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走,湖面越瘦。柳枝兒還依依地蘸著湖水。游人真的前望後望,都瞧不著了。穎兒說自己困了,便臥在柳樹下的草坪上,拿地圖遮了臉,要午睡。我斜靠在樹干上,被正午篩過樹蔭的暖陽照著,感覺有一種微醺的舒適。瘦西湖,真是個美妙的地方。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的名號,在一部中國文學史上是響當當的。所以到了江蘇,就一心想去揚州。正值煙花三月,陽光明媚和風煦暖,是我們想望中最適於游春的日子。一踏入揚州,被熱心的三輪車夫引導著駛過青石板的小巷,便喜歡上了這個城市。樓不高,城也不大;路不寬,車也不多。上了年紀的車夫極力向我們舉薦小巷裡的百年茶館。行進間驀地就看見一穹頂的古亭立在十字路口,總是明清兩代的罷,也那樣玲瓏的。然後便是一些新修的假山草坪,綠地,清清爽爽的,卻沒有人留連其間。滿世界裡閑著看風景的,大約只有我和穎兒了。快到瘦西湖有一段長堤,平展展的道上就飛著我們一輛車,沿堤是綠波迤邐的長湖,往遠了去有一座拱橋,拱橋上偶爾過去幾輛自行車。揚州真是個可人兒,細眉,長眼,素衣淡妝的那種,倘有一點煙雨或者更好,燦爛的陽光竟讓我有些惆悵了。江南的國林講的是雅致,瘦西湖當然也是。湖面據說是人工淤塞的,所以亭台水榭,小橋曲道,都頗有講究。較開闊處是五亭橋,借了北京北海五龍亭的妙思,分之五亭,聚之一橋,橋基厚重沉雄,亭廊纖巧精致。再加上淺淺的石階如長阪,前清的女子便是裹了小腳也容易走的,難怪乾隆會歡喜不盡呢。轉轉折折,畫舫與小舟都被阻在了後面。便見二十四橋彎成一輪滿月,在湖面上臥出優美的弧線。杜牧,姜夔老兄的美人之思都被風吹雨打去,那年明月依舊在,二十四橋卻已是幾番新造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也怪,人人共沐的月華,怎麼到了揚州,便成了重釀過的一般,被做了這樣多的文章。明月不可待,有春風煦陽拂面,踏過二十四橋,心情也蠻好。出後門,便是蜀崗大明寺了,有朋友囑我一定要去那裡吃齋飯的。為了齋飯,我便毫不憐惜地弄醒湖畔小寐的穎兒。齋飯因去晚了,吃的花樣並不多。大明寺是高僧鑒真和尚的舊裡,寺裡平山堂等地又是北宋歐陽修,蘇東坡住過多年的處所,一寺有三仙,也算風水上佳。然而觀光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些,倒不如瘦西湖自在。揚州好的去處還有很多,比如個園,綠楊城郭、御碼頭,都是風景與傳說皆誘人的地方,可惜我們的行程安排只有一日,於是匆匆地來,又匆匆地告別這個美麗得讓人惆悵的城市,趕赴十裡春風的下一個驛站——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