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環島自駕游日記(三)

作者: 單身小野貓

導讀十月四日 一早八點不到就起床洗漱,因為昨晚已向服務員打聽過,當地人爬尖峰嶺主峰上下也須三小時左右,像我們這樣拖兒帶女的,當然得多預備點時間。從尖峰鎮出來走十幾公裡就到了森林公園的大門,賣票的可能剛上班,忙了一陣才把門票拿出來,今天從山下進山的我們是頭一批了。進了大門之後有兩條路,一條水泥路,通往天池(所謂天池,是因為山巔低窪處積水成 ...

十月四日 一早八點不到就起床洗漱,因為昨晚已向服務員打聽過,當地人爬尖峰嶺主峰上下也須三小時左右,像我們這樣拖兒帶女的,當然得多預備點時間。從尖峰鎮出來走十幾公裡就到了森林公園的大門,賣票的可能剛上班,忙了一陣才把門票拿出來,今天從山下進山的我們是頭一批了。進了大門之後有兩條路,一條水泥路,通往天池(所謂天池,是因為山巔低窪處積水成湖,避暑山莊就在此天池旁山林間);一條砂石路,指向主峰。在此位置可清晰地遙望主峰的全貌,和旁邊其他的山峰相比,主峰確像一個銳角的三角形顯得與眾不同,此即“尖峰嶺”稱呼的由來。其時天陰雲厚,太陽正躲在後面梳妝,不見強光,山腰間有雲霧繚繞盤旋,更添了幾分神異。

車在砂石路上只能緩速而行,車輪揚起的沙礫叮叮不絕地撞擊車窗。越往上走,路況越差,後來竟消失了人工鋪築的砂石面層的痕跡,只剩下裸露著岩石表層的坑窪泥道,底盤低的車恐怕只能掉頭而回,最後連泥道也在一緩坡處嘎然而止,再往上,就只能依靠四肢了。此處抬頭望,太陽已放射光芒,主峰在茂密的叢林簇擁下挺拔而上,勢如身披鬥篷矗立的將軍,氣勢非凡。

上山的路全是泥土砂石的小路,許多地方需手腳並用,但不算特別險峻,即使是小孩子,在大人的關照下,慢慢來也行。林蔭很密,篩下來絲絲縷縷的陽光,一路有不知名的野花和不停的蟬鳴相伴而上。走不一會兒,每個人都出了一身汗,於是稍息納涼,據說“森林浴”就是要呼吸鮮氧,然後排汗排毒,方達到目的。

這樣走走歇歇約兩個小時後終於到了峰頂,峰頂竟是二、三十平方米見方的坪地,四周開滿了野山茶花,中間有一大型的混凝土圓台,頂上中間還有一洞,模樣像個碉堡,但是側面卻不見開孔。想了半天,終於弄明白了,山上原本有軍營,而這肯定是雷達或信號塔之類的基座,只是現在撤掉了設備。再往前想,原來登山的這條小道曾是軍人走的,上山的那條泥道曾是軍車開的,再下面有砂石層路面的那一截肯定是軍隊撤出後為了旅游開發而鋪的,只是尚未將整條路鋪完。如此一想,不免又一番自得。

登上混凝土圓台就是尖峰嶺的至高點,俯看群峰密林在腳下起伏蜿蜒,天高雲淡,陽光炙烈,西望遠處可見帶狀的高速公路,再遠,就是大海。據稱尖峰嶺有“四海奇觀”,分別是雲海、霧海、林海、大海,看雲海和霧海可能要在陰雨天,林海和大海就在眼前了。爬山的樂趣也就在於千辛萬苦之後,登頂一刻的那種征服感和至高感。我們在山頂稍停就下山了,下山時還是那條小路,依然有許多地方需手腳並用而下,這時上山的人漸多,路窄處經常要互相禮讓而行。

回到住店已是中午十二點,收拾行李退了房間,車子又開上高速公路繼續南下,行十幾公裡到黃流鎮吃午餐。海南島的“四大名菜”是名聲在外,除此之外,尚有不少菜式在島內成名,為人稱道,像“臨高乳豬”和“黃流老母鴨”即是。我是久聞其名,故此專程一求,探尋美食,亦是自助游的主要內容和目的之一。

黃流鎮不大,遠不如廣東發達地區的一個村。我們在鎮子上轉了一遍,沒發現一間像樣點的飯店。後來找了一家詢問方知,要吃老母鴨還得預訂,一早從鴨場取活鴨生鏜烹制後方能上桌,現在即點則確實沒有,而且這裡的鴨子主要是外售,近至三亞,遠至海口,真是“出處不如聚處”。乘興而來,卻無法一享口福,自然有點沮喪,不過後來讓我們在黃流鎮的外圍找到一間家庭飯店,吃白切羊肉、紅燜羊肉,味道不錯,還有意外收獲。這家剛起好的三層小樓有一前院,院裡有兩棵大芒果樹,正是果熟時節,墜滿枝頭,店家好客,讓我們自行采摘品嘗,免費。親手摘下的芒果很甜,遠勝由市場買回來的那種漚熟的味道。

吃完午飯,我們開車去黃流鎮隔壁的鶯歌海鎮去看鶯歌海鹽場。鶯歌海鹽場是我國最大的海鹽場,從小學裡介紹偉大祖國的課文中我就聽說過這個名字,當時就覺得這名字好聽,多年後才來一探究竟。

車進鶯歌海鎮,鎮子倒比黃流鎮還小,很容易就找到了鹽場的大門口。和門衛打個招呼說參觀一下,極爽快地揮手放行。進了門去,就看到一大片四望不見邊的鹽田,遠望就像珠江三角洲的水鄉魚塘。靠近了看,每一小塊鹽田都是由紅磚鋪底及圍堰的淺水池,池底可見薄薄一層已沉析的白色鹽晶體,還有工人用推耙來回將析出的鹽晶不斷地推向池邊。鹽田間的壟上到處是一堆堆的鹽晶,遠看極像雪。向工人打聽,說這就是由海水直接曬出來的鹽,但還要經過分解雜質等加工程序才能變成我們炒菜鍋裡的食鹽。於是就此機會向小孩進行科學教育,解釋海水曬鹽的原理,順便結合烈日下鹽場工人們辛苦勞作的場景,可以形像化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從鶯歌海鹽場出來,在路邊買了幾個椰子飲汁解渴,一塊五一個,一個就可以灌飽兩個大人。海南島到處都有椰子賣,既便宜又好喝,勝過買礦泉水。

從黃流鎮到三亞已不遠了,高速公路裡程只有70多公裡,一路沿海岸線伸展。走到西線高速最尾段的20多公裡,明顯可見車輛漸多,特別是旅游巴士來往不絕。這一段高速公路已在三亞市的界線內,短短的二十幾公裡,沿途有“大小洞天”、“南山”、“天涯海角”、“西島”等數個景區,都是旅行社的“海南游”線路常到之處,三亞的旅游經濟熱潮由此可見一斑。“天涯海角”是早已去過了,每個人花幾十塊錢,無非為了看那兩塊刻了字的石頭。“西島”以潛水飛艇等海上運動為主,“南山”則打佛教文化旅游的牌,這兩個地方都挺大,至少需耗掉大半天,游覽的旅游團隊相對也較多,所以當日下午我們選擇去“大小洞天”。

“大小洞天”景區距三亞市區尚有40公裡,是離三亞旅游圈最遠的一個景區。此處原來叫做“海山奇觀”,相傳唐代天寶七年(748年),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時,海上遇台風,漂流至此登岸,建大雲寺,傳教經年方去,後來宋朝崖州郡守毛奎將其建為景點。1994年,江澤民總書記就是在此地游覽完畢後即興題詞:“碧海連天遠,瓊崖盡是春”。

景區前臨崖州灣,碧波萬頃;背倚鰲山,林密峰幽。沿海岸線一路行來,椰林婆娑,各種奇礁怪石不時映入眼簾,海潮撲擊礁石轟然作響,不斷激起巨大的白浪。沿途有“小洞天”、“釣台”、“海山奇觀”、“仙梯”、“仙人跡”、“試劍峰”等歷代詩文摩崖石刻,還有鑒真和尚及弟子們登岸的大型花崗岩石雕等現代雕塑。整個景區還在向縱深開發,旅行社的團隊未見很多,已開放部分花兩至三個小時可基本游完。從“大小洞天”出來,天色近墨,停車場上已沒有旅游巴士的蹤影,只零星地停著兩三輛小車,當然其中有我們的一輛,不禁又一次體會到自駕游的自在和逍遙。

車在夜色中的高速公路上行駛,不消半個小時,指示牌顯示前方已到了西線高速公路的盡頭。與此同時,隱約可見遠處星星點點的光影,那就是三亞市了。

我對三亞不陌生,出了高速公路一直向東20多公裡即是市區,但有兩條基本平行的路,其中一條沿三亞灣穿行,是三亞市標志性的景觀大道,猶如珠海市的情侶路。路兩旁一邊是無際大海、沙灘椰樹,一邊是林立的度假酒店和賓館。其時天已盡黑,無法一覽海天美景,但打開車窗,卻能真切地感覺到海潮的濤聲和海風的清勁。而另一側不停閃過的各式坡頂造型的酒店建築盡數是燈火通明輝煌,大小車輛停滿門前,身著五彩斑斕的“海南服”的人群穿梭出入,一片熱帶風情,恍惚之間,似有到了東南亞的感覺。

愈近市區,愈見旅游熱潮的繁榮景像。我們當晚住宿的旅店就在市區中心,但不靠海,開車找到店門口的時候,只見門前的停車場連人行道上一溜兒停滿了旅游大巴,一望可知此店定是眾多旅游團的下榻點。酒店的外觀和房間都已顯陳舊,泳池等康體設施一樣沒有,但憑著位處三亞的地利,每天將旅游團迎來送往,已經生意盈門。搭電梯的時候,通風設施不良的升降倉內擠滿了說著各式方言的人,當然也聽到了我們所熟悉的粵語。

進了房間衝洗完畢後已是晚上的九點多了,下樓開車穿過市區去三公裡外的大東海海灣看夜景。大東海是緊靠三亞市區東邊的海灣,不用門票,多數旅游團必到此處。

海灣邊上建有一個熱帶園林廣場,游人如鯽;廣場四周高低錯落地分布著數十棟酒店,數千個窗口繁星似的透射著光芒,和廣場上的景觀燈交織在一起,將整個海灣渲染得五彩斑斕。廣場兩側的露天平台上,密密麻麻地擺滿了大排擋的餐桌椅,聚滿了吃夜宵海鮮的游客,煞是壯觀。我們也順便在此解決了晚餐,但其滋味和價錢都不能和我們在西線高速沿途的每一餐相提並論,只是身處這樣熱鬧的環境和氣氛之中,可以真切地感覺到自己是中國千百萬黃金周旅游大軍中的一份子,而且是自駕游,不免有一點自得。遠處,三亞市區的上空不時可見有大型禮花高升綻放,火樹銀花、流光溢彩,更映襯出這個南海之濱旅游之城的繁榮和興旺。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