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游記

作者: coking

導讀引子 前幾天,看電視節目,偶然碰到CCTV4播放記錄片“再說長江”,又想起當年的“話說長江”的節目,白發蒼蒼的老先生,已忘記了姓名,好像是叫陳鐸吧。兩個跨越了二十年的記錄片,感覺變化是很大的,無論是長江及周邊支流本身,還是拍攝方式和關注點。感覺當年的“話說長江”專著於大江的本身及其重要的支流的介紹,而這次的“再說長江”更具人文關懷和關注, ...

引子

前幾天,看電視節目,偶然碰到CCTV4播放記錄片“再說長江”,又想起當年的“話說長江”的節目,白發蒼蒼的老先生,已忘記了姓名,好像是叫陳鐸吧。兩個跨越了二十年的記錄片,感覺變化是很大的,無論是長江及周邊支流本身,還是拍攝方式和關注點。感覺當年的“話說長江”專著於大江的本身及其重要的支流的介紹,而這次的“再說長江”更具人文關懷和關注,範圍更廣,涵蓋整個長江流域,將三峽工程、武當山、廬山等整個流域中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歷史重大事件一一專題回放。

那一集介紹廬山的,深深吸引了我,那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又把我帶回了十多年前和大學同學一起同游廬山的場景,那時我們很年輕,也很可愛……

馬上翻箱倒櫃,居然被我找出當年的塗鴉游記,覺得有必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來給當年的同學們看看,非常的美好、非常有意思,另外,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十多年前的游廬山是怎樣的,和“再說長江”中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當年寫得匆忙,而且關鍵是本人文筆拙劣,還請各位多多指正。

6月15日星期三天氣:晴

早起,十時許到王XX家。

和他整理行裝,燒飯做菜,午飯後,欲休息一會,興奮之情使我欲睡不能,忽又一電話,他母親打來長途,好一陣叮嚀。

二時許出門,由於車廂擁擠,交通堵塞,三時半才至火車站,大汗淋漓。

王X、高、袁、王XX、曹、朱和我七人按時會合,火車准點出發。

沿途一片歡聲笑語,大家興致很高。朱、曹、高、王XX打“八十分”,曹仍難逃落敗的厄運。夜色將至,各個坐著睡去,王X特能睡,曹精神煥發(也許是在“衛生員”旁就座吧!),我坐得很不舒坦,一直睡不著,嘗試各種姿勢仍無濟於事,“大忙人”之號初見端倪。

6月16日星期四天氣:雨

晨,八時許,火車按時到達南昌,雨綿綿。

坐上直達廬山的班車,然而車發生故障,直至晚九時才到九江。其實可乘坐下午三時出發,五點到九江的火車,真是“欲速則不達”。我與車主發生爭執,稍後又覺無可奈何。苦中取樂,七人玩“捉烏龜”,輸者繞車走一圈,無一人漏網。附小紙片一張,我們的對話,雖不雅,但卻是我們的真實寫照:

穿過他(王XX)黑發的他(曹)的腳爪­­­——朱

前不見古車,後不見來者——朱

只有我們的死車——高

嘴巴扯他,門牙拍他,(他:曹)——朱

軍曹是兵——王X

軍曹是排長——王XX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餓、四不怕冷——朱

朱現在死蟹一只——朱

燒燒吃他咦——高

死蟹不能吃——朱

死蟹當活蟹吃——曹

嘿嘿,你們曉得三只牛為啥跑閥?捉豬玀輸他了!——曹

出門在外,首先應以和為貴,再次應相信國營企業(包括國營輪船、火車、飛機等),這是我的兩點感受。

安定住宿後,馬上與姚挺取得聯系,他的熱情介紹和允諾代買船票,一掃一天的陰霾,令我感受到朋友的可貴。

雨天登山危險,很冷,而且一片水霧,一點不好玩,姚挺如是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6月17日星期五天氣:雨

早起,雨中游石鐘山,空氣清新,山水空濛,人跡亦少。一行人飛步登上小山,只見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掩映在蒼翠樹木之中,其靜謐、優雅,加之東坡先生的“石鐘山記”,引來無數文人騷客和游人;極目遠眺,北有中國第一大江(長江),南有中國第一大湖,更顯其奇峻、特立。途經碑林,偶得百壽圖,其間有烏龜狀像形文字、老太扶梨的像形字等,頗為奇妙。下得山來,見一巨石臥於亭中,以石擊之,果有鐘磬之聲,想來也是石鐘山得名的原因之一。

午後,游龍宮洞。此洞全長二千多米,特長;洞中廳堂寬敞高深,特大。洞中有一石筍,獨立半空,高達18米,年代久遠;而洞中造型千奇百怪,不可名狀,只可意會。

伴著溪水之聲,出洞翻過小山,進入第二洞-水洞玉壺洞,一葉扁舟穿行於洞中小河,靜靜的,四周岩石漆黑,只有緩緩的水聲和游人的私語。約莫十分鐘,靠岸離船。沒走幾步豁然開朗,一個巨大的廳堂閃現在眼前,據導游講這裡曾舉行過1983年全國女籃錦標賽。

拾級而上,進入第三洞-玉仙洞。此洞蜿蜒曲折,上上下下,尤其矮小,不得不彎腰前行,我們不時提醒曹X。出洞後猛一回頭,才發現洞口競在一笑臉大佛右手之中,不覺感嘆佛法無邊,人世間雲雲眾生都無法擺脫。

不多久,便來到仙真岩。此廟雖不大,但我卻發現不少佛教中的警句格言。頗為感觸,摘錄幾句:人世間最大的痛苦是痴迷,人世間最大的債務是受恩。

6月18日星期六天氣:晴

天公作美,雨過天晴。經山北公路,轉過396道彎,我們便來到了牯嶺街。

在廬山大廈和廬山會議舊址正對面的長衝飯店投宿,一行七人立馬出游。經回龍路,過蘆林湖,來到毛澤東故居(博物館),整個回字形平房建築宏大無比、氣勢非凡,和屋內大家具、陳設交相輝映。博物館內文物珍品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許從龍的百牛圖,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無論從何種角度觀看,牛眼總是怒目圓視,表現出作者不羈的個性色彩。

又至三寶樹、黃龍潭、烏龍潭。三寶樹即三棵巨樹合而生成,兩個龍潭也僅小瀑溪流,無甚特別。

經電站大壩,在鐵索橋飯店打尖,直奔石門澗風景區,石門澗石廬山最早開發的風景區,我國最早的山水游記亦出於此(東林寺祖師慧遠所著),古代文人騷客蘇東坡、徐霞客、元好問等均雲游此地,然此處險以遠,故至者少。我們一行首先便下百丈梯,此處石階不整,坡度極陡,危險之至,不由使我想起黃山天都峰的山路石階。王X嚇得半死,而曹X又踢下一塊碗口大的石頭,令在下面的我心驚肉跳。在一線瀑旁休息片刻,瀑布穿山而岩,嘩嘩地流經身邊,使我們放輕松了一下。

由於時間所限,我們只能原路返回,前往西谷的龍首崖,等待我們的是不計其數的上坡路。經過漫長的登山,龍首崖突兀眼前,恰似龍首伸出山崖眺望遠方,也許是龍宮洞吧!

大天池古跡眾多,文殊台、天池塔、圓佛殿各具特色。據說在貌不驚人的文殊台上,清晨和傍晚你有幸可看見寶光浮現,實屬廬山一絕。可惜我們到文殊台時,才下午二點。

坐車,仙人洞,此地人來人往,煙霧繚繞,古人的仙風道場,現已世俗充斥。

一轉彎,便走在錦繡谷中。漫步平坦的山路,右邊山石高聳,左邊懸崖峭壁,遠望群山郁郁蔥蔥、山石嶙峋,近處怪石堆砌、天造地化,堪輿黃山的怪石媲美。天橋巨石臨空突出,岌岌可危,遙想當年洪武皇帝大戰陳友涼,最初時兵敗鄱陽湖,縱馬飛越一巨石,剎那間石斷生天橋,此乃天助朱元璋,最終戰勝陳友涼。天橋必有靈氣,於是,我們一起爬上天橋,合影留念。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一汪碧水的如琴湖畔,走在司馬花徑,四周綠樹環繞,花香鳥語,加之游人漸少,別有一番情趣。

6月19日星期日天氣:晴

晨起,山風吹拂,溪水潺潺,空氣清新,略帶一絲涼意。

寄包後,迅即搭車前往含鄱口。站在含鄱亭中,遠望一片晨霧籠罩之中,群山百裡,波濤萬頃,依稀可見,據說國共兩黨領導人均多次來此觀日出、眺鄱陽。

少頃,下小路至植物園,又走一段漫長的上山公路,便至五老峰。五老峰是五位釣魚老人為阻洪水侵害百姓化為山峰而成,依次排為五座。翻過一座又一座山峰,遠望蒼翠青山挺拔偉岸,鄱陽湖碧波萬頃、水光瀲灩,在晴空下金光閃閃;而近看農田村舍,星羅棋布,零星村居鑲嵌在格狀綠色水田之中,一片田園風光,令人向往,難怪九江有三處村莊號稱桃花源。

越過奇石堆砌、雄壯巍然的天地壯觀峰,我一馬當先跑上一峰獨起、傲視天地的第五峰-目無障礙峰。站在突兀的巨石之上,,挺起胸膛,任憑山風吹拂,我自巋然不動,想起拿破侖登上阿爾卑斯山時的豪言壯語,我征服了廬山五老峰!

下得第五峰,便直奔廬山第一景,號稱“不下三疊泉,不為廬山客”的三疊泉。一長溜下山台階小道,又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山路。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不見三疊泉,只有身邊的溪流緩緩前行,水聲也漸漸清晰,溪水?抑或泉水?

加緊步伐,爬上一疊泉飯店,稍休息,旋即向下快步前行,此時水聲嘩嘩作響,又轉為隆隆聲,轟響於四周,三疊泉到了。

驗票後,一行七人下到三疊泉底。壯偉的三疊泉一瀉千裡,迎面撲來,打濕了我們的頭發、衣服,乃至全身,而我們毫不退卻,愈加闖進瀑布之中,一掃城市間的煩擾、喧囂、浮躁,將身心蕩滌、潔淨清新。正如姚挺所說的,也許我們住在大都市的時間太久,從未領略“飛流直下三千尺”,因此我們沉醉於瀑布之中,驚嘆於瀑布之中。150多米的三級落差,氣勢磅礡,嘆為觀止。我們躺在巨大的岩石之上,仰望瀑布咆哮奔騰,亂花飛濺,以至於藍藍的晴空也變得狹小了。

踏上歸途,仍然驚嘆三疊泉的壯美和雋秀。傍晚,打好行裝,下廬山,宿洵陽大酒店。

6月20日星期一天氣:雨

由於連日的爬山,很累,所以很晚才起床。9點左右搭上前往白鹿洞書院的車。

白鹿洞位於廬山東南,唐李渤兄弟隱居於此,並養白鹿自娛,後建書院於此,再經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復興,名聲大振,被譽為“天下書院之首”,“海內第一書院”。白鹿洞書院雖名聲在外,但隱於密林之中,傍以高山流水,游客也十分稀少,偌大一個書院,加我們在內也不過二、三十人。看來改革開放的今天,也只有像我們這樣的學生,文化人等仰慕於此吧。

午飯後,我們前往“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秀峰”的秀峰景區。走在山路之上,不見瀑布,便聞水聲,飛瀑、泉水、溪流之多、之奇、之秀,堪稱一絕。近處文人墨客、人文古跡比比皆是,遠處奇峰秀石聳立於行雲飛雨之中,若隱若現。登山路旁,瀑布滾珠落玉,秀色迷人,與三疊泉的壯觀氣勢成鮮明對比。遠處“飛流直下掛前川”的黃崖瀑布,正是李白“望廬山瀑布”詩中所描繪的“三千尺銀河”。由於天雨,瀑布之水特別多,奔湧而下,遠遠便聽得十分真切;雨中登秀峰,路途泥濘,卻別有情趣,草木蔥蘢嫩綠,空氣清新可人,煙雨朦朦,雲遮霧繞,使黃崖瀑布在雲霧細雨之中忽隱忽現,神秘莫測,令人向往。經過一個多小說,終於來到瀑布腳下,忽然發覺此瀑布如此而已,也許山水之秀在於險遠,而且去得人少了,所以令人神往,走進其中卻失去神秘感、想像力和創造力了。

傍晚5點30分,我們才趕到東林寺。此時東林寺大門緊閉,但聽說我們這群香客來自遙遠的上海(其實只有王X才是真正的香客),便欣然開門,領我們參觀、燒香、拜佛。一位和尚還在和正宗信徒王X滔滔不絕,大談淨土宗(即蓮宗,由東林寺祖師慧遠所創)主旨:一生多念“阿彌陀佛”,死後便可消災減禍,升入天堂。

6月20日星期二天氣:多雲

白日游山玩水,晚上觀看世界杯,很晚才起床,未及吃早飯,姚挺便敲門進屋,送票來了。他個子中等,四方臉,濃眉大眼,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特別會侃大山,加上雙手擺動,“老母雞都會變鴨子”,餓得我滿腔胃酸翻騰不已,好不容易抽空吃了方便面,一直陪他從早晨8:30吹到11:15。我都快成半個九江人。

中午稍作休息後,下午到港口寄包,曹X、袁X因身體不適在碼頭休息,二王、二高和朱X游覽市容。

來到甘棠湖邊,煙水亭畔,忽發奇想,便包了條船劃水於甘棠湖中,繞著煙水亭轉了一圈,感受周瑜當年操練水軍,點將布陣。船至湖心,猛然減速打轉,不知湖心水流有變還是船後有舵,王X、朱X和我拼命劃船,這“勞什子”就是不聽使喚,慢如蝸牛,還老打轉。南門湖是去不成了,只能迅速打道回船碼頭,我和王X在一邊劃槳,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兩只槳上下翻飛,相撞之間,我已是渾身濕透;而朱X在另一邊,拿著槳,一會兒當舵,一會兒劃水,也忙得不亦樂乎;而高X、王X坐在船頭悠閑自在,哈哈大笑,真是太不公平,累死大忙人,閑死大懶漢。

離船登岸後,我們繞甘棠湖行走,經夕照亭,坐在南門湖畔,觀看老人釣魚。

一會兒,我們又到了天花宮。據說王母娘娘曾來此,故建宮紀念。我們的佛教徒王X照例燒香磕頭,我在一旁“諄諄教導”、“旁征博引”,引得朱X一旁掩嘴竊笑。

剛出天花宮,又如甘棠公園。園內小徑通幽,一片寂靜,甘棠湖環繞四周,使整個公園成為一個世外桃源。我們在其中漫步,行至一座小亭,已無去路,只能坐在亭中,休憩片刻,不知哪位忽然冒出:“干柴湖、烈焰山”。

走出“桃花源”,繞走甘棠湖一周,便同碼頭的兩個病號會合,前往香爐峰酒店飽餐一頓在九江廬山最後的豐盛的晚餐。由於王X和我的堅持,“鹽水蝦”再一次戰勝“清炒蝦仁”。

午夜時分,九江發往上海的輪船起航,回家了。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