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多年前看一本《廊橋遺夢》的小冊子,不懂愛情的我竟也被感動哭的天昏地暗;還沒忘大學時聽說上演《廊橋遺夢》,想方設法軟硬兼施讓同學請我看了首映,雖然過後有點失望,但這一切還是讓“廊橋”在我的字典裡成為“浪漫”的代名詞。所以在聽說浙南一個偏僻的山村裡就有數座保存完整的廊橋時,豪不猶豫鎖定“泰順”做為我假期出游的首選。16日晚10:15分,K811次列車開動,雖然剛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疲憊並不能取代我的興奮。網絡上相約的素未謀面的朋友們擠在一起倒也沒有陌生,熱鬧而快樂,互相交流著各自的旅行經驗。
17日清晨,揉揉惺忪的睡眼,舒展一下委屈了一夜的四肢,車廂已經空了大半。前半夜還打牌說笑的人們也都疲倦的東倒西歪在座椅上沒了聲音。8:20車准點停靠在溫州火車站。天明媚的緊,干淨整潔的車站廣場上,微風吹散噴泉的水珠,涼嗖嗖的籠著全身讓人精神不由一振。和CTRIP的一幫朋友揮手道別,目送他們坐上9:30開往羅陽方向的班車,我們幾人則悠閑的坐下來吃了早飯,選了10:50溫州直達泗溪的班車。就這樣開始了向往已久的泰順之旅。
最美的廊橋在這裡
每一個對泰順向往的人,手裡應該都有劉傑先生著的那本“鄉土中國之泰順廊橋”吧。因為不僅在火車上同時看到4本,就連泰順當地人在我們問路時都會奇怪的反問“你們沒帶那本書來?”!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翻開這本書時著實讓我慚愧了一把。廊橋做為中國古代建築的典範之一,劉先生等人是滿懷激情,滿懷對中國古文化的探索和保護意識前往的,而我,只為了虛無的“浪漫”,格調似乎難登大雅之堂。也許我該受教育吧,幾座廊橋走下來,沒什麼浪漫的邂逅,更沒有留下什麼夢,但這裡的橋,這裡的古民居,包括這裡純樸的人,都帶給我極大的震撼。似乎對泰順,對橋的感情也褪去了小資的外衣進而升華為一種對祖先崇敬的情結。
汽車在崎嶇山路上顛簸急馳,翻山越嶺。對走了兩趟川藏線的我這本不算什麼,但是同樣見慣了江南溫婉緩和的山和路,沒想到在浙南也有這樣的山區。一路風塵,下午3點多終於來到泗溪。車停在小鎮的一個十字路口,人不多,路也不寬,但是路兩邊的樹枝繁葉茂,綠意濃濃。在旁人指點下,步行5分鐘,第一座廊橋躍入眼簾。劉傑先生把泗溪鎮的兩做廊橋稱做“全世界最美的廊橋”。這座就是姊妹橋中的“東溪橋”。一切都和書上寫的一樣,暗紅色的橋身顯的樸素不失高貴,飛檐翹角高昂著插入雲霄。但是也許身在鬧市吧,周圍局促的民宅農田學校馬路新舊不齊,讓東溪橋有點欲飛不能的尷尬,我想換個環境,她一定會更美。繼續前行5分鐘,似乎要出了鎮子,大片農田讓眼睛開闊不少,就在一條不起眼的田埂旁,順小路走入田間,近了河灘,一株繁茂的樟樹後,北澗橋便隱於此。橋兩端和一些民居已經融為一體,純木質民居的古樸襯托了橋的俏麗,小溪流水的意境越發使她透出的寧靜悠遠吸引人。難怪在這又碰到了CTRIP一幫玩的樂不思蜀的人們。
最美的廊橋就在這裡?細細品位書中的描述,一點點在橋上搜尋與眾不同之處,暗下來的天色裡,橋的輪廓像剪影一樣清晰突現。突然發現北澗橋頂的廊檐之上是兩條龍,而東溪橋上則是兩只鳳,雕刻的細致入微,歷經百年風雨依舊色彩形態完好無缺。
小鎮似乎被我們這一群外來的客人擾了清靜,背著大小背包走在街上回頭率竟有那麼高,飯店老板好像也沒接待過十幾個人一桌吃飯似的,菜品種少的可憐,雞都要現捉現殺現做。夜了,我們在北澗橋下的河灘上扎起帳蓬點起篝火,一群為了心中共同的泰順而走到一起的遠離城市的人們,吃著水果數著星星講著故事在廊橋下留下串串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