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每月一次的出游就像是私奔一樣,可以拋開一切煩惱和壓力,不去想生活不去想工作,就是簡簡單單地在陌生的地方漫游著,認識新的風景,結識新的朋友。這次會選擇武夷山,其實很也很簡單,首先是沒去過,再者就是因為價格合適,手中正好有一張1500元的旅游券,而到武夷山的四日游是790,正好夠兩個人用,還有相對上海陰冷的1月份,那裡應該比較暖和。這次的行程雖說是四日的,但有兩天都是在火車上的。有很久沒有坐過火車了,而且還是過夜的,真有些不習慣,不過也是借這個機會,我才能參觀一下新運行的上海火車南站。從輕軌一出來,就直接進入了南站的入口,還是蠻方便的。乘著手扶電梯到了三樓,就看到了一個圓形的吊頂,在這下面,候車室按奇偶數左右兩排分列著,再下面就是鐵軌了,每個候車室對應不同的站台。不過這裡的密封性很好,火車飛馳而過的時候,上面根本就感覺不到。候車室都是開放式的,並列的兩個候車室之間都有問訊室,熱水間和衛生間,整個設計即時尚又很人性化。我乘坐的是晚上6:55從上海南站出發的火車,第二天早上8:30到武夷山市。每年的5月到11月是武夷山的旅游旺季,看到網上有人介紹說武夷山在淡季的時候一個人也可以成團,不免有些奇怪,但當我在武夷山火車站出口出見到我的導游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們這個團也就只有我們兩個人,一個導游和一個司機都是只為我們服務的。我的導游是個只有18歲的小男生,長得很像音樂節目主持人沈凌,很可愛的類型。武夷山主要有五大景區,分別是天游、九曲溪、武夷宮、一線天—虎嘯岩和水簾洞—大紅袍。這些景點大都集中在武夷山景區的南邊。其他的還有自然保護區、蓮花峰—遇林亭、閩越王城、下梅古民居等。一條崇陽溪緩緩地流淌著,將武夷山的景區和度假區分割在東西兩端。武夷山實行的是一票制,憑一張票就可以游玩五大景區了,一日游的價格是110,二日游是120,九曲溪漂流100元。武夷山有句順口溜“不到天游,等於白游”,因為在整個武夷山,沒有比天游峰更好的地方來觀賞九曲山水的全景了,而且小導游說如果早上早點登上天游峰的話,可以看到變幻莫測的雲海,就好似置身在天宮內,所以有“天游”之稱。還因為武夷山的熔岩地貌,我們走過的很多地方其實下面都有可能是空的,所以會有些霧氣聚集在一些較大的石縫裡,當外界的氣溫升高的時候,這些霧氣又升騰出,形成了圓窩的樣子,人們把這種現像叫做“雲窩”。可惜只有天氣和時間都合適的時候才能目睹這種自然奇觀。從天游景區的大門進去後,走過了重洗仙顏、雲窩、伏虎岩等景點後,我們到了茶洞。此“洞”非我們常見的那種洞,它只是一個四周都被山峰圍繞起來的一片空地,是一種別有洞天的“洞”,又因為以前的居民在這裡種植了許多茶樹,才名曰“茶洞”。角落裡還有一處仙浴潭,裡面有瀑水和池子,據說是仙女姐姐沐浴的地方。我們從茶洞處開始登天游峰了,山峰的一嬗捎詰乜竊碩?陀晁?つ昀墼碌某逅ⅲ?禿孟笠黃テゲ即由繳狹郎瓜呂矗??砸步猩共佳搖?BR>山峰不高,但曲曲折折,半山腰上是一覽亭,是絕好的觀賞台。在武夷山,向上走不一定是在上山,向下走也不一定是在下山,因為天游峰有上天游和下天游之分,而剛剛走過的一覽亭是屬於上天游的。過了武夷牌坊後是一段向下走的路,但並不是下山,而是天游下天游。我們在經過一段上下求索之後終於站在了天游峰的峰頂。在這裡,九曲溪的美景盡收眼底,溪邊的大王峰、玉女峰、筆架峰、雙乳峰、天壺峰等也圍繞在天游峰周圍,似觸手可及,整個武夷山的風景一覽無余。徐霞客曾評點天游峰是不臨溪卻能看盡九溪之勝,不愧為武夷第一峰。在天游峰看夠四周的風景後,我們准備下山了。天游峰上有天游觀,武夷山是蔣介石和宋美玲經常來游覽的地方,天游觀的第二層當時就是宋美玲的舞廳。下山的路上都是一些摩崖石刻,其中不乏一些有典故的石刻。比如有一個石刻的“春“字,是由”春來時“三個字組成的,不輕易還真看不出來。還有一個石刻“仙凡混合”,其中的凡字中間的一點被放在了上面,看起來像是在“幾”字上面加了一點,這一點改變的意思是說,在天游峰上的時候就像是仙人一般,下得山來雖不是仙了,但也不是一般的凡人,所以那個“凡”字的寫法也不同一般。我們還看到了民國時期國民黨軍管區政治部留下來的“漢奸汪精衛”的石刻。我有位祖籍福建的印尼朋友攜老父到武夷山旅游的時候,看到此刻,其父就大呼“陳水扁漢奸”,可見現在的外籍華人對台灣的政治局勢也很憤然。從山上下來,我們到了武夷書院,這裡曾是儒學家朱熹講學的地方。朱熹祖籍是福建,但他是出生在江西的。成名後的朱熹回到福建,他的足跡遍布福建全省,在多處辦學堂和講學。他曾在武夷山隱居過十多年,並在這裡辦了武夷學院。武夷山至今還流傳著朱熹在天游峰上和狐狸仙幽會的故事,天游峰上也有著一個狐狸洞。結束在天游峰的游覽後,我們在渡假區稍適休息後,開始了下午的游程—九曲溪漂流。九曲溪起源於自然保護區內的黃崗山,它在武夷群山之間彎縈盤繞,曲折悠長,最後彙入崇陽溪。九曲溪的得名是因為它在景區內共有九個打彎的地方,所以每個彎都被稱為一曲,每一曲也各有各自的美景,最有特色的是,同一山峰在不同曲看的話,會有不同的景觀,就連名字也不同了。我們從武夷山市星村鎮的一號竹筏碼頭乘筏順水由九曲開始游覽,終點是一曲的武夷宮。九曲有白雲岩。八曲有雙乳峰和筆架峰。七曲有城高岩,岩下有一個土地廟,風趣的筏工稱它為“土地局”。六曲有響聲岩和仙掌峰。響聲岩是因為其岩石靠近水面的地方有很多空洞,當人們對著這塊岩石叫喊的時候,岩石會有嗡嗡的回聲,但是聲音太過尖細的話就沒有什麼效果了。仙掌峰看起來很眼熟,原來就是天游峰的曬布岩了,在九曲溪裡它叫仙掌峰。五曲的景點是天柱峰,可是要是轉個彎再看它的話,它就和另一個山峰一起改名叫天壺峰了,這時的天壺峰看起來就像一個茶壺的壺把了。四,五曲之間還有著一處武夷山的特色,就是遠古人民留下來的懸棺。古人將死去親人的棺木放置在陡峭的石壁上的洞穴內,可這些棺木究竟是如何被放置進到那些位於半山腰上的洞穴中去的,到現在還是個謎。而且這些棺木也都是用一整塊原木雕刻成的船的樣子,所以也被稱做“船棺”。二曲中的仙棺岩,也是個放置懸棺的山峰,在石壁上用木架露天搭建而成的放置棺木的架子。九曲36峰中最動人的一座山峰在二曲,就是美如其名的玉女峰。有了玉女當然也要有美男,這不,一曲中的大王峰就在不遠處和玉女峰兩兩相望。一曲的盡頭是水光岩,這裡是古時九曲溪的碼頭,那時的人們是從一曲乘船逆流而上到九曲的,而現在的游人乘竹筏從九曲到一曲就是漂流了。景區內的九曲溪有9.5公裡,游程一般為1.5個小時,但我們這次實際上走了大概2個小時。有人把九曲溪稱做武夷的山水畫廊,自古也有很多詩句是描寫這美妙的風景的,比如“一溪貫群山,兩岸列仙岫”、又比如“九曲清流繞武夷,崖崖壑壑競仙姿”等,不過最貼切的還是筏工嘴裡的順口溜“不坐竹筏,等於白來”。說到筏工,我不免有些感慨,我們乘坐竹筏游覽的費用是每個人100元,每只竹筏坐最多可乘6個人,但據說每趟走下來所賺的600元裡,其中有300是上繳給當地政府的,200元是竹筏的承包商拿的,而剩下的100元在扣除稅之後分到每個筏工的手裡也只有2、30元錢了。而且聽說這些筏工的錢還要按照工齡的長短來領取。想想他們費勁力氣撐了盡2個小時的竹筏,卻只能拿到2、30元,真的好辛苦。所以現在他們有時會向游人收取小費,不貴,一個客人只要5元,我覺得還是很值的,因為這些筏工都是本地人,他們知道很多關於武夷山水的傳說,這也是知識產權嗎。在游程終點下了竹筏後,我們所處的地點是武夷宮的仿宋一條街。街不長,但街上的每個建築都取著很好聽的名字。街上還有武夷山博物館,在這裡有從懸崖上發現的保存完好的船棺。遠古的人們將一整塊原木雕刻成船形的棺木,不知道有什麼樣的寓意。宋街街口是牌坊,旅游指南上寫明它的左手邊是一處叫三清觀的地方,可是進去一看,發現觀內的主殿並沒有供奉什麼神明,只有一些看似普通人的雕塑,也沒有文字介紹。走到大門看到匾牌才知道這裡是一代詞宗柳永的紀念館。再向外走,有一個萬壽宮,現在是武夷歷代名人紀念館,這裡是原武夷書院的舊址,不過原址只剩下兩面牆了,被用玻璃罩著供人參觀。從武夷宮出來後,我們今天的行程就結束了。晚上我們在度假區的美食一條街上尋找可以果腹的地方。度假區內的物價不是很貴,到處可見那些標著“炒菜3、5、8(元)”的飯店,在上海經常看到的福建沙縣小吃也比比皆是。不過這裡最有特色的還是山上的野味,什麼野雞野兔,菌菇筍類木耳還有蛇。我們吃飯的那家飯店還將山上野蜂的蜂巢拿來做菜,好奇之下點了一份,原來是將蜂巢在油裡炸過的,吃起來甜甜的並沒有其他什麼特別的味道,不過的確是高蛋白食品。吃過晚飯後我們在街上的特產超市逛了逛。武夷山的特產主要是烏龍茶、紅菇和筍干,還有蛇制品。我們都不愛喝茶,之前也在網上看到游人對武夷山的紅菇和筍干評價不好,蛇制品看起來功效不錯,就是不知道真假,所以也沒敢隨便購買。只是看到一種用筍干腌制的小食以前沒見過,又有多種口味選擇,就買了幾袋准備送人。第二天我們上午的游覽的景點是一線天—虎嘯岩景區。虎嘯岩也是武夷36峰之一,位於九曲溪的第二曲,傳說是有仙人騎虎咆哮於其上,但導游說實際上是因為岩上有一個巨大的岩洞,每當有山風吹過的時候,就會發出近似老虎咆哮的毛骨悚然的聲音。一線天是由三個相臨的岩洞組成:伏羲洞,風洞和靈岩洞,靈岩洞上有一處裂縫,露進一線天光,所以叫一線天。這個景區分別有一線天和虎嘯岩兩個入口,我們是從虎嘯岩的入口開始今天的游程的。我們沿著山背上砌出的石階路,走過了兩個天門半入雲和集雲閣,到達了岩頂。虎嘯岩的岩頂也是一個絕佳的觀景點,這裡還有早時的木橋,不長。現在人們將它重新修葺過一番,並改名為長命橋,游人都喜歡在這橋上來回走個幾趟。在岩頂逗留了一段時間後,我們開始下山。在下山的途中,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像,有很多樹枝被人為地豎立地放置在山邊,樹枝的一端插在土壤裡,另一端則抵在山脊上。小導游解釋說,這是當地人的一種祈福方式,人們一邊將樹枝這樣放置著,一邊祝願親人在以後的日子裡身體健康,腿腳靈便。聽到導游這樣解釋,我也揀了根樹枝如法炮制,因為我也希望自己和家人在以後的日子裡都能身體健康,手腳靈活,這樣也就能到更多的地方旅行了。再往下走,我們就到了語兒泉和天成禪院。語兒泉得名於古時人們在夜裡聽到泉水滴落的聲音,好似少女細細的低語。本以為天成禪院會像我平時常見的正正規規的寺院的樣子,看到了才知道,不過是在虎嘯岩的後山有一塊天然凹陷的地方,人們就在這個地方用石頭雕刻了一個觀音像,故取其自然天成的“天成”。天成禪院的觀音和別處不同的地方是,別的寺院裡的觀音像都是一手持靜瓶或者蓮花的,一手成蓮花指狀,而這裡的觀音只是托了件如意,原因是這裡的石頭材質較松,不適宜做過於精細的雕刻,只能將她的手部簡單化了。
到了山底,我們看到了虎嘯岩的石碑。從這裡我們開始向一線天出發,沿路上都是當地人在這裡種植的茶樹,有的細心的茶農還用木排標識了種植的品種,讓我們在行進的途中也有了小小的樂趣。到了一線天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樓閣岩了,這塊岩石上大大小小的窟窿,就好像樓房上的一個又一個窗戶似的。而我們要看到一線天,就要從伏羲洞,風洞和靈岩洞中的風洞進入。據說從一線天中吹進的風都會在風洞中盤旋很久才會消散。進入風洞我們要上向爬出靈岩洞才能看見一線天。這是一段很幽暗和狹窄的石階路,導游說一般腰圍超過3尺4人的就會被卡在半路上,但是這樣胖的人應該不大有。有當地人在風洞兜售電筒,3元使用一次,不過我覺得大可不用。因為那種在黑暗中只憑借頭頂的一點光線摸索的感覺很是刺激,既有一絲恐懼又感覺新鮮。從一線天入口進入景區的人,都是從伏羲洞進入風洞,再從靈岩洞爬出的,雖然是有三個岩洞,但這三個洞都是在一塊巨石的覆蓋下的,一線天也就是在這岩頂上的長約一百多米的一條裂縫。結束了在一線天—虎嘯岩的游覽,已經是中午11:30了,想想今天就要離開武夷山了,可是好像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游覽到,我們決定用中午的時間再到武夷宮景區逛逛。我們昨天游覽的武夷宮景區是屬於它外圍景點。而它的主要景點是圍繞著大王峰的萬春園,止止庵,武夷宮等景點。尤其是在竹筏上曾經看到過隱藏在樹枝後的止止庵,就越發想去一覽其真貌了。到了武夷宮,我們首先游覽的景點是萬春園,園前豎立著徐霞客的雕像。萬春園內是盆景展覽點,有一種用奇石裝飾成的中國各大名山的盆景,我特地仔細的瞧了瞧,看看自己還有幾座山沒爬過。
出了萬春園的後門,我們很塊就到了止止庵。止止庵的門口給人一種很古老很古舊的感覺,但進得門去,裡面的建築卻是一派新顏,兩個大殿都是新修好,還未對游客開放,甚至連油漆還沒干透。“庵”在平常人的感覺中應該是尼姑出家的地方,但我在庵內看到的竟然都是身著道袍的道士,真是奇怪的很。不過這裡卻是眺望大王峰得絕好地點,就連峰上供游人攀爬的扶梯都看得一清二楚。在萬春園的後門和止止庵內都有可以爬上大王峰的路徑,如果不是時間不允許的話,我真想爬上去看看。止止庵的邊上就是九曲溪的水光岩,也是古時的碼頭。在這裡看到的玉女峰又是另外一個樣子了,不過仍舊是那麼亭亭玉立。水光岩好像就是武夷宮景區的終點了,可是我奇怪的是,旅游網站中介紹的漢朝建立的武夷宮也叫衝佑觀的地方怎麼也找不到,就連景區內的游覽圖上也沒有這個景點的標識。中午很快過去了,我們離開了武夷宮景區到我們在武夷山游覽的最後一個景點:水簾洞——大紅袍風景區中的水簾洞。大紅袍景區是以景區內保存完好的幾株千年紅袍茶樹為中心的茶文化景點。據說這幾棵大紅袍茶樹長在懸崖峭壁上,年產量只有幾兩茶葉,但這幾兩茶葉卻可賣到人民幣幾十萬以上,是比黃金還要貴的。從水簾洞的景區的入口處走了將近3刻鐘的時間,我們到了瑞泉岩,就是水簾洞了。這裡的岩頂向外傾出,岩壁向內凹進,好似樓房的飛檐。岩上據說有一潭清泉,常年不斷有泉水從岩頂奔瀉而下,就像一道水簾。岩壁上還有舊時的三賢殿和三教堂,只因傾斜的岩頂,當泉水飛檐而下的時候,這兩處地方一點也不會被雨水侵到。可惜我們來的1月份,正是武夷山的枯水季,岩頂只有零星的泉水飄落下來,要走到近處才能看得見,我們也無緣目睹水簾洞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了。岩壁上的三賢觀是紀念彭祖的兩個兒子彭武和彭夷的,他們在此開山通渠,武夷山的名字也是為了紀念他們的。參觀完了水簾洞後,我們在武夷山的游程就真正的結束了,但是心裡還有點遺憾,因為水簾洞——大紅袍景區內有一座天心永樂禪寺,開始還以為它是像虎嘯岩內的天成禪院一樣是天然露天的呢,後來才知道它是武夷山內最大的寺廟,可是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得不放棄了。我們將要搭下午5點的火車,一覺之後就回到上海了。那麼就讓這武夷山最美麗的山峰——玉女峰陪伴我們惜別秀美的武夷山。

(亭亭玉立的玉女峰)

(止止庵後的大王峰)

(船棺)

(一曲水光岩上的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