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游周莊

作者: 30921551

導讀一號是陰天,有時有小雨。當時的感覺就是不想在上海呆,於是睡到10點,爬起來就去了長途客運站,兩個人就帶了點換洗衣服和相機,事先也沒計劃,想走哪算哪。到了車站發現近處只有到周莊的車了,我有點猶豫,因為網上的評論是此處比較商業化,想想還是上了車。 一個半小時車程到的周莊,已是中午1;45,一看最晚返程的車是4:30,估計當天沒法回去了,於是攜程訂 ...

一號是陰天,有時有小雨。當時的感覺就是不想在上海呆,於是睡到10點,爬起來就去了長途客運站,兩個人就帶了點換洗衣服和相機,事先也沒計劃,想走哪算哪。到了車站發現近處只有到周莊的車了,我有點猶豫,因為網上的評論是此處比較商業化,想想還是上了車。

一個半小時車程到的周莊,已是中午1;45,一看最晚返程的車是4:30,估計當天沒法回去了,於是攜程訂了周莊大酒店。很想住路邊野店,但是進去望了下,覺得不太干淨了。游周莊的人不多,有點微雨,不用打傘,在古巷、小橋、流水裡閑逛,感覺非常閑適。

周莊的景色

雙橋自然不像陳逸飛畫裡那麼詩情畫意,但是卻多了樸實和親切,這兩座橋都是在明朝時由徐姓裡人修建的,在清朝又重新修繕過,正好坐落在南北河與銀子澱的交彙處,如果不是陳先生的廣告,就是江南最常見的單孔拱橋,一為方孔,一為圓孔。有趣的是兩座橋呈直角分布,走在滑滑的石板台階上,能夠感到些許歷史的沉澱。

張廳

與沈廳相比,我更喜歡張廳,因為有小河從庭院裡流過,直通白蜆河,在過去官宦家眷不用去碼頭登船,在自家門裡就可以上船出行了。現在這窄窄的水道成了鵝鴨戲水之處了,頗有幾分村野的泥土味。

沈廳

我一直以為沈廳(廳就是宅邸之意)是沈萬三建造的。其實不然,沈廳是明式建築,是時,沈家經過幾次抄家、流放已然敗落。沈廳是沈家的後人沈本仁建造的,格局比張廳大,雕梁、窗格、家具的精美,可以看出主人當日的財力。

在沈廳發生一趣事。進得沈廳,發現前廳的桌椅,明式的太師椅,居然沒有被圍起來,我和先生很開心地坐上去,椅子還沒捂熱,工作人員笑咪咪地走過來說:這裡不是正廳,是過去沈家的茶廳,通常不受重視的客人會留在這裡喝茶,等候接見。我和先生頓時啞然失笑。

周莊的私家庭園,建築尚屬恢弘,但都沒有花園,藝術價值應該不能夠和蘇州私家園林同日而語,遙想當年,應不屬於文人墨客所聚首之地,更多是地主與商賈的做派。好在今天的周莊較多保留了歷史遺跡,雖然有破敗之感,仍不失古樸和真切。

周莊的吃

周莊的名吃和它的建築風格頗有種默契,就是少秀麗浮華,多質樸實在。無論加上什麼名銜,還是有農家飯的意思。周莊最著名的菜式是萬三豬蹄(濃油赤醬的紅燒豬後腿,一只足足三、四斤),阿婆菜(一種油菜梗腌的鹹菜),清蒸白水魚。我個人喜歡的是阿婆菜(有一點點的酸味,很是下飯),HOME-MADE的米酒,還有一種河蝦。我們吃了兩頓正餐,所以嘗了幾乎所有的招牌菜。喜歡吃肉的人估計會喜歡著名的萬山豬蹄,白水魚比我自己做的好些,但比不上朱家角的鮮美入味。

我們回來的時候帶了他們的脆餅和阿婆菜,今天早餐就是五谷粥配阿婆菜,味道還不錯。

意外收獲

在古巷裡亂走亂逛的時候,與一家水晶店不期而遇。店主是一對年輕的夫婦,江蘇東海人,經營東海水晶。我看中一條紫水晶項鏈,26面的,晶體雜質很少,原價150塊,100塊成交,與店主又相談甚歡,所以買的很開心。

可印大頭照的門票

周莊的門票是兩天有效的,所以在出古鎮的時候,可以請工作人員把大頭照印在門票上,第二天就出入自由了。

周莊,江南水網的莊戶人家也,富庶自足,淳樸怡然。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