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入他們的生活,才能感知這個民族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不為塵世所動的美滿安逸(堂安,肇興侗寨)(10/4白天晚上)(引)堂安位於黎平縣肇興鄉境內,距鄉政府駐地——全國最大的侗寨肇興5公裡,距黎平縣城72公裡,海拔935米,居住著侗族村民160余戶,800多人。該寨四面青山,峰巒疊嶂,阡陌縱橫,梯田層疊,山腰間的民居依山就勢,懸空吊腳,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樓是該寨的吉祥物,可以扣住侗家人的靈魂。鼓樓為九層密平檐四角攢尖頂,與戲樓、歌坪形成三位一體,顯示出侗族村寨的特征。寨中四通八達,小徑曲曲,步道均用青石板墁地。堂安侗寨的鼓樓、戲樓、吊腳樓民居、石板路、古墓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紡車等古樸典雅的實物,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多彩的侗族文化、熱情好客的民風,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堂安侗寨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堂安是中國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態博物館,其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古樸優美,為中國與挪威合作建設的項目。堂安生態博物館旅游線路:堂安大門(攔路敬酒)--侗族文物博物館(接待中心)--堂安鼓樓、戲台、戲坪、吊腳樓--古瓢井、魚塘、祭薩塘、谷倉--石板路--古墓群--梯田景色肇興位於黎平縣城南67千米,全寨800余戶,人口4000余人,為全國最大而又古老的侗寨,被稱為“侗鄉第一寨”,是黎平最具代表的民族風情及建築群。肇興歷史悠久,寨中有鼓樓5座,花橋5座,戲台5座,這就是常說的“肇興鼓樓群”。從上往下數依次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和信團,仁團鼓樓為7層,高21.7米,義團鼓樓為11層,高15.8米,禮團為13層,高23.1米,智團為9層,高14.8米,信團為13層,高28.9米。鼓樓為木質結構,用四根大杉木為主柱,直達頂層,另立副柱加橫枋豎立於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鐵釘,結實牢固,扣合無隙。有位古建築專家對侗寨鼓樓進行了一番研究後說:“侗寨鼓樓是地道的土著文化,是中國建築的一個品種。”肇興侗寨旅游線路:肇興大門(攔路敬酒)--信團鼓樓--智團鼓樓--禮團鼓樓(接待中心、晚會節目表演中心)--禮團花橋--仁團花橋--仁團鼓樓(踩歌堂、抬官人活動)--出肇興街道--義團鼓樓(侗戲表演)--觀賞古墓群(正文)一路塵土飛揚,出租車剛停穩,立刻湧來一群調皮的男孩子。扒著打開的車窗,“姐姐姐姐”地嘰嘰喳喳,不愧為侗鄉的孩子,聲音真好聽。當我把DV倒給他們看,他們你推我搡的嬉笑一定是治療憂郁症的奇方。當老公把住宿安頓好以後,我給他們分了些糖果。有個孩子耍著小聰明拿過了還來要,我在他手心裡撓了一下:“我認得出你,你拿過了。”他立刻低了頭很不好意思地退到一邊去了。我們的車慢慢啟動,孩子們依依不舍地散開。司機這才道出原委:他們是想搭著汽車去堂安逛一圈,當然主要只是想坐坐小轎車。司機笑著說以前來孩子們還會爬上車頂,不一會兒就把車抹得錚亮。堂安的寨口可以看見一大片一大片的梯田,用層層疊疊這個詞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雖然沒有照片上的龍脊氣勢恢宏,但這是進入黔東南第一次近距離看梯田,看著山坳裡侗寨櫛比的青瓦頂,守著滿山魚鱗般形態各異的小田,感嘆這個民族的勤勞智慧,但隱隱又毫無理由的有一種與世無爭的滿足感。踏著青石板的路向上,轉過鼓樓,繞過水井台,從小路去看看侗居吧。雖然這裡能看到世界各色人種,但沒有一點商業化的跡像。村口趕牛的小姑娘依舊靦腆的笑,井台洗衣的婦女依舊低頭掄著棒槌,腰間別著鐮刀簍子的漢子們在鼓樓邊抽著煙鬥討論大小事,老漢翹著二郎腿一臉安逸地抽著長煙……寨子是靜靜的,游客也是靜靜的,互不干擾地生活在這麼個小小的寨子裡,相遇在窄窄的石板路上。如行雲流水,不可思議的自然。黎平的午後我們在寨子裡散步,游走在五座鼓樓五座花橋,用相機串起一幅幅生活場景——門前屋後婦女們日復一日手腳麻利地搓繩紡織,染布洗布,捶打布料,刺繡成衣;風雨橋裡對坐著高鼻子洋妞和滿臉褶皺的老翁;鼓樓邊好奇的游客在村民的熱心指導下學著吹蘆笙;甚至有家正好在操辦白喜事,門前的空地上堆成山的牛羊肉,數不清的蒸飯籠,花橋上老人在吹打,鼓樓邊小輩在謝禮……我們看著走著,分享著他們的生活。下午的鬥蘆笙與其說是表演不如說他們自娛自樂更恰當些。剛開始還不太明白,只是一個團一個團的表演。原來蘆笙也有各式各樣的——大中小,低中高的音;演奏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握在手裡的邊跳邊吹,放在地上的弓著背扭屁股,最大的蘆笙可以直著腰板吹,雄赳赳的。所以演奏起來都是一個個小樂團,不但好聽也好看——有的隊領隊的小蘆笙上拴著彩繩,邊跳邊舞;有的大蘆笙(他們說是母蘆笙)高高的尖頂上掛面錦旗迎風展(據說可不是亂掛的,是前面比賽贏來的榮譽,所以要高高飄揚)。然後兩個團輪回著就對著面對面地干開了:大家先高舉蘆笙氣壯如牛地吆喝一聲,然後憋足了勁一陣猛吹。音樂由多聲部小合奏發展成輪奏,音浪如海浪一陣高過一陣,大有排山倒海之勢。大家一個個鼓樓轉著鬥,圍觀的村民游客如追星一族簇擁著跑。這樣的熱鬧場面,不禁想到了小時候過節的模樣,不禁想到這些年豐衣足食,好久沒有過過這樣喜慶的節日了。晚上的歌舞表演因為要收50元/人的票,覺得有點不值,所以吃晚飯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路過白天殺豬宰羊辦白事的人家,正一圈圈圍蹲著吃飯。我們閑來無事走近去,卻不想被熱情的村民硬拽著喝起酒來。三杯米酒下肚,酒酣耳熱之際村民夾起一團猩紅的肉(好像叫血紅肉?)就往我老公嘴裡塞,老公吧唧著嘴直說好吃,於是他們又特地為我拿來碗筷也讓我嘗嘗。看著我點頭大嬸直笑,忙回屋去拿了個小凳子給我,還抓了一大把飯團。雖然剛吃完飯,但抵不住火辣辣的盛情和香噴噴的飯菜,我們又稀裡嘩啦吃起來。村裡的青壯年男子基本都出去打過工,浙江福建湖南等地,還有到過上海的。沒有了語言障礙,又見過些世面,大家聊得不亦樂乎。歌舞表演的大喇叭終於想起來了。酒足飯飽再三道謝才站得身來,才發現白天我們圍著他們看,現在我們倆站在了圈中央。呵呵,世事真奇妙。沒有買票,我們從阡陌交錯的小路繞道的後台。於是這一晚,在醉人的夜裡,在侗家的豬圈外,我們和一幫當地小孩一起欣賞著台上腊靦腊漢曼妙的背影,聽著美妙的侗歌侗戲。Tips: 1. 十一期間肇興“月賀節”,還有很多表演。尤其是歌舞之外的表演比較難見。此次由於疏忽沒看到廈格的泥人節(多瑪道神),很遺憾。大家要吸取教訓,早看節目表(要仔細看)按自己感興趣的節目調整路線、時間。2. 肇興——黎平——堂安——黎平我們依然包昨天的出租車,參考價170元,早9:00--午12:003. 肇興是個有點成熟旅游景點,像昨天的麗江。只是更“土”一些。要住得好可以去肇興賓館,節日期間二百元/間。我們住的仁團旅館也蠻有特色的,窗口就是仁團的鼓樓,木結構,公用衛浴,二樓的“大堂”擺著織布機,桌椅茶水,可觀河景,也可以和其他驢友交流,30元/人。4. 肇興到處有小面包車,要包車也可讓旅館老板幫忙找一輛。到從江有一大段土路,天晴漫天沙土,天雨泥濘。要注意安全。找個有經驗的司機和相對好點的車。
(四)雞司晨,犬守夜,在侗族大歌繞梁余音中嬰兒般沉睡——小黃一夜,高增一夢(岊沙,銀潭,小黃,高增,榕江三寶)(10/5-10/6)(引)岊沙位於從江縣丙妹鎮西南面7.5公裡處,全村位於海拔480m——660m之間,地處山區林地。岊(BIA)沙系侗語地名,“岊”譯成漢語是芭芒草多,“沙”是杉樹多的意思,因始建村時這裡芭芒和杉樹多,故名。苗語又稱“分送”。被譽為“世界上最後一個槍手部落”的岊沙苗寨是從江縣首批開發的旅游景區之一,也是貴州省政府重點保護民族村寨。被譽為苗族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館”的岊沙苗寨,民居、頭飾與其他村寨迥然不同,獨具特色,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並存,現在仍然保持著鮮為人知的鐮刀剃頭、古代發式,簡約婚俗,特異葬禮,它能讓人穿越時間隧道,看到兩千年來的社會發展軌跡。從江縣到岊沙5公裡路程,可在縣城租車。銀潭村位於從江北部,距縣城20公裡。銀潭是一個神奇而富有詩意的純侗族村寨,寨子周圍青山環抱,古樹參天,一條清澈的小溪穿寨而過,13層鼓樓鶴立寨中。這裡民族風情原始古樸、獨特,民族節日眾多,主要有侗年(農歷12日—正月15日)、六月六月(農歷6月6日)、(農歷7月6日—7日)、牯藏節等節日。高增位於從江縣城北11公裡,是一個充滿了田園詩意境的行政鄉;小黃離從江縣城25公裡,是高增鄉下屬的一個村,又被公認為“大歌之鄉”。高增和小黃同時又是兩個非常著名的侗寨。高增出美女,小黃產音樂,因為這兒的人們不僅人人能歌善舞,而且這裡就是侗族譽滿中外的多聲部音樂-大歌的發源地。侗族大歌以其多聲部的奇妙組合震驚世界,作為一種民間音樂,其結構的復雜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小黃村內有許多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層次的歌隊,各種歌隊於侗歌演唱風格方面均有獨創,且各有其成就。尤為感人者,是其老年婦女歌隊,她們用自己對生命的熱愛和音樂的靈感編寫了侗族音樂最傑出的樂篇《嘎老》。三寶千戶侗寨位於榕江縣城北郊,共2433戶,號稱“天下第一侗寨”,1958年,國家民委確定為中國侗族語音標准音所在地。侗寨內沿江兩岸生長著千年翠綠挺拔的古榕樹,枝繁葉茂,四季常青。民族風情主要有攔路歌、攔路敬酒、行歌坐夜、踩歌堂、玩龍、酒席對歌、侗戲演唱及不拜堂婚禮習俗等;有世界最高的“三寶鼓樓”等侗鄉標志性建築;有“薩瑪節、吃新節”等傳統民間節日。(正文)入黔東南已經三天了,我們才剛剛從黎平挪窩到從江。晚上在小黃遇到幾個小團體,也有見過面的聊起來,人家數來寶一樣滾落一連串村名,我倆只能傻傻對笑:年輕人就是不一樣啊……要不是包車省了不少時間,估計我們現在還在黎平呢。不過我還是很知足的嘮叨著:肇慶好,值得呆一天;小黃好,值得呆一夜……其實到達小黃還只是中午時分。整個下午我們在村頭看殺豬。村裡正准備修一座新的鼓樓,於是村口堆滿了木料。修建還是全手工的,鋸啊鑿的,工匠們橫七豎八地各守著一段圓木施工,當當的聲音並不刺耳,風吹來一股清新的木香。手工操作人就多,排場也大,想起小學是作文最喜歡用的詞: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那一頭石匠師傅帶著老花鏡,小心翼翼地“丁丁”鑿刻著碑文,捐贈人名單:政府各界,村民XXX等好長一串。然後就有一頭可憐的大肥豬在木工場的那一邊壯烈犧牲了。屠夫用干樹枝把豬毛燒光,寒光一閃開膛破肚。我們坐在高高的木頭上觀摩,不一會又來了一伙北京的年輕人,也坐在木頭上,一起看看左邊從事著崇高的鼓樓建築的工人,看看右邊從事著血淋淋的宰殺的屠夫,忽然他們就開了竅了:村裡請人來建鼓樓,所以要殺了豬請他們吃,大家一起吃,表示感謝和祝賀的意思。有個村民也在木頭上蹲著看,我們向他求證,不知他聽懂了沒有,總之是連連點頭。不過一個討了碗豬血的婦女卻說這兩個屠夫是專職的,殺了豬就是賣的。反正他們的漢語水平都有限,絕沒有胡言亂語的動機,只是不知是誰誤會了誰。但是我願意相信第一種說法,更有傳奇色彩。小黃是侗族大歌的發源地,說這裡的小孩會說話就會唱歌,是真的。下午一個小不點奶聲奶氣地在自家門口拔了兩個音就把路人吸引了過去,於是在大家的慫恿下這個三歲的孩子就咿咿呀呀地唱起來。真是人小氣長,不知道這麼完美渾圓的高音究竟從何而來,也許真是上天賜予這片艱苦的土地的吧。在房東家吃晚飯時有兩個孩子探頭探腦。我招呼他們進來,問他們會不會唱歌。小女孩不會說漢語,但挺大方的,一笑亮出一口整齊細密的小牙,拉開嗓門就唱,嗓音流暢如水,圓潤如珠,起音高落音低,聲音極富穿透力,響亮卻絕不噪耳。真是如遠處蟬鳴近處鳥啼,近聽婉轉,遠聽悠揚。不多時又湧來一幫男女孩子,男孩子在邊上笑,女孩子唱起了小合唱。於是聲音變得更生動起來。我問男孩子是不是不會唱,他們立刻不服氣地站到當中,雄赳赳地唱起了“貓頭鷹”。房東的兒子大約十歲了,漢語學得比較好,我們這才知道男孩子和女孩子唱的歌還是不一樣的。看著男孩子模仿貓頭鷹一邊伸著脖子一邊發出“咕咕”的叫聲,真是可愛極了。人不應該總是向自然索取,但可以向自然學習。也許他們也該吃飯了,孩子們的母親從窗口招招手,他們又劈裡啪啦的跑出去了。可是剛吃幾口飯,那個女孩子帶著頭又溜進來幾個,也不說話,依舊站在屋子咧著嘴唱。再給她們糖果她擺擺手不要,文具也藏好了,讓我費盡心思的猜。他們一首又一首地唱,我這才發現女孩子晶亮亮的眼睛直盯著我的攝像機。明白了!每唱完一首歌就把DV放給她們看,她們就邊看邊跟著再唱。孩子們又絡繹進來,就這樣不停地看不停地唱,嗓音依舊嘹亮,歌聲依舊動聽,原本空蕩蕩的旅館底樓又沸騰了。若果不是孩子們的母親一再呼喚,我想這歌聲大約就整夜響徹了吧。兩小時的飯局,盡管餓了一天(中午到小黃晚了點,結果沒找到一家飯店或食攤),昨天還意猶未盡的腌魚腌肉,今天沒吃出味來。八點後去鼓樓看表演,免費。這裡比肇興的表演更好,基本不用音響,原聲的。不用文字不用圖像,所有的描述都比不過親耳聆聽。滿腦子只有“天籟之音”這個詞。回來我們兩人坐在房東擺放在樓上空闊的客堂裡的躺椅上,泡了熱乎乎的速溶奶茶、咖啡,抬眼望天賞月,閉目余音繞梁。長假裡人們已經比平時晚睡了些,此時小黃漸漸安靜下來。尚有一兩聲召喚,也如譜了曲的小調。再後來不知誰經過小村,一陣密集的犬吠,全村的狗一起報警。但馬上安靜了下來,這一份靜謐松弛,是我想像中胎兒時期在母親體內的踏實自由。早晨雞啼。一聲連一聲,聲聲合唱,此起彼伏,如昨日的小黃大歌。是我的幻覺麼?這裡的雞啼也比別處更有情趣。在雞鳴中醒來,竟然格外精神煥發。肇興的夜如此熱情,小黃的夜如此甜美。今天我又將在哪裡度過怎樣的夜呢?"從鼓樓邊斜插出去,覺得自己是武陵捕魚人""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問今是何世——高增一夢"在蜂窩上貼了五幅圖,這是注。Tips: 1. 岊沙離從江縣城很近,路也好走,開車一刻多鐘就到。持槍的岊沙還是保留了特色的,包括男女服飾,村寨梯田,民風也還不錯。有表演看自然好,沒有表演也不會失望。值得一去。2. 銀潭的名氣要小一點,路也難走許多。主要是下到寨子有條小路,路窄彎急坡陡,開車下去要小心些,徒步的話有點累。寨子挺舊的,可能我們去的不是時候,大家都干活去了,所以相比之下,看上去有點落寞。當然落寞也是一種美……3. 這幾天假日,所以這幾個村(除銀潭)都收門票30元/人,但人多或者讓司機出面也可以打折。4. 再次重申,小黃就是慢慢享受的地方,一定要安排住一夜。哪怕沒有表演,聽聽街上捶打布料的劈啪聲,哪怕村民間說話的聲音都好聽。住宿條件雖然都不太好,但木屋透氣,尤其是開放式的大客堂,涼風習習,聽歌賞月,天上人間。吃飯方面不挑剔,只要習慣酸辣侗菜就沒任何問題了。小黃宿:10元/人5. 從江--小黃的路上必定路過高增侗寨,可以順道游覽。沒有旅游團的日子,花個把小時看看建築和田園風光,也是不錯的選擇。(不收門票)6. 從榕江縣城坐小巴就可以去看三寶侗寨和古榕群。都10/6了鼓樓一圈還要收不菲的門票。嘗試著從邊上的村子繞進去是很容易的,而且正好看一路風景。不過村子裡有人會巡邏,想逃票就得長個當地人的樣。不如遠觀鼓樓,或坐船(10元給船老大,他會帶你慢慢轉,陪當地小孩抓小魚小蟹,在河裡看榕樹裸露的超級根系還別有樂趣)或就在邊上的一村二村的侗寨裡,綠油油的稻田裡玩玩。榕江縣城的君悅賓館,鬧中取靜,100元/雙標間

(小黃的一座老橋)

(岊沙奔放的姑娘)

(岊沙父與子)

(空申服飾)

(銀潭曬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