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麗峽的清晨
真巧,當我們到達神麗峽的時候,朝陽的那一縷光輝正好透過東方山嶺的間隙,照射在清粼粼的湖面上;拐過山腳,一陣清風就從山谷裡撲面吹來。在這冬天的早晨,感覺有一種久違了的爽快和親切。
靜靜的湖面,映襯著山巒、樹林和天空的倒影,幾只白色的水鳥在深藍的湖面上徐緩地飛行。由於是冬天,游人很少,空氣中有一絲微薄的寒意,從山坡上的樹林深處傳來幾聲悅耳的啾啾鳥鳴,這一切於我端的是欣喜無比。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神麗峽的景色兼有山水之趣,此情此景,讓人不由得想起了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所有的景物都是寧靜的,孤獨的,寂寞的,但又是那麼生機盎然。遠離了都市的喧囂和熱鬧,讓心靈感悟大自然的脈搏,敞開胸懷,貪婪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對著空曠的山谷運盡丹田之氣大聲地喊叫,聽自己的聲音在山谷裡和湖面上久久地回響,余韻裊裊不絕。
梭羅說,瓦爾登湖是神的一滴。這裡的湖水清澈見底,可以看到湖水中的草、流動的魚和在水流中不動的石子,湖水充滿了光明和倒影,成為一個下界天空。這裡的確是大自然的精靈,是上帝的神來之筆。
移步換景。每一個角度看到的風景都讓我驚嘆不已!說句心裡話,神麗峽的風景並不是最出色的,至多算是山水中的小品罷了,但就是這段並不那麼張揚的山水小品把我深深地折服了——就像瓦爾登湖的風景並不是最出色的一樣。可是,誰能否認這是一個讓心靈得以詩意棲居的地方呢?!
淙淙的流水在山谷裡歡快地流淌,發出叮叮冬冬的聲音,溪流彙成了一個個小石潭,水面清澈得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偶爾還能看見幾尾小魚呢!走在石頭鋪就的山路上,真有一種久違了的親切和愜意——而我當年就是踩著這樣的石板路從大山深處走向繁華大都市啊!山谷兩岸的峰巒高聳入雲,峻峭的懸崖上面倒掛著幾棵虯勁的松樹;由於時值初冬,山坡上樹木的葉子全都變成了金黃色,地上也到處都是枯黃的落葉,間或有一些紅色的楓葉夾雜其間。仰望頭頂高遠明淨的天空,側耳聆聽這空山鳥語——我不由得想起了柳子厚那篇著名的《小石潭記》: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其實,不論是柳宗元筆下的小石潭,還是吳均筆下的富春江,都並不是那麼讓人炫目和尊貴顯赫的風景。可是,我們誰也不能否認,就是這一段山水寄托了作者內心多少審美的愉悅、驚嘆和歡欣!
後來,當我來到一處山崖,遠遠地就聽見前方傳來響亮的瀑布聲,走到跟前才看見一道銀練從山崖上飛瀉而下,在谷底的巨石上濺起點點細碎的浪花,那嘩嘩嘩的水聲,和著密林深處的幾聲鳥鳴,是我聽過的人間最美妙的音樂……於是,我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就把這美妙無比的天籟之音通過手機傳送給遠方的伊人,讓她和我一起領略和分享這“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的獨特意境——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當我把吳均的這一段文字以短信的方式發給伊的時候,她卻回復道——
君子游記。
我大笑。同時,想像著伊燦爛而明淨的笑容。
丙戌年冬 寫於浣花溪草廬
歡迎您繼續訪問我的個人博客:http://blog.eastday.com/sp1/1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