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足夠了--1月的哈爾濱游記

作者: 快樂工作快樂旅行

導讀一月份去哈爾濱,正是酷寒之日。我事先做功課時,看了看網友們對哈爾濱和滑雪的評論,基本是這麼幾個關鍵字:寒冷、黑出租、宰人、失望。對於寒冷,我覺得應該不會太過分,因為以前也曾在冬天去過東北的沈陽、長春,還有一個叫松原的農村,都是沒加衣服直接過去的,印像中沒有冷到哪裡去。哈爾濱更北一些,溫度還要低幾度,所以盡管從戰略上藐視它,從戰術上 ...

一月份去哈爾濱,正是酷寒之日。我事先做功課時,看了看網友們對哈爾濱和滑雪的評論,基本是這麼幾個關鍵字:寒冷、黑出租、宰人、失望。對於寒冷,我覺得應該不會太過分,因為以前也曾在冬天去過東北的沈陽、長春,還有一個叫松原的農村,都是沒加衣服直接過去的,印像中沒有冷到哪裡去。哈爾濱更北一些,溫度還要低幾度,所以盡管從戰略上藐視它,從戰術上我還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在北京、上海生活這麼多年,冬天從來都是襯衣、單褲加棉衣,這次特意找出了保暖內衣和秋褲、加上秋天穿的抓絨衣、非典時期流傳下來的口罩、打球時候用的護膝,最後還從箱底找出了一件超厚的棉衣。這還是三年前一個做外貿的朋友送給我的,說是成本100塊,在美國賣100美元,由於體積太大,我還一直沒有什麼機會穿過呢。等所有的東西裝好,箱子已經塞的滿滿當當的了。出於對黑出租的恐懼(據說所有在機場排隊的出租車都有問題),我根據網友的建議,提前訂了一輛雷鋒出租車,這個網友挺有意思的,在自己的游記裡面還特意附上司機連人帶車的照片。飛機居然提前15分鐘到了,一下飛機,還是艷陽高照,感覺天氣不算太冷。在出口處看到雷鋒車司機安順舉著牌子在等,他是大眾公司的,和上海的大眾出租一個公司,車的顏色也一模一樣。安順聽說網友這麼宣傳他非常激動,然後又遺憾自己不會上網,看不到關於自己的文章和照片,不過我正好打印了這篇文件,就當場送給他了。下榻的星河賓館號稱三星級,不過我看看也就如家快捷的水平,更恐怖的是周圍又髒又亂的像個貧民區。進了房間不過三點多,朝南的房間在陽光下暖洋洋的。忍不住拿出手提電腦上網一看,已經有了一大堆公司的郵件追了過來,挑了幾封緊急的處理一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我養成了出行帶手提電腦的習慣,不然總覺得心裡不踏實,一不小心就成了高科技的奴隸。四點鐘,天色居然已經暗了,剛才的艷陽昏昏沉沉,氣溫也下降了不少。聽說這裡離索非亞教堂3公裡不到,我決定暴走過去。聽到我不要出租車,門童驚訝地看著我,也許在他心目中,三公裡已經是很長的距離了。每到一個城市,只要治安情況良好,我一般喜歡用半天時間來暴走,不管經過的是市中心、風景區還是居民區,只有用腳丈量,才能了解一個城市的精神。哈爾濱以鐵道為界,裡面叫道裡區,外面就是我這次住的道外區,已經出了市中心,剛開始破破爛爛的,後來就有了商店、居民區,然後就到了市中心,走路不過30多分鐘,帶著手套帽子,並不算太冷。索非亞大教堂和自己的期望還有些差距,可能圖片看的太多了,也可能是剛在歐洲看了太多的大教堂。不過,東正教教堂還是第一次看到-- 拜占庭風格的圓頂,充滿了歷史滄桑感,1903年 ,隨著中東鐵路的建成通車,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也侵入了哈爾濱,為了穩定軍心他們為士兵修建了這個教堂,號稱遠東最大的東正教堂,哈爾濱政府還專門為它修建了一個大廣場,顯得更加隆重,不過由於哈爾濱現在沒有東正教的神甫,這個教堂徒剩下一個外殼,裡面已經沒有宗教儀式了,變成了哈爾濱建築博物館。門票要35,不值得進去。我拍了幾張照片就繼續前往中央大街。中央大街始建於1898年,既是哈爾濱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又因為有眾多歐式建築而成為一個有名的旅游景點。街上彙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及現代多種風格市級保護建築,有華梅西餐、馬迭兒冷飲、露西亞咖啡等眾多老字號,而且道路用青石鋪路,顯得很有歷史感。街上有很多賣俄羅斯商品的小店,看起來都非常粗劣,我在馬迭兒買了根冰棍就走了。馬迭兒這個著名的冷飲店,裡面熱鬧的好像小吃市場—賣烤魷魚的、雞肉的、麻辣燙的熱火朝天,轉了一圈才發現冰棍就在門口賣,一塊錢的赤膊棒冰,連包裝紙都省了,裡面還有賣冰淇凌的,3塊錢,味道不算很好但很熟悉—想起來的,是小時候經常吃的那種果子露的味道。我還可以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在杭州,爺爺偶爾會帶我去一個叫海豐的冷飲店,裡面的冰淇凌都用塑料碗裝著,就是這麼一種熟悉的味道。那時候的冰淇淋,奶味一般都不足,現在哈根達斯、八喜吃多了,碰到這種的味道還是很親切的,相信來這裡吃得人更在乎的是一種童年的感覺,而不是味道。在零下10幾度的馬路上邊走邊啃冰棍也沒覺得特別冷,大概口腔裡面的溫度始終如一吧。走著走著,就到了終點—防洪塔,這裡有一些簡單的冰燈,也可以沿著台階一直走到松花江上,玩一些冰車什麼的活動。很多市民在這裡,熱鬧的很。防洪塔上有98年松花江洪水時的水位線,當時看電視還不覺得,這洪水已經淹到了市中心,怎麼不叫人憂心。這樣,兩小時不到,我就把哈爾濱除了冰燈和雪雕以外的景點轉了一遍。回賓館碰到兩個朋友,說是訂了後天的冰雪二日游,760,我拿出別人的游記一看,參加過類似行程的人都是怨聲載道,除了大量的自費項目,景色也一般,而途中的騙人宰人行為更是煞風景。我以前在澳大利亞滑過幾天雪,對這項運動興趣不大,想到還要和導游鬥智鬥勇,就沒有了去玩的興趣。這幾年在國內轉下來,發現熱門的旅行點一般都存在質次價高的情況,東北地區受國營計劃經濟的影響最深,服務方面也最不規範。在全國名聲都很大的亞布力滑雪場,受設備老化和經營不善之累,已經決定轉給加拿大人來管理了。這樣也好,外來和尚好念經,東北地區就需要多一些外資企業,這樣才能慢慢跟國際接軌。晚飯後,又出去逛,氣溫應該已經到了零下15度,上身穿了T恤,抓絨衣和棉衣,腿上只穿了秋褲和牛仔褲,偷了懶沒有帶護膝。走在路上,鼓鼓囊囊的像個直立的企鵝,回頭率很高。走了不過20分鐘,並沒覺得冷,但是上了出租車,才發現大衣內袋的手機已經凍得冰手,而膝蓋也有冰冷的感覺,這就叫凍透了。都說東北出美女,還有很多從俄羅斯來的,在中央大街轉了一個小時,也沒看到有什麼中外美女。看來現在人口流動大了,傳統的出產美女的地區已逐漸式微。反倒是經濟發達地區,比如上海、深圳、北京這些地方靠吸引外來移民,美女越來越多了。中午11點出發,去哈爾濱另外一條商業大街,果戈理大街,這裡有赫赫有名的秋林食品。果戈理大街很長,但是繁華程度不高。先看到了網上推薦的東方餃子王,進去點了二兩三鮮餡二兩海鮮餡的,叫上一小盅肘子和一盤海帶絲,只要29塊,這還是因為我點了豪華的海鮮餡餃子,不然10多塊就夠了。餃子味道只能算一般,畢竟現在東北餃子館到處都是了。但是量實在大,肚子撐破也吃不完,其實一共點二兩就夠了。在哈爾濱菜量很大,很容易吃得過飽,這樣就需要暴走。沿著果戈裡大街往下走,看到很多人在一條小河上滑冰,再往裡走,河上面居然還修了一個滑雪場。估計是人造雪,再用腳手架搭起了斜坡,可以讓普通市民不出市區就能滑雪。秋林食品本來是哈爾濱名牌,出產的大面包(列巴)更是遠近聞名,這種面包15塊一個,有4斤重,是用雜木烤出來的,用布包裝著,味道有些酸,是俄國的風味,外面還硬,需要用刀切,但是裡面很松軟,配合這裡賣得裡道斯紅腸,味道好極了。有很多市民到這裡來排隊購買,其實秋林有了很多分店,我住的酒店旁就有一個,但是大家還是喜歡跑到總店來。由於國營企業的通病,秋林現在也陷入困境,大樓基本出租給了其他商戶,兩年前還被溫州公司收購了,即便這樣,還是沒能扭轉困境,從一個商品全質量好的百貨商店變成了只在地下有一個小店面的面包店,真是令人扼腕。除了大面包,我還買了一瓶用面包釀的飲料,這也是全國獨一家的,味道有點像米酒,談不上好喝。下午四點到了冰雪大世界,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是因為冰燈一般是夜間好看,哈爾濱4點半天黑,這樣,白天晚上的冰雕都可以看到了。在太陽島上還有一個雪雕公園,門票100,看過的人都叫上當,我就不去湊這個熱鬧了。一進入冰雪大世界的區域,就有一股濃濃的冬天味道,到處覆蓋著厚厚的雪。進入冬天後,哈爾濱最高溫度也在零度以下,只要下雪就不會化,但是城裡面人人自掃門前雪,幾乎看不到一點冰雪的跡像。一進門,真有一種驚艷的感覺。以前也看過一些冰雕,但都只能算是小家碧玉,這裡的作品都非常大氣:五台山的山門、哈爾濱的教堂、哈爾濱火車站、韓國的建築、還有一比一大小的冰雪房子。剛進門的時候,正是夕陽西下,冰雕顯現出一種清冷的光芒。四點半,所有的燈一起打開,亭台樓閣、火樹銀花美不勝收。幾台造雪機不停地開動,制造一種大雪紛飛的感覺。光是看看,有四十分鐘也差不多了,裡面還有很多游藝類的活動,比如狗拉雪橇、雪地摩托、雪地車、冰上自行車、甚至還有一個小型的滑雪場,全部是免費的,我一個一個玩了過來,很開心。最誇張的是一個超長的冰滑梯,足足有兩百多米長,一路跌跌撞撞下來,肩膀都要脫臼了。我一直奇怪這麼多人不停往下滑,也沒見到有電動的傳送帶,這麼多滑板怎麼運上來?不過很快有了答案,當我後來路過滑梯盡頭時,工作人員指著一堆滑板對我說,“想再玩一次?把這些拖上去,不用排隊就可以滑下來。”—他們倒挺會發動群眾的。去年,冰雪大世界的門票是80,但是裡面所有的活動都要另外給錢,今年雖然漲到了150,但是一票到底,對我這樣喜歡玩的人來說,反而更合算了。冰雪大世界裡面的溫度明顯要低於市區,但是因為不停在走,倒沒有感覺,但是只要一停下來排隊,就會凍得發抖,特別是玩冰車的時候,手腳幾乎凍僵了,幸虧我早有防備,腳底貼了一個暖寶寶。7點從冰雪大世界出來,避開那些門口排隊的出租車,挑了一輛剛剛送客人過來的車直接去了中央大道。在哈爾濱叫了10多次出租車了,並沒有碰到黑車或者強制拼車的情況,主要是我聽了安順司機的建議,堅決不坐在賓館或者其他地方排隊出租車,據說這些車一般和門童有勾結,計價器都做過手腳。去華梅西餐廳吃飯。這是哈爾濱的最有名的老牌西餐廳,以俄式大餐出名。一進門,很有西餐廳的架子—金碧輝煌的屋頂、水晶吊燈、牆上掛著油畫,但是一點菜,就露出來馬腳了。我先點了一個開胃菜酸黃瓜、一個紅菜湯、一個罐蝦仁當主菜,正在找甜品,服務員說話了“我們這裡菜量不大的,要不要再來一塊牛排?”我加了一個大馬哈魚,服務員又問“你要什麼主食呢?”天哪!這還是西餐廳麼?後來我看到放在我桌上的點菜底單,就是按照冷菜、熱菜、主食來分的,整個一西餐中吃。上菜的時候也不管什麼順序不順序,一股腦都上來了。我再一看周圍,其他人都和吃中餐一樣,一群人點一桌子菜分享。菜的味道麼,一般,很一般,但是這麼多東西只要70塊,也應該值了。從馬迭兒冷飲、秋林食品到今天的華梅西餐,其實,這些老字號都是在不停地吃自己祖先留下來的老本,一點也不思進取,在這麼下去,估計要坐吃山空了,這也是東北地區國營企業的一個縮影。早上還有一些時間,本來打算去中央大街的露西亞咖啡廳喝咖啡寫游記,不過起床晚了點,又看了會兒郵件,一不小心,到中午時間了,就決定改去老昌春餅吃中午飯。路過露西亞咖啡館,這是一個門臉很普通的地方,也不在中央大街主路上,名字原來是從Rusia過來的。老昌春餅的菜價一般也是個位數的,點了春餅、熏肉、沾醬菜,不過20塊,還送一大煲羅宋湯。看來,在哈爾濱吃飯應該找幾個人一起吃,不然怎麼都吃不完。味道也就是這樣了,我吃不慣熏肉,總覺得有一種熟肉將要變質的味道。回去了,哈爾濱流行買機票接送機。我這次在中山航服(88000008)買的機票只有5折,對方提供的服務包括:送票上門、送到機場、如果回哈爾濱,對方還負責到機場來接,你只要支付機場高速費就可以了—如果不是親身體驗,真的難以想像,要知道,出租車到機場要120塊呀。對哈爾濱的總結:一個普通的北方城市,有一點俄國遺跡,但只能在保護區裡找到,冰燈不錯,但是不值得專門來看。所以,比較適合商務旅行,工作間隙看一看也就可以了。



(白天的冰雪大世界)



(冰雪大世界夜景)



(秋林百貨)


精選遊記: 哈爾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