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清點年假,一直省著沒花,於是和同事合議了下決定去西安。雖然被無數人質疑,大冬天跑去更冷的西部,又是兩個女孩子,但是事實證明我們的決定是明智的。這次去西安,低估了那裡的溫度,下了飛機才發現原來也是一個暖冬。大街上似乎只有我們帶著圍巾和手套,所以淡季出游,人少,票價又低,還是很劃算的啊。
第一天:
早上8:35的航班,因天上飛機太多,我們的被延期,等踏上西安的土地已經是11點多了。出了機場就有去市區的大巴(終點站是鐘樓附近的美倫大酒店),按照航班發車, 25元/人,車程大約1小時。
下車第一件事是買了張市區地圖,2元~5元不等。我們訂的是在尚樸路上的育德酒店,這家店步行至鐘樓附近約10分鐘,晚上逛街還是比較方便的,打的去火車站9元左右。唯一不足的是晚上12點以後就不供暖氣了,第一天沒經驗半夜凍醒。前台解釋說管道維修,估計是為了省錢,只能一人再多要了一床毯子。
都安頓好已經下午快2點了,出門直接打的先去了陝西博物館。學生證在市區裡查得非常仔細,主要是看注冊日期,我帶著以前大學時期的學生證,就沒通過(但是出了市區,基本只要亮下皮就全能通過了)。陝西博物館淡季門票65元(學生票30元)。在西安游玩,三分看,七分講,所以沒有解說是萬萬不行的,省錢的唯一方法就是蹭導游。我們在所有的景點都蹭到了導游,而且講解質量都非常好。從陝博出來,步行就能到大雁塔,門票25元(學生票15元),登塔還需另付20元。大雁塔的門口有號稱亞洲第一噴泉的大雁塔廣場,我們去的時候沒碰上時候。
晚飯去了家帶有陝北風味的餐館蘭花花,在金花南路76號。因為第一天旅途勞頓,沒有吃得很油膩,都點了些比較清單的菜。甘泉豆腐,洋芋擦擦,都屬於那家店的特色菜。去的時候還有位子,7點以後就開始有人在門口排隊了,壯觀景像不亞於上海的小肥羊。吃飯的時候,店裡還有服務員唱陝北民歌,這個聲音響啊,基本說話的聲音就淹沒在歌聲裡了。
第二天:
兵馬俑基本是來西安必看的項目,所以不用擔心沒有車子。在火車站對面的解放飯店門口有游5,專程去華清池和兵馬俑。游5是綠色的大公交車,旁邊有很多拉人的私車,千萬別理他們。所有的國營旅游線都是先上車後買票,並且車上都有“陝西省旅游公共交通”幾個字,右下角還有“國營旅游車”字樣。游5到華清池是6元,兵馬俑7元,從兵馬俑到華清池3元。一般售票員都會建議先去華清池,後去兵馬俑,因為這樣回來兵馬俑是起始站,保證能坐到位子。
華清池門票淡季40元(學生票20元),主要就去看蔣介石的五間廳和唐明皇、楊貴妃的沐浴池。在後面還有一個華清宮展覽館,可看可不看,時間寬裕的話可以兜下。也可以去泡溫泉,價格可以和工作人員商榷,我們沒啥興趣,就沒去泡。
在下車的地方繼續等游5,我們在去兵馬俑的車上啃了面包,西安景點這裡沒什麼餐館,比較經濟實惠的就是中午自帶面包,最好前天晚上買好,因為這裡的店家都開門較晚。比較有名的就是米旗,似乎到處都有,味道也還不錯,反正晚上可以回市區吃大餐。
途中,售票員會竭力推薦去秦皇陵,說“先看王,再看兵”,不用理會。下了車,遠遠得就能看到一尊白色的秦始皇像,我們去的時候兵馬俑廣場還未完全建成,延途都空蕩蕩的,大約步行15分鐘才到兵馬俑正門。兵馬俑門票65元(學生票35元),門口有很多穿紫色大衣的解說,好像是20元吧,我們還是繼續蹭,呵呵。
兵馬俑不管怎麼樣,還是值得去的。淡季,你可以慢慢看,不用覺得外面看的人比裡面的俑還多。唯一覺得有點奇怪的是,那裡的環幕電影都是英文解說,連中文字幕都沒有。本來我們以為是一場英文一場中文,結果發現全是英語片子。難道全民的英文素質都達到一定高度了?
晚飯在回民街解決。那裡的燒烤都是一把一把給你的,店裡都是服務員端著各式各樣的菜走來走去,你看中什麼直接拿就可以了。我們吃了燒烤,沙鍋,冰凍梨,柿餅,綠豆糕,一路逛一路吃,有家現炸的柿餅店門口排的長隊足有十幾米。特別推薦回民做的綠豆糕,不膩,6種口味可以選。
第三天:
今天主打星是法門寺和乾陵。在火車站東廣場有去法門寺的游2和去乾陵的游3,淡季每天只有一班,8:30發車。本來我們打算先去法門寺,然後倒車去乾陵。只要湊足10個人,游3就可以乾陵和法門寺兩個地方都去,不用自己轉車了,我們最後一共9個人,司機也去了,呵呵,等於大家包車啊,這樣來回車費50元,也很劃算的,總比自己找車強了。
近兩個小時到乾陵。乾陵附近還有茂陵、永泰公主墓等幾個景區,這幾個地方去的價值不是很大,門票也20元左右,該盜的都盜光了,都是後來人工再補上去的,真正的珍寶全都藏在陝西博物館裡了。
乾陵門票淡季28元(學生票14元),門票是明信片式樣的,在山腳下的小賣部可以免費敲到武則天的郵戳。乾陵也基本屬於尚未開挖的陵墓,主要也就是去看無字碑的。乾陵建議游玩1個小時就足夠了,留出時間給法門寺,那裡需要好好參觀的。
法門寺門票淡季28元(學生票14元),法門寺珍寶館淡季門票32元(學生票16元)。最好先去法門寺再去珍寶館,這樣看起來比較有概念。法門寺因為地宮裡出土的佛祖舍利子而出名,真正出土的珍寶都在珍寶館裡,還是非常值得看的。舍利子和珍寶館分開售門票,法門寺也夠狠的。
從法門寺回來才5點,我們直接打車去了竹笆市53號樊記腊汁肉店,因為也是在網上看到介紹說是非常好吃,中華老字號。去西安,我最大的期望就是肉夾饃,我們點了優質白吉饃加腊汁肉,5元一個,端上來果然量很大,再點了碗澇漕(其實就是酒釀),這頓點心吃得非常舒服,肉夾饃沒讓我失望啊。
出了門,正好有米旗,買了面包第二天華山上吃,然後優哉游哉逛到同盛祥。去那裡就是吃名氣,去西安總得吃羊肉泡饃,而那裡門口還寫著老大字的“天下第一碗”。聽說老孫家泡饃也不錯,在西安也是遍地開花。一碗泡饃兩個餅,和朋友一人一個掰,有了肉夾饃墊底,肚子也不餓,可以慢慢掰。標准的掰法是把饃掰成手指夾大小,大概要掰半小時,我覺得泡饃樂趣就是掰饃,至於味道麼,個人覺得還成,兩個人點一份就可以了。冷菜中糖醋大蒜,涼拌豆苗,野蕨菜也還不錯的。
第四天:
淡季去華山的國營線每天只有一班,8:30分發車,如果人坐滿也會早發,所以要趕早,單程車票25元/人,車程2小時左右。在買票的時候,售票員會問清楚是步行還是坐索道,如果是自己爬山,在玉泉院會停車;坐索道就會直接開到華山腳下。返回的時間是4:30,所以爬山一定要抓緊時間,我們那天後來就沒趕上,缺乏鍛煉啊,爬兩步就歇三步,呵呵。
華山門票淡季50元(學生票40元),外加5元的保險費。買票的地方還有進山車票買,往返的可以一起買,30元/人。在山腳下就可以買手套了,2元一副,越往上越貴,手套是用來拉鐵鏈的,不是用來防寒的,不要以為自己帶手套就可以不用買了,那等下山以後自己的那副手套就廢了,上面全是鐵鏽。
下了車就是索道,索道110元/人,全年價格不變。出了索道就是北峰了。
自古華山一條道,不用地圖也不用擔心迷路。出了金鎖關也有很詳細的指示標牌,完全可以指點你去其他四個峰。我們出了金鎖關就開始下起了大雪,最後去了西峰和南峰,東峰上的長空棧道已經被封掉了。
光爬兩個峰,我們也最後到4:30分才坐上索道。也有可能是下雪的關系,路越來越滑,不敢爬得過快,但是的確很累,下山的時候腿已經在哆嗦了。不過在峰頂看漫天的大雪別有一番滋味。錯過了回去的國營車,最後我們是搭了別的旅行團的車回去的,在西峰遇到的三個北京人,不僅帶上我們一起去了南峰(因為雪越下越大,以我們兩個小姑娘的實力估計已經爬不到南峰了),還讓我們坐他們的旅行車,否則我們還得摸索著自己回城了。
晚飯就在賓館的餐廳裡就地解決了,已經沒有力氣出去吃了。
第五天:
早上很早就醒了,因為兩條腿已經酸得不行了。但是我們還有碑林和清真大寺,賴會床睡到8點起來。
原本的行程裡是沒有碑林的,我們對書法都不懂,去看也看不懂,因為認識了裡面的一個售票員,可以免費帶我們進去,那也就不去白不去啦,嘿嘿~碑林門票30元,市區裡依舊學生票查得很嚴,聽說07年門票又要上調了,真實性有待考證。我們不用慌,大搖大擺得就進去了。
計劃花一個小時逛碑林,後來因為蹭到一個非常非常好的解說(好像姓楊?姓梁?),結果跟著他就逛了兩個多小時。有解說大不一樣,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碑林真的是不虛此行啊,我們後悔沒早點出門來逛碑林,不過早出門了也許也就碰到這個解說了。
清真大寺是西安行的最後一個景點,藏在回民街裡,沿回民街後的古玩街進去就到了。可能名氣不是很響,知道的人並不是很多,門票是12元。進去非常安謐,和外面的喧鬧成強烈反比,清真大寺裡面不能進去,只能在外面往裡面觀望。石碑上,匾額上都是回文,適合靜靜得去體會,所花時間也就半個多小時。
午飯是在回民街上的紅紅酸菜炒米,也是慕名去吃的。逛了一個早上,進店的時候已經是1點多了,人還非常多,那裡的炒米酸酸辣辣的,配上酸梅湯和澇漕,再加個囊,吃得非常舒服。我們最後還要了個番茄蛋湯,裡面飄了些青菜葉,很清淡,正好衝掉前面的油膩。贊一個~
花了十五分鐘的時間在回民街上采購。買了12元/斤的柿餅,還有回民自己做的綠豆糕、龍須酥、花生酥,也就六、七元一份。然後打車回賓館,趕在兩點前退房,再拖著行李趕在三點前到美侖大酒店搭機場大巴,真的像打仗一樣!
美侖大酒店門口的機場大巴是整點發車,不用理會外面拉生意的小販,一般總能坐到位子的。還是先上車後買票25元/人,車程約1小時。回來的時候碰上西安首次濃霧,早上機場高速關閉,還好下午就開通了,我們4點到達機場,順利乘上4:55的飛機。最後盤點下來,我們兩個人吃、住、行、玩每人才花費了兩千元(其中包括三折往返機票含機建燃油費1060元,賓館住宿300元),西安之行堪稱完美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