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環島自駕游日記(四)

作者: 單身小野貓

導讀十月五日 一早起來,帶上昨晚采購的面包糕點飲料等食品,開車去三亞灣早餐。晨風中的三亞灣游人稀少,全無昨夜的喧鬧景像,一如卸下濃妝舒睡未起的少女,清麗可人。天上雲層很厚,陽光未透,薄霧之中海天混為一色,散落其中的小島如同蓬萊仙山隱現,別有意味。尋一處無人的海灘,鋪一張一次性桌布,將餐點擺上,然後圍坐在四周,在海浪椰風的簇擁下享用這特別 ...

十月五日 一早起來,帶上昨晚采購的面包糕點飲料等食品,開車去三亞灣早餐。晨風中的三亞灣游人稀少,全無昨夜的喧鬧景像,一如卸下濃妝舒睡未起的少女,清麗可人。天上雲層很厚,陽光未透,薄霧之中海天混為一色,散落其中的小島如同蓬萊仙山隱現,別有意味。尋一處無人的海灘,鋪一張一次性桌布,將餐點擺上,然後圍坐在四周,在海浪椰風的簇擁下享用這特別的早餐。不禁又想,旅行社的團友們此刻可能正在酒店中享受定制早餐吧。

吃完早餐,將垃圾收拾打包好帶上車,環保意識不能丟。回酒店退了房,然後驅車東行,去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亞龍灣在三亞市區東面30余公裡,早已天下聞名,一路上就有旅游大巴同向而弛,絡繹不絕。

在亞龍灣度假區中心廣場兩側,沿著海岸線,分布著眾多各式各樣的度假酒店。亞龍灣的度假酒店群是整個海南島最精彩的一段,有國際知名的喜來登、凱萊、假日,獨具風格,其他的有天域、環球城、金棕櫚等,也是各富特色。這些酒店全部背山面海,座擁號稱全中國最美的海灣,與亞龍灣一同成為風景。

亞龍灣沙白水清坡緩浪大,諸多條件得天獨厚、別處難尋,確實是名不虛傳的。今天正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沙灘上人群往來如潮,鄉音起伏,海面上摩托艇、香蕉船游弋穿梭,景像一片繁忙。我上一次來亞龍灣是去年“非典”期間,人影稀少,當時在海灘上漫步而行,真有一種“相看兩不厭”的避世感覺。

我們玩了一會兒水上單車,沒有下水,因為陽光猛烈,擔心皮膚被海水浸泡後會曬脫皮。不過也可能是對大海開始產生審美疲勞,沒有了起初的那種激情和衝動。稍後午餐就在亞龍灣吃的,在三亞的旺季,不要奢求食物的味道,填飽肚子就行了。吃飽歇完,起程出發去我們今夜的目的地,陵水縣的蜈支洲島。

由亞龍灣去蜈支洲島得走海渝東線公路,這條路在未通高速公路之前就是海口至三亞之間的主干道,但我們的車子在路上行駛只能保持60公裡的時速,無法再快。若是沒有高速公路,海口至三亞之間的單向車程就得5小時以上,由此可見高速公路對地方經濟的作用。不過好在蜈支洲島的專用碼頭鐵盧港離海渝東線公路的起點不遠,只有30多公裡,再由碼頭坐20分鐘的快船,就到達蜈支洲島了。

蜈支洲島和南山、大小洞天、西島、南灣猴島這些景區都是近年新開發的旅游點,名聲不小,而且這些項目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是由某一個企業集團或投資公司負責籌資開發建設運營管理,政府一分錢不出,還可向這些公司收稅收費,有點類似房地產開發的形式。於是投資商為了獲取最大利潤,必須要做足前期市場調查、項目決策定位、景區選址規劃設計建設、提高管理服務水平等一系列功夫,由此自然形成良性競爭的局面,促使每一個投資商都要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後來當我們從東線高速公路返回海口時,沿途一路可見以這種模式開發的項目,例如香水灣、石梅灣、分界洲島等等,有的正在大興土木,有的已經開業迎客了。不過由於上述的原因,在這些景區內的消費價格是完全壟斷的,純屬獨家經營。我托旅行社代訂蜈支洲島上住房的時候被告知,現在是黃金周期間,房價不打折,而且低檔一點的客房已被訂滿,只有700多塊錢一天的歐式客房及其以上價錢的房間,既要預付100%的房費,還得自購60多塊錢的雙程船票,儼然是一副“皇帝女不憂嫁”的架勢。但是蜈支洲島被稱為“中國的馬爾代夫”,這對我們的誘惑力實在太大,所以大家商量之後還是咬咬牙訂了兩間700多塊錢的房,若不在小島上過夜又怎能體會它的風情呢。只是在坐船過海的時候,我的心情也隨著上下起伏的波浪一樣忐忑不定,吃不准我們這一千多塊錢是否花得物有所值。

船將至碼頭的時候,遠遠地已看見島的沙灘上椰樹成林,椰林下撐滿一把把五顏六色的大遮陽傘,有人躺在傘下的沙灘椅曬太陽。對開的海面上,可見三三倆倆的潛水者和飛馳的摩托艇。近岸的海水交織著天藍、湖藍、草藍、玉藍等數種藍色,並摻和著太陽撒下的點點金光。島的沙灘很長,游人都有點悠閑的模樣,沒有亞龍灣那樣的人潮,可能許多旅行團的行程和報價都沒有包含這個點。因如此,心稍放寬,起碼第一印像不錯。

下船登岸後,有電瓶車送至總台辦手續,然後送到房間。所謂的歐式客房,原來就是幾間一排的小平房,有十幾二十棟,散落在山邊林中,有的門前還有一小片坪地。這種布局馬上讓我明白,原來此處也是軍營所在,當地人所言“海南島上到處都是軍隊”不虛,只是和平年代,許多地方已經退兵還民而已。房間裡面的設施布置還行,有五星級的檔次,門前還有兩棵芒果樹。住了幾天的樓房,住住這種小平房,開門見山,也不錯。

在房間裡稍事休息後,我們拎上泳裝,向海濱泳場的方向漫步行去。沿山路而下,滿目青翠,空氣怡人。途中有一小媽祖廟,原是為保佑周圍海域的漁民所建,也算島上的人文史跡。行十幾分鐘,眼前敞然開朗,草地椰林、海浪沙灘,大海由遠而近、由深至淺,變換著不同的藍色,直至它溫柔地消失在海灘的懷抱裡。游人們或是在遠處的海面上搏水激浪,或是在岸邊悠閑地往來。草地上放養的孔雀和珍珠雞猶如主人,自在地散步嬉戲,不懼游客。兩個小孩樂不可支,拔腿就衝,追著珍珠雞撒歡。

和孔雀珍珠雞們逗樂合影一番之後,繼續沿海岸而行,海潮和沙灘的交界線上,堆積著一層層珊瑚礁的殘骸,連沙裡也混雜著細小的珊瑚礁石。早先看蜈支洲島的宣傳資料介紹,此島周圍海域遍布珊瑚礁群,魚類眾多,兼且水清沙幼,是三亞最佳潛水地。不過我們因拖兒帶女,為安全起見,故不考慮嘗試此項運動。

走過來時下船的碼頭棧橋時正碰見一對金發碧眼的年輕男女背著背包拖著行李下來,一看也是到島上過夜的。在三亞市已經常見外國朋友的身影,不想在這稍遠的小島上也不乏捧場客,看來這個世界真的是不大了,當然前提是你的囊中飽滿,不過我猜想歐美客在這裡花美元歐元就像我們去中越中緬邊境花人民幣一樣爽快。

下午近六點鐘,太陽未顯西沉之勢,但光芒卻已減弱。海正退潮,讓出來大片的沙灘,不遠處潮水邊緣幾塊外露的礁石上,有五六個人正低頭尋覓著什麼,引起了我們的好奇。近前一看,嘩,原來他們在挖海產! 這幾塊礁石在退潮中露出了水面,於是將一些棲息在此的水下生物也暴露出來。有棕褐色的亂蓬蓬的海藻、有黑乎乎的像海參一樣的海蟲、有大大小小的寄居蟹,真是開了眼界。正好手邊帶了小孩玩沙用的塑料鏟和塑料桶,我們自然也加入掘寶陣營,此時的大人與小孩已沒有了年齡的界限,可以為每一點收獲一起大呼小叫。後來在一位本地人模樣的仁兄指導下,我們居然還找到了好幾只海膽,要知道,這種像刺蝟一樣的圓滾滾黑乎乎的東西在廣州的酒樓裡可是要賣二三十塊錢一只呢。

正干得得意忘形的時候,遠遠地看見一個島上的工作人員朝我們走來,慌得我們馬上將手上的戰利品全部放歸大海。原以為他是來阻止我們破壞生態平衡,誰知近前一發話,才知道是來清場的,通知不在島上住宿的游客搭乘最後一班船離島。不過我們原也沒有對繳獲物下毒手的意思,純屬娛樂,放了也就放了。

在一番盡興掘寶之後,日已西沉海面之上,我們這才來到海濱浴場。此海濱浴場也是一個被山環抱的海灣,水清沙白坡緩,遠望可見海南本島的群山如黛,風景如畫。但是沙中含有許多細小的珊瑚礁石,硌腳,這比亞龍灣略遜一籌,不過還是屬於難得的自然資源了。因為沙灘硌腳,我們沒有下海暢泳,只是穿著拖鞋在潮頭衝了衝浪,然後小孩們在沙灘上興致勃勃地玩起了沙,大人們則席地一坐,閑談五六。偌大的沙灘此時除了我們之外只有零零散散幾對情侶的影蹤,各據一方,互不干擾。話題盡時,可就勢往後一躺,仰望尚帶余霞的天空,耳聽湧落不息的潮聲,此刻時鐘的擺動已經了無意義,可以忘記,只需盡情享受這種遠離塵囂的靜謐。

回到房間已是晚上八點多了,飢餓感甚濃,趕快衝洗完畢後就去餐廳吃飯。去餐廳的路上竟然有星星點點的熒火蟲相伴,這是久違了的朋友,或者說它們曾留在我兒時的記憶中,現在終於再次出現,而我們的在大城市裡出生的下一代,是絕對未曾見過這種生命的。於是大人們又不免變成了以前的小孩,左捂右撲,將螢火蟲們裝進礦泉水瓶,然後舉著這一瓶熒火向小孩描述我們童年的玩樂,再解釋這個物種的奇特。小孩們也由初見熒火蟲時的慌張變成好奇和開心,追逐著這點點的熒光,一路歡聲。

在餐廳隨便點了幾樣菜,可能真是餓了,只覺飯香菜甜,輕易地就扒了兩大碗飯下肚。小孩們吃飯稍慢一點,但瞧起來也是大有胃口,看來雖是自駕車隨意而行,但到底是幾日的連續奔波,寢食無定時,還是對小孩有一定的影響,不可常為。

吃完飯就到海邊去散步消化,夜幕下的海岸沒有了酷熱,只剩下風清水柔。海上有明月升起,天空不算盡黑,依稀可見淡淡的雲影。在正對碼頭棧橋的位置,依著山腳規劃修建了一大片草坪地,有泳池、吊椅、禽舍、兒童游樂設備、海鮮大排擋、露天酒吧散布在其中,只這一圈就盡可消磨掉大半天的時光。

散完步我們就在露天酒吧坐下,買兩只椰青,在悠揚的薩克斯風樂曲中,眼前有大海明月椰林山影,耳畔有草蟲的低鳴,口中有一縷椰汁的清甜,心裡無一絲牽掛。問一下老婆感覺如何,她用了一句成語:不枉此行。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