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漓江-興坪-陽朔經典線路

作者: Lakeinn

導讀萌動了很久的“桂林游”終於要啟動了。一個人出門最在意的就是“住”,為此,我一連幾天泡在網上,最終選擇了“綠洲酒店”(這是一家網友們評價很好的背包旅館,事實證明我的選擇非常正確)。“行”,我選擇了火車。一是為經濟,二是為中轉換裝方便(時值秋末,南北溫差很大)。 10月27日早上,我在已是冰封大地的哈爾濱登上了開往北京的T72次列車(臥鋪281元,行 ...

萌動了很久的“桂林游”終於要啟動了。一個人出門最在意的就是“住”,為此,我一連幾天泡在網上,最終選擇了“綠洲酒店”(這是一家網友們評價很好的背包旅館,事實證明我的選擇非常正確)。“行”,我選擇了火車。一是為經濟,二是為中轉換裝方便(時值秋末,南北溫差很大)。 10月27日早上,我在已是冰封大地的哈爾濱登上了開往北京的T72次列車(臥鋪281元,行程11小時多),第二天(28日)下午乘北京-桂林的T5次列車(臥鋪401元,行程22小時),29日下午到達桂林。一出站台,看到“綠洲酒店”的經理陳先生和那輛桔黃色的小車已經等候在那裡了。他介紹了自己,我說:“那是老板了?”“那裡喲,你們是老板哦”,一句話頓時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來到酒店(坐落在中山中路,日常生活很方便),安頓好後,我到廳堂,向陳先生講述了我的初步打算。經他的策劃後,定下了一條很適合我的游線。陳先生還向我介紹,可以與一位台灣的王小姐結伴兒(當時因她去看大寨梯田了,要第二天才能見到)。晚飯是在“桂林人”吃的,當然也是陳先生推薦的啦。他說我是一個人,在那裡會吃的比較隨意的。果然,這裡很適合像我這樣的:一個人、飯量不大、還想多品嘗幾種的饞嘴人。晚飯後,開始逛街。每天晚7:30以後,中山路的兩側就擺滿了地攤。我到此偵察了一番,以備回去時為家人購買紀念品心中有數啊!又觀察了一下周圍,有哪些景觀需要再次重點游覽的。勘查結束回酒店,路徑中心廣場,突然,從漓江大瀑布飯店頂層,人工大瀑布傾斜而下……哈,沒有特意等待,竟也一飽眼福了,急忙拿出相機拍攝下來。桂林游記-龍脊篇

10月30日,看龍脊梯田(在酒店定好的,當天往返,130元)。

早上7點,有車來接,我們一車7人,來自4個省份。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很快就到了黃洛紅瑤長發村。這是一個瑤族的村寨,獨特的八角竹樓分上下三層,大部分都比較簡陋、陳舊,顯示出這是一個並不富足的瑤寨。村民家的大門都是敞開的,我們可以隨意的出入參觀。我們這幾個人撒開歡的走東家串西家,還不時地與主人聊上幾句,唐山的楊先生風趣的說:“咱們是不是像鬼子進村啊?”接下來就是爬山了,因為我們要去的第二站平安寨(壯族居住的寨子)在半山腰。山路很窄,上下只有這一條路,兩人相遇要相互側身才能過去。現在雖然是旅游淡季,但來這裡的游人也是陸續不斷的,我沿著小路盡力地快趕,不料,剛拐過一個彎,就見一對高大的老年夫婦擋在了前面。這是一對外國老人,由於年紀大,身體又胖,都拄著拐杖一前一後緩慢的登著,我無法超過去,只好跟在他們後面,慢慢地爬吧。一會兒,導游小李從後面趕了上來,我無奈的看看他,他笑了,說了一句:“Sorry”,立刻,兩位老人停住了腳步,側過身體,把後背緊緊的靠在了山的一面,我和小李急忙超了過去。看著兩位老人那種認真緊張的樣子,我想笑,也很感謝他們,想說點什麼,可我那兩句蹩腳的英語實在是怕引起尷尬,於是回頭朝他們笑著擺擺手,表示謝意吧。繼續趕路,已經能看到山腰中那些別致的竹樓了。這時,身後傳來了“噠噠”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人牽著一匹馱了很多東西的馬上來了(寨子裡村民的日常用品都是這樣用馬運上來的),這次是輪到我把後背緊緊的貼在山上,大氣不敢出的盯著一匹我從小就懼怕的皮毛動物這樣近距離地緩緩從我身邊經過。剛才還覺得老外的樣子好笑,現在我這樣子怕是比他們只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吧。向上望去,蜿蜒的山路,滿載貨物緩緩而行的馬匹,半隱半現在山腰的竹樓,竹樓上裊裊升起的炊煙,真感覺自己仿佛已置身於某篇小說的描寫當中。

總算到達寨子了,寨子裡的小路都是石板搭砌而成,竹樓依山而建,而且都很新。寨子裡幾乎家家都有餐館或客棧,村民們都很忙碌、熱情,明顯地感覺到,這裡村民的生活要比山下瑤寨村民的生活富庶充實得多。導游小李介紹說,這裡的壯民最早也是居住在山下的,後被趕上了山。為了生存,他們就修造梯田,世世代代定居在山上,生活很苦。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一個美國人來到這裡,發現這裡的梯田是一幅多麼美的奇觀,令他感嘆不已。回國後,他在媒體上做了報道,由此引來了大批的外國人到這裡旅游、參觀。老外的蜂擁而至也引起了國人的好奇和興趣,終於,這裡熱鬧起來了。近幾年,政府對這裡進行了規範的開發與管理,壯民們的生活也因此好起來了。

走過寨子,繼續登山,村民說到達山頂還需20分鐘的時間吧。沿著山路邊走邊觀風景,已經可以看到部分梯田了。沿途我們不時地與山上下來的村民擦肩而過,還可以和正在山邊建房或勞動的村民隨意的交談。他們都很熱情,當看到我們把相機的鏡頭對向他們的時候,他們就立刻張開笑臉,面對鏡頭,自然而默契的配合拍照。

終於到達山頂了(這裡是1號觀景台),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龍脊梯田:層迭的梯田,隨著起伏的山巒,黃綠交錯,真的是一幅壯麗的景色。如果再早些天,稻子還沒有收割時,那是一片片金色的稻浪,景色更為壯觀。遺憾的是我們來晚了,沒有看到,不過看到這些,我也很知足了。心中不由得感嘆起壯族人民的祖先,為了生存而拼搏的同時,竟創造了如此令世人贊嘆的奇觀,他們後代子孫的生活狀況也因此發生了改變。在導游的指點下,我看到了哪裡是“七星伴月”,哪裡是“二龍戲珠”,確實很形像的。

回到酒店不久,台灣的王小姐也回來了,我們約定好明天出行的時間後,各自回房休息,明天才是這次旅游的重點呢。

桂林游記-漓江篇

10月31日,乘竹筏游漓江(楊堤-興坪)

早上起來後我收拾了一下行裝,把隨身要用的東西裝進背包,其余的放進拉杆箱,存放在酒店(免費存放的)。10時,我和王小姐離開酒店去火車站廣場旁的汽車站,乘坐豪華中巴去楊堤(車費8元/人)。上了車,看到上海的章醫生夫婦已經在那裡了(他們是從“背包者旅館”過來的,與我們同乘一個竹筏游漓江,費用自然是AA制了,一個人乘坐)。大約50分鐘左右到楊堤車站,然後換乘中巴去楊堤碼頭(車費2.5元/人)。下了車,筏工丘大哥已經等候在那裡了,他可是個熱心人,從昨天晚上開始就左一條右一條的把短信發到我的手機上,叮囑這兒、提醒那兒的,直到我們到了車上也是短信不斷。發信的速度那個快呀,令我這個每天趴在電腦上的“蟲”也應接不暇。丘大哥的竹筏很大,可以坐六個人(如果乘坐六人)。我們4個人在上面是很寬松的了,竹筏上面鋪了一層木板,很舒服。

下午兩點我們啟程了。漓江之美,電視上、畫報上見過很多了,今天終於身臨其境,融入這仙境一般的畫中。章醫生拿起攝像機、照相機開始了全程拍攝。我呢,享受第一,拍照第二。為了盡情的享受這番詩情畫意,我索性坐到筏板上,脫掉鞋襪,把腿放進水中,感受清涼的漓江水貼著皮膚滑過,感受雙腿、雙腳被漓江的水草纏繞……丘大哥不時地介紹著兩岸的風景,在我看來,都是美。起伏的山巒、清澈的江水、婀娜的鳳尾竹、貼著水面飛舞的紅蜻蜓、藍蜻蜓,還有隱現的小村莊、放牛的村童、石階上洗衣的村婦、逆流而上的汽船、順流而下的竹筏……都是我的相機要抓拍的美。由於是下午,游江的人不多,我們悠閑地漂著,完全陶醉在諧和的大自然中。“看,那裡就是‘九馬畫山’”。順著丘大哥的手望去,右前方的一座山面,果然像一幅巨大的國畫懸掛在那裡。“我家就在這裡”,丘大哥指著江的左岸說。我們看到,沿著江邊的石階上去,一條小路通向隱在林中的村莊。原來,丘大哥就居住在“九馬畫山”下的漓江邊啊!他說,如果是上午開始漂的話,中午正好到這裡,他上去回家吃飯,游客可以在這裡邊游泳邊等他。很遺憾,我們這次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了。

“九馬畫山”近了,我們開始辨認畫中的九匹馬。據說,辨認出馬越多的人智商越高。為了證明一下自己的智商,我使勁地看啊,勉強認出兩匹。無奈,打入低智商的行列吧。可也心有不甘,因為我看到了一只“熊貓”,坐在前面的章夫人也說:“我也看到有一個像熊貓的呀!”真不知像我們這樣能看到不一樣東西的人,其智商該劃歸那一類呢?其實,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隨意的雕刻,我們這些世上的俗人就開始了費盡心思的琢磨,至於琢磨的結果,全憑本人當時的感覺、角度和心情罷了。

到了“九馬畫山”就進入興坪地界,在這裡能見到其他的游客了,他們都是從陽朔乘汽船逆流而上來的。游客們相遇都會友好地揮手致意,“Hi”“Hello”自然是對老外,“狗肉”則是對國人了。在這裡,人們認為狗是忠誠的像征,肉是友的諧音,“狗肉”既是忠誠的朋友。入鄉隨俗嘛,回家以後可不能這樣喊了,會挨罵的。

大背河村快到了,今晚我們要住宿在村子裡的盤阿姨家。丘大哥拿出手機聯系羅叔(盤阿姨的丈夫)來接我們。大背河村在興坪鎮的對岸,就是20元人民幣背面圖案中那片美麗的鳳尾竹的後面。村子裡的孩子都是自己撐著竹筏到對面的鎮子去上學,現在正是放學的時候,江面上一派繁忙。那一個個單薄的身影,撐著小小的竹筏,在夕陽的映襯下,穿行於江面,不時地也有收工回來的村民撐著大竹筏從他們的小竹筏中滑過,一幅多麼動人的江南水鄉美景啊!相機偏偏這時沒電了,唉!

羅叔來了,我們告別丘大哥,跟著羅叔走進竹林。竹林中有一棵粗大的樟樹,據說有一百多年了。穿過竹林就到了盤阿姨家,盤阿姨熱情、爽快,家裡正在大興土木,一座新穎別致的小木屋再有兩個月就要竣工,到那時游客們就會住進新房了。院子裡栽滿了果樹,現在正是柚子成熟的季節,黃澄澄的沙田柚沉甸甸的掛在樹上,盤阿姨招呼我們自己去摘下來吃。我捧起一個大的,左擰右拽,可它就是不肯下來。盤阿姨走過來,只見她用手掌托起柚子,大拇指在蒂把處一按,“啪”的一聲,柚子乖乖的下來了,采摘果實也要有技巧呢!吃過盤阿姨為我們做的可口晚餐,天色已晚。洗去一天的疲勞後,躺在寬大的“踏踏米”上,我們漸漸進入了夢鄉。山村的夜,溫馨、寧靜。

桂林游記-陽朔篇(1)

11月1日,乘船到陽朔、漂遇龍河。

清晨,我們早早起來。吸足了鄉村的新鮮空氣,吃過早餐,結帳(一宿兩餐35元/人)、與盤阿姨、羅叔合影、告別。羅叔背起章醫生的大背包,要送我們到江邊,盤阿姨捧著兩個大柚子追上來塞到我們手裡。原打算沿江邊的小路去汽車站,乘車到陽朔,到了江邊看到一艘汽船停在那裡,船上有很多人,有人在招手喊我們。羅叔跑過去問,原來這是一艘自家船,親朋好友要去陽朔吃酒席,如果我們去陽朔,可以把我們帶上,收我們每人15元。我們當然願意啊,一來是舒適,二來還可以游覽興坪-陽朔的漓江風光,何樂而不為呢!

大約一個小時就到陽朔了,從牛頭山碼頭上來是濱江路,走不遠就是“臨江閣客棧”。章醫生夫婦遇到一個熟人,隨那人去了西街的一家旅館,我和王小姐就在這裡住下了。這是一家去年新開的旅館,很干淨。由於是淡季,我們又是盤阿姨介紹的,所以每間房70元/天。我選擇住五層,王小姐住三層。“下午漂遇龍河吧!”我和王小姐決定繼續結伴,因為一只竹筏120元,可以乘坐兩人,對於我們這樣的獨行者當然是結伴劃算呀!

去遇龍河的游客一般都是騎自行車到碼頭,漂流上岸後再騎車返回或去其他的景點(也有乘中巴車往返的,單程2元/人)。由於我和王小姐都對自己的騎車技術缺乏信心,旅館服務員陳小姐找來一位摩托車導游(導游費10元),把我們帶到碼頭。竹筏沿遇龍河順流而下,右邊是迭起的青山,左邊是黃綠交錯的田園,片片美麗的鳳尾竹襯托著兩岸的風光,騎自行車游的人們穿行在田間的小路上。如果說昨天的漓江景色令人贊嘆、陶醉,那今天的遇龍河風光則是寧和、秀美、令人心曠神怡。到了水淺的地方,筏工師傅還會讓我們自己劃上一會兒,不知不覺,工農橋到了。上到岸上,摩托車已經等候在那裡,我們又去了大榕樹和月亮山。經過兩天的漓江風光游覽,這種獨立的景點對我們已經不重要了,沒有必要買門票進去,在外面拍個照也很不錯。由於有摩托車的速度,我們回來的比較早。到此,我和王小姐的結伴游結束了,開始各自為政。

晚上必定要逛西街,用燈紅酒綠來形容西街就俗了。在這裡感覺的是風情,傳統的、現代的、民族的、西洋的,和諧地交融在這條短短的街上,各種膚色的人都會出現在這裡。街上來來往往的都是旅行者,游人們坐在餐館、酒吧悠閑的交談、休息。都說在西街泡吧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可我一個人,有些不好意思,只有遺憾地看著人家泡了。

桂林游記-陽朔篇(2)

11月2日,騎自行車游田園風光

清晨起來,我站在陽台上舒展著身體。漓江靜靜的,江面上泛著淡淡的霧氣。對面的山峰間現出紅光,漸漸擴散開,啊!是日出!紅光下面,那個紅紅的火球在冉冉升起,光線在逐漸變亮,當它全部衝出山峰時,耀眼的光芒已是普照大地了,這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的看日出。

吃過早飯,查看了陽朔旅游圖,決定先去“世外桃源(門票50元)”,然後游田園風光。請了一位導游許小姐(20元/天),租了一輛雙人自行車(10元/天)就出發了。到“世外桃源”大約有13公裡吧,本應坐中巴去的(往返車費8元/人),可我實在想過過騎車癮,就建議許小姐“騎車去吧,省下車費我們買水果吃。”

和我差不多一同進入“世外桃源”的,還有一位韓國人和他的翻譯(小許沒有進,在外面等我)。於是我們三人由一位導游帶領,乘坐一條小船向江中的一座小島駛去。沿岸的右側是一些美麗別致的民族風情庭閣,都是新修建的。可我對這些提不起興趣,我感興趣的是江中的那座小島,因為那裡居住著從雲南遷居來的土著人。小船拐入一個山洞,洞內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只聽見有“吱吱”的叫聲,導游說是蝙蝠在叫。出了山洞就是小島了,小船貼著邊,環島而行。我坐在船頭擺弄著相機,突然,草叢中竄出一個人,是土著人,裸露著棕色的皮膚,腰間圍著一塊也不知是布啊還是獸皮之類的東西,只見他手舞足蹈,嘴裡還“哇哇”地朝我們喊著。我被嚇了一跳,導游笑著說:“這是哨兵,他在歡迎我們呢!”於是我們也揮著手朝他一陣“哇哇”的亂喊(反正我們幾個人使用的就是三種語言,誰也聽不懂誰的),以示友好吧。繼續往前,在小島的高處,有一個用茅草搭的亭子,一個土著人正在裡面擂鼓。導游告訴我們,那是頭領,他在召喚他的族人迎接我們。果然,前面不遠,沿著江邊有一個大的茅草棚,一群土著人正在載歌載舞,熱鬧極了。我們離開時,兩個土著人還跟著我們的船跑了好遠。

離開“世外桃源”,我們騎車直奔遇龍橋。據說考察民情民風,一定要看遇龍橋。這段路比較好騎,中午時就到了。這是一座石橋,橋面的石頭已經磨得很光,橋的兩側掛滿了青藤,顯示出它存在的年代的久遠。與它相映的是兩岸的民居古宅,橋下有兩棵粗壯的大樹,無法考證它們的年齡,單就它的粗壯程度,應該不低於百年了。幾個農家孩子在一棵樹的枝椏上玩耍,另一棵樹下的石凳上幾個外國游客在休息乘涼,這種有著濃郁古風的水鄉小村以前只是在電視上見過,今天終於身在其中了。我們走進一戶農家,准備在這裡吃農家飯。女主人問我想吃什麼?我本來就不太在意吃的,既然守著江,就吃魚吧。主人家在江邊用木板、竹子搭了幾個亭子,游客們就在亭子裡邊觀景邊用餐。很快,女主人就用男主人從江中的魚圍子裡撈上來的新鮮小魚為我們做好了一盤酸豆角頓石板魚,還有一份青菜雞蛋湯,很好吃。在我們之後進來的一對夫婦想吃雞,女主人就殺了一只小雞,為他們做了一盤色澤很美的紅燒雞塊,我想,一定也是很好吃的。我問小許,老外為什麼不在這裡吃農家飯?小許說,前面有一個鎮子,老外一是要去那裡看古宅,二是因為幾年前一個外國姑娘嫁到這裡,和她的中國老公在鎮子上開了一家餐館,老外們是要到那裡去吃飯的。

離開遇龍橋,我們就開始穿行於田間小路了,路很窄,騎車很顛簸,我反正是為了游玩,屬於自討苦吃,小許自然要奉陪到底了。一路上也會遇到騎車的其他游客和農人,雙方都會彼此謙讓,游客們也會相互問候或打聽、告知一些前方的情況。但是遇到牛就不一樣了,我們要立刻跳下自行車,乖乖的站在一邊,讓它先過去。沒辦法,這家伙是不懂得謙讓的。

顛來簸去的,終於上了大路,騎了一天的自行車,癮是過足了,風景也看得差不多了,人也累得受不了了。許小姐問我明天的打算,“唉,再說吧,現在就想趕快回旅館,洗個熱水澡,爬到床上去”。

再累,晚上也還是要去西街的,喜歡那種風情,還喜歡吃街邊人家調制的特色桂花藕粉。

11月3日,繼續游田園風光。

清晨,在陽台上,迎著冉冉升起的朝陽,我活動了一番身體,感覺昨天的疲勞已一掃而光,又精力十足了。查看旅游圖,發現“矮山”才是自行車游的經典線路,於是又請了一位導游,騎上雙人車向矮山出發了。這是一條經過開發的自行車游路,基本是沿著公路騎的,田間小路也經過修整,沒有了昨天的顛簸。今天的導游姓王,很善解人意,不時地給我講解風景典故,並提醒我應該在哪裡拍照。這條線路不算長,路也好,所以時間是比較充足的。我們悠閑地蹬著自行車,左顧右盼,發現好玩的地方,就把自行車停在路邊,下到田間玩耍、拍照一陣兒。由於這是一條經典線路,來的游人多一些,所以這裡的農人也學得比較精明了。看到游客拍照,如果把他們拍進去的話,他們是要收費的。因此,拍照時一定要小心,不要把鏡頭對准他們。也會有一些老人和孩子,手裡拿著小卡片,寫著2元、5元的價格圍過來,要游客為他們交費拍照,不過這是老外喜歡做的事情,我可不喜歡。我們還會鑽進果林,看看那些掛在樹上的黃燦燦的橙子、紅彤彤的柿子,好誘人啊!可惜主人不在,不能違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然,真想摘下一個解解饞。我們也會跑進農家小院,看他們的住房、看他們晾曬的柿餅。現在正是收獲的季節,到處充滿著溫馨、祥和、寧靜氛圍的田園風光,不離開城市怎麼會感受得到呢?

回到陽朔城裡是下午2點半,時間還早。明天就要離開這裡了,我要去看看陽朔碼頭(來時是從北邊的牛頭山小碼頭上來的,真正的陽朔碼頭在南邊)。碼頭上停著幾艘大游輪,很多旅游團的游客在登船,准備離開,看著這些匆匆而來、急急離去的人們,心中不免為他們惋惜。陽朔的美在田園,西街的景在夜晚,可他們在匆忙的趕路,怎能看到真正的陽朔呢?

晚飯是在小吃廣場吃的餛飩,便宜實惠,還好吃。

桂林游記-桂林篇

11月4日,游桂林市區。

清晨,再一次觀賞了陽朔的日出後,背起背包,登上了陽朔直達桂林的大巴(15元/人),一個半小時到達桂林,回到綠洲酒店。今天在桂林一是要看看像鼻山,因為它是桂林的市徽;二是參觀靖江王府、登獨秀峰。據說這裡是風水寶地,龍脈就在獨秀峰的腳下,龍的傳人當然要沾沾龍氣了;三是給家人選購禮物。

進入大門(門票50元/人),就有導游帶領,一路參觀講解。這裡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侄子的府邸,歷代靖江王就住在這裡。看過了北京的皇宮,對這座王府就沒有什麼好奇了。和我一起進來隨同一位導游的是一群軍人(雖然穿的是便裝,但從他們的言語中感覺到),我和他們一樣,感興趣的是王府後面的獨秀峰。獨秀峰拔地而起,聳立在桂林市中心,山峰上刻有“南天一柱”四個大字(刻有這四個大字的另一地在三亞),山下的“讀書岩”布滿摩崖石刻。世人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句,可很少有人知道它出自誰人之作、它的下句是什麼?答案就在這石刻上,作者王正功,(大概是個什麼小官吏吧,導游的介紹沒有記住),它的下句就是“玉碧羅青意可參”。回想這幾天游歷的桂林的山山水水,“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妙!這是多麼精妙的概括!獨秀峰不是很高,卻很陡,登到山頂,可以俯瞰整個桂林市。也許是考慮到與自然景色的合理布局吧,桂林市沒有高層建築,都在12層以下。整個市區被群山環抱,獨秀峰挺立正中,漓江穿城而過。桂林,令人神往!生活在桂林的人們真幸福!

出了王府,按陳先生指點的路,沿著江邊很快就到了像鼻山公園。沒有必要買門票進去了,因為在大門右側的江邊我已經看到了那頭把鼻子伸進水裡,貪婪地吸著漓江水的龐然大物。

購物是在晚上,說是購物,有些誇大其詞了。由於有了到桂林第一天的“偵查”,所以很順利,幾把牛角梳送家人,一把扇子送老公,兩件掛件送女兒,再最後游覽一遍桂林的夜景,明天就要再見了,美麗的桂林!

11月5日,上午,告別綠洲酒店,告別桂林,登上開往上海的K150次列車(臥鋪345元,行程29小時)。

11月6日,下午3時,火車駛進上海站,離開恬靜的田園鄉鎮,又走進喧鬧的城市。連續幾天被田園的陽光沐浴、被山野的秋風吹拂,我這本就紫外線過敏的皮膚,早已煮成了螃蟹色,現在開始變黑了(回到家,老公就曾叫我“黑又亮”),這副尊容怎麼能面對大都市的上海人民呢?因此,在上海的三天,除去一次外出購火車票,一次到超市購物外,就是呆在妹妹家,看電視、休息,有時也做點家務。

11月9日,終於要回家了。出門前我又穿上離家時穿的羊毛衫褲,好在上海這幾天降溫,現在又是早晨,所以並沒有感覺很熱。9時,登上上海-哈爾濱的K56次列車(臥鋪484元,行程30小時),車廂裡空調送著冷氣,很是涼爽,晚上睡覺還要蓋上被子。不知什麼時候,感覺很熱,掀開被子坐起來,發現空調的冷氣已經換成了暖氣,想必是已經進入東北了。掀開窗簾向外望去,天空已經泛白,昨天還是郁郁蔥蔥的江南,現在已是寒風簌簌、冰雪覆蓋的東北了,感嘆祖國地域遼闊、現代交通工具快速的同時,心中不免暗叫:“老公接我,要帶羽絨大衣呀!”

2006年12月15日??於哈爾濱



(人工大瀑布)

(漓江上的筏工丘大哥 )



(龍脊梯田)



(少數民族村落)



(漓江上的筏工丘大哥)



(漓江風光 )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