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馬路(一)東湖路

作者: 我愛丹尼

導讀我的公司就坐落在東湖路上面,馬路對面就是東湖賓館,也較大公館。和東湖路垂直的那條是淮海中路。再一直往下延伸就通往衡山路了,小轉彎是常熟路,通道靜安寺。 解放前,東湖路叫杜美如路,知道上海大亨杜月笙的人比知道他的女兒杜美如的人要多得多。1928年,杜月笙娶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京劇名伶姚玉蘭為第四房妻,那時,杜月笙已經42歲了。49年,解放軍節節 ...

我的公司就坐落在東湖路上面,馬路對面就是東湖賓館,也較大公館。和東湖路垂直的那條是淮海中路。再一直往下延伸就通往衡山路了,小轉彎是常熟路,通道靜安寺。

解放前,東湖路叫杜美如路,知道上海大亨杜月笙的人比知道他的女兒杜美如的人要多得多。1928年,杜月笙娶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京劇名伶姚玉蘭為第四房妻,那時,杜月笙已經42歲了。49年,解放軍節節獲勝,當時年僅19歲的杜美如奉父親之命去了香港,不久杜月笙攜妻子一同來到了香港。

共產黨曾邀請杜月笙回大陸定居,杜准備響應毛主席的邀請,回上海定居,托《新聞報》總編錢永銘給毛主席寫回信,信寫好後這位喝醉酒的朋友卻裝錯了信封,把給毛主席的信錯裝到給蔣先生的信封裡了。就這樣,共產黨沒有看到父親的回信,而蔣先生看到父親有回歸上海之意後很生氣,這件事情留下了千古遺恨。

杜月笙在上海腰纏萬貫,在香港時疾病纏身,日常生活還要靠朋友接濟,51年含恨去世。姚玉蘭帶著女兒杜美如等接受宋美齡的邀請去了台灣。

在一次舞會上,杜美如邂逅了台灣中校飛行員蒯松茂相愛成婚。69年,杜美如隨著夫君去了約旦,她的丈夫在約旦大使館任軍事參贊兼大使助理。約旦國王侯賽因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鐘,對蒯松茂夫婦說:許多國家首都都有中華菜館,為什麼安曼(約旦首都)卻沒有呢?79年蒯松茂夫婦在安曼的第一家中華菜館開張時,中國與約旦建交,五星紅旗取代了青天白日旗,餐館的生意很好,而且蒯松茂夫婦已經習慣了約旦的生活方式,他們就留了下來。

杜美如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幾十年來常常在睡夢中回到故鄉,一直到中國改革開放後,才敢回來,但孩子小又忙於打理餐館,直到2001年6月才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上海,當她跨出浦東國際機場的時候,她的第一感覺是身為中國人的驕傲。不知道當她回到東湖路7號的老房子時,第二感覺第三感覺是什麼?世事滄桑,人事輪回,葉落終須歸根,可是,她還能回到她小時候的那片草地去嗎?撫摸著老式家具上的木紋,她還能重新做回上海人嗎?如果能夠選擇,她下輩子仍然要做上海人。

坐在東湖路7號“大公館”門前的草地上,一邊體味著老年杜美如的懷舊心情,一邊在想,有多少年輕人在為成為上流社會人士奮力拚搏,為了在這樣一個雍容華貴的餐廳擁有一席餐位而拚命賺錢。可是,在歷史巨變的時候,首當其衝遭受離鄉背景磨難的人就是這些上流社會的精英分子,世俗的富貴繁華恰如南柯一夢。

草地北側的法式別墅就是大公館了,門廳由兩根愛奧尼克賀形的壁柱支撐著,拾級而上,再轉個彎,走幾級台階,就是大客廳了,推開深色的大門,古董家具、瓷器、鮮花、燭台、壁爐和枝形吊燈,每一件翻新整修過的古老家具和裝飾,都負載了它自己的小小故事。

現名大公館的法式建築是1921年造的,設計師是法國人,主人是猶太人。後來歸屬於杜月笙,傳說杜月笙的門人做“航空彩票”發了財將這幢洋房買下,送給了主人。

解放後,東湖路7號一度是“蘇聯駐華文化代表處”的駐地,以後歸市政府,有許多高級領導人在此下榻過。1972年,它是上海公報的秘密談判場所之一,尼克松和周恩來在此會晤。APEC會議時,菲律賓總統阿羅約選擇在此開派對。2002年5月29日,高級會所餐廳“大公館”重新開業。

一樓是酒吧,桌上插著一枝龜背和一枝白玫瑰組成的簡約素雅的鮮花,最裡面是擺了許多古董家具的雪茄吧。二樓和三樓的房間是餐廳,有一些老上海的名字,沙遜廳、禮查廳、哈同廳,二樓陽台上有幾張散席,在這兒可以看見枯枯榮榮的草地,解讀老洋房的種種風情。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