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春節正月初四,正好是我的外甥女出嫁的日子,我與表姐夫說:到時有很多外地客人去參觀,歡不歡迎呀?表姐夫一口答應下來:叫他們來吧,當然歡迎了。就這樣我就定下來了,在網上公布了正月初四組織驢友參加(是參加不是參觀)農家婚禮。在訂房時,就有客人特意提出要參加這次的農家婚禮,表姐夫也問我到時會有多少人去參加,他好安排酒席。到年前,差不多有二十人了,於是我叫他事先留好兩桌,因為是女兒的出嫁酒,男客是不能上桌的,只能女客上桌,因此有兩桌也基本上差不多了。
正月初四,到了我這裡的主要是北京綠野的一拔驢子,有十七八人,再加上廣東、上海等地的客人,差不多有三十人參加,其中女客人差不多就是二十人,正好兩桌。定好了時間,傍晚五點前後趕到。
我們乘了一輛中巴車,再加上幾個客人自己開了車過來,就出發了。因為我表姐夫在大鄣山鄉的江村,也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村莊,離我這有十多公裡路,二十多分鐘就到了。村裡的客人都已經上桌了,就等我們了。女客一入座,馬上就放爆竹,“文武場”(農村的樂隊,由嗩吶,鑼鼓,鐃等樂器組成)就吹吹打打起來了。在婺源女兒出嫁的前一晚,娘家就會組織女兒出嫁酒,請親戚中的女眷,村中的女性來陪酒,所以參加的游客中,只有女的才能上桌了。到時還有父母,親戚來給新娘敬酒,給紅包。而且這場酒席,新郎家還得請“文武場”來吹吹打打,增加喜慶,其中每上一道菜都得吹打一次,最後到敬酒的過程中,要至始至終不能停頓,這個過程有時長達半個小時。

(女驢友們坐上了酒席,男驢友們只能站著看)
剛到的時候,客人們對什麼東西都感到新鮮,女驢友們吃著正宗的農家菜,男驢子就四處看熱鬧,一會兒圍著“文武場”看他們吹吹打打,一會兒到廚房裡瞧瞧。過了半個小時左右,新鮮勁過了,我招呼他們到我表姐夫的鄰居家,借了個場地,坐了下來,正好坐滿一個圓桌,上菜,喝酒。男客不能上正席,但飯還是要吃的,就另找個地方吃菜,喝酒了。
農村裡的婚禮宴席時間是漫長的,有時要達三到四小時。過了一個多小時,菜還在上著,女客人們有些就坐不住了,偷偷問我能不能離開,我說,你走動一下是可以的,但不可以長時間離席,她們一想,來了還是得尊重民俗了,耐著性子坐下來。我告訴她們,最後敬酒的時候,是最值得看的,這樣勾起了她們的很多期待。期間,她們自找樂子,拿來“文武場”的鑼,敲打一下,雖然配合得不太好,但這種參與感卻讓她們樂不可支。
過了差不多二個小時左右,鑼鼓,嗩吶響成了一片,我知道,馬上就是開始敬酒了,連忙招呼附近的男驢子們過來看。這時,新娘家的親戚基本上到場了,堂前圍了個水泄不通。按婺源的婚俗,在給新娘敬酒的時候,新娘的母親會邊哭邊唱,訴說養女兒的艱辛,對女兒的不舍等內容。記得我小的時候,看我的表姐(就是現在新娘的母親)出嫁時,我的姑媽哭著唱著,很是有味道,感覺十分的好奇,甚至不解,結婚是大喜事,為什麼要哭。長大了才理解,父母心中的對子女的那種眷顧都體現在這裡了。不過,這哭嫁的場面現在看得越來越少了,不知是這傳統的民俗在慢慢地走向消亡,還是現在人的感情沒有過去豐富了。果然這次,我表姐並沒有哭(過後我問了她:你出嫁時姑媽哭著,唱著,你怎麼也不學學呢?她說,現在還有誰這樣,再說女兒嫁到縣城,離家也不遠,可以常回來看看,沒有什麼好傷心的)。母親敬酒後,接著是父親,然後是其他親戚,我也敬了酒,游客也派了兩位代表去敬了酒。當然,也給了紅包。

(新娘家的長輩開始敬酒)

(驢友代表:北京綠野的“老慢”敬酒)
在這個過程中,場面十分的熱鬧,“文武場”吹打著一個個歡快的曲子,比起那些樂隊更多了一分鄉土氣息,驢友們圍著,看著,甚至站到了凳子上。這一刻,他們都被感染著,激動著,她們說,一輩子也就是體驗這一回了。
整個婚宴持續了差不多三個小時,將近九點,我們返回家中。
然後是准備明天早上看送親,新郎家來接新娘。
第二天:出嫁
第二天,正月初五,送親的時間是八點左右。我們快七點半才出發,還是昨晚這批人,到達的時候就七點四十五分了,新郎家來接親的隊伍已經吃好了早點,做好了准備。新娘家的人正在把嫁妝搬到堂前,准備送上車。

(新娘的嫁妝)
八點左右,時辰到了,爆竹開始不停頓地響起來了,新郎從樓上把新娘背下來了,新娘腳不沾地,一直到了婚車前,站在凳子上,手上舉著一把銅尺綁著一個銅鏡,以示避邪,這時,村莊裡的村民,觀禮的驢友們都圍著,看著,一直到新娘進了婚車。其他的人就忙著把嫁妝綁好(大的嫁妝早已在新郎家去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方便帶走的細軟)。很快,新娘就在眾人的圍觀中被新郎接走了,組成了一個新家庭。

(新郎把新娘背出來了,放在凳子上,准備上車)
這次觀禮的時間不長,前後也就半小時左右,大家還是意猶未盡。接下去,熱鬧的應當是新郎家了,可惜是在縣城,距離挺遠的,就沒有安排去了。下一次,爭取安排一個男方娶親的場面看看,全面的體會一下婺源農家婚禮的過程。
婺源,中國最美的鄉村,不光是美在生態,更是美在文化,而蘊藏在民間的民俗就屬於文化的一部分,而來婺源旅游的多是看到了表面上的東西,很難接觸到更深的鄉土文化,這一次,我組織的活動,做了一個有益的嘗試,從驢友的體驗過程來看,證明我是成功的。做為民間宣傳婺源旅游的代表,我應當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讓更多的客人去發現婺源的美。
因為一篇文章最多只能發五幅圖片,更多的圖片請看這裡:http://www.92trip.com/Freeman/Show.asp?ArticleID=797&Classid=0
07年春節的活動請看另一篇文章: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5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