卻是三個音節,好像一句七言唐詩;有的嘰嘰喳喳嘰嘰喳喳,讓人想起波光粼粼的水面;有的在你轉過山角時,“嘎 ”的一聲從你身邊的林子飛走,留下悠悠余音。沒有鳥鳴時,潺潺流水聲會若隱若現,伴隨著你的旅途。上山途中,偶遇到一只松鼠,小小的,很可愛,匍匐在松樹腳邊,打量著我們這些外來的客人,待我們看到它,驚呼時,又一轉身,消失在叢林深處,好個調皮的家伙!
轉了一圈,天色已經不早了,就回到了下榻的旅館。條件只能算是馬馬虎虎,十個人一間房,上下鋪,熱水每兩人一瓶,不過我住宿比較馬虎,只要自己舒服就好。
第二天凌晨四點就起床了,為的是去看概率為百分之三十的日出。山上還很黑,又下起了雨,氣溫也很低,幸好帶足了衣服。黑夜裡走山路,倒是一種別樣的體驗,我喜歡那種在黑暗中摸索的刺激,更喜歡找到出路時的驚喜。六點不到到達了光明頂,日出果然是沒有看到,光明頂四周環繞著濃霧,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只有近處的獅子峰勉強可以看到身影。和旅伴們會合後就踏上了歸途。從光明頂下山一路過了一線天到達玉屏樓,看到了那棵迎客松,以及右側的陪客松。排隊拍照的人太多,我也無意留影,就隨手抓拍了幾張風景照,便一旁休息。下山因為太累,加上並沒有什麼風景,所以我乘坐纜車下山,纜車速度不慢,每車六人,全是自動化控制。一路下來,駕臨與山谷之上,陽光普照,映射著附近的雲海,纏繞著我們,那意境,無法言語。
下來後已經開始下大雨了,在慈光閣稍憩片刻,冒雨下山。歸途中,有兩個必要的項目,當然以推銷為主,一是觀看茶藝表演,而是接受小腿按摩。等回到湯口,已是下午一點多。結伴去吃午飯,在鎮上吃的野山豬火鍋,味道挺不錯,肚子很撐。買了點土特產,就告別了黃山。
所謂黃山歸來不看岳,我倒是深有體會,恐怕正如一位旅伴所言,別的山真的沒有去玩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