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筆記 8:傷心萬綠湖》
河源汽車站貼滿河源風光宣傳畫,雖然畫質模糊,但配畫的文字還是可以辨認的,讀之,印像深刻,河源就是人間仙境,萬綠湖是東南沿海第一大湖,水深八十米,風景如畫,湖水極其清潔,達到礦泉水的品質,可直接裝瓶出售飲用。我慶幸乘不上火車而乘汽車在河源中轉。天色已晚,想去湖區過夜,出租車司機張口就一百二十元,我是華僑啊?找招待所住下,老板送我一大疊河源風光宣傳品,心裡歡喜。
河源城區呈“幾”字形,圍著的地方是湖,湖水很綠,但綠得不自然,是城市污水死水產生的綠,應該不算萬綠湖。到超市詢問當地土特產,什麼玩意兒,一捆一捆的樹根,我承認把它煲湯喝能益壽延年,可是該怎麼搬回家呢?用四方形塑料罐裝著的泡在液體裡的什麼“萬綠湖特產”,受擠壓後可別漏到衣服上啊。
躺在床上閱讀贈閱的印刷品,心兒飛到萬綠湖,巴不得馬上天亮。捱到天明,草草洗漱畢,拎包出門。橋頭早有幾輛破爛的中巴車在等候,擋風玻璃上寫著“河源--萬綠湖--新港”。
汽車在山路上轉了半個小時後停下,左邊有一座氣派的大門,門上方懸掛著大型鍍金字“萬綠湖風景區”,邊上是東源縣旅游局和新豐江森工局,門衛說,往裡走。進門,右轉彎,上坡,左轉彎,上坡,右轉彎,上坡……下長坡,路兩側全是黃土山,植被稀疏,足足走了三公裡路才到湖濱,這不是玩我嗎,你在路口設個路標,注明裡程,我也好……,慢,我又能夠怎麼樣呢?路口根本沒交通工具。
在湖濱,目光所觸盡是黃泥巴,見不到霧氣,沒聽到鳥語。買一張乘船游湖的票吧,售票的老姐說買這種票的人太少,湊不夠一船人,所以不賣。我說這麼早,人當然不多。她說天天都是人不多。唉,隨意逛逛。那邊大門寫著“鏡花緣”,售票的年輕姑娘衝我直招手。看簡介,是依據古代小說《鏡花緣》的“……在河源縣”而建造的。回她一個飛吻,就是不進去。上洗手間,臭氣熏得我睜不開眼睛,它“巍然屹立”在湖邊,湖岸自上而下被液態物衝刷出幾條小溝,這……
碼頭被一排粗壯的不鏽鋼柵欄攔住,正想通過,包包被把門的人拉住。免費寄包?出示門票!那邊不賣啊。嗯……,不許上船。在水邊,我裝了一杯水,雖然眼睛高度近視,但透過眼鏡片,還是看到大量芝麻粒大的懸浮物,惡心之極,差點把杯子扔掉。
回柵欄內側,一個老頭和一個老太正在數落一個三十幾歲的女人:我說肯定不好玩,不來,你非要來。被責怪者說,你們眼神差,沒看到汽車站宣傳單上寫的字,描述得非常好啊。邊上有三個二十幾歲的女人互相埋怨,她們在廣州打工,有個網站竭力推薦這個湖,公司的同事正好訪問了它。
保安叫我們過去買票,每張八十八元,游山連著玩水,全方位領略萬綠湖風采。坐的是小快艇,兩邊是連綿不斷的黃泥山。五分鐘以後到湖心,這湖也太窄了一點,分明就是河道嘛,怎麼能稱為湖呢?實在想稱湖,也不要亂起名,叫什麼“萬綠湖”,應該叫“黃瘦湖”才准確。
小艇停泊在漂浮著白色快餐盒的湖灣裡,司機放好跳板,囑大家下來游覽,包包就扔在船上,不會有人來這裡偷東西的。岸邊擋著個黑大漢,他在門票上印著“水月灣”字樣的地方“哢嚓”打了個洞,就閃開了。順台階走上去,是一塊平地,當中一個小坑,深約二十釐米,坑邊上立兩根粗木杆,木杆半中腰釘個竹框,此竹框固定住一塊白色的塑料泡沫板,是包裝家用電器的那種,已經削成月芽形。這令我想起老家偏僻窮困山村的農民在鎮上垃圾堆裡檢了包水果的塑料泡沫網套在兒童的小腿上作裝飾。後面是窄窄的黃土路,走了一會,看到一座房子,擺著桌子和點心,原來是飯店,服務員鼓動我喝茶、吃飯、唱歌,買了幾塊糕點。四周是植被稀少的黃土山,只好回到碼頭。
小艇開了幾分鐘後靠岸,我們順著黃泥巴路爬上黃土山,迎出一個男子,手持剪刀,順手扯過我手裡的門票,在印著“鏡花嶺”字樣處“哢”的剪了一刀。不遠處是一尊水泥鑄的菩薩,邊上掛個牌牌,寫著,這是客家人民最崇敬的神靈,只要往它面前的錢箱裡丟錢,它就會保佑你。錢箱裡居然有不少百元面額人民幣。山上稀稀拉拉的張著幾株小松樹,在用竹片和樹枝搭的小棚裡放了幾件農具,牌子上說這是客家民俗村。
大家回艇,到“龍鳳嶺”風景點。如果省略掉那乏味的黃泥巴路、黃土山和屈指可數的小松樹,那就沒有東西可寫了。
小艇載我們回出發地,游程結束。沒車回城裡。老頭說,他從城裡打的來,花八十元。
游客休息廳進門處的牌子上寫著:昨日游客298人次,今日預計300人次。我粗算,一天三百,一個月一萬,一年十二萬,相對於全國十二億人口,就是萬分之一。這真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就是這萬裡挑一的傻瓜。旅游還是要到名氣大的地方,像什麼麗江、香格裡拉、九寨溝、三亞,哪裡人多就擠到哪裡去,沒錯的,當今信息傳播如此發達,誰也不要指望自己能發現一塊璞玉。
仔細回憶河源城裡那些宣傳萬綠湖的資料,無一不重點介紹萬綠湖的環境保護工作搞得好,“環保”才是萬綠湖的賣點,我花八十八元的門票就看了一場“環保”。我建議再加個賣點,那就是--“沒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