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根斯堡一日游
2006年11月4日離開Salzburg回到Ulm。完全收拾好已是11月5日星期日的00:45,想想再過幾天就要回國,於是鼓足干勁,再游阿爾卑斯之路的雷根斯堡(Regensburg)。
4:50又起來,洗了個熱水澡,提提神,吃吃喝喝又到了Ulm hbf,花了18歐買了Bayern卡,又開始一天的自由行。
6:00的RE車,延誤了10min再開。我反正不在乎,先到慕尼黑再說。用時間換空間,在車上有足夠的時間可以休息。
Ulm距離Munchen hbf約為179km,7:30過了Kissing, 天差不多亮了。
8:18我已在Munchen hbf裡閑逛了。這個車站真叫大!天冷,肚餓,花2.95歐買了慕尼黑白香腸面包+senf(芥末)暖了暖胃,決定搭8:44RE32058, 預計10:14可到Regensburg hbf。
利用這候車時間仔細再研究一下該火車站的平面圖,發覺它的布局帶一點傾斜,從東面的出口出去,是Schutzen Strasse; 南面出口為Bayer Strasse; 北面出口為Arnulf Strasse。所以昨天回程在慕尼黑中轉時,想當然地按照CNG贈送刀卡上指南針指點方向,出去逛街,把方向跑岔了。
在慕尼黑火車站的哈根達斯一個球2.30歐,兩個球4.20歐,三個球6.90歐,四個球5.60歐。好好地過了把癮,可時間很快過去,去Regensburg的火車在30多號站台,這一路快跑,總算在車內坐定。單身客初到當地,應計算好時間,不然下一班車可就晚了。
Regensburg位於慕尼黑大約140km處,也是多瑙河邊的一座美麗的古城,公元6世紀建鎮,1245年設市。我本來嫌遠,後來聽醫院內同事一說,說她如何如何美麗,這在德期間的最後一游的機會就留給她吧!
沿途景色平平無奇,許多車站都在整修中。周圍是農田。
火車准時到了Regensburg,但天氣仍然不好,下著小雨。出站前,在車站超市內花5.19歐買了半打weizbier,准備在多瑙河邊好好享受一番。火車站前的Bahnhof大街為東西方向,所以過街後沿著馬克西米連大街(Maximillian strasse)向北慢慢地踱去。
我一點也不急,今天把主要時間都用在她身上。時間不很長,就到了DOM(大教堂),然後再向西信步走去,就到了市政廳廣場。舊市政廳一層就是“i”,裡面很溫暖。我從中要了一張德文/英文雙語地圖,上面清楚地列有“UNESCO-Welterbe”(世界文化遺產),我的導游手冊上的德國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中沒有她的名字,我今天來也算誤打誤撞地得以瀏覽一座歷史名城。
我原來習慣每到一地,均買一張明信片寄回國,給家人分享。但寄到上海家中一般要兩周時間。本不打算再買,可看見裡面的工作人員那麼勤奮,連郵票都為游客考慮到,就花0.6歐買了張 當地名勝Thurn and Taxis宮的明信片,寫完扔到“i”對面郵局的信筒裡(回家後發現11月6日老德蓋的戳,2006年11月22日才到的上海)。
Regensburg少年合唱團的歌聲我肯定是趕不上了,但是我看見一群群可愛的德國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參觀大教堂。
我沿著Weingasse轉過Kepler Memorial Center, 上了Kepler 街,向西又走一段,上了Eiserner Steg這座橋。往東望去,多瑙河明顯開闊,聽說到了東歐境內還要開闊。我去過多瑙河源頭,Ulm段的多瑙河比上海郊縣的河道沒寬多少,原來我以為它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實在我到得太少,可能到了Linz和Wien還要好。
古老的石橋和大教堂的雙塔相映成趣。那座石橋是號稱德國最古老的。我隨後到了河的北岸,到了石橋下,雨大了起來。我隨便找了塊干地坐下來,打開瓶啤酒,邊喝邊吟唱“上海灘”,體會體會德國流浪者的意境。
風雨間,天光河影徘徊,恍然間對岸似乎時光倒流到了中世紀。在德國小城旅游,速度越慢,越能夠體會到多一點感受。多瑙河游船不去坐了,不滿10人不開(下午是14:00發船)。
酒性上來,索性再去看看Regan河口,再從Eiserne 橋回到南岸。隨後的時間我一直在老城區裡轉來轉去。街道如同八卦陣,又窄又彎,繞了幾次沒繞對,記得在Bismarck Platz和Arnulf Platz之間轉了有三、四回。
12:15在歌劇院門口發呆。
後來,找到了 Obermunsterstrasse, 慢慢向東轉到Konigsstrasse,才看見來時的路。
看看時間還早,我想去找找明信片上那個花團錦簇的宮殿,起先沿著Petersweg向西,(其實那倒是捷徑)越走越荒涼,到了Frohliche-Turken-Strasse路口就原路返回了。
等我回到火車站,看看回慕尼黑的火車要很晚,心眼又活了。查了查地圖,不過兩、三公裡,就沿班霍夫大街向西再摸過去。
沒想到這路竟是那麼長,可能自己也是那麼多天暴走之後強弩之末了,雨又大,鞋也濕了。13:13在郵局自行車庫的玻璃窗外,真想有輛車啊!
算了,回去吧!
原路回到火車站,等車。它是一個雙層車站。我待在底層候車室喘氣,看著車次變動情況,才意識到德國青年出來旅游背一卷地氈的好處:累了可以席地而臥。
候車去慕尼黑的人很多,此時我已沒有來時的豪情萬丈了,就想上了火車歇歇。
沒想到來的這班車是我來得所乘過最擠的一班車了。所有的車廂均為6人一個包廂式的,綠皮車。我還算沒有行李,又見機得早,衝入一個包廂拿到最後一個座位。德語口語派上了用場。
後來者多多,人和行李將走廊都擠滿了。門外都是人,上WC開來是不行了。我就不能夠喝啤酒了,一聲不吭,窩在座位上。事實上也只能這樣。乘著這德式“民工車”於15:30回到了慕尼黑。又倒車回到了Ulm。
洗完澡,睡到床上,終於體會到:再好的東西,吃多了會吐!
不過,痛苦之後的回憶份外甜蜜!
2007/1/28

(歌劇院門口的雕像)

(寬闊的多瑙河)

(老街上的游客和古裝導游)

(老屋中的旅游信息中心)

(石橋和教堂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