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的孔廟

作者: 那羅延天

導讀一個陽光淡淡的春日,去上海郊區的嘉定看孔廟。 嘉定是一個以王朝的年號為縣名的地方,一個有幾百年歷史的小城。而嘉定孔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向來有"吳中第一"之稱。據說嘉定的首任知縣高衍孫上任後做的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孔廟建縣學。因為孔廟八百年的教化濡染,在鄰鄉別邑人中嘉定也得到了“教化嘉定”的美稱。 孔廟建築體制規模不大,開始僅 ...

一個陽光淡淡的春日,去上海郊區的嘉定看孔廟。

嘉定是一個以王朝的年號為縣名的地方,一個有幾百年歷史的小城。而嘉定孔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向來有"吳中第一"之稱。據說嘉定的首任知縣高衍孫上任後做的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孔廟建縣學。因為孔廟八百年的教化濡染,在鄰鄉別邑人中嘉定也得到了“教化嘉定”的美稱。

孔廟建築體制規模不大,開始僅有大殿和化成堂。淳佑九年(公元1249年)又在大殿前黃泮池,及石橋門前造"仰高"、"興賢"、"育才"3座牌坊。過了14年又重建大殿,命名為大成殿。延至元代又改建化成堂為明倫堂。

因為不是周末,所以嘉定城裡也鮮見幾個人影,一轉過大路,就看見了甬道和高高的牌坊。青磚的甬道和寂寂的牌坊,被暮春的陽光和兩旁的古樹輝映得從容淡定。售票處有一個小窗口,半遮半掩的。走過去窗口透出一個女人的面孔,說,停電了。因為沒有電,她很歉意的叫我們買了半票。

走進大門,泮池上並排臥著三座台階淺淺的石橋,優美的弧線在水面上劃出一個個橢圓。偌大的庭院空無一人,玉帶一樣的橋、虯龍一樣的柏、黛瓦紅牆的大殿,都在這個春日的下午沉睡著。大成殿重檐飛翹、巍峨雄偉。前面是高高闊闊的石台,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梁架高昂,枋檁彩繪,保留著明代結構的風格,裡面立著孔子塑像。坐在大殿前的台階上,看樹間藍天上白雲若無其事地游蕩著。時光靜靜流淌,流淌到800年前,這裡該是如何的書聲朗朗、青衫如雲呢?雲煙散盡,大成殿一片寂寥。孔廟,這個被嘉定人視為文化精神後院的地方,大約也難得有這樣徹底遠離喧囂市聲和嘈雜游人的時刻吧!

如果不是因為停電,又如何能讓我獨自擁有這一片安寧世界?

步出孔廟欞星門外高高大大的“仰高”牌坊,前面就是一方小巧玲瓏的湖泊,名曰:彙龍潭。沿彙龍潭有一排石柱,柱頂上刻有姿態各異的七十二只獅子,用以代表孔子的七十二位賢徒。孔子收徒倒是沒什麼條條框框的,三教九流都有,遙想當年,弟子們一大幫,嘰嘰喳喳的肯定很熱鬧。孔子的語錄,學習過很多,然而平生最愛的一段就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就憑這句話,我斷定孔丘是個天性自然的人,打死他也不會同意什麼“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鬼話。

孔廟石欄杆望柱頭上的七十二只神態各異的石獅子為什麼在“文革”中竟能幸免於難?據說是文革剛開始時,嘉定人在石欄杆四周用磚石砌成矮牆,並且在上面大書革命標語,所以這些石獅子得以保存至今。

八百年的濡染,到底還是不能輕易被狂熱的浪潮摧毀。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