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問茶奇遇記

作者: 四川才子

導讀“龍井問茶”奇遇記引子杭州真是個夢幻般的地方。這是一座既現代又古典、既風光秀麗又充滿人文底蘊的偉大城市。這裡的每一處風景都值得您細細品味。有這樣一座充滿靈秀之氣、端莊嫻靜的山水城市作為自己的“後花園”——據說現在杭州人也已經認同這個定位——真是上海的一大福氣了。我這裡要記敘的,是關於一個“高人”和“隱士”的故事。也許,您會以為我是 ...

“龍井問茶”奇遇記引子杭州真是個夢幻般的地方。這是一座既現代又古典、既風光秀麗又充滿人文底蘊的偉大城市。這裡的每一處風景都值得您細細品味。有這樣一座充滿靈秀之氣、端莊嫻靜的山水城市作為自己的“後花園”——據說現在杭州人也已經認同這個定位——真是上海的一大福氣了。我這裡要記敘的,是關於一個“高人”和“隱士”的故事。也許,您會以為我是在故弄玄虛——都什麼時代了,還談什麼“高人”、“隱士”啊?!但是,這的確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其實只要您與他(她)精神相通,相信您會發現生活中並不乏“高人”、“隱士”存在。雖然寫作本文一直是我的夙願,但是我也有另外的顧慮,那就是我的文章弄不好會影響先生平靜如水的生活,而他是從來不喜歡被人過多關注的。他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隱士”;不過,也許是最後的“隱士”了吧。先生可謂是山水的知音。山水成就了他,而他也在山水中自得其樂,與世無爭。有時候,我在想,先生原本是可以有更大作為的;但是,他現在的生活其實又何嘗不是一種更高意義上的超越和成功。每念及此,總不由得感慨系之。九溪的秋色一個深秋的季節,在三五知己的陪同下,我們相約去欣賞九溪的秋色。那是我第一次游覽九溪。此前,我的朋友們使勁向我鼓吹九溪的秋色是何等的美麗,開始頗不以為然——印像中,家鄉的秋色是天下無雙的了——滿山遍野的楓葉在一夜之間全都紅了,而白牆青瓦的屋舍就星星點點地掩映在白雲、楓林、岩壑和流泉的深處——那該是何等讓人心醉的圖畫!然而,當他們提到“九溪煙樹”、“十八澗”以及“龍井問茶”時,我才陡然來了精神——光聽這些名詞就已經很誘人了。套用一句現在流行的廣告語:九溪行,我看行!果然,在進入九溪的那一刻,我就被眼前的無邊秋色徹底征服了。有“詩”為證:九溪煙樹鏡中天,映水秋風傲霜燃。山光潭影兩相愛,竊得浮生半日閑。(九溪煙樹)又曰:九溪山路十八灣,漸遠漸上白雲間。龍盤獅踞桃源夢,斷壁無由思參禪。(題龍井廣福寺壁)我們一行人,就這樣一邊談笑風生,一邊仔細品鑒沿途的風景。不深的山谷裡,一條鋪著青石板的小路沿著一灣溪流向群峰蜿蜒伸去,溪水異常清澈,山谷裡很安靜,游人也不多,只聽見溪流汩汩流動的聲音以及間或從不遠處的樹林裡傳來的幾聲鳥鳴,路上積滿了掉落的金黃色銀杏葉,在陽光的照耀下,煞是好看,到處是一派靜謐深邃的幽谷景像。這樣的情景,讓人不由得聯想起唐人“落葉滿空山,何處覓行跡”的詩句,又好似宋人的山水畫,寂靜、淡遠而空靈。“老兄,這兒的景色還不錯吧?”點燃一枝煙,一位老友悠悠地問道。“嗯,的確不虛此行。老弟可真有眼光,這樣一塊風水寶地竟然被您給發現了!”我連忙真誠地“附和”。“今天,我們真正的壓軸戲還在後面呢!”這家伙又故意在賣關子了。“哦,是嗎?!何妨說來聽聽。咱們不會是去見一位美人吧?哈哈。”一路上,我們的確見到了不少氣質清純的美女。“不是。很遺憾吧。但是我們今天要去會一位真正的高人。他就隱居在這溪流盡頭的村子裡。只怕咱們不一定能見到呢!”“高人?!”腦子裡立刻浮現出一位目光深邃、布衣褐裘的老者形像。說話間,我們已經來到了一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四面環山的村莊。山谷兩邊舒緩的坡地上到處是綠油油的茶園。聞名天下的龍井村到了。龍井問茶這些年來,龍井村的變化很大。儼然像是一個山中小鎮了。而那時,龍井更像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村落。村子裡的建築也保留了古樸的特色。倘若不是友人的提醒,恐怕您真地以為自己來到了夢境中的桃花源。多美的村莊啊!一條小溪從村子裡緩緩流過,懸掛著“茶”字招牌的門面隨處可見,淡淡的茶香從空氣中飄來,雞犬在村裡的道路上游蕩,白發蒼蒼的老人坐在自家門前曬太陽,漂亮的村姑坐在門前炒著茶葉,到處是一派祥和、寧靜的山寨風光。當我們來到一家掛著“阿牛茶葉店”招牌的木樓前,友人說這裡便是我們今天尋訪的目的地了。很普通的一家茶葉店。從外表上看不出與周圍其它的茶葉店有什麼太大的差異。唯一的差異是店名更富有個性和特色,門面裝飾更樸實無華罷了。門楣上張貼著一幅對聯,內容記不太清了,總之是寫的極有趣味。進得店來,只有一位面目慈祥的老媽媽在做著女紅,旁邊還有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在地上擺弄著玩具。看見有人進來,老媽媽立即起身招呼我們坐下,並且給我們每人都沏了一杯茶。“阿牛伯伯今天不在家?”甫一坐定,友人便問道。“噢,在的。在後邊的院子裡炒茶呢。我這就去叫他。”老媽媽隨口應道。我端起茶杯,深深地吸吮了一口,好清香的氣味!淡而有味,香遠益清。真不愧是天下名茶啊!就在我一邊品茗,一邊打量店裡的陳設從而揣度店主的風采時,突然聽到後面的院子裡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循聲望去,只見一位慈眉善目、面容和藹的花甲老人已經來到我們的面前。老人身材不高,雙目炯炯有神,由於長期勞作的緣故,看上去非常硬朗結實。“哎呀,歡迎各位!你們是從杭州來的吧?是不是浙大的同學啊?”真是人未至,聲先至。接著就與我們一一握手寒暄。他的手很粗壯有力,但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親和力在。老人的笑聲很爽朗。看得出,他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老人顯得十分高興,連忙讓老媽媽重新給我們沏茶。山水有知音就著一杯清茶,老人和我們聊了起來。在裊裊升起的水霧中,我們的思緒和他一起回到了那些過去的崢嶸歲月。不曾想到,這樣一位看上去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茶農竟然是有著顯赫家族背景的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生,而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作為一名當年物理系的高材生,他的詩文造詣簡直令我輩無比汗顏。在他的面前,我又一次深深地懂得了“有容乃大”的人生哲理。據先生講,他的父親曾經擔任過國民黨上海市市長的秘書,舅舅是國民黨的中將,大陸解放以後就去了台灣,至今也未回來過。先生上個世紀50年代畢業於浙江某師範學院物理系,本來畢業後即有機會赴蘇聯留學,但由於家庭成份不好,未能成行。後來,先生服從分配,畢業後在一家中學任教,後恰逢三年自然災害,先生所在的學校也暫時停辦,於是先生也就“解甲歸田”,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後來又遇到了“文革”的歲月,先生牢記父親告誡自己“不要過問政治”的遺訓,從此干脆就在龍井村裡過上了平靜自足的茶農生活。打那以後,先生就幾乎一直沒有離開過這裡。除卻在“文革”期間,先生到過南京的雨花台,在那裡,他寫下了好幾首歌頌當年仁人志士的詩作。很難想像,那些感情真摯、氣勢磅礡、筆力雄勁的作品竟然系出自眼前這位擁有理科教育背景的平和老人之手。遠遠近近山,高高低低樹;叮叮咚咚水,彎彎曲曲路。在山水和大自然的懷抱裡,先生就這樣過著快意自足的茶農生活。娶妻,生子,然後含飴弄孫,安享晚年生活。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落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山中問答》)老人茶葉炒制的工藝很獨特,由於為人慷慨故人緣特別好,每年春天清明前後,他家的店鋪門前總是車水馬龍的熱鬧景像。從他給我們展示的名片夾來看,先生的交往面相當廣泛,既有社會名流,也有如我等無名草根,由此可見先生並不是市井小販,慣於勢利待人的了。後來,老人又興致勃勃地陪同我們參觀游覽了獅子峰、廣福寺等景點,還把“龍井”地名的由來、廣福寺的歷史以及龍井茶的栽培炒制工藝毫無保留地向我們作了說明。雖然已是花甲老人,但先生的步伐依然矯健、沉穩,一如他謙和、從容的語調和淡泊、達觀的神態。“您不是四川人嗎?當年朱老總就曾經來過這兒,還為我們題過詞呢!他是一位真正的偉人啊!”站在廣福寺的斷壁殘垣前,整個龍井村盡收眼底。先生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面對著漫山遍野的綠色茶園,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自豪、欣慰的笑容,滿頭花白的頭發在秋風的吹拂下,顯得是那樣的飄逸、氣定神閑。……從此以後,每年當我去杭州游玩的時候,總不忘去九溪感受一下那幽靜的山林、清新的空氣、明淨的溪水,而其中不可缺少的,是去“阿牛茶葉店”拜訪先生,聆聽他對人生的看法和切磋詩藝。當然,也有見不到先生的時候,小外孫告訴我們:“外公去山中采茶啦”。那時,心中就有一絲淡淡的惆悵和失落。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茶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附錄:過阿牛茶店訪高人不遇:振翼先生 (2001/3/31杭州龍井)阿牛茶店今依舊,當年後生重邂逅。曾經座中皆禪機,仍然玄風盈兩袖。澗水東流不回頭,柴門不遇張阿牛。山中茶農真隱士,四十年來輕王侯。民國亡時違父志,王謝遺風重濟世。雨花台上哭秋風,萬裡江水悲凝滯。披發長歌歸去來,處處澗石生綠苔。深山桃李紅爛漫,隔籬鄰翁有好懷。自種綠茶活妻孥,薄利只求足糊口。村頭枕流漱白石,古樟蔭下勤酤酒。郡守聞此大汗顏,冠蓋亭亭至門前。先生擔糞獅峰後,臭手慢開舊柵欄。意像瀟灑從容中,太守折腰拜義兄。未需木屐勞遠送,徑旁處處盡蒼松。絕塵老農百首詩,妙處曾說晚生知。汲取山泉泉邊飲,相視不語唯嗟咨。人生落地如飛蓬,幾人如此澹泊中?君不見:阿牛店外鶯婉轉,桃花淡白笑春風!(注:振翼先生系吾好友,詩文造詣甚高,現為中文系在讀博士。)



(杭州九溪)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