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心血來潮說年底去旅游,我老公提議去麗江,而我前幾年曾經去過那,但考慮到時節不同景色不同,還有就是同伴也不同了,而且還可以去些沒去過的地方,例如香格裡拉等,故也心馳神往了。終於找到了特價的來回麗江的機票,2006-12-29,我們踏上了行程。
剛到寶塢驛棧,聽小姑娘說昨天剛剛下了場小雪,沒落地就已經化了,後悔死我這個從未目睹此景的南方人。或許在後面的行程裡,我們可以看到呢?我這樣想。
於是,我們開始逛古城。因為以前已經有了對麗江的印像,加上商業化的日漸濃重,街道上的一些店鋪對我來說就已經沒有那種新鮮感了,而老公也是不擅逛街的人,所以我們也是走馬觀花,見到有特色的東西就哢嚓一下。
第二天,我們包了客棧介紹的一位納西族姓馮的司機的車,准備去玉龍雪山。適逢客棧裡還有一批老年驢友要去那,所以同行的就變成了六人。等他們之余,我跟司機交流了往後打算去的地方,聽到我們說要去梅裡雪山,司機回答說:“那大可不必上玉龍了,跟梅裡比,它也就算不上什麼了。但這兩天聽說去梅裡的路上下雪了,恐怕會封山。”所以考慮了一會兒,為了避免兩邊不到岸,我們還是決定前往玉龍雪山。雖然是淡季,但上雪山的索道依然排滿了人。索道所到之處為海拔4506,不看照片很容易和5460(同學錄的網址)混淆。越往上走,風就刮得越起勁,夾帶著地上的積雪無情地往人臉上拍。風卻是一陣陣的,平靜的時候還好,一旦刮起來,簡直恨不得把我們都吹走,好幾次支起的腳架都差點刮倒。所以在上面拍的照片都顯得很狼狽,一個個愛斯基摩人似的。走走停停,歇歇又走,我們終於登上可及的最高處4680。老公後來在他的msn的名字改為:個人海拔高度4680,可見對於畏登山的他來說,能在缺氧、外部氣候惡劣的情況下達到頂端,是一件多麼值得自豪的事啊!
下山後,我們去了玉水寨,這個我上次只在門口留影的地方。其實裡面還不錯,如果上次秋季的時候進來,我想應該比現在漂亮。但對於南方這邊的景點來說,30元這樣的一個人工布置的景點,的確有些貴,但馮司機的一番話,又視乎很有道理,“對於麗江這個只能靠旅游支撐的地方,門票就是很好的創收方式啊!”
從玉龍雪山景區出來後,我們到馮司機介紹的一家大排檔去吃了第二頓飯,時間已是4點多,不知該說它是午飯還是晚飯。看來出來旅游的人的腸胃飢餓功能還是比較慢熱的。這頓我們差不多吃遍了麗江的特色菜,有腊排骨烏雞湯,米灌腸,雞豆涼粉。湯很見湯,七個人添了一遍又一遍;米灌腸又黑白之分,黑的是加了豬血,看原樣好像比較醜陋,不過經炸之後,倒也蠻香的;雞豆涼粉起初還以為是些豆子拌著涼粉吃,殊不知是雞豆已經作為原料添加進涼粉裡面了,味道倒也特別。
回古城之前,我們還去了趟束河古鎮,是我第一次到麗江之後才開發的新景區,據說歷史比麗江古城來得更久遠。我們來到一家家族式的染坊,看到了布料在染之前是如何經過針線扎制的,可以把圖案控制得如此分毫不差,形態各異,的確有巧奪天工之嫌。或許是覺得這裡的工藝比較有可信性,同行的驢友紛紛掏腰包購買了心頭好,自用的,送人的,各取所需。束河古鎮相對冷清些,但環境卻是令人愜意的,它仿佛讓人看到了若干年前大研古鎮,古樸安寧,但它會不會再變成一個商業化的地帶,還要看我們旅游者的造化了。

(寶塢驛站)
第二天,跟前一天同樣的陣容,我們來到拉市海。圍著海的一圈,有很多合作社的馬隊。負責講解行程的當地人會向你展示不同路線所看到的不同風景,全部是騎馬前往,或者劃船觀鳥。在一輪砍價之後,我們把價格為280的路線說到220,外送80的劃船觀鳥。其實一路經過的都是原始森林,沒有什麼特別的景點,牽馬的馬夫絮絮叨叨我們講解腳下這條茶馬古道的歷史,或者天南地北的侃家常,最後到達終極景點-七仙湖的時候還主動為我們拍照,找到水的源頭讓我們品嘗一下,還說喝這邊的水生男孩,那邊的水生女孩,呵呵,倒也憨厚可愛。
從拉市海回到麗江,也差不多接近他們旅行的尾聲了。他們彼此之間是分隔異地的好朋友,這次離別不知何時再相聚,所以他們把所有內存條裡的照片都刻成光碟,1G,2G的,收獲也不少。而我們來之前就看攻略說最好能帶移動硬盤,麗江客棧通常都有電腦可以把照片拷貝下來,但別忘了帶數據線或者讀卡器,因為客棧裡的多為台式電腦,這次我們棋差一著,唯有為當地貢獻了一個讀卡器。隨後的行程,兩家人就分道揚鑣了,他們預留了一天的時間來買手信,我們則要跟當地的旅行團開始更刺激的行程。

(拉市海-七仙湖)
後四天的行程如下:Day1: 麗江-香格裡雄古觀景台- 長江第一灣-上虎跳-香格裡拉-納帕海-奔子欄,午餐在虎跳峽,晚餐、住宿在奔子欄;Day2: 奔子欄-金沙江第一灣-白馬(茫)雪山-徒步明永冰川-飛來寺,午餐在明永村,晚餐、住宿在飛來寺;Day3: 飛來石-梅裡觀景台-白馬(茫)雪山埡口-奔子欄-松贊林寺-香格裡拉,午餐在奔子欄,晚餐、住宿在香格裡拉;Day4: 香格裡拉-拉市海-麗江,午餐在拉市海,行程結束。整個行程都是原路去原路返,主要看司機對時間的掌握。由於我們這個團只有9名團員,故司機也做導游之用。四天時間我們大部分都是在路上行進,從香格裡拉往德欽的雪山路段更是由石頭鋪就的。由於實在經不起左拐右彎以及逐步上升的海拔,我們是睡了又醒,醒了沒事干,看看路上的景色也就繼續昏睡過去了,倒是在雪山路段讓我們興奮不已。因為前幾天剛下過雪,路邊都積了2、3釐米厚的雪,唱山歌的時候沒有水洗手,它們倒成了有用之物。能這麼長時間趕這樣的山路的司機也真不簡單,車子試過偏道陷入比較厚雪的地方,他倒也獨自輕松應付過去了,爬明永冰川的時候他還與我們同行。徒步明永冰川是整個行程中耗時最長的,也最需要身體力行的。雖然比較累,但比起一路上顛簸中的混沌以及過眼雲煙的景點,卻是另有一份滋味在心頭,另有一番風景在眼中。它對老公體力提出了挑戰,也更是對我發起了挑戰。自以為經過黃山天都峰之攀登,其他山峰對我來說已經不會構成任何威脅。帶著前人游記中說會很辛苦的心理准備,我和老公踏上了征程。爬著爬著,厚重的羽絨服成了累贅,只好成了挽在手臂上的裝飾品。爬山要的就是一股作氣,但考慮到一行人的集中性,我們唯有走走停停,雖然耗力不小,但也也有機會駐足看看沿途風景以及稍作休整。一路上汗是干了又濕,濕了又干,放著“大路”不走,我們倒摸索起捷徑,隨地撿起的樹枝順理成章地變為了我們的第三條腿,也給我們的膝蓋減了負,真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啊!一個十分鐘,又一個十分鐘,不知過了多少個司機口中的十分鐘,我們終於到達了冰川地帶。沿途修建的棧道,某些木條已經腐朽得掉入了冰溝,好在還不構成妨礙,唯有小心翼翼,錯三間五的跨越一道道空溝。那是一片太陽似乎照不進來的禁區,步入眼簾的是大片大片像春筍般矗立的冰柱,堅挺的,冷酷的,雖然不比雲龍雪山上雪的柔美,但它突顯出來的陽剛氣勢卻能帶給游人一種心靈上的震撼,一種歷經千辛萬苦後甘甜的回報。或許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明永冰川)
在飛來寺住的那天晚上,是最冷的一夜。晚餐是犛牛火鍋,在電力不強勁的情況下吃完了面前一盤黑乎乎的東西,嘿,味道不錯,特別是那份辣油蘸水,但價格也是眾餐中最貴的。正如司機說的“香格裡拉和飛來寺都是鬼地方,有吃的已經算不錯了”。也許是神山在考驗我們吧。第二天按指示7:50起床看日照金山,雖然躺在床上可以看到整個過程,但為了拍下紀念性的一刻,我還是拿起家當跑上了客棧的頂層。可是雲一直很厚很長,不斷眷戀著梅裡雪山的各個山峰,稍縱即逝間還是抓拍到一些倩影,可是回來後才發現有點糊了,技術還是要多加磨煉啊!倒是後來在梅裡觀景台才可以一個個地看到雲霧散盡後的全部山峰的輪廓,煞是雄偉,玉龍雪山與之相比,確實遜色多了。

(梅裡雪山之卡瓦格博峰)旅行團的四天行程在不知不覺間結束了,我不僅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還得到了物質上的收獲-腳上凍瘡兩顆。如果問我會不會再來雲南,我會毫不猶豫的點頭,因為徒步虎跳峽,游覽瀘沽湖,涉足滇藏邊界等等,還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