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早9點和盧大姐約好來到遇龍河漂流,有全程的從遇龍橋到工農橋,也有從舊縣到工農橋,還有朝陽碼頭到工農橋,先騎到上游舊縣,先吃早點,過菜場居然見到傳說中的瘦子米粉,立馬下來解決早餐,然後一路上看到出售花環,新鮮的花和葉,年輕而旺盛,愛不釋頭,戴上後得意的很,騎車的也有迎風而御的感覺,一路有驢友從旁過,贊賞的目光不斷,有些人也忍不住下車買,騎了1小時,超了近路到舊縣,顛簸不已,但美景不斷,能聞到青草的味道,11點到,在鄉間小橋上看玉龍河,我們喊出了最傻的話,這是水嗎?那種綠,那種清澈,那種依山的柔情,還有水中郁郁的山影,都有長居於此不再返的衝動,付了120元,筏工朱廣元將車綁到竹筏,開始了最美的旅程,遇龍河的水清澈見底,水草,小魚,石頭不斷,深深淺淺,連自己的倒影也很美,更不要說遠處的群山和鳳尾竹了,拍了很多水中的倒影和我們溪水的vedio,還拍了凌波踏步的樣子,一路上還衝堤壩最有趣,高低的落差激起浪花片片和我們尖叫聲串串,還有人及時地給你抓拍,很過癮.當然少不了漓泉,還看到一種第一次見到的紅薯,裡面居然是紫色的,好吃又好看.和筏工聊天,學了不少土話,大歡(大哥),大騷(大叔),列鐵(小弟),然後就衝著別的船的人大叫,大歡,大騷,學得八九不離十,還唱學會了山歌"什麼(鴨子)水面打跟鬥,什麼(大船)水面起高樓,什麼(荷葉)水面撐陽傘,什麼(鴛鴦)水面共白頭。".遇龍河漂流的好處還在於你可以靜靜的什麼都不做,看山看水,看竹,看樹,看倒影,聽水聲,曬太陽,甚至美美的睡一覺,三個多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朱大歡也戀戀不舍,於是約定第二天一起去漓江徒步。(朱大歡聯系電話:13878372627,和他說好,如果以後有人來找他叫他朱大歡,就知道是我們介紹去的了,哈)下了竹筏,騎上單車,我們路過一個草莓地,興奮得去采摘,生平第一次到地裡摘熟草莓呢,10元一斤,吃著自己親手摘來的新鮮的果實,又一次覺得可以留在陽朔不歸了.
然後去銀子岩,一個No 1的溶岩洞,光走一遍就要1小時,50元/人包門票和來回車費,
晚上想吃傳說中的啤酒魚,於是和先前遇到了廣東仔拼桌,攻略說最先出名的譚大姐質量已經不行了,便來到推薦的蔣記啤酒魚,烏骨魚一般,而且非要從三斤起,30元/斤,上來的分量明顯不足,和以後我們自己捕的江魚及農家的江邊小魚沒得比
晚上去了如果酒吧,點了三色的咖啡,另一端有人過生日,一桌子的喧嘩,一米外年輕的歌手彈著這吉他,唱著<如果 愛>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出去會不會失敗,外面的世界特別慷慨,闖出去我就可以活過來....",我跟著哼著,奇妙的感覺到時光重現當時電影院裡的我,<<當愛已成往事>>從吉他裡飄出處,輕輕便將我從忘我中拉回記憶,曾躲開,以為躲開的的糾纏又湧上心頭,依然靜靜坐著,任淚流滿面,直到有一種淋漓盡致的酣暢,依然12點回酒店,但有了一晚屬於我的西街
18日早離開蓮峰,入住假期,結賬時老板都不問什麼不住,又讓人感受了西街的自由,9點在車站等朱大歡,看到穿著帶些塵灰西裝的他,我和同伴掩口大笑,又一次驗證工作的男人是最美,不過樸實倒沒變,還給我們帶了10個自家的沙田柚,坐車到楊堤,16元楊堤至興坪漓江徒步的票,他是當地人可以不買,一路也是古木蒼蒼,江水淙淙,不過常有桂林至陽朔的游船,嘟嘟的馬達聲很是掃興,比不上遇龍河的全竹筏,本來用4-5小時的徒步,我們用了7個小時,因為一路我們太自由散漫了,看到一條江邊飲水的牛,眉毛又長又密,浸在水裡也不妨礙它覓食,於是想到如果誇人睫毛想牛睫毛一樣是多麼有趣的事,走不久就到了浪石碼頭,很多人勸坐竹筏去,可惜走這條路的都是打定要徒步的,我們站水中石頭上,用竹竿拍水,用鵝卵石打水漂,到村裡子裡看蔬果瓜龍田,阡陌縱橫,雞狗祥和,一片原生態的農家景像.路上想起昨天的花環又心癢了,得知朱大歡會編花環,於是路上采了紫色的,黃色的,紅色的花,用竹枝作框架,藤皮做線綁牢,插上花,點綴些野果,就好了,花環很美,我們也很臭美,互相用相機拍著,還不時重新采些新的野花reform,工作靠朱大歡,構思則靠我們。下午時,點了農家菜,一個土雞,江邊小魚,香蔥炒雞蛋,蔬菜。4個土雞蛋就成就了滿滿厚厚的一疊,土色土鄉,新鮮可口,漓江裡捕的幾種小魚,味道太鮮美了,比起昨天的啤酒魚,強烈推薦品此魚,而蔬菜更是吃得見蝶底。朱大歡親自掌的勺,他的理想就是賺點錢蓋好樓,然後辦個農家樂----有果園,有菜園,有農舍,有雞鴨鵝豬等家禽,休閑還可以竹筏漂流,很有意義的理想,我們都希望他明年就可以實現。吃著飯,和主人聊著天,知道了不少漓江的許許種種。3點半接著向九馬畫山徒步,半個小多小時時就到了,遠遠就看到,傳說看到7匹馬是探花,9匹馬就是狀元了,那些馬其實是斑駁的棕色在山上形成的圖案,遠遠看還真是神似,或見頭,或見背,或見鬃毛,很快我們就找到了7匹,形像力的有了磨練,此後我們很快就能看出此山像什麼,彼山像什麼。走了這麼久,高興了這麼久,我們還想接著步行到興坪,不是很累,自己都佩服自己的體力,但朱大歡建議坐竹筏,怕錯過了興坪回陽朔的末班車,於是在嘟嘟的馬達聲裡,我們在漓江上朔江而上,途中不停拿出20元的人民幣背面的圖案比照,屢屢出錯,師傅說終點才是,只能耐心等,當無路可走竹筏停下時,我們納悶,沒有啊,回首一看才恍然,元寶山在那兒呢,當下拿起相機一陣亂按,夕陽也在欣賞著此景,安逸的漓江,岸邊洗衣的姑娘,靜靜的元寶山,作為我們一天的結尾到很是點睛之筆。坐車回陽朔便想睡覺,隨便吃了陽朔中心廣場的小吃,味道不好,回去全吐掉了,沒有泡吧,早早就歇息了.
19日睡到自然醒,去早點,才發現可可米粉已經於11月8日搬到陽光100了,很好聽的地名, 嘗了可可的米粉,又到隔壁的老油條吃馬肉米粉,價格貴一些,經典的油茶賣完了。回旅館和前台的小姑娘聊天,她很滿意自己的工作,做一天休一天,包吃包住,還給幾百塊的工資,太爽了。如果按一天三頓2兩米粉算,只要180元就可養活自己,於是同伴高呼,我就嫁這了,只要不要我干活,不生小孩,我願意。。。今天沒有安排活動內容,隨意的的在陽朔碼頭,龍陽山碼頭走,看到鸕鶿,老人,玩大字牌的居民,曬太陽的情侶。在漓江江邊,又看到有人在洗紫色的紅薯,上前聊天,是位開心的媽媽,很自豪地說曬紅薯干給快回家的兒子吃,兒子在讀大學,兒子和兒子的同學都忒喜歡吃她做的紅薯干,可不是,愛心媽媽牌的東西最好吃了。。。有人問我們是否作竹筏看書童山,秀才探榜山,拒絕了,不想壞了遇農河竹筏漂流的美好,後來走走,還是上了竹筏,誘因是竹筏上大大寬寬的竹椅,很符合人體力學,坐上去在江上曬太陽很舒服,真正的relax游漓江,主人叫沈六九,很獨特的名字,人很沉穩,不主動打破我們的安靜,不用嘟嘟的馬達壞興致。看著兩岸的鳳尾竹,群山,水草,便打趣說,你們住在這裡很美,晚上到你家吃飯吧?他平靜的應道,可以啊,還可以捕魚。真的嗎? 我們不由雀躍起來,於是約定一天的活動,竹筏結束,回他家拿網捕魚,晚上吃我們的收獲。回家的路上,他帶我們去了陽朔真正漁民賣魚的菜場,買了jing魚,15元/斤,出水稱的時候,魚劇烈扭動,水濺了一大片,太鮮活了,真正的漓江的江魚,攤主告訴我們,陽朔現在做的啤酒魚都是人工養的,不是來自漓江,我們深信不疑,果然眼見為實啊。劃船過江,便到了沈的村子,沈的家裡常年拜著菩薩,剛添了個出生8天的女嬰,日子和和美美。中午就吃買來的魚,水燒開,放下魚,直接煮著吃,就三個字“鮮,好吃“。沈自己種了紫色的紅薯,我們便帶了些上竹筏,然後從他岳母的船上拿了漁網,有三四十米長,已經理好,他們自己編的,編好一幅需要兩年。來到岸上,他搬了很多大的鵝卵石,見我們詫異,他解釋,冬天了,下網後要用石頭往水裡砸,魚游動就會觸網,聽得我們心動不已,第一次自己捕魚呢,不是釣魚,是捕魚啊,興奮ing 。劃到一座通向廣州方向的橋下,他囑咐我們在竹筏頭部一點一點放網,他則在竹筏尾部控制竹筏的方向,網放完,泡沫游標浮在水面,他將竹筏掉頭,我們開始扔鵝卵石,重重的砸向水面,水花都濺了自己一身也不顧,竹筏逆著剛才放網的方向行駛,到了漁網另一頭浮標處,我們開始收網了,一節一節拉上來,空的,空的,空的,很失望,第一次難道就一無所獲?拉上的漁網都堆了一大堆了,甚至拉上了一個扔下去的石頭,卻沒有魚。。。正在安慰自己呢,沈師傅小聲說了一句,有了,我們頓時來了精神,又拉了一節漁網上來,果然,一條小魚在漁網上纏住了,他告訴我們這是條大眼魚,我們頓時搶著要取出它。太興奮了,我們捕到魚了,我們自己捕的魚,啊啊啊啊啊。。。。。。然後又是一條,又是一條,我們的喜悅發自內心,數數一共有六條呢?其中還有兩條小jing魚,就是酒店裡60元一斤的魚,大眼魚20元一斤。看著自己平生第一網魚,我們很是激動,趕緊和我們的勞動成果合影。魚是裝載一節竹筒裡,側面開了個口子,蓋子用繩子來扎,竹筒裡的水和江水就互通了,將竹筒系在竹筏上,魚就還可以活在江裡,游在江裡,又簡單又聰明的法子。有了一次成功的撒網,我們很開心地整理收上的網,其實重新收拾好網最費時,打結的網要展開理好,水草要拿掉,濕漉漉的網在手裡理順,還挺冷的。不過因為盼著下一網,就不覺得時間的漫長,又信心百般的接著捕,第二網,三條,第三網,一條,第四網,none,天開始黑了,我們不甘心,又下了第五網,還是一無所獲,最後一次整理網的時候,天全黑了,幸虧帶了手電,我和同伴輪流理,感覺有半個小時之久,這時,鸕鶿開始工作了。沈師傅說夏天的時候來,一網能捕到十斤呢?我們好羨慕啊。不過帶著10條小魚回歸,我們已經很滿足了,晚上用豆豉和魚一起煎,味道和漓江徒步吃到得魚味道一樣,不過賜我們親手所捕,自然更鮮美了。頂著月色,沈師傅劃竹筏送我們過江回酒店 。
20日早7點趕到老油條吃油茶,味道不大喜歡,但都喝完了.7:30的車去龍勝,車費門票150元/人,11:00到大寨,其實一直猶豫是否耗一天時間用在龍勝梯田,結果看來不值得。看梯田還是秋天麥穗累累時好,金閃閃一片,或者有秧苗時綠油油一片,或者有雪,白皚皚的層次分明,我們去了最著名的金坑梯田,平安梯田,也看了1號觀景台,2號觀景台,七星拜月,但和明信片的各個顏色比,冬天的龍勝實在不值得去.當地是瑤族人,頭發很長,有世界級的黃洛長發美譽,女人的耳洞很大,長長的墜下,傳說是耳洞越大越優幅,不過這裡是女的養家多,賣點手工編織的布,工藝品,我買了假的銀筷子,假銀元,價格居然比老外貴,銀元25元/枚,老外的是15元/枚,等到返回停車場,又降到10元/枚了。
晚6點返回桂林,到微笑堂買土特產給同事,10:30的飛機回上海,到家已是12:3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