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南京(五)非常大總統

作者: 無邊落木蕭蕭下

導讀在南京三天,走過最熱鬧的景點就是位於長江路上的總統府,但多是旅行團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其實7歲不到那年游南京並非我最後一次到南京。2000年一幫同事去黃山,中午開到南京和好友會合,當時好友就在高速入口等我們,然後開車領我們進南京市區吃飯,當時就經過了長江路上的總統府。其時正是夏天,長江路兩側的梧桐樹茂密的枝葉互相連接在一起,在長江路上方形 ...

在南京三天,走過最熱鬧的景點就是位於長江路上的總統府,但多是旅行團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其實7歲不到那年游南京並非我最後一次到南京。2000年一幫同事去黃山,中午開到南京和好友會合,當時好友就在高速入口等我們,然後開車領我們進南京市區吃飯,當時就經過了長江路上的總統府。其時正是夏天,長江路兩側的梧桐樹茂密的枝葉互相連接在一起,在長江路上方形成一道拱廊,好友說在歐洲人們就叫這種路叫archway,很形像。

當時就在想,無論如何應該去一次總統府吧,去近距離接觸一下無數次電影中看到的在一片歡呼聲中青天白日旗被摘下而五星紅旗被升起的那道門。作為一個從小接受紅色教育長大的人來說,很多這樣的時刻這樣的景像,都是不無激動人心的。

總統府曾經做過清代的兩江總督府,曾經被洪秀全作為天朝的宮殿,曾經是孫中山作為臨時大總統宣誓的地方,曾經是蔣介石的辦公室。也許南京終究不適合王者生存,無論是洪秀全、孫中山還是蔣介石,都未能將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南京進行到底;用風水的語言來說,也許南京紫金山下沒有埋藏著龍脈吧。但這樣卻只有讓我更加喜歡這個城市,因為她不需要王者之氣,她不需要爭霸天下,她只需靜靜地在玄武湖畔堅持著自己的柔美,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我在總統府裡逗留了將近4個小時,借此機會好好溫習了一下自己的中國近現代史。很多人在蔣介石曾經辦過公的地方、與來訪者合影的地方、洪秀全的寶座旁留影。但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像的,卻是那些寧靜的、幾乎無人涉足的園子。畢竟是做過兩江總督府的地方,而中國的傳統知識分子又很注重園林的構建。南京從來就不曾以她的園林聞名,而這總統府中的園子,雖然不像蘇州園林那樣胸中有丘壑,但那石舫和亭台軒榭卻透著中國古典園林一貫的雅致,還有郁郁的竹林、潺潺的溪流和岸邊的垂柳,雖然垂柳已經失去綠意昂然的青春,卻依然用輕盈的姿態向流水無聲訴說。

總統府在現在人民的心目中,更多的可能是蔣介石在其中的像征意義,因而才會有很多人在門口與一位打扮成蔣介石模樣的人合影。在此之前在我腦海中也更多的是南京解放時的那幕激動人心。其實在這個宅院裡曾經工作過的人中,最偉大的應該還是要數孫中山了吧。

我對於孫中山的認識,是逐漸立體而豐滿起來的。以前所知道的其人,無非是歷史課本前面的那張照片,和歷史課本正文中的三民主義。課本中不會有太多筆墨去告訴我們,孫中山在為了他的理想和信念奮鬥的過程中,需要有多少的堅忍、毅力和不屈。從興中會到同盟會再到國民黨再到國共合作,從失敗的幾次武裝起義到辛亥革命到二次革命到護法鬥爭,每一次他都在取得勝利時功成身退,每一次又都在失敗時再次站出來充當中流砥柱。

臨時大總統的辦公室比前面的蔣總統辦公室要簡樸得多,這可能是性格和風格使然,也可能是當時的條件使然。辦公室旁邊的一幢樓裡是孫中山的生平事跡展。實際上不管孫中山是如何為他的同志和部下的精神領袖,他自己的一生都是顛沛流離的。為了一個理想而傾注畢生的精力、才華和財富,很多時候甚至是獨自一人孤身作戰而並無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而在成功之時放棄榮耀、地位和尊貴,回到自己的角落裡,這一切都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的誓詞是:“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在紀念館裡,錄音機裡反復播放著孫中山宣讀這篇誓詞的原始錄音。聽著這段錄音,我想沒有任何人會懷疑當時孫中山的赤誠之心。

孫中山是有一些互相肝膽相照的革命同志的,比如黃興。胡漢民也算一個。但當他與宋慶齡相愛後遭到他的革命同志和好友的反對時,孫中山卻絲毫不為所動。他和宋慶齡的婚姻涉及到很多復雜的因素,包括他們之間年齡的懸殊,包括孫中山和宋慶齡的父親宋嘉樹之間的戰友關系,包括孫中山的婚姻狀態,包括孫中山當時在國民黨內的地位。當胡漢民等人勸阻他時,他卻拒絕與他們“討論私事”。我不得不佩服這樣一個人,不管是為了事業,還是為了愛情,都能夠勇往直前,從不回頭。不能不說,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非常大總統”。

下一次去南京,一定要去中山陵。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