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印度29阿格拉一日游

作者: huihui9191

導讀11月2日:阿格拉去泰姬陵有人說早晨一開門就去,人少好拍照,有人說晚上日落時去好,夕陽下的泰姬陵拍出照片效果最好。頭天晚上好好看了看攻略,為了利用好那張考古局的通用門票,只能選擇上午就最先去泰姬陵的方案。阿格拉是印度的重要旅游區,景點門票也比其他地方復雜,不同之處是門票分兩部分,其中一張通票的考古局的專項收入,500盧比價格不菲,包含了連 ...

11月2日:阿格拉去泰姬陵有人說早晨一開門就去,人少好拍照,有人說晚上日落時去好,夕陽下的泰姬陵拍出照片效果最好。頭天晚上好好看了看攻略,為了利用好那張考古局的通用門票,只能選擇上午就最先去泰姬陵的方案。阿格拉是印度的重要旅游區,景點門票也比其他地方復雜,不同之處是門票分兩部分,其中一張通票的考古局的專項收入,500盧比價格不菲,包含了連泰姬陵在內的5個景點,另外還要買門票。

早晨7點半出了門,街上還是冷冷清清,旅館外已經在等候的三輪車夫見有人出門,立刻圍了上來。在車站旅館門口等客的車夫最黑,這是一般的規律,在他們面前只能聲明俺是走路的,沒錢坐車,才算突出包圍上了路。走出沒多遠,路上過來一輛三輪車,青年車夫招呼著開出10盧比的價錢去泰姬陵,要價這麼便宜當然咱也不侃了,確認不去商店購物後就上了車。

車夫一邊腳下漫不經心蹬著車,一邊頻頻回頭說話套近乎,俺老人家只好面無表情嘴裡念叨著,不會英語,不買東西,快走快走。車夫是印度教徒,每經過一個小廟,他就要比比劃劃向神祈禱,看著挺好玩。本來起小咱就淘氣,這會沒事也學著在腦門胸口比劃一付假虔誠,車夫回頭一看以為我也是個教徒,連聲說你是好人。從此車夫也不打什麼主意了,埋頭拉車緊跑慢跑到了泰姬陵西門外。

從下車的地方要步行一段距離才到了正門的售票處,門票5美圓外加500盧比的考古局通票,這可是我買過的最高價值的門票,一定要珍惜。進門安全檢查非常嚴格,男女分兩隊搜身,除了相機和一瓶水,一本書,其他東西出門前都清理了一遍。帶著准備看花紋用的小手電也未能幸免被掏了出來,責令送到寄存處。

剛一走進紅色砂岩和白色大理石相間的廊門,迎面是一個正方形的花園,泰姬陵那早已諳熟的潔白身影靜穆地佇立著,在水池中投下了美麗的倒影。這座典型的穆斯林建築,是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漢為紀念愛妃泰姬瑪哈爾而建,熱愛建築的沙.賈漢傾盡國家的人力物力,花費了22年的時間才建成這座偉大的陵墓,給後人留下了一座愛情的豐碑。

穿過花園就來到泰姬陵的台基下,登上台基必須脫鞋,有些老外紛紛拿出一次性無紡布鞋套套在鞋上,就免去了赤足之苦。俺也不想把自己的小腳放在冰涼的石頭地上,可是四下踅摸也沒見哪有賣鞋套的,後來才知道外國人買門票時,在旁邊可以免費領到一付鞋套和一瓶純淨水。都是咱進門時利用蒙古人的優勢,擺脫導游速度太快,沒有從人家那裡弄到這個信息,加上以前看別人的游記也從未有人提到過,現在就只好讓自己的腳丫受苦了。

走上台基,67米的泰姬陵以高山仰止的氣勢讓人肅然起敬,四角對稱的護塔像忠實的衛兵,游人們都自覺放輕放慢了腳步,緩緩走向那扇穹隆的廊門。淡淡的霧靄過濾了陽光,暖洋洋的光線輕輕撫慰著雕花的外牆,從每一道精雕細刻的紋理中,都似乎能看到當年工匠們屏氣凝神的身影。

大殿中央圍著一圈鏤空的雕花屏風,裡面那兩個大理石的棺槨,美麗的泰姬.瑪哈爾躺在正中,沙.賈漢在一旁默默地陪伴著自己的愛妃。如果歷史不是這樣演進,如果沙.賈漢的兒子沒有篡權奪位,或許這裡只能孤零零躺著泰姬,沙.賈漢的陵墓就是亞穆納河對岸的一座黑色建築。一橋飛架兩座陵墓之間,他們將通過天橋走向對方,共同攜手天堂。如此浪漫的宏偉藍圖,可惜這只能是皇帝的痴情夢想。

在世人眼裡,有如此美麗的泰姬陵作為沙.賈漢和泰姬的愛情歸宿,應該是最好的結局。他們不必隔著天河望穿秋水,能並排躺在這裡不棄不離,擺脫了人世紛爭的煩惱,靜心感受彼此的呼吸。盡管我不相信愛情,卻也被皇帝的一片痴心打動,一個叱吒風雲的帝王,能夠對一個妃子如此用情,這樣的人有哪個女人能不為之動容。

圍著屏風我轉了三圈,趁著沒人注意偷拍了一張照片,值班員看我一臉虔誠看得仔細,就上前主動介紹起來。經他的指點我才發現屏風上的鑲嵌紅寶石,一經手電的照射,竟然成了透明的紅瑪瑙,怪不得攻略上說要帶著手電,原來是用來看鑲嵌的。可惜現在手電已經成了禁帶品,要不是碰上值班員一時熱心,俺肯定不知道這個如此精妙的細節。

陵園庭院的右側是博物館,這裡10點才開門,門票5盧比需另購,這裡陳列著泰姬陵的建材石料,繪畫和武器等一切跟這座陵墓有關的東西。最吸引眼球的當然是美麗的泰姬.瑪哈爾的畫像,她那傾國傾城的美貌足以讓人神魂顛倒,印度傳統的工筆重彩畫,也能把人物刻畫得如此傳神。

出了泰姬陵,本著先遠後近的原則,下一個景點准備去亞穆納河對岸的陶拉陵墓。去那裡沒有公共汽車可坐,50盧比侃下一輛三輪,說好先去陶拉陵墓,然後回到阿格拉堡。小伙拉著車跑得飛快,沒多大工夫就上了大橋,破爛的橋面坑坑凹凹,擠著各種車輛人馬,坐在車上提心吊膽,生怕外側的車輪掉進溝裡翻了車。

過了大橋一拐彎,陶拉陵墓到了。剛才還擁擠嘈雜的街面,一下就清靜下來,眼前是一個青草鋪地綠樹環繞的陵園。陶拉陵墓是莫臥兒王朝第二代君主賈漢.吉爾的妃子為其父母建造的,墓室的建築采用了大理石透雕技藝,為後來的泰姬陵的建造起了示範作用。如今紅白相間的陵墓靜悄悄陪伴著日夜流淌的亞穆納河,吟唱著歲月不老的歌。

從陶拉陵墓回到阿格拉堡也是正午,下車後要結帳,車夫一再推卻,堅持要在門外繼續等候。看這架勢在游客如織的旅游勝地,弄個生意也非易事,不榨出客人的最後價值,他們是不會輕易放手。咱行走江湖多年,自然不甘心被人擺布,掏出50盧比硬塞進車夫手裡轉身就走,小伙子到這會也沒了脾氣。

跑了半天飢渴難耐,找吃喝成了當務之急,阿格拉堡門前不遠處有一溜大排擋,印度人民都在那裡吃飯。看看四下沒什麼飯館,只好找個棚子坐下,菜單上的印度咖喱一看就沒有食欲,最後要了兩張小面餅,就著冰鎮可樂對付了午餐。

填飽了肚子過護城河,從南面高大的阿馬爾 辛格門進入阿格拉堡,門票5美圓外加考古局的50盧比(用通票這份就省了)。建於1565年的阿格拉堡是莫臥兒王朝的權力中心,從古堡宏大的建築規模上就能看出王朝的雄厚財力。進門時被導游糾纏,還是靠蒙古人的身份才得以脫身,最後那個導游又纏上了在我前面排隊買票的韓國青年。

徜徉在古堡裡猶如時光倒流,站在覲見大廳空曠的殿堂上,耳畔仿佛傳來朝臣們爭相表白的效忠。走進後妃的露天浴室,牆上那面鏡子分明還折射著美人的肌膚凝脂。最讓人尋味的是囚禁沙.賈漢的塔樓,這個不幸被兒子篡奪了王位的皇帝,在這裡整整關了7年。每天他都遙望著泰姬陵思念著自己的愛妃,最後在郁郁寡歡中撒手人寰。

也許來這裡的游人都是來去匆匆,當我坐在廊檐下休息時,進門時那個導游已經送走韓國青年。見到我就像見到老朋友,他很奇怪我怎麼會在這裡逗留這麼長時間。也許是又想起了我那奇怪的國籍,他轉身問一旁坐著的女老外,蒙古利亞是什麼地方。女老外認真回答著他的問題,我坐在一邊捂嘴偷著樂,灰灰呀灰灰,你咋一肚子冒壞水。

快到出門處,碰上兩個中國人,他們是來新德裡參加世界氣像會議,趁著休會花100美圓包了一輛出租車到阿格拉來游玩。聽到鄉音格外高興,拉著他倆就按下聊天,他們見著個自己出門的老太太也非常奇怪,於是大家天南地北聊了個七葷八素。臨別他們還把泰姬陵進門時發的那瓶水送給我,真是體貼入微的好孩子,可能是怕老太太那肚子壞水冒完了不能及時補充導致休克。

接受昨天的教訓,今天咱早點往家走,省得天黑一走錯路就發毛。一路上是按圖索驥邊走邊問,總算順利找到家門,遺憾的是路上沒經過一個飯館,別說麥當勞肯德基,就連能吃上小面餅的小飯館都沒看見。回到家裡吃著面包啃著暴淹白蘿蔔條,哢嚓哢嚓嚼著蘿蔔條我又做起了春秋大夢,這蘿蔔條要是變成油炸小黃魚就好了。



(泰姬陵)



(泰姬和沙賈漢並排躺在這裡)



(陶拉陵墓)



(阿格拉堡)



(站在阿格拉堡眺望泰姬陵)


精選遊記: 阿格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