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馬,劈柴,周游世界——觸摸瓦拉納西

作者: Yun在雲端

導讀旅程信息:2006年12月11日-15日瓦拉納西 天氣狀況:25℃-10℃左右 晝夜溫差大 凌晨較冷 氣候干燥 電力供應:基本上每天白天都停電數小時,晚上供電正常,家家都自備發電機 晚七點多,客車終於開進瓦拉納西汽車站,天也全黑了。考慮到黑燈瞎火在恆河邊找旅館的種種不便和為了預定離開時的火車票,就決定在附近住一晚。而汽車站離火車站很近,晚上看不清,第二天發現 ...

旅程信息:2006年12月11日-15日瓦拉納西

天氣狀況:25℃-10℃左右 晝夜溫差大 凌晨較冷 氣候干燥

電力供應:基本上每天白天都停電數小時,晚上供電正常,家家都自備發電機

晚七點多,客車終於開進瓦拉納西汽車站,天也全黑了。考慮到黑燈瞎火在恆河邊找旅館的種種不便和為了預定離開時的火車票,就決定在附近住一晚。而汽車站離火車站很近,晚上看不清,第二天發現也就一百多米的樣子,兩個都在新市區與舊市區之間。為了防止傳說中的種種騙術,我們決定住在政府辦的位於汽車站不遠,在火車站正對面巷子裡的Tourist Bungalow。開車的印度司機幫我們找了一輛機動三輪車(Auto-Rickshaw),每人5Rs帶到那裡。和司機大叔與售票員大叔握手道別:印度的第一印像很不錯啊,沒想像中的那麼差。不過就算上了機動三輪車,心裡還盤算著就算你耍什麼花樣,我還是有我的一定之規。三輪車司機告訴我們那裡滿了,可以帶我們去別的地方看看,很便宜的。瞧,來了吧,想把我當肥羊?我心裡暗自笑道。滿了也去看看。三繞兩繞就到了,不遠。下了車好好對比書上的拼寫,嗯,沒錯。門口都是人,很熱鬧的迎來送往的樣子。去前台一問,居然真的滿了:有個婚禮的來賓把這兒都占了,看樣子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悵然出來,三輪車司機還在等著,說帶我們去別處;賓館的前台也好心找人帶我們去別家看看。算了,本著到印度後一切自己親歷親為的原則,慢慢找吧。

看了附近兩家,這邊的都偏貴。看在舟車勞頓的份上,一個簡陋的標間砍價到275Rs,問清是不是包含所有的稅啊,費啊,就住下吧。先填了一張大大的表,包含護照及簽證上的各種信息,還有家庭地址,來自何處,打算去往何地,這只是內部的;還有一張政府的,大同小異,寫得手發酸。不過從今以後要經常寫了。隨後吃飯休息,到晚上十一點左右忽然窗外樂聲大作:開始以為是哪家迪廳或者Bar開始營業了,感嘆自己運氣不好,連著兩晚都睡不好。後來聲音越來越大,越激烈,越聽越不對,索性去陽台上看看。原來婚禮開始了!天,晚上十一點開始舉行什麼儀式:好像是新郎樣子的人坐在地上,周圍還有幾位老者。其余的人站在周圍,還有幾個拿著探照燈的,一個人用DV來拍攝整個過程,另外幾個人用DC哢哢閃個不停。離人群二三十米遠是一輛卡車,上面放著調音台,有人在指揮。兩邊車幫上每溜前後樹起四五個大喇叭,。車與人群之間是七八個樂手,賣力的演奏著各種樂器。而參加婚禮的一些青年人則熱情奔放在跳著……有心睡眠,無力隔音,只好作壁上觀,時不時拍幾張照片,錄一段像。最後實在不行了,只好回床上躺著:還好十二點多聲音終於慢慢小了下去,接著也就不記得還有什麼發生了。後來看電視新聞都說這十幾天舉行婚禮的激增,因為是什麼好日子:估計跟咱們為了躲什麼X年無春或者X年生娃命苦而突擊一個道理。

早起睡眼惺忪,這家店是24小時制,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晚上再退房。去火車站左手邊的外國人專用訂票室買票:時間緊任務急的人可以在這裡把後續的票都買齊了,比在德裡等大城市要節省時間。買了15號晚上11:25的1062次臥鋪到Satna,轉汽車去克久拉霍。隨後去了印度之母博物館:出火車站廣場向右走,到一個大三岔路口,走上左邊那條大街就對了。終於開始在人力車,三輪車,板車,摩托車,汽車,牛,狗等之間跳來跳去了,終於開始在印度人和車的熱流中開始游泳了……路過左手邊一個大學,右手邊一個清真寺,往前走走就到了,離三叉路口大約八百米吧。參觀免費,從現在起要脫鞋,學著光腳走來走去了,記著穿深色的襪子給人家擦地啊。裡面就有一幅印度立體地圖比較著名,其它就沒什麼可看的了。

下午一點半回去退了房,背著包走到街上准備去恆河邊,那裡分布著大大小小背包客的據點,也有人說是孤島。看前人的經歷:有坐人力車指東去西的;有往A到B成就了假冒偽劣旅館的;有滿嘴OK,其實一句沒聽懂拉起來就跑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現在該我們了,該我們去實踐,去探索,去體會了。

准備好紙,准備好筆,准備好目的地名稱,准備著討價還價,准備著對付或大或小的各種聰明,時刻准備著。寫好“Dasawamedh Ghat”,這個恆河邊最著名的碼頭之一。問問街上遇到的第一個三輪車司機,“30Rs去不去?”,接著走,第二個,第三個都不去。看樣子印度司機對外國人的心理價位都挺高,寧可不去,也不降到心理價位以下。討價還價,討價還價,還好現在天氣不算太熱,要不然背著包沒挪窩就汗流浹背了。40Rs談好了,不過只能到“St Thomas Church”的路口,離碼頭還有大約四五百米的樣子。這些機動三輪不能過去,這我們是知道了。OK,接著就是融入海洋,車的海洋:每一輛車都爭先恐後,每一輛車都你追我趕,每一輛車都擦肩而過,記住收住腳,放好手,擺正頭。空氣嘛,就那麼著吧:在尼泊爾還看到有交警和個別老外帶口罩,這裡居然沒看到,都習慣了?途中還看到有一家很新的麥當勞,店面很大,剛蓋的吧,在很繁華的大街上,不過到最後也沒去測試一下:一則沒確認位置,二則暫時還沒有需要。

沒住到恆河(Ganges,印度人稱為Ganga)的邊邊上,住在了Luxmi GH(Guest House),離Dasawamedh Ghat碼頭不到二百米。標間講到雙人175Rs,單人125Rs(住下後找了些毛病就成了100Rs),公用電熱水器,房間干淨,退房時間是中午12點。這家是恆河邊樓蓋得最高的一家了,站在樓頂,第一次看到了恆河,感覺沒有前人說的那麼髒。隨後就開始在瓦拉納西的舊城區裡鑽來鑽去了。最後的結果是大失所望,滿肚上當受騙的感覺,為什麼呢?

首先,恆河哪有某些人說的那麼髒?!不知道很多人見沒有見到過黃河長江的污染,去蘭州看看,去長江口看看;更不要說京杭大運河了;就說在江南水鄉,在珠江流域,又有多少河流改變了顏色?更不要提隔三差五都要在CCTV報一報的松花江水系污染,今年夏天在哈爾濱時還有幸遇到一次。要說恆河裡有多少大腸杆菌,我信。不過也就是一些生活垃圾污染的;咱們的都是工業垃圾,沾點邊的不是丟條命也成畸形了。清晨泛舟恆河的感覺很好,看陽光把河面染紅,然後變成金色。而沐浴的人們就在這,他們心中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來洗滌罪惡,祈禱未來,身邊一群群海鷗不時飛過……晚上可以來看祭河的儀式:Dasawamedh Ghat碼頭上是七個人在主持,據說是政府資助的;左邊碼頭上也有,三個主持人,據說是私人資助的。表演內容基本相同,Dasawamedh Ghat碼頭上的要比左邊碼頭上的儀式晚大約半個小時開始:我去的時候前者是18:30;後者是18:00開始。租只船在恆河上看也可以,儀式大約都要持續四十五分鐘左右。看到後者儀式期間有VCD(DVD)在賣,120Rs;賣的人同時還要向你推薦什麼別的其它捐助活動。如果只想買張碟,就拒絕其它的活動好了。

第二:瓦拉納西的小巷子很恐怖嗎?如果是參團來這裡的,這話我信。其目的就是別人打點一切,自己坐享其成的。不過很多背包來的或者貌似背包來的也這麼說,我就奇怪了:如果這樣的話還是參團,或者干脆在家裡歇著,看看關於印度的音像資料好了。現在大家都知道參團不好,都開始自助了,不過口味,心態,行為也就大大不同了。如果來的白領都是自我感覺極其良好,滿腦子精英思想,而又不打算放下身段的,最好不要選印度,來這裡很時髦,但肯定不是想要的那種“taste”。去歐洲會比較好,還別去南歐,那也不行;要去西歐,北歐才行。

靠恆河的一溜碼頭咱們就不說了,怎麼走都不至於走丟吧?除了這條路,餐館旅館商店網吧等旅行者需要的也就集中在緊鄰恆河的一條小巷子裡,這裡也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所謂組織,也許就是說一些旅館吧,很多都是一層餐廳,其余房間的。這裡大約沒有中國人的組織,滿街都是日文韓文。看到你是亞洲人的面孔,先問你“Japan?”“No”“Korea?”“No”想了想“Thailand?”個別看你像中國人的就說“Taiwan?”也沒見有什麼人一直悶在根據地裡不出來,在這裡生活與在其它地方沒什麼兩樣。三四天裡只看到另外兩個中國人:大家都是從西藏,尼泊爾一路過來。一個上海來的湖南姑娘住下後就不想走了,正在學打鼓。她大約就是中印關系轉暖的第一批受益人:在加都聽到十一月底有人破天荒拿到三個月簽證的,可能就是她了。另一個是台灣男生,在這裡發呆,耗夠了時間就去廣州北京找師傅學拳。台灣男生說:能說國語真好,太長時間沒說了!

第三:瓦拉納西遍地牛糞嗎?沒有吧,我們走來走去,刻意觀察,一致認定:也就是我們住的那條巷子最瓦拉納西了。五十米之內有七八條牛或躺或臥或站或走,五六只狗慵懶的曬著太陽而一動不動,這很可能是這條街上有個牛圈的緣故。其它地方相對比較干淨了。牛糞當然是有的,即使是神牛聖牛也需要上通下達的,再說人家吃草,基本上不會梗塞吧,自然酣暢淋漓。只要注意不要踩到太新鮮的就好。從尼泊爾過來早已習以為常,即使在國內很多鄉鎮不也是這樣?難道就因為這裡帶著聖城的帽子,在我們心目中就應該一塵不染,宛如仙境?太中國的想法,丟了吧,這裡是印度。雖然我們相鄰,但是有喜馬拉雅山相隔;雖然我們靠近,但是各自發展了不同的文明;住在岡仁波齊的神靈為印度教所頂禮膜拜;誕生在印度的佛教也在中原大地生根開花,影響深遠。我從中國來,來看這裡的一切。我會有想法,認為應該看到什麼和我想看到什麼,但是不會對某些事物做出太誇張地表述。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某些前人在比較熱的時候來印度:不論是干熱,還是濕熱,那滋味肯定都不好受。空氣中彌漫著排泄物的味道,肯定有牛的,很大可能也有人的。長時間的旅行,然後一頭扎入其間,熱烘烘,亂糟糟,咋呼呼,腦袋裡還不出現空白的算你是修成正果了。所以來印度的時間也很重要,特別是第一次的時候,選個對自己好點的時間來。要不然可能不會有第二次了。

第四:瓦拉納西的三輪車夫有那麼難纏嗎?我的經驗如果不坐的話,說三五個“No”,人家也就不跟著了。如果談價不成,太低了,根本不會理你;差不多的話會跟你一會兒,如果看你堅決而有錢賺也就成交了。當然了,在火車站汽車站等地方趴活的就另論了:有經驗的人或者很多旅行書都指導你說,不要坐這些車,要走出一段叫正在街上攬貨的,這樣的話受騙上當的機會就少了很多。前些日子還報道北京火車站前的出租車司機打死了東北客人,轟動一時。不說這些特意趴活的都是不良之人吧,起碼也是不好惹的,正經司機很少去這些地方。北京如此,全國如此,印度大約也差不到哪裡去。出門在外,多加小心,這種利益相關的人和事,還是相信自己:比如訂票,參團。

瓦拉納西上網一般20Rs/小時。最好選XP系統,可以很方便的添加中文輸入法:不會的話,在國內先練練,因為來的大陸人少所以不像尼泊爾那樣幾乎每台機器都裝了輸入法。在印度買從新德裡到香港的機票貴了不少,沒有從尼泊爾買便宜:之所以便宜是因為拆開了賣的。一段從加都到新德裡,另一段從新德裡到香港。不過買從加爾各答到曼谷的就便宜了很多,畢竟是從印度直接出發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國人常用的辦法就是簽證時買一張德裡到加都的機票,簽下來以後改成加都飛德裡。或者買一張德裡飛加都的機票然後退掉,雖然損失了約二百元人民幣的手續費,但是時間就靈活了,還可以買便宜的到其它地方的離境機票。

瓦拉納西吃飯的地方很多,大館子,小館子,街頭攤,應有盡有。發現一家叫做“Monalisa”的不錯,便宜實惠,它的對面就是“Apsara Restaurant”。Monalisa的雞肉匹薩等都不錯。萬一胃口不好,就喝Veg Rice Soup,就是菜粥了;想吃點肉的還有Chicken Rice Soup,就是在菜粥裡放一塊雞胸肉或者雞腿嘍。到印度首先一定要吃好喝好才行:聽說過很多人一到印度就病倒了,很多原因。可能由於天氣的緣故,不適應;可能由於水土的關系,不適應;也可能精神緊張,老要鬥智鬥勇的關系而身心疲憊;也許還有睡眠不好的,印度夜晚的特點就是吵:周圍噪聲,發電機的馬達,最多的就是狗吠。這些狗白天看上去無比老實,都乖乖的曬太陽睡覺。可是一到了晚上,夜深人靜之時就開始打架泡妞,周圍就成了它們的世界,還不斷用聲音來提醒無可奈何的聽眾。也許是因為太快入鄉隨俗改吃素食的關系:有可能的話還是盡量吃些肉,雞肉,羊肉,對吸取能量,增強抵抗力大有好處。看到一個姑娘來了以後開始鬧肚子,每兩小時跑去廁所一次,持續了大約二十四小時,服藥後才好轉。我們嚴重懷疑是因為她點的那份Thali中有一些酸奶的緣故:估計那是手工制作的酸奶,像工廠那樣對細菌“滅活”是不太可能了。而我們初來乍到的,對當地菌群還不太適應,需要一個逐漸的過程,所以開始時還是多加小心為妙。

鹿野苑離瓦拉納西十公裡多,是釋迦牟尼成道,第一次轉法輪的地方。所以這裡也算一個佛教聖地了。有傳說某些前人從老城區坐機動三輪車過去只花了80Rs,LP甚至說50Rs,懷疑是不是寫錯了。很不幸,我們沒有這麼幸運:價格居然從50Rs一直升到150Rs,還是沒人去!那裡行價200Rs。氣憤中,不停往外走,終於有人願意160Rs往返送我們過去。想想距離實在不短,加上等待時間,也不用浪費時間講價了,就這樣吧。還沒出發,司機就以後面不能坐太多人為由把我安排在了他的身邊,後來才發現他是需要找個人說話聊天,順便准備安排幾個景點。

出發了,也開始了聊天。得知他今年22歲,還沒結婚。知道是中國人,他就開始大談他是如何熱愛中國……為了岔開話題並對印度社會增加了解,我就開始往社會生活方面引:“多大了?”,“是不是和家人住在一起?”,“一般多大歲數結婚?”,“一般家庭准備要幾個孩子?”可是沒幾句,這個家伙三繞兩繞就到了“人之初”的話題上去了。我沒把他打住的功夫就知道了:他有兩個女朋友,每一個都是豐乳肥臀。他們經常在一起“咯嘰,咯嘰”,我不知道這是像聲詞呢?還是在印地語裡就是那個意思,誰知道呢,反正大家都明白了吧?一個晚上他們要做四次,每一次完了以後他的女朋友都很happy……恍然間記起印度男人都很喜歡誇耀自己的雄性能力的說法,果然如此!在此隱去後續若干字,要不然大約要被掃黃。回來的路上這個家伙居然問“喜不喜歡印度女生?”,“要不要跟他的女朋友去試試?”我只好干笑兩聲回答:“我還是比較傳統的,還是比較喜歡中國女生地,不喜歡搞那個調調……”。這個家伙很驚奇於我怎麼可能不喜歡印度女生嘞?她們那麼好的……此處再次省略若干。

鹿野苑門票100Rs,對面的博物館門票2Rs,博物館內不能拍照,所有東西要寄存。感覺鹿野苑與博物館的門票對調才能讓我感覺物有所值。如果不是什麼佛教徒或者信眾的話在外面眺望一下基本上全景就都有了,裡面除了一些紅磚地基外就是那個堪稱憨憨的塔,有名則有名矣,其實也沒得什麼看。現在很多喇嘛出現在周圍,也許是12月19日達賴喇嘛要在這裡講經布道的原因:辦簽證時,看到藍毗尼中華寺的也在辦簽證,說是參加一個法會。過蘇納裡邊境的那天早晨還遇到一個白白胖胖的西藏商人也來參加。聽說我們對宗教不感興趣,馬上勸我們說:來看看吧,很靈的,很多外國人都信,都來參加的。

當時無語,因為確實沒什麼話好說的。也是,人們信仰宗教不就是因為它靈嗎?!現在勸人入教的,恐怕很少說是為了“普渡眾生”,“救苦救難”,甚至於“祈禱世界和平”了。絕大多數還不是為自己,為家人,為了現世報。大多數宗教都講來生,這輩子就這麼著了,從現在起,從自己做起,要克己奉公,對領導言聽計從,甘做螺絲釘,有家產的把家產捐出來,沒家產的把時間捐出來,總之要做利於社會穩定的事,做順民,做承前啟後的階梯。這樣才會有心靈的寧靜,才會在“未來”得到更好的位子……

看有人的游記寫到,他們在梅裡雪山腳下的藏寨裡和藏族大媽說話,當藏族大媽得知他們沒有什麼信仰時,喃喃說了幾句話,大意是:只有我們這些牛啊馬啊整天吃草,它們才沒有什麼信仰,人怎麼可能沒有自己的信仰呢?於是這些人馬上頓足捶胸,向隅而泣,黯然神傷,認為自己簡直活得不像話,怎麼淪落成和牛馬一個等級了呢?!如果是我,我要借用一句話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沒有信仰其實也是一種信仰。每個人畢竟還有自己的價值觀,還應該知道最基本的待人處事的行為准則。以前要問中國人這個問題,絕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共產主義。現在呢,不時興了,也許很多人不信了,於是答案就成了目前沒信仰了。不過也不用覺得低人一頭:想信點什麼的,盡管去,起碼憲法還在哪兒保證著公民信仰自由;什麼也沒打算信的,就按照自己方法生活,這也是一種信仰。如果來印度,還要想好了答案:印度人對中國人的這一點很好奇,很想知道,稍微談話深入一些就會問到這個問題,你的信仰(religion)問題。當然個別在尼泊爾的藏族人也會打聽:是否最近一段時間退黨的人員很多這樣的問題。不過這更多跟政治相關,或者是一個政權穩定的問題。盡管我想說很多入黨的人也是為了自己的現世,為了前途,為了家人……或者說為了更好的機會?更好的生活?

離開瓦拉納西的日子很快就到了。我們坐火車離開,第一次坐印度火車哦,既興奮又緊張:興奮於終於可以親身體驗這著名的系統了,緊張於還沒有經驗,買的臥鋪票,還在半夜上車。印度火車站內外通透,隨意出出進進。站內站外的確躺著一些人,可還沒到沒辦法落腳的地步。其程度也就跟以前北京火車站前的情景差不多,就是多了一些排泄物的味道,應該不是牛的。印度男人找個牆角就可以小便,所以廁所很難找:確實坐長途車的印度女人不多,就是有幾個是不是也練就了超強忍耐能力?慘了來的外國人,特別是女人:估計從來沒當眾過的,也要拉下臉來了。以後再有援助的項目,那些人能不能考慮一下廁所問題:這個牽涉到社會,衛生,醫療,精神,以至於人權等方方面面。估計做項目的和撥款的都是沒下來過的,就算出來走走也是都安排好的?

進站,一切都很新鮮;同樣感到新鮮的是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神態看著我們的印度人。我一直想不明白的是這麼多年了,那麼多外國人都來過了,他們居然還能這麼好奇?還真是好奇心常有啊。車次已知,站台未知,不斷總結經驗的結果是:先找問訊處(Enquiry),一般問訊處都在入口中央或者售票處旁邊。不是在問訊處旁邊就是在裡面有一塊告示板,上面有各個車次所停靠的站台信息。雖然標題欄有的沒有英語,但是憑借中國人的邏輯知識還是很容易分辨出車次,到達出發時間,站台等信息。瓦拉納西車站就是在問訊處外面右邊有一塊木板,裡面的人不時出來更新一下,周圍總是圍著查看的人。了解好了,馬上活學活用,幫助一對外國夫婦找到了他們要去的德裡方向的站台,感覺不錯。衛生間在站台盡頭的Waiting Hall裡,需要付費3盧比,總比沒有強。

印度火車嘛,當然遇到了無可避免的晚點,晚點三十分鐘,二十三點五十上車:看到了Sleeper的車廂,三三二分配。開始不適應,不小心就能撞到車頂的電扇上。和衣而睡,後來覺得穿著鞋睡更好,不用包住放起來防盜:還是穿著,既暖和又安全。現在晚上睡在車上還是有些冷,有時候小風嗖嗖的,不知道從哪裡鑽近來的。知足吧,聽說前天印度鐵路大罷工,全國都停運了,怪不得看剛才很多車上積滿了人。心裡一邊想著:罷工,一定挺好玩的,看看就好了;一邊又在想,還好沒有遇到,要不然說不好就撂在那裡了呢。

列車無可救藥的晚點一小時四十分鐘於早八點到達我們的目的地站:Satna。

我想說的是:一切想來瓦拉納西的人都來吧。一切對瓦拉納西有興趣的人都來看看吧。用你們親身的感覺來觸摸這裡而不要借助別人的。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