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吃:自備、炒菜
住:達日
行:雪山鄉——大本營——花石峽——達日
游:雪山
本人憨吃酣睡,在雪山鄉這一夜睡的還算湊合,可另外一名男同胞卻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高反,抱著肚子萎靡不振的,徹底成了病號。6點多大家紛紛起床收拾行囊准備向雪山大本營進發,卻怎麼也找不到司機了,昨天睡的太早,誰也不知道扎西師傅到哪個朋友那投宿去了,眼看著天一點點的放亮,心急啊,生怕在這個大晴天錯過了難得一遇的“日照金山”,清晨的雪山鄉十分的寧靜,淡淡的薄霧在草地上飄來飄去,在尋找扎西的路上遇到了3,5個步行去上學的孩子,原來這裡藏族的小孩子是不過國慶節的,對他們來說民族的節日更重要一些,遇到周圍寺廟有規模宏大的法會的時候學校反而會放假。我費盡周折的在村頭的野生動物保護站發現了扎西的車,同我們的住宿條件比起來這裡真有天壤之別,瓷磚砌的牆、太陽能電池板、標准的單間、整齊的床鋪、溫暖的毛毯,最關鍵的是竟然還有一個干淨的廁所!!!廁所啊!激動啊,叫醒扎西,趁他穿衣服的空閑跑回自己的大通鋪通知大家准備出發,在他們無限的羨慕眼神中懷揣一大卷手紙直奔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廁所——原來大家都在我出去找扎西的時候PP吹著冷風蹲在雪地裡大解過了。
再次把行李綁好,迎著清晨的朝陽,我們的小面跌跌撞撞的朝著雪山大本營進發了,因為天氣晴好,這一段的路況感覺還不錯,雪山的融雪彙成了乳白色的河流,從山路旁奔騰而過,路邊的草甸上到處都是鬼鬼祟祟的高原鼠兔,這些可愛的小生靈,一方面把高原草甸搞的千瘡百孔弄成了他們自己的安樂窩,一方面又為高原野生動物提供了難得的食物資源,真說不清楚他們到底對於脆弱的高原生態環境到底是福是禍。
扎西帶著我們來到一個河谷,指著山脊告訴我們,從這裡爬上去就是登頂的路線了 ,放眼望去,天氣格外的好,一座座的雪山清晰的排列在我們的眼前,在一頓對扎西家鄉由衷的贊嘆聲中,扎西被捧的熱情高漲,讓我們重新上車,要繼續前行,帶我們去一個更近的雪山觀測點,路越來越陡,雪越來越滑,再又轉過幾個山脊後雪山的冰川近的似乎已經觸手可及了,扎西停下車來,不無自豪的說:“這裡就是離雪山最近的地方了,跟我爬上這個山包,就能拍到13座雪山的全貌。”6000多米的雪山現在看起來仿佛還沒有景山公園的土堆高,甚至覺得給我兩個饅頭我就能爬上去,完全不敢相信這就是傳說中某某年後便一直無人登頂的聖峰。跟著扎西向上攀登了幾十米遠,這樣的想法很快就徹底打消了,高海拔的缺氧導致每上升幾步都能讓我像爬了10層樓似的喘上半天。大家在紛紛的與雪山合影、叩拜後,商量起了我們回程的安排。經驗豐富的扎西師傅建議我們繼續前行到達山北側的下大武鄉,那也是一處登山者進山的中轉站,這樣一來不但我們避免了走回頭路,而且還在某種意義上算是轉了神山,這樣雖比不了徒步者的虔誠,但也從多角度領略了神山的風采,此時已接近正午十分,氣溫在逐漸的上升,強烈的日光曬化了路上的積雪,冰川的下面也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寶石藍一般的高山湖,行車更加困難了,每逢上坡車輪都會因為泥漿而打滑,全體下來推車,在海拔5500的地方推車的確不是件輕松的體力活,每次喘著粗氣眼看著汽車咆哮著衝上山坡把我們遠遠的甩在了後面的時候心裡都是一陣陣的絕望,推車——爬坡——上車——下坡——下車——推車,幾個循環過後,路面終於逐漸開闊,我們把車停在山間溪水旁休息,我從水中撈起一朵不知名的小花向扎西請教,得到了這樣的回答:“這是雪蓮花,山上多的是,夏天的時候有人會拿著麻袋上來收購,三塊錢一斤。”天哪,傳說中聖潔的雪蓮花竟然在這裡論斤賣,價格也跟北京冬季的蔬菜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