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瓦拉納西——鹿野苑(SARNATH)
清晨的恆河卸下昨夜的盛裝,洗盡了鉛華,又開始新的日出日落。一向認為人能參悟生死,便達到了最高境界,痴迷於印度人民視死如歸的人生態度,我又不由自主沿著河階向火葬浴場走去。臨近上坡處,一個貌似工作人員的青年走上前來警示著:“這裡不准拍照。”知道這是印度教徒的忌諱,若有違反後果難料,本來也沒敢造次,相機壓根就沒掏出來。
借著這個警告,他順理成章帶領著我一路向上走去,一邊喋喋不休講著可能是導游講給游客的那套東西。反正我也聽不懂,就兩手一攤告訴他我不會英語。想去後面看看火葬前的程序,他說那個地方只能家屬去,閑散人員不得入內,最後還是跟他登上了一個塔樓。這裡視角非常好,遠眺恆河俯瞰火葬場,中間有兩個巫師席地而坐,門旁還靠著兩個老婦。
憑欄觀望了片刻心裡忐忑,總覺得這裡的氣氛不對轉身要走。那個青年見狀攔住去路開口索要捐助,老婦也把住了門口伸出手,露出了志在必得的一臉肅殺。本想掏點碎銀子了事,轉念一想錢包掏出來臨時數錢可不是什麼好事,干脆來個硬碰硬,老娘今天就是不出血你又能把我怎麼樣?一陣對峙殺出塔樓定了定神,這時我才想起了攻略上的諄諄告誡:到了火葬浴場,千萬不要跟人到高處去。咳,人老了沒記性,這麼重要的事都給忘了,事到臨頭害得自己光顧著逃命,慌不擇路踩了一腳牛糞。
擦干了額頭上的汗水,收拾了鞋上的牛糞,走進火葬寺廟後面的小巷,生活的氣息又撲面而來。如果忽略了碼在街邊的柴火垛,和柴火鋪那懸吊著晃晃蕩蕩長滿鐵鏽的大盤秤,這裡跟其他巷子別無二致。人們該吃的吃,該喝的喝,根本就看不出來幾步之遙就是陰陽兩界。
這一片可不是我熟悉的地方,不走河邊鑽小巷很難把握方向,太陽已經很毒河邊無遮無擋會把人烤干,只能在迷宮裡摸索。轉來轉去看著太陽估摸著方向往家走,鑽了一巷又一巷,突然身後傳來一陣呼喊,回頭一看是牛驚了。三頭牛一路狂奔徑直衝過來,說時遲那是快,路邊買奶茶的大叔一把把我拽進門洞,又是一場虛驚。
禍不單行,臨近家門一堆碎石瓦塊從天而降差一步就砸了腦袋。揉著被灰塵迷住的眼睛費力往上看,心裡想是誰這麼不小心修房子也不看看下面的行人。路被熱心的人攔住,大家都駐足觀望,原來是一群飛檐走壁的猴子踩翻了房頂。今天是什麼日子,也沒翻翻黃歷,看來是不宜出門。
回家到頂樓晾衣服,餐廳裡臨窗坐著個日本青年攤著書本在發呆,看見我他遲疑了一下開了口:“咱們坐一輛車去的藍毗尼,你還記得嗎?”定睛一看真是那個頭戴麻織瓜皮帽的小伙,只是現在他換了個打扮頭上包著塊白毛巾,活像偷地雷的鬼子小隊長渡邊,不過比渡邊英俊多了。
旅途中相遇的背包客最大的話題就是交換旅途情況,我描述的韓國寺讓他羨慕不已,原來是日本寺太貴了,日本的背包客也難以承受呀。在藍毗尼只呆了兩天他就跑到瓦拉納西,准備在這兒住一個星期就去加爾各達,然後飛回日本。原來到印度旅行是可以只走一個地方——瓦拉納西的,從這一刻我不再患得患失好大喜功,不再追求廣度,決定就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好好走走。我終於不再徘徊於向南向東的問題,開始考慮是到該買票的時候了,說動就動,這就去車站。
頂著正午的烈日坐著三輪車跑到火車站,很順利就買到了18號晚上6點蘑菇紗麗(MUGHAL SARAI)到新傑爾拜古裡(NEW JALPAIGULI)的二等臥鋪。趁著火車站交通便利,正好用這個下午去鹿野苑(SARNATH),這裡是釋迦牟尼悟道之後第一次講經說法的地方,佛教的聖地。雖然不是佛教徒,從歷史的角度循著玄奘的足跡咱也值得去看一看。
去鹿野苑的蘭色巴士從火車站廣場外左側經過,是車身天藍色的破中巴,大概隔上半小時來一趟,約10公裡的路要走半個多小時,車費8盧比。到了鹿野苑附近的路口下了車,往前走不多遠經過幾個寺廟就到了遺址公園,門票2美圓或者100盧比。在印度能用美圓付帳的門票都是這樣換算的,相對於1:45左右的的彙率顯然是美圓合算,所以出去旅行時別怕麻煩,記著帶點小面額的美圓。
公園裡面綠草如茵,殘敗的紅磚牆基靜默在青蔥的綠色之間,上下兩層圓柱形的曇麥克佛塔渾圓質樸,是遺址中最顯眼的標志。盡管近兩千年的風風雨雨剝蝕了它外衣上的華美雕刻,空空的佛龕裡面塑著金身的佛像也蕩然無存,但是這些絲毫也不影響它作為佛陀人生足跡的見證,向今天的人們講述那一段翻過去的歷史。
在殘垣斷壁的另一邊,折斷的阿育王柱被圍欄重點保護起來,經歷了兩千多年歲月的磨礪,柱身的銘文還依稀可見。曾經征戰殺戮拓土封疆的偉大君主阿育王聽從了高僧的教化,弘揚佛法也就成了自覺的行動。刻在石頭上的律令遠比寫在書本上的牢靠,阿育王在為佛教傳播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為後世樹立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範。
公園的鐵絲欄網外面是鹿苑,梅花鹿三三兩兩徜徉在草地林間,清幽閑雅散發著淡淡的野趣,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一幅詩經的意境浮現在眼前。找一個樹蔭,倚著斷牆歪躺在青草茸茸的綠地毯上……空氣中彌漫著草地的清新,微風中送來的是情人的纏綿絮語,眼前掠過的是千年時空。
從遺址公園出來,千萬別錯過了馬路對面左側的考古學博物館,那裡陳列著地下出土的文物,佛陀初轉法輪的雕像,阿育王柱頭上的雄獅塑像,都是印度的傳世之寶。跟這些寶物相比,才2盧比的門票真是物超所值,因為在這裡可以享受國民待遇。
回去時找車就沒那麼順利了,清靜的小鎮沒有熙熙攘攘的車馬人流,回城的車究竟停在什麼地方打聽起來也頗費周折。一個機動三輪車夫告訴我,這裡根本就沒有回去的公交車,他可以送我回去,只要80盧比。他還信誓旦旦地說:如果不相信,你可以一直等下去。來時還有車,回去怎麼就沒有了?正在我半信半疑時,路邊一個長髯飄飄頗具仙風道骨的老者背著車夫給我使了個眼色,悄悄對我說:有巴士去城裡,你就在這兒等車,8盧比就夠了,別擔心,5分鐘。
在老者不斷的5分鐘的安撫下,又等了N個5分鐘,蘭色巴士終於來了。原來印度人民的口頭禪:“5分鐘”不是確指而是泛指,裡包容了很多內涵。如果你能讀懂每一個人說出的5分鐘,那應該祝賀你,你已經比較了解印度人了,如果你也習慣了出口就是這句口頭禪,你就快要融入印度了。從這個老者嘴裡說出的5分鐘,充滿了善意,他是怕我等不及巴士去坐機動三輪挨宰。坐上車滿懷感激告別了古道熱腸的老者,我順利回到了夜幕下熟悉的瓦拉納西。

(恆河邊上)

(火葬場後面小巷裡的柴火鋪)

(河邊傾斜的寺廟)

(鹿野苑)

(正在修繕的曇麥克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