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西寧-青海湖-共和-瑪多
一覺醒來,已經是7:30了,被老婆批評了15分鐘,沒辦法,又喝多了,活該啊。因為晚上幾種酒混在一起喝的,早上起來腦袋有些疼痛,洛桑沒有在,想起來了,洛桑說要把我們的威馳找地方停好,今天要給我們更換一輛豐田霸道以應付以後的復雜路面,感動啊,大師的恩德無量啊。
和老婆和老大一起漫步於西寧清早的中心廣場上,很多晨練的人們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有跳現代舞的,有跳健美操的,還有跳鍋莊的,每種舞蹈都有一二百人參與,有老有小,很不明白,他們就不上班嗎?8:30終於吃上了肯德基早餐,好熟悉的味道,雞腿漢堡、薄餅、咖啡……美味啊,此後的4天又要進入藏區,估計吃不到什麼好吃的了。步行回酒店,看到洛桑已經把霸道開來了,墨綠色的,干干淨淨很漂亮,和老婆互相囑咐了幾句注意安全,我和老大就把自己的行李搬到吉普車上,洛桑大喇嘛還是一個隨身的小布兜,一台數碼攝像機,和兩年前去拉薩的裝備一樣。10:00,我們又出發了,目標是距離西寧500公裡被世人稱為“黃河第一縣”的瑪多縣城瑪查理。
說實在的,這輛霸道的確是有些歲數了,自己是第一次開大吉普車,感覺油門比較硬,同時耗油量確實驚人,算下來勻速90公裡的百公裡油耗竟然有13-4公升。西寧到共和約200公裡,其中1/3的路程即西寧經日月山到倒淌河為高速路,路兩邊山巒疊嶂,綠樹參天,感覺很像走在南方的某個地方。一過倒淌河,距離共和還有130公裡,路面不錯,然而路兩邊的景色竟然完全改變了,清一色的戈壁荒漠,寸草不生,偶爾還會有一片一片的沙丘,滿眼荒涼。天氣很好,藍藍的天空真的是萬裡無雲,在一個沙丘的轉彎處,忽然發現在道路邊上有一個大概100平方米大小的水塘,一輛嶄新的藍色別克賽歐車停在水塘的正中央,一個很帥氣的男孩兒坐在裡面望著藍天發呆,水塘的水面剛剛好沒過車輪,呵呵,一個很奇怪的景像。我們一閃而過,但是那個畫面給我的印像很深,直到現在。
13:30我們到達共和,一個荒漠中的盆地,整個共和顯得十分荒涼,和平安縣比起來共和好像還停留在70年代,有些磚牆上還留有某些歷史時期特定的標語。洛桑的一個同鄉朋友(州政府裡的一位領導)在市區邊上的一個農家院為我們接風,非常熱情地挽留我們在此地停留一個晚上,我們在表達了衷心的感謝之余,將行程和他們進行了探討,共和到瑪多還有330公裡,其中有一部分道路正在整修,非常難走,估計我們還需要4,5個小時才能到瑪多。於是很快上了一桌菜(很好吃的農家風味,但是叫不出菜名),他們陪著我們趕快吃飯,酒就免了,約好再見面一定要好好喝喝,真是熱情地讓我們有些不好意思。
14:30我們和陌生的朋友們揮手道別,繼續向瑪多進發,身邊的荒漠漸漸被高山草甸所代替,這裡的草場完全是野生的,沒有像甘肅那樣被鐵絲網圍成一塊一塊的,一望無際的草甸上是不是會出現一塊塊的小海子,海子邊上時不時飛過各種各樣色彩斑斕的野鳥,或者是幾只野驢、黃羊。時不時我們會停車拍照,可是自己的裝備不行,真後悔應該帶個長焦鏡頭來。過了凶險的河卡山埡口,海拔很快就超過4000米,我們開始長時間維持在4000米海拔的高度行進,老大開始有些高山反應,沒辦法,他是玩兒潛水的,身體太好了,我這個酒鬼加煙鬼就要好很多。漂亮的河卡草原,藍天、白雲、綠草原,成群的牛羊和喇叭花似的白色帳蓬滿眼皆是,夏季牧場的浪漫,如同急風暴雨的險快板後出現的舒緩優美的華彩樂章。
值得說明的是接下來有130公裡的路段在修路,全路段在鋪設路基的砂石,高高低低的路面有時十分泥濘,有的地方還有30-40公分得路肩,即便是我們的霸道也通行的不是很順暢,顛簸的感覺已經快達到極限了,終於在17:30我們通過了花石峽,又一個多小時,我們終於到了瑪多縣城瑪查理。夕陽的余暉鋪滿小城的每個角落,給人一種怪怪的凄涼的感覺,這座城真的太小了,只有短短的兩條街,呈丁字形交接,形成全城的格局,不到10分鐘,就可以轉完。不過倒是很緊湊有致,而且清雅閑靜得不像一座城。南街是“豎”,東街和西街連起來作了一“橫”,具像而有些詩韻。“豎”是商業街,“橫”的東段是文化街、金融街,西段是官署街。經濟一條腿,撐著瑪多的一切。小城像行為藝術。作“丁”字那一“豎”的南街,北高南低,約有一百多米長。粗糙而破損的水泥路,像滄桑老人的胳膊,記載著瑪多的千年舊事。街道兩面有一家如內地鄉供銷社大小的商店,另有幾個小餐館、小雜貨店和一兩個菜店,汽車站和郵電所也在這條街上。東街有1所小學、1所藏文中學和1所民族中學。西街是行政街,縣委、政府、人大和政協四大班子一個大院,是這條街的全部所有。很快我們找到縣政府招待所,這是兩排破舊的平房。但是是縣城裡最好的住宿地,100元/間,可是大床的被褥有點灰色,看來晚上只好用睡袋了。急急的放下行李來到街上找了一家小飯館吃飯,據說電力線路檢修,縣城今天沒有供電,小飯店開著發電機,昏黃的燈光,黑乎乎的牆,加上海拔將近4400米的高度,雖然點了特色食品-高原裸鯉,卻沒有吃出香味。吃完飯走回到瑪多的街上,瑪多陌生的寂靜,伴著幾家餐館零星昏暗的燈光,忒冷!風像刀子般的吹在臉上,終於明白肅殺的意境,回到招待所,在煤煙味很濃的火爐陪伴下,時睡時醒地度過了在瑪多的一個疲累且頭痛得很厲害的夜,這是一個難忘的夜,窗外漫天的星鬥明亮的有些晃眼。
8月22日瑪多-扎陵湖-黃河源-瑪多-三江源-玉樹
早晨7:00同志們都起來了,主要是我和老大睡的不好,天一亮就醒了,洛桑喇嘛說自己睡得很安穩,羨慕啊。今天要從瑪多去鄂陵湖和扎陵湖,想看到胡耀邦題字的“黃河源”牛頭碑,據說有60公裡路,且路相當不好,還是要感謝洛桑借來的霸道啊。要不真是去不了。天又開始飄著淅淅瀝瀝的雨絲,溫度可能也就3-4度,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呼出得長長的哈氣,真可以說是“寒冷的夏天”。 出瑪多向西,一路順黃河上行都是高原草甸,很多小海子、水泊都干了,草退沙現。沿途我們看到許多為保護鷹和滅鼠人工立起的鷹架,據說1只鷹一年能吃掉兩三千只老鼠。這裡鼠害成災。再向前到達拉灘、哈拉灘一帶,我們看到有黃羊和野驢活動在草原上,為數雖然不多。在黃河的一個稍寬闊的河汊處,還有許多鳥在那裡戲嬉飛翔,有斑頭雁、棕頭鷗、魚鷗、鷺鷥等。水鳥們結群在岸邊和河心沙洲啪啪啦啦飛來飛去,背後襯著濃綠色的小山,儼然一幅鳥兒的世外桃源!9:00我們來到世界最高得水電站-黃河源電站,翠藍的湖水和飛翔的海鷗讓人流連忘返。合影留念後繼續前進,雨有些大了,路開始打滑,車屁股甩來甩去,行進突然變得困難。還算好,我們終於來到鄂陵湖北岸。雨下得更大了,鄂陵湖一片迷蒙渾茫,沒有任何想像中的姿色,只有一種感覺:冷,道路已經變成了大醬缸,霸道的時速已經過不了20公裡。沿途拍到了鄂陵湖的飛鷹、海鷗,還有黃羊和幾只野驢,很是興奮。繼續前行,裡程表已經顯示接近80公裡,10:30我們還沒有到達措哇尕澤山下的寺院,我們決定返回瑪多,主要是安全考慮,我們是單車,又下雨,路況很差,而且我們計劃當天要趕到玉樹。後來,當地人告訴我們,我們折返的地點距離寺院不過5公裡,現在想起來確實有些遺憾。
返回的途中,我們看到了一只火狐狸,算是我們此次行程中看到的最罕見的動物。回到瑪多縣城已經13:00,雨越下越大,我們有些不知所措了,這裡肅殺的感覺使我們沒有再在這裡留宿一晚的勇氣,而向前前往玉樹要在這樣的天氣裡翻巴顏喀拉山口確實是一種挑戰,返回共和則要在這種天氣走過那130公裡的修路路段的泥濘。三個人核算半天,最後還是洛桑喇嘛給我們打氣,決定繼續前往玉樹。在黃河第一橋(瑪多黃河大橋)前留影後,我們的霸道堅定的向玉樹進發,路過星星海,在蒙蒙的雨夾雪中,巨大的湖面朦朧不清,我們也就沒有敢深入野馬灘,沿著國道一路前行,慢慢的絲絲細雨變成了雨夾雪,隨著我們距離巴顏喀拉山口越來越近,最終變成了漫天飛舞的大雪,遠近的山嶺一片蒼茫的銀裝素裹,美景並沒有給我陶醉的感覺,而是越來越緊張的駕駛著霸道,速度越來越慢,最終坐在副駕駛座上的洛桑喇嘛說出了一句經典的台詞:“靠邊停車,還是我來吧。”
洛桑駕駛著霸道顯示出青海本地司機對山道的熟練,車速始終保持在60-80公裡,14:15我們終於到達巴顏喀拉山口,需要更正的是此山口雖然是這條線路的最高點,但是海拔高度只有4824米,遠沒有傳說的5000米以上的高度。一到山口,竟然沒有雪了,下山也沒有下雨,此後的200多公裡,時不時太陽還會漏出頭和我們打招呼,和一個小時前比起來竟然有種兩重天的感覺,一路接近玉樹,海拔在下降,溫度逐漸回升,終於到了通天河大橋,這可是長江的第一橋,3孔,高百米,峻偉而高拔!旁邊是江澤民題寫的“三江源紀念碑”,也叫“長江牛頭碑”。這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後,於2000年立在這裡的一個標志性建築,像征著國家對三江源生態的關注。而在它的旁邊一座新的更加宏偉的通天河大橋正在修建,這裡的河水竟然涇渭分明,一條清澈的河水與混濁的干流回合,形成一條清晰的分界,甚為壯觀。
到達玉樹已經將近19點,攻略上說的玉樹賓館正在裝修,路過一個小廣場,看到很多人組在那裡,時不時像北方賣驢一樣,兩個人把手放在袖子裡比活,後來知道這是玉樹有名的蟲草交易市場,當然是自發的,呵呵。
拉布寺賓館只有一個房間,於是先定下,我們又到州委招待所找到一間房,都是120元/間。路上看到一個還沒完工的廣場上有一個很壯觀的騎馬人物雕像,洛桑說是格薩爾王的雕像,這裡是格薩爾王的領地。
8月23日玉樹-積古寺-寺-文成公主廟
其實在玉樹的這兩天我們都在拉布寺賓館的餐廳就餐,包括早飯、午餐還有晚餐,因為我們認為這裡是整個玉樹最好的餐館,雖然有點貴,但是飯菜的質量一級棒。一早吃過早飯,我們沿著山路來到結古鎮邊上山頂上的結古寺,新建的寺院依山勢分散而建,最高處還有以前老寺的殘垣斷壁,不要門票,進入大經堂時,有幾十個喇嘛都在做功課,結古寺是一座薩迦派(花教)寺院。老寺建於公元1398年,圍牆上由上向下用黑白紅三色塗成彩條狀,是薩迦派的標志。洛桑是格魯派,但是都是佛教,他和寺裡的喇嘛聊了一會兒,然後進寺參拜,而我們則欣賞了壁畫,隨後我們出來,前往新寨村經石牆。暖融融的晨光染紅了整個石城和那些穆然的佛塔。石城比足球場還要大,方形的石城到處全是刻了六字真言或經文的白的、紅的、青的大小嘛呢石,壘高達四五米!“嘛呢”在佛經中是“如意之寶”的意思,像征大慈大悲利眾菩提之心。“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是佛經中觀音菩薩六字根本咒語。藏傳佛教視六字真言為經典之本,認為常誦此咒,可度脫人生苦難和煩惱,祛病避災,永葆康健平安。洛桑領我們進入石經牆邊上的殿堂,點了長明燈,祝願家人安康幸福。
從新寨石經牆參觀完畢,我們繼續向東來到位於半山腰的美麗的當卡寺,這是一個由境外基金會支持的噶瑪噶舉派寺院。該寺歷史悠久、文物豐富,特別是1981年後,寺院恢復快、發展大,經堂等建築遠遠超過了解放前的規模,依山而建的寺院顯得氣勢雄偉,頗為壯觀和現代。裡面還有一個佛學院,同時由於捐助的居士來自山南海北,寺院裡除了紅牆金瓦以外,還有南海觀音,馱經的石像等南方的信物,最有意思的是在大殿的最裡層還掛有一張香港影星邱淑貞的照片,因為她為寺廟作了很大的捐助,使大殿得以順利完工。
中午,回到拉布寺賓館吃過午飯,驅車一路向南來到文成公主廟,溝口山谷空中的各色經幡遮天蔽日,獵獵飛響。據文獻記載,文成公主當年進藏曾在這裡命人刻制了9座摩崖佛像,後來金成公主進藏路過時,為其所感並為保護這9座佛像又特意建造了這座寺廟。佛殿裡的眾佛像,造型、服飾兼具吐蕃早期和初唐中原之風,非常精美,這是青海境內最早出現的廟宇和佛教岩雕群像,已被列入省重點文物保護。據說這裡有文成公主的手印,我問寺裡的小喇嘛,他告訴我要爬到山上才能看到,我望了望上百米高的山崖,還是算下次吧,呵呵。
路上還看到一個帳篷區,裡面應該是度假村,一個當地的藏族男女載歌載舞,好像在迎接尊貴的客人,我們正好沾光欣賞了一段標准的康巴熱舞。
圖片:http://zhaob.5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