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見聞錄
印像中,緬甸是個神秘而遙遠的國度。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這個國家處於一種相對邊緣化的地位,很少有人去關注它,從而落入了我們注意力的盲區。另外,我們所能聯想起關於緬甸的元素總無外乎“黑三角”、毒品走私、反政府游擊隊等負面的報道。在旅游特別是出境旅游尚未廣泛地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情況下,我們對外部未知世界的認知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於媒體的報道和主觀想像。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家之間在文化方面的溝通和交流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交流是消融誤解和偏見的一劑良藥。
由於工作的關系,我得以在若干年前赴緬甸做短暫的旅行。雖然到過的地方並不多,完全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式的匆匆而過,但是留在心底的印像和由此而生出的感慨卻始終揮之不去。
那是在兩年前的秋天。我們經由雲南瑞麗邊境口岸(即320國道終點)出境,赴緬甸木姐市旅行參觀。
“木姐”在緬甸語中是“繁華熱鬧的城鎮”的意思。這裡是緬甸北部邊陲重鎮,歷來都是軍事戰略要地。緬甸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當年英國人在這裡修建了飛機場、教堂和醫院;抗日戰爭期間,在運輸戰略物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史迪威公路就從此地經過。時至今日,這些設施都還保留著當年的面貌,可謂很好地貫徹了“五十年乃至一百年不變”的國策。當然,這個是灰色幽默了。
木姐地區的自然風光只能算是差強人意吧。從地圖上看,這裡是伊洛瓦底江(在中國境內叫“瑞麗江”)河谷平原,氣候終年炎熱濕潤,植被以熱帶植物為主,三角梅、鐵樹、檳榔、芭蕉、椰子樹、榕樹、鳳尾竹以及各種叫不上名字的奇怪植物隨處可見。這裡的光照非常充分,紫外線強度也很大。雖然內地已經是秋天,但在陽光下行走依然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陽光的灼燒和炙烤,所以當地的土著人皮膚都比較黝黑,婦女和兒童的臉上都塗抹著防曬霜以保持皮膚的光潔。當地居民以傣族為主,使用緬甸文、英文和漢字等三種文字。從旅行見聞來看,當地的土著人會講漢語的也大有人在,特別是那位漂亮的本地導游小姐一口流利的漢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我們此行參觀的重點是當地的三大佛教寺廟——金鹿寺、金佛寺和南坎大佛寺。緬甸是個佛教國家,佛教寺廟很多。據說,緬甸的男子一生中至少要出家三次,寺院生活成為他們人生必須經歷的階段。在緬甸,僧侶的社會地位最高,其次是男子,再次是婦女,處在社會最底層的便是人妖了。順便插一句,緬甸的法律許可一個男子娶若干個老婆,這個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是蠻有吸引力的。一笑。三座寺廟的建築風格迥異於東土,呈現出明顯的東南亞小乘佛教寺廟的外觀特色。由於緬甸盛產美玉的緣故,內外裝飾和佛像雕塑都堪稱金碧輝煌,這與我們沿途看見的土著人居住的低矮破舊房屋形成了極大的視覺反差。成群結隊的僧侶在寺院的樹陰下悠閑地踱步或坐在椅子上曬太陽;僧侶們的年齡差異頗大,我還嘗試著與幾個小和尚聊天,了解他們日常生活的一些基本情況。可惜由於語言不通,加上其他隊員的催促,這種交流尚未能很好地進行下去便草草結束了。
這次緬甸之行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卻感慨良多!
首先,從公共管理的角度來看,我覺得緬甸的各級政府在從民間汲取資源、動員民眾和提供公共產品方面的能力是比較弱的。另外,在城市的建設和管理方面的水平也比較低。看看那些缺乏合理規劃的建築布局、市容雜亂的街道和凹凸不平的馬路就一目了然了。當然,這可能與其特別的政治體制結構有關——緬甸是實行聯邦制的國家(但似乎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聯邦制,而更像是一種混合的政體),在中央政府之下並存著幾種類型的政治單元,如邦和省;私人(主要是富人)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團練;國家實行比較徹底的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而且價格也不貴(每畝地折算成人民幣大約價值三四千元不等);宗教特別是佛教的影響可謂無處不在,一夫多妻制、公民的等級制等等,這些就構成了這個國家基本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形態。
其次,從文化和藝術的角度來看,客觀地說,緬甸本身是個古老的國度,緬甸人民在歷史上也確實取得了無比燦爛的文化藝術成就;但是,如果和我泱泱中華相比,則高下立判了(這裡必須申明,本人決無宣揚大國沙文主義的意思,我只是在作理性的、客觀的對比而已)。無比較則無鑒別,無鑒別則無判斷嘛。筆者雖然在藝術方面的造詣很淺薄,但是我對自己具有起碼的藝術鑒賞力還是很有信心的。就拿佛像的造型藝術來說吧,緬甸(至少木姐地區)的佛像雕塑在藝術上的成就只能說是差強人意,或者可以說是質料勝於內涵——有其形而無其“神”,更不用侈談“韻”了;而東土(中國)的佛像造型則是“形神韻”兼備、內涵與形式皆達到了高度完美的統一。關於這一點,聯想起多年前我在參觀四川樂山大佛以及最近在敦煌莫高窟參觀佛教洞窟藝術時都一再得到了印證。特別是在表現佛陀的微笑方面,我們祖先的藝術手法無疑要高超得多。那微笑是何等的含蓄、神秘、深邃、曠遠、平和、睿智、超然、達觀、澈明、了悟和慈悲!我有時甚至覺得,只有那些能夠對佛陀嘴角的神秘微笑心領神會的人才算是真正掌握了開啟中國傳統文化幽深而又厚重大門的鑰匙和密碼。所以,一滴水裡見世界,從佛像的造型藝術上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華民族文明的厚度和深度了。這時,一種對民族偉大傳統的自豪感就在心底油然而生!所以,我常常覺得,愛國主義情感培育的最好途徑就是旅行。通過旅行,可以激發人們無窮的愛國情感,而這種愛國情感是建立在對祖國大好河山、人文勝跡的了解和摯愛基礎上的,當然更是建立在對深邃的民族文化和悠久而偉大傳統的深刻理解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