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作者:周小丁(國家特級導游)
博物館旅游亦或是我從業生涯中一段不了情節。作為導游,我曾陪同客人參觀過國內國外許多博物館,每到一處都會悉心地搜集博物館的資料,認真聽取講解員的講述。而神話般三星堆卻是我覺得,到了中國、到了中國四川,最值得聽的故事;不應該不聽的故事。
三星堆:好像外星人的接待站
川西平原上的三星堆出土文物,對我有一種無以名狀的誘惑。第一次聽說三星堆,還是在德國科隆博物館館長的客廳裡,他把玩著一兩件據說是二十年代出土的器皿,猜想著塵埃淹沒下輝煌的帝國,這便是我對“三星堆”最初的記憶。“三星堆”這個名字在旅游界引起關注才是幾年前的事情。1997年主館開放,我懷著一知半解的衝動奔向三星堆。
從成都出發經“熊貓基地”、“寶光禪院”,過青白江彌年鎮,這裡曾是諸葛孔明擺布八卦陣的古戰場。車行40公裡,便進入廣漢古城。沿著鴨子河南行,真能感受到川西壩子的風情萬種,竹林茅舍,農田小溪,三五個老農圍著一盤像棋殘局,就著長長的葉子煙杆作思考狀,滿河的野鴨白毛紅掌,無限的寧靜便是這方水土獨具的特色。
進入三星堆,一個碩大無比的人面銅像最先映入眼簾。他突出的縱目,闊大的雙耳,鐵骨錚錚的造型和輪廓分明的質感給了我轟然一擊。在他的頭下是流線形的主館建築。主館那怪異而誇張的造型凸現了博物館的壯重。與我同行的德國游客是一個浪游世界的旅行家,他立馬下車,從各個角度拍照,回到車上告訴我:“很像科幻造型,像外星人的接待站!”我很詫異地看了他一眼,一言不發。
博物館的震撼
廣闊的草坪,空曠的環境,從大門到博物館主館正門都不太像內地人的手筆,很有中原人所崇尚的“數大為美”的氣魄。步入一號展廳後,我還是多少有些失望。解說詞,陳列品,訓練有素的講解員,職業化的話語方式……
第二展廳復原了兩個同比例的出土現場,就連我這雙看遍上百個博物館的眼睛也發直了。不大的出土坑裡掩埋著如此多的祭品是我始料未及的。零亂、破損,數千年封存的滄桑絲毫擋不住那磅礡氣勢。講解員的話耳邊風一樣向腦後飛去,眼見為實的震撼,我只有一次體會過,那是十八年前第一次走進兵馬俑一號坑。
我的老外朋友和我一同在青銅器展櫃面前各自吹噓著自己的見解,從工藝上、結構上、造型創意上一唱一和,就連講解員何時消失了我們都不知道。沿著通天神樹的旋轉通道,我們來到精品陣列室。由於空間的限制,博物館館長居然把數十個令人眩目、價值連城的展品存放在一起。青銅金鉑人頭像、縱目人面具、大立神、青銅大鳥頭、青銅太陽輪、青銅鳥腳人像……這是世界各大博物館的忌諱,人們都是把最珍貴的展品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用以烘托展館博大而充實的內容。三星堆博物館太氣派了!在一千多平方米的展廳裡同時展出這些轟動世界的極品。這樣做很有道理,一是集中強調了自身的價值實力,獲得意想不到、超常規的感染效果;二是其珍品太多,就像肖先進館長所言“我還有好多沒拿出來,裝不下了,”一樣,這是一座“富可敵國”的寶藏。
我在三星堆失語
在陪同許多旅游團隊前去參觀三星堆博物館時,我試圖用盡量准確的語言和清晰的思路來向我的客人進行闡述,坦白地說,效果都不好。後來我想出了一個方法:“預熱導游”,和“能量釋放”。我把游客的情緒控制在入館之前,讓游客輕松自然地在展館前面的台階上聽“預熱講解”。從出土文物的過程,到出土文物的階段,繼而進入出土文物的規模描述以及自己對諸多不可知現像的聯想。較為側重的是激發大家對許多物件的推理、幻想、論證和思考。我當然知道,進館以後的客人多數都會像我一樣被眾多遠古文明驚呆,而預熱導游後,客人便不會在驚訝之後失去主線。爾後一定要花上半個多小時陪客人在園區茶座小憩,在清茶的芬芳中去回味,去發散各自的想像力。我和客人一道分享著想像的樂趣,的確別有一番風味。
三星堆是遠古文明塵埃落定後的遺痕?三星堆是古蜀先民“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依據?三星堆是外星人造訪地球建立的基地?外星人曾輔助先民在這裡組建過一個央央大國?朝聖的像牙是外星人從異域搬來未帶走的寶貝?縱目人是外星人佩戴的全天候的望遠鏡?青銅戴冠縱目人是無線電的發射天線?大立人是外星人在人類塑造的王權理念?
如此多的謎團給了我在二十年旅游生涯中從沒有過的體驗,我竟然在美妙絕倫的展品前失語。盡管博物館導游很難營造出參與性氛圍,而神秘的三星堆卻給了我這個空間。它博大、深遠、神秘的沉默,會讓我在幻想的激情中與客人一道共同解讀這諸多千古之謎。
三星堆:語言無法表達的神話故事;到了中國,到了中國四川最值得聽的故事

(神話三星堆:距今5000-3000年,無字可查的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