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西安有些時日了,別人問都去哪裡玩了,笑答:好地方太多了,不知先去哪好,就哪也沒去。做為異鄉人,初來陌生城市總是會去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標致性的地方游覽,西安我則選擇了大雁塔做為市內游的第一站!初識大雁塔是在舅舅的一張老照片裡,正在西安當兵的舅舅和去探親的舅媽的合影,背景側是大雁塔。當時他風華正茂,一身軍綠顯出英才氣質;她青春洋溢,兩條黑黑的大辮子垂於兩側,才子佳人呀!他倆沒有站的很近,中間還有些間隙,估計是怕外人看了笑話,典型的革命愛人同志。現在老倆口都已光榮退休,面容及體態已非昔日,尤如今昔的大雁塔。
很喜歡大雁塔這個名字,簡單而平實。現在的塔名是據《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記載:摩揭陀國有一僧寺,一日有一只大雁離群落羽,摔死在地上。僧眾認為這只大雁是菩薩的化身,決定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又名雁塔,也稱大雁塔。
大雁塔坐落於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內。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為紀念亡母文德皇後以報答養育之恩而修建,故名"慈恩寺"。當時,共有十三處院落,房屋達一千九百八十七間,並請赴印度取經回國的高僧玄奘主持寺務,著名的畫家閻立本、吳道子都在此繪制過壁畫,可見規模之宏大。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寺內西院建塔,名慈恩寺塔,用以存放從印度帶回來的經籍。
近年對這個國家級文物進行了修建,在大雁塔北廣場入口處,兩個高9米的萬佛燈塔與大雁塔遙相呼應,兩側4個6米高的大唐文化列柱,塔間是長5米,寬4.3米的鑄銅書,介紹了大唐的盛世景像,中央為主景水道,8個大型的噴水池呈階梯式上升,每個水池可按各自的音樂噴水,又可組成巨大的疊水景觀和矩陣噴泉,主水道兩側是對稱的綠化造景設計,廣場南端的景區由“水景落瀑”、“主題水景”、“觀景平台”構成,大雁塔北山牆是“大唐盛世”巨型浮雕,牆下的跑泉、水泉等水景,由觀景平台與110米長的音樂噴泉瀑布牆相連,牆上繪有“絲綢之路”浮雕。
此情此景,不由讓人回了到那個無比輝煌的大唐盛世。大唐時自然不可能有霓虹燈音樂噴泉等現代手段,但其繁華較之今日恐怕有過之而不及。看看武則天陵墓前肅立的六十六尊番使像,想想盛唐時各國使節爭相朝拜的場面,那是何等的氣慨?唯一可比的,可能只有漢武帝時的那句“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那是一個至今讓中國為之自豪的時代,一個讓人熱血沸騰的時代。
隨著噴泉水花起起落落,人流來來往往,我又有種冷眼觀潮的感覺了!

(夜景)

(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