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筆記 9:佗城嘆息,再嘆息》
我在佗城街頭下車,身後跟來幾輛摩托車,司機說,去溫泉五塊錢。這是七月中旬的午後,驕陽似火,我去溫泉干什麼呢?但是佩服他們的眼力,看出我是來玩的。佗城,我想應該挨家挨戶掛著“華佗再見”的錦旗。
舊街的房子有點年頭。佗城村村部的大門敞開,裡面是土牆、磚鋪的地面、瓦片蓋的屋頂,牆上刷的白灰已灰黑色,上面寫著的黑色、紅色標語的顏色與牆面色漸趨統一,後頭有個老會計或老文書在忙,不便打擾,退出。
街上都是兩層樓的房子,沿街的門板已卸下,門內是商店,不過他們把大部分的貨擺上人行道。人行道頂上是房子的二樓,每隔幾米遠就被一根粗大的柱子托著,柱子用磚頭疊成,四四方方的,表面附青苔。
街道拐彎處是郵政所,進去蓋郵戳作紀念。郵遞員對集戳本上的內容很好奇,逐頁翻看,問道,這些地方你都到過?我真羨慕你們當導游的。我是導游?哦,我把廢門票裱在每頁的背面,他誤解了。
走出郵政所,大街向右拐,看到佗城鎮政府和佗城居委會的牌子。商店密集,街上擺賣水產、海鮮,魚鱗、魚鰓和魚內髒隨意扔在街上,氣味不好聞。
隔壁是越王廟,……公元前214年,秦將任囂、趙佗率大軍平定嶺南,秦始皇置龍川縣,任命趙佗為縣令,縣治就在佗城。數年後,趙佗升任南海郡尉,管轄番禺、博羅、揭陽、龍川四縣。秦亡,趙佗在廣州建立割據政權南越國,疆土包括南海、桂林、像郡,約為當今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南越國存九十余載,後回歸大漢朝,趙佗的後代追思老祖宗,回佗城建“越王廟”。看來佗城與華佗醫生不相干。廟裡面是普通木屋,說不上有多大的藝術性,有大桉樹,或許有些年頭。
出門,回首凝望門框上方“越王廟”三個字。對面商店有個老頭告訴我:“還有越王井和越王塔呢,請看像片,這是破爛不堪的舊塔,這是修葺一新的新塔。”舊塔還好,新塔外表貼了一層彩色瓷磚,唉!
這條街道也是舊街,人行道頂上也是二樓的樓房。只有農行營業所裝修過,它用膠合板在整座樓包括四方柱的外表包貼一層;煙草公司營業所直接把樓拆掉,蓋成水泥盒子。
那邊巷子口上的門樓稱“魁星樓”,可以稍微一看。但是牆上貼著集資通告,說是此門樓為木質結構,安全系數低,要拆除建成鋼筋水泥的,集資款請交給落款處的三個人。我要是龍川令,一定命令虎狼衙役拘拿這三人到大堂,只要他們敢說“鋼筋水泥”,就重打五十大板,說“混凝土”再打,說“砼、洋灰”還要打。
找到“越王井”,居然是用水泥建的井台、井欄,難道趙佗就飲用這樣的井水?
到了城隍廟,裡面擺著塑料樹和塑料花,幾個在念經的男女叫我往功德箱裡塞錢,說這是古代龍川縣的城隍廟,非常靈。縣城已經搬到老隆去了。
城隍廟門前是丁字街口,直走,看到田野,古樹森森,甚為涼爽。眺望遠處,就是老頭給我欣賞的像片上的越王塔,塔身瓷磚閃閃發光。
回到城隍廟門口,另一條街仍是老街。那棟房子大門緊鎖,看牆上文字,是中共龍川縣一九三Ⅹ年第一次黨代會舊址。這棟房子裡有許多人在打麻將或圍觀,裡面曲曲折折,養花種草,住很多老人。再一棟房子大門門扇丟失,院內荒涼,木制件全不見,牆上鑲嵌的條石階梯看來還很牢靠,邁上去,再邁上去,屋頂和二樓樓板蕩然無存,從遺址推測,當初這裡應是大房子。
有一棟房子大門開著,院裡有個婦女在洗衣服,誇獎她的房子漂亮,她回答,這是古代留下來的啊,一直想拆了重新蓋,可惜缺錢沒辦法,孩子現在在廣州念大學,等他畢業後進大公司工作,賺了錢拿回來蓋鋼筋水泥房子,外面貼上瓷磚。但願她兒子整天泡妞、打網絡游戲,荒廢學業。
我要是資金雄厚,就把佗城所有的舊房子買下來,再在鎮外公路邊建新村,新房子一律鋼筋水泥貼瓷磚鋁合金窗加防盜網,低價租給居民住。
我是二百五,一切有這種念頭的人都是,至少在現階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